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适合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的新型乳化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一种适合于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的高分子乳化剂的制取方法,对该种乳化剂的乳化过程进行了机理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用该种乳化剂配制的乳液稳定时间长,而乳化剂的用量比较低。探讨了用CR-2型乳化装置配制柴油-甲醇-水复合乳液的工艺,并在柴油机试验台架上考察了用该种乳化剂配制的乳液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燃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合于柴油 -甲醇 -水复合乳化的新型乳化剂的制取方法 ,分析了该种乳化剂的乳化机理 ,探讨了用CR - 2型乳化装置配制柴油 -甲醇 -水复合乳液的工艺 ,并在柴油机台架上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一种适合于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的新型乳化剂的制取方法,分析了该种乳化剂的乳化机理,探讨了用CR-2型乳化装置配制柴油-甲醇-水复合乳液的工艺,并在柴油机台架上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4.
机械搅拌制备柴油-甲醇-水乳化燃料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探讨了用机械搅拌法制备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燃料的机理,认为乳化过程是在强制对流作用下的强制混合过程,是主体对流扩散和涡流扩散两种扩散机理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混合速度取决于涡流扩散的速度。对采用SG-2乳化剂在机械搅拌乳化装置上配置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液的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搅拌槽的挡板,搅拌器的叶轮转速,搅拌时间,乳化剂含量和甲醇中的含水量等参数对乳化液的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柴油机燃用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燃料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本文介绍柴油机燃用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燃料的研究。采用自行研制的复合型乳化剂、使用机械搅拌分步乳化法和超声乳化法配制了多种配比的复合乳化燃料。通过台架试验得出了复合乳化燃料的最佳配比,分析了燃用不同配比的复合乳化燃料对柴油机的经济性、动力性、燃烧过程和排放特性的影响;使用全气缸取样系统研究了柴油机燃用不同燃料时缸内微粒生成历程。试验表明,燃用复合乳化燃料时缸内微粒生成量大幅度减少,下降值最大可达40.7%,首次以实验手段揭示了柴油机燃用乳化燃料时烟度降低的关键原因。试验也表明,这种复合乳化燃料具有乳化剂用量少、稳定性好的特点;ZH190W型柴油机燃用D85M7.5W7.5复合乳化燃料时获得了满意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燃料喷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燃料的喷雾特性的研究,作者采用4f 十字光路激光全息法,在一台缸径为100mm,冲程为120毫米,加长活塞直喷式单缸试验机上[研究了不同配比复合乳化燃料的喷雾发展过程和燃烧室内空气运动对喷雾发展的影响,以及它的喷雾油滚粒度大小及其分布特性,该荐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柴油机燃用这种新型乳化燃料的燃烧特性和合理组织燃烧过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柴油-甲醇乳化燃料乳化剂的最佳HLB值及水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柴油机中掺烧醇的最大难点之一在于难以获得价廉、稳定的柴油-甲醇乳化燃料。作者研究了柴油-甲醇乳化燃料乳化剂的最佳HLB值以及不同含水量对最佳HLB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柴油-甲醇乳化燃料乳化剂的最佳HLB值在3.5左右,当柴油甲醇乳化燃料中含水形成了甲醇-水-柴油三元乳化燃料时,其最佳HLB值与柴油-水的最佳HLB值相同,且三元乳化燃料乳化剂的最佳HLB值不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变化,但随着含水量增加,乳化燃料分层时间会产生变化;在柴油-甲醇-水乳化液中,当水在甲醇-水混合液中的比例为40%左右时,甲醇-水-柴油三元乳化燃料(柴油:甲醇 水=8:1)的分层时问最长,即在柴油-甲醇乳化燃料中加水有利于提高乳化燃料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柴油乳化燃料的配制及应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柴油乳化燃料的配制设备、方法及其稳定性影响因素,其中阐明了除使用合适的乳化设备外,应用恰当的乳化方法,如混合膜生成法也可得到性能比较稳定的乳化燃料;利用配比合适的Span80和Tween80混合乳化剂可在油-水界面上形成络合物,使乳化液更趋稳定;乳化液两相密度差也是影响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最后对柴油乳化燃料的应用作了分类总结,指出柴油-甲醇(乙醇)-水复合乳化燃料和植物油燃料是代用燃料的今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罗远荣  张纪元 《柴油机》1991,(6):25-28,32
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甲醇柴油的乳化技术。不仅对传统的复配品进行了验证,还开发了以合成共聚物为基础的新的专用乳化剂SG-1。后者对甲醇柴油的乳化特别有效。本文还进行了涡流室式和直喷式柴油机燃用甲醇柴油乳状液的大量试验,得出了各种配比的甲醇柴油乳化燃料的使用效果。并以示功图为依据探讨了不同比例的甲醇柴油乳状液的燃烧特性。  相似文献   

10.
使用微乳化剂制备得到的油包水型(W/O)乳化生物柴油,能够有效地使油、水、甲醇相容而形成较为稳定的微乳化体系.通过筛选最佳微乳化剂,研究了微乳化剂在生物柴油微乳化过程中的应用,考察了微乳化剂种类、用量、温度等冈素对微乳化生物柴油中水、甲醇掺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油酸,氨水作为微乳化剂,正丁醇为助剂,剂油质量比为3:14.温度为50℃时,即可制备清澈透明,稳定性好,水、甲醇掺入量为17.23%的微乳化生物柴油.  相似文献   

11.
柴油-甲醇-水复合乳化燃料喷雾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柴油一甲醇一水复合乳化燃料的喷雾特性的研究。作者采用4f十字光路激光全息法,在一台拉径为100mm、冲程为120Ynm、加长活血直喷式单缸试验机上研究了不同配比复合乳化燃料的喷雾发展过程和燃烧室内空气运动对喷雾发展的形响,以及它的喷雾油滴粒度大小及其分布特性。该项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柴油机燃用这种新型乳化燃料的燃烧特性和合理组织燃烧过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柴油乳状液的制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左良斌  赵士魁 《节能》1999,(7):16-18
以HLB值选择乳化剂制备柴油乳状液,系统地考察了复合乳化剂HLB值,乳化温度、极性添加物、搅拌方式、乳化时间、水质等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油酸、乙酸乙酯、异丁醇和大豆油作为微乳化剂制备出微乳化甲醇柴油。分析了油酸、乙酸乙酯、不同碳链醇和水的质量含量对微乳化甲醇柴油的分层时间和分层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酸的质量含量大于7%时可以使甲醇柴油稳定保存一年,分层温度为70℃;乙酸乙酯的质量含量大于5%时可以使甲醇柴油稳定保存一年,分层温度为75℃;异丁醇对甲醇柴油稳定作用最好,可以使甲醇柴油稳定保存一年,分层温度为70℃;含水量低于4%时,可以使甲醇柴油稳定保存一年,含水量大于4%时,分层温度降为50℃。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声波分散法,制备新型复合(甲醇-柴油乳化剂-柴油-水)体系柴油微乳液,并与0号柴油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柴油乳化剂用量的增加,体系的最大增溶水量也增加;超声频率及超声时间对柴油微乳液的稳定时间有较大影响,从节约时间及成本的角度来看,超声频率选为28kHz、超声时间选为30min,即可达到较好的稳定性;随着水含量及柴油乳化剂含量的增加,体系的运动黏度增加;水含量的增加导致体系的燃烧值降低,而随着柴油乳化剂的增加,体系的燃烧值升高,当水含量为17%、柴油乳化剂含量为22%时,体系的燃烧值与0号柴油相当。应用结果表明,甲醇含量越高,尾气中CO和碳氢化合物含量就越高,因此需要严格控制配方中的甲醇含量。与0号柴油相比,柴油微乳液氮氧化合物的排放量较高,可以通过降低有机胺类物质的用量,达到降低碳氧化合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以油酸、异丁醇、大豆油等为微乳化剂制备可以稳定保存1年的微乳化甲醇柴油,并对微乳化甲醇柴油的流动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测定了不同温度下微乳化甲醇柴油掺混不同比例的甲醇、油酸、异丁醇、大豆油时的黏度值;同时测定了甲醇、油酸、异丁醇、大豆油不同掺混比的微乳化甲醇柴油的凝点和冷滤点。研究发现:甲醇柴油组分直接影响其黏度,20℃时黏度随甲醇含量和异丁醇含量增加而下降,随油酸含量和大豆油含量增加而升高;凝点和冷滤点随甲醇含量、异丁醇含量和大豆油含量增加而降低,随油酸含量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6.
柴油乳化液的制备及其稳定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采用多次乳化实验筛选的以Span、Tween系列为主的复配乳化剂,进行柴油掺水3%~20%乳化,减少了乳化剂用量.着重介绍选取非离子型乳化剂的PIT法.详细分析影响柴油乳化液稳定性的因素.结果表明:采用适宜配方的复合乳化剂及正确的乳化工艺,可以显著提高乳化液的稳定性,低成本快速生产优质乳化液.  相似文献   

17.
对“洪成水基燃料”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洪成水基燃料”,即“油+水+膨化剂+黑药”配制成的燃料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其膨化剂的主要成分为酯肪酸钠,即肥皂,这是一种最普通的乳化剂;“黑药”是工业纯高锰酸钾。所说的水基燃料必须经过乳化才能使油水混合。经测定,这种水基燃料的热值与水的含量成比例地下降,因此,水不可能变成油,但掺水后可强化重油燃烧,从而提高了热利用率。对燃料滴的着火温度的测定表明,所添加的高锰酸钾对着火没有影响。有关热态试验的试验结果表明,其效果与常规的乳化燃烧一样。因此,“洪成水基燃料”即为常规的乳化燃料。  相似文献   

18.
生物油/柴油乳化燃料的稳定性及理化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对热解生物油/柴油混合液进行一系列乳化实验,测量乳化油的密度、热值、pH值.以乳化油的稳定性为实验指标,研究乳化剂种类、乳化剂用量、生物油含量对乳化油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乳化温度为40℃(水浴),乳化时间为30min的条件下,以2%用量的Span80和Tween80复配乳化剂乳化生物油含量为20%的生物油/柴油混合液效果最佳.另外,随着生物油含量的增加,乳化油密度逐渐增加,热值与pH值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9.
<正> 掺水乳化柴油是一项以水节油新的燃烧技术,据我省实际应用,节油效果一般可达7~13%。掺水乳化柴油是用85%柴油,15%水和少量乳化剂,经过机械搅拌乳化器或簧片哨机械超声乳化器或电超声乳化器的控拌或鼓泡后乳化而成。  相似文献   

20.
燃用甲醇—柴油混合燃料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针对柴油机采用混合燃料法掺烧甲醇时遇到的困难,借助流体力学理论研制开发出一种小型流体混合器。将其合理布置于柴油机的燃料系统中,能使柴油和甲醇形成均匀细化的混合燃料。经输油泵的机械作用后,制得均匀的乳化燃料。对混合器的工作原理、输油泵的机械乳化作用、回油和掺烧比的控制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