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画家恽寿平不但以"没骨花"和山水画驰誉画坛,其绘画理论也十分深刻,在对待传统与创新的问题上,他提出不但要师法古人,而且要师法造化,并进而以心灵为归宿。恽寿平学习古人,但不被古人所束缚,他提倡一种"非古非今、洗脱畦径"的画风,在绘画创作中也实践了这一主张。针对当时文人画一味追求神似、轻视写实的倾向,恽寿平提出绘画要重视写生,"以极似求不似",在绘画技法上他也强调笔墨的训练,他认为中国画"笔中之笔、墨外之墨"的境界需要有精熟的笔墨技巧才能达到,反对那种忽略艺术技巧而奢谈画外之意的不良画风。  相似文献   

2.
网友"酱爆黄桃"是个普普通通的微博使用者,在多家主流微博均注册有账号。但就在前几天,他却发现微博中存在一个不大不小的"秘密"。原来,他的一位"推友"由于种种原因想要关闭自己的微博,可是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在哪可以注销账号。难道微博是不能注销的吗?  相似文献   

3.
罗兰·巴特一生都在对抗无处不在的"多格扎"。他无奈地选择拒绝意义之路,甚至以身体对抗"多格扎"。这是贯穿他一生的线索。巴特对"作者""作品""读者"和"写作"的解构使关注点由作家和作品转移到了写作和阅读上。巴特反感俗套的语言而追求言语的清新、破坏产生意义的语言的整理性与连贯性而追求断裂感,喜欢纯洁的文字而以异常清醒的目光审视词语与句子。巴特也认识到"零度语言"与"零度写作"其实是一种空想。  相似文献   

4.
唐张彦远说:"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他在此强调了用笔与立意造型的关系。用笔不仅仅是中国画造型的主要技巧和手段,还是中国绘画的根本之法。"笔力"也称"骨力"。书画家全身精力贯至笔端,下笔自然能产生力度,这就是"笔力"。由于构成画家的"意"的气质、涵养、情感、思绪不同,贯于笔端之气也会不同。以气使笔的"气"不同,也就造成了用笔"笔力"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变性。  相似文献   

5.
福贵是余华小说《活着》中的主要人物,他的人生充满常人无法承受的苦难,然而面对命运的重重打击,他没有绝望,他的生命是宽广而丰富的。福贵身上所体现出的朴实、宽容、隐忍和承受是中国农民的传统文化性格,他"自然""无为"的人生之道也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在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音乐中,出现了一位被后人誉为"钢琴之王"的巨匠,他就是出生在匈牙利雷丁的李斯特(1811——1886),他也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之一,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他的一生在钢琴演奏、乐队和歌剧指挥、作曲、教学、评论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传统的绘画工具是毛笔,但有的人会用身体的一部分来作为作画的工具,这种作画的方法古已有之。张彦远在绘画的创作方面有专论,他在"论画体工用榻写"中说"古人画云,未为臻妙,若能沾湿绡素,点缀轻粉,纵口吹之,谓之吹云。此得天理,虽曰妙解,不见笔踪,故不谓之画。如山水家有泼墨,亦不谓之画,不堪仿效。"可见张彦远非常重视绘画的用笔,认为"不见笔踪"的绘画尽管画的不错也不值得一学。但是在《历代名画记》中也出现了多处"不见笔踪"的记载,从张彦远对于六法的认识可见"不见笔综"的画也并不是"不堪仿效。"  相似文献   

8.
建安七子中,刘桢以"气"著称。刘桢是一位文品和人品互见的文人。刘桢以气力和才力作诗,诗文中呈现出气盛的特色。但是,刘桢的气格也随着他的身份和经历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经历了"平视甄氏"而被刑之后,刘桢的气势和锋芒有所收敛甚至渐渐隐去,其诗文中流露出的谨慎低调的态度消解了之前的"气"魄。  相似文献   

9.
留着平头,穿着普通的衬衣西裤,满脸挂着亲切笑容的他走进会议室,宛如邻家大哥般与记者打招呼,他就是被誉为"低调少帅"的苏宁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金明。尽管采访持续了两个小时,金明还是非常耐心地回答了记者所有的提问。苏宁未来十年的发展脉络以及全方位打造的"陆海空"商业体系,已经深深地刻在了他的脑海里,他向记者描绘了一张苏宁全方位打造"陆海空"商业体系发展的宏伟蓝图。  相似文献   

10.
刘克庄,是辛派词人的代表人物,具有比较丰富的词学思想。他在传统词学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词学"本色"说,这种"本色"观不辨婉约词派和豪放词派,具有调和论色彩。其实质是强调词要在协律可歌的词体特征上,基于现实"缘情"而作。从刘克庄的创作实际来看,豪放词亦无损"本色"论所关注的"缘情""协律可歌""流丽绵密"之致。它是一种发展的词学观,但也存在着一些局限。  相似文献   

11.
苦难与救赎     
伯纳德·马拉默德是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一生创作了八部长篇小说和三部短篇小说。犹太性是他作品的独特之处,没有其他作家比他更能深刻地表达这一点。"苦难"和通过"苦难"来救赎自己和他人是马拉默德表达自己犹太性的一种独特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西方音乐在中国的环境中作为某种"他者",其文化身份属于"异己"。因而作为从事这种"他者"或"异己"的教学和研究,作者需要对西方的音乐文化背景、经济背景、社会背景等一切有关于西方音乐发展的诸多因素进行详尽的了解,才能做到尽量地贴近历实。  相似文献   

13.
威廉.莫里斯,当现代设计运动的大幕拉开之时,这个名字便散发出璀璨的光芒。他是一个敏感的人,当大多数人还陷入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巨大喜悦或巨大痛苦,他却感受到了问题的所在。于是,他大声疾呼,并努力于改变现状,他向社会宣传他的思想,"我不希望艺术也沦落为教育和自由那样,成为少数人的专利"①,"如果不是人人都能享受艺术,那么艺术与我们有何相干"②。但是,实际上,他的作品却很少能够达到这种要求,  相似文献   

14.
阿马蒂亚·森对自由特别关注,但与其他思想家不同的是,他从"可行能力"这一视角阐释自由,并探讨自由的多个层面。他认为自由和发展紧密相连,并指出自由既是发展的首要目的,又是发展的必要手段,同时也是扩大信息基础上的综合评价标准。这一理念对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掀起了西方雕塑史上第三个高峰。罗丹的创作主题是人,他歌颂人的创造力,表现人最原始的本质。他崇尚自然美,他在自热美的探索中寻求人的本质和对新空间概念的探索。在本文中,笔者通过一些代表作分别从罗丹"寻求真正的美"创作观点,和他对"新空间概念"的探索两方面阐述雕塑大师罗丹对于现代雕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胡适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并不是如一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全盘性的反传统",甚至"全盘西化论者"。就其一生,中国传统文化的情结一直贯穿于他思想的始终。提倡积极主动向西方学习和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国粹"是他思想中永恒不变的两大主题。  相似文献   

17.
"气"历来被认为是绘画追求的一个重要方面,吴昌硕对"气"的追求来源于他诗书画印多方面的修养,故能成其作品诸多"气"之所在,成为其作品之灵魂。  相似文献   

18.
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最繁荣的时代,杜甫是这个时代作品最丰富,成就最辉煌的诗人。他的作品很多都是惊世骇俗之作,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大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19.
音箱,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仅仅是用于播音乐和看电影,但它们在职业玩家手中则更像是神奇的魔法箱,传递出天籁之音,给人带来非一般的享受。走进音箱职业玩家吴杞能的办公室,里面除了一套沙发茶几,剩下的就是许多高、中、低音不同类型的音箱和专业的调试设备:调音台、音响和各种麦克风。在这个100多平方米的房间里,他忘乎所以地"玩"着各种音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玩"中积累了经验,从"玩"中提升了专业水准,也从"玩"中开创了自己的事业。  相似文献   

20.
鲍罗丁是外科医学院的化学教授,他除了一直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外,还醉心于音乐创作。1862年,他结识了作曲家巴拉基列夫,加入了致力于发展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强力集团"。鲍罗丁一生音乐作品相对较少,而且创作速度极为缓慢。但是,他的作品仍然涉及了音乐体裁的众多领域,其代表作有两部交响曲,交响音画《中亚细亚大草原》,"英雄性"和"史诗性"可以很好地概括鲍罗丁作品的主要内容。他一生中仅有的两部弦乐四重奏,均以亲切柔美的旋律闻名。《第二号弦乐四重奏》完成于1881年夏天,鲍罗丁将此曲作为向他夫人求婚与订婚二十周年纪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