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弋阳县狮子包铁矿属沉积变质型铁矿床,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接壤带的南侧,赣中沉积变质型铁矿带东部,铁矿体主要赋存在南华系洪山组上部含铁岩系中,层位较稳定,矿体多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区内岩浆活动及构造运动对铁矿体的形成和规模有一定的影响,矿石矿物以镜铁矿为主,其次为磁铁矿,属贫铁矿型。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阐述,重点研究本区铁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成因,总结铁矿的找矿标志,并提出今后的找矿方向(区内沉积变质型铁矿),以指导区内铁矿的找矿。  相似文献   

2.
大清沟铁铜矿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基底为太古界太华群变质岩系,盖层为中元古界熊耳群安山岩、官道口群碳酸盐岩,区内北西西向构造发育,岩浆活动比较频繁;矿体多呈脉状、似层状、透镜状分布,矿体严格受北西西向断裂或片理化带的控制。初步建立矿床的成矿模式:原生沉积的铁质形成了太华群片麻岩含铁建造基底,局部富集成矿形成原生沉积变质铁矿床;古远古晚期岩浆热液交代,在片理化带内富集形成含铁建造—热液改造型铁矿床;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沿断裂上侵进入火山岩盖层形成火山沉积含铁建造—热液改造型铁矿,在绢云石英片岩带附近形成闪长岩脉的同时形成热液脉状铜矿床。  相似文献   

3.
铁矿作为新疆优势矿种之一,受到各专家学者重视,并对矿体基本特征、成矿年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模式有较高认识。1961年原新疆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现新疆地矿局第十一地质大队)通过工作,对矿区内各矿段矿体产出层位、规模、品位变化情况等均进行了系统评述,认为该矿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中型沉积变质型赤-磁铁矿床。近年来通过地质工作者辛勤工作,查明了矿床产于中-下志留统叉口组浅变质碎屑岩系的第一段第五亚段,底板标志层为灰绿色绿泥石板岩,初步认为矿床成因属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矿床规模达大型。  相似文献   

4.
前寒武纪条带状含铁建造铁矿床分为阿尔戈马型和苏必利尔湖型两大类.全球有几大主要的条带状含铁建造成矿带,其知名铁矿床的分布、成矿规模与成矿特征都有其明显特点.中国的条带状含铁建造铁矿床主要分布中国东部、华北陆块,其成矿规模、成矿时间与成矿演化也有其各自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5.
七里沟铁矿成矿环境和古地理环境为构造裂陷沉积盆地,矿床属于海相沉积,成矿期有海底热水喷流的参与,成矿后具有后期变质变形的特点。矿床成因属海底喷流热水沉积—变质型铁矿。  相似文献   

6.
为揭示六分子铁矿成矿规律、控矿因素及成矿物质来源,在大量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从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及矿床地质特征等方面探讨了六分子铁矿区的成矿条件。六分子铁砂矿矿体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全新统地层,为冲积沉积形成的河漫滩型铁砂矿,成矿物质来源于含铁磷矿带及太古界色尔腾山群磁铁石英岩。  相似文献   

7.
密怀铁矿是一个前寒武纪地层中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通过对该矿矿体特征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其成矿物质来源于海底火山喷发,后期主要经历褶皱构造的影响使其富集成矿,并建立了其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8.
密怀铁矿是一个前寒武纪地层中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通过对该矿矿体特征及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其成矿物质来源于海底火山喷发,后期主要经历褶皱构造的影响使其富集成矿,并建立了其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9.
马达加斯加成矿地质背景与东非大陆相似,成矿主要与火山—沉积建造、镁铁质—超镁铁质及中酸性侵入岩、区域及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大地构造环境、区域性构造、剪切带、断裂及地貌、气候等关系密切。主要矿床类型包括岩浆型铬铁矿、钒钛磁铁矿,伟晶岩型稀有、稀土矿及祖母绿、碧玺等宝石矿,岩浆热液型金、银、铜、铅、锌矿;(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石墨矿、红蓝宝石及石榴子石等宝石矿;沉积型煤矿、石膏矿及钛铁矿、锆石、金、宝石类砂矿;风化壳型(红土型)镍钴矿、铝土矿;剪切带型(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等。将马达加斯加主要矿产划分出十三个成矿系列及若干成矿亚系列和一个Ⅲ级、三个Ⅳ级、二十二个V级成矿区带,并重点叙述五个V级成矿区重要矿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
乌干达铁矿资源丰富,通过研究Kizhozho铁矿体的赋存层位、形态、产状、规模和矿石特征,划分矿石类型,分析矿石结构构造。结果表明,矿石的结构构造反映沉积—破碎成粒屑或角砾—搬运—沉积成岩的过程。综合分析认为石英砾岩、砂岩等硅质岩石和氧化铁的沉积物混合后再沉积,后期经变质重结晶或含铁热液交代去硅富集形成铁矿石。矿床具有沉积特征和变质作用特征,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11.
阿尔山地区位于中蒙边境南蒙古—东乌旗—阿尔山铁多金属成矿带上,具有巨大的找矿潜力。但由于该区为大兴安岭森林覆盖区且地质勘查程度低,长期以来找矿一直未取得较大进展。结合1∶5万矿调工作成果,将区内铁多金属矿按成因类型划分为3类,对经济价值巨大的矽卡岩型、沉积变质型铁多金属矿进行了重点分析,并与蒙古国南蒙古、我国内蒙古东乌旗地区的典型矿床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南蒙古—东乌旗—阿尔山铁多金属成矿带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主要受NE向大断裂及其派生的次一级断裂控制,矽卡岩都为与酸性岩浆岩有关的钙矽卡岩,容矿围岩都含有利于矽卡岩矿床成矿的碳酸盐岩石,围岩蚀变主要为矽卡岩化、硅化、碳酸盐化、绿帘石化等;该铁多金属成矿带沉积变质型铁多金属矿床主要受NE向褶皱控制,都为与大规模燕山早期酸性侵入岩有关的BIF型铁矿,都具有原始海相沉积后期变质叠加改造成矿的特点,都为低品位矿石,主要容矿围岩都为板岩、片岩、千枚岩等中低级变质岩。在此基础上,初步总结了阿尔山地区铁多金属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与找矿方向,并划分出不同成因矿床的成矿远景区。随着地质勘探工作的进一步加强,该区有望发现大型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大中型沉积变质型铁多金属矿及中小型热液脉型铁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12.
详细阐述了小敖包铁矿床成矿地质环境、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等,并对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行了探讨,为寻找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依据矿床勘查,通过详细而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矿物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等方面的研究,厘定并深化了对铁矿床成因类型、成矿条件的认识,认为板桥东沟铁矿矿体围岩以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为主、混合岩化角闪斜长片麻岩次之,矿体的主要矿石为磁铁石英岩,矿石结构主要以粒状变晶结构、条纹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和片麻状构造为主,矿石金属矿物以磁铁矿为主、含少量黄铁矿和极少量黄铜矿,矿石元素以Fe、Si、O为主,少量Al、Mg、Ca,矿体夹石主要由混合岩化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组成,少量角闪斜长片麻岩、含铁片麻岩。认为板桥东沟铁矿铁矿床为碱长片麻岩—麻粒岩—磁铁石英岩含矿建造,属于区域变质的麻粒岩相,岩石多数是中-基性火山岩等变质的产物,板桥东沟铁矿铁矿床类型属于鞍山式沉积变质铁矿。为今后类似铁矿的勘查及矿床开发提供技术依据与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东马圈铁矿位于五台山块隆之恒山-五台山穹状隆起的北缘,是一个赋矿于太古界老地层中的沉积变质型磁铁矿床,由于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及后期混合岩化作用,使铁质富集而成矿。矿体呈层状或似层状,形态较简单,厚度较稳定。通过对该矿成矿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提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
对于永胜陶粒板岩矿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发现该板岩矿为二叠系暖木条子组上段地层中的黑色板岩,成因类型为层状沉积变质矿床,工业类型为泥板岩型普通陶粒矿床,矿层长约6 000m,宽1 200m。矿石烧成的陶粒强度大,可做为高层建筑墙体材料。  相似文献   

16.
郭勇明  王伟  姜晓  刘勇 《西部探矿工程》2015,(3):168-170,185
新疆哈密市白水井铁矿为中天山地块之明水晚古生代凹陷区[1],星星峡—明水复背斜南翼与北山褶皱南带的马莲井—公婆泉复向斜北翼交接处,具寻找大型矿床潜力,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背景的总结,初步确定该矿床为浅海相火山—碎屑岩沉积—铁矿沉积,经变质形成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即浅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  相似文献   

17.
利比里亚某铁矿位于西非克拉通南部马恩(Man)地盾太古宙成矿区,是典型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规模为一大型铁矿床,由国内企业取得探矿权。太古宙马恩(Man)地盾比里姆绿岩带为区域重要的成矿带,已发现了多处铁矿床与矿点。利比里亚某铁矿为该成矿区的代表性矿床之一,矿体一般呈层状、似层状,整体呈“U”形和“W”形产出。结合1∶25万区域地质调查结果及相关地质工作成果,针对区内第四系覆盖层分布广且厚度大、区域变质程度高、矿体形态较为复杂的特点,开展了高精度磁测和EH4测量。通过地面高精度磁测获得的正磁-负磁-正磁异常分带识别含铁建造区域,根据EH4低阻异常对含铁建造与矿体进行空间定位,结合地质测量、探槽、钻探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在该区取得了找矿勘查突破。根据矿床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找矿标志等构建了沉积变质型铁矿的找矿模型,并对选定的2处找矿靶区进行验证,取得了较好效果,对于该区后续找矿工作以及沉积变质型铁矿的找矿勘查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本文调查了河北省15座大中型铁矿山,系统地研究了河北地区铁矿资源的空间集聚特征和开发利用现状,具体分析了典型铁矿聚集区铁矿资源禀赋条件、开采和选矿的相似性和异质性、共伴生元素和尾矿的综合利用潜力,并给出了差异化利用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河北北部成矿类型是岩浆型铁矿床,河北东部成矿类型是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河北中南部成矿类型是矽卡岩型铁矿床;三种类型的铁矿床中铁的品位和磁铁矿的占比呈现出矽卡岩型铁矿床>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岩浆型铁矿床的规律,选矿回收率也呈现出同样的规律。岩浆型铁矿中的伴生元素TiO2,P2O5和Sc,具有回收利用的价值,应该加强综合利用的研究。铁矿山产生大量的尾矿,可根据其性质研究尾矿利用的方式,尽量减少尾矿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沉积变质型铁矿是保定西部地区主要的铁矿类型,对其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杨金富  莫向云  李星  张荣伟 《金属矿山》2018,47(10):130-137
观音山铜矿是东川“五层楼”成矿系列中的沉积-热液改造型铜矿,发育“上铜下铁”的空间矿化结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昆阳裂谷会理-东川坳拉槽东缘。通过对观音山铜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系统阐述了该铜矿的赋矿岩石、矿体特征以及矿石、蚀变、矿化等地质特征。研究表明:①矿床主要的赋矿层位为大营盘组二段绢云板岩与硅质板岩,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及透镜状产出;②大营盘组板岩呈“低钾高钠”特征,δ34S值集中于4.1‰~17.1‰,表明硫源以岩浆作用为主要来源,部分属海水硫酸盐硫来源;③石英流体包裹体测得的2个成矿温度区间分别为182~238 ℃和242~392 ℃,对应的盐度w(NaCl)为5.7%~13.2%和18.2%~25.4%,据此将矿床成矿阶段划分为中-低温中盐度的沉积成矿阶段以及中-高温低-高盐度的变质-改造-富集成矿阶段;④矿床严格受地层、构造控制,后期变质热液/构造热液沿构造裂隙、层面对早期形成的沉积型铜矿进行改造、富化,矿床成因总体属沉积-变质-改造型铜矿床。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圈定了菜园子-观音山、茂麓-帽壳山及小营盘-锅底荡等地区为矿区下一步的重要找矿靶区,该类区域找矿潜力较大,值得进一步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