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采用次氯酸钠在实验室对配制再生水进行消毒试验研究,同时考察次氯酸钠对粪大肠菌群灭活效果和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的生成量。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的灭活率随着次氯酸钠的浓度和接触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当次氯酸钠浓度为8 mg/L且接触时间为20 min以上时,水样中粪大肠菌群的灭活率可达6 lg以上;同时得到,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的含量虽然随次氯酸钠浓度和接触时间的增大而增加,但是即使次氯酸钠浓度达到20mg/L,且接触时间达3h时,产生的三氯甲烷最大量为27.6μg/L ,也是低于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对三氯甲烷含量的限值(60μg/L )要求,因此,对再生水采用次氯酸钠消毒在能满足水质微生物安全性的CT 值下,产生消毒副产物三氯甲烷的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2.
氯消毒饮水导致三卤甲烷(THM)类致癌物的产生,因此,氯作为饮水消毒的标准目前正在重新评价。本文对几种常用的饮水消毒剂的三卤甲烷形成势(THMFP)和总有机卤形成势(TOXFP)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其反应机理,综合得出,THMFP和TOXFP的排列顺序为:O_3≈ClO_2<氯胺ClO_2>Cl_2>氯胺;稳定性的排列顺序为:氯胺>ClO_2>Cl_2相似文献   

3.
以滤后未加氯的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投氯量、氯化时间、pH以及分次加氯等反应条件对三卤甲烷(THMS)生成量的影响,借此提出通过优化消毒来降低三卤甲烷等消毒副产物生成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典型氨基糖类物质D-(+)-葡萄糖胺为研究对象,采用氯消毒方式,探究了D-(+)-葡萄糖胺是否是卤代碳、氮消毒副产物三卤甲烷(THMs)和三氯硝基甲烷(TCNM)的前驱物,明确其THMs和TCNM生成势及投氯量、p H值、溴离子浓度、亚硝酸根离子浓度这对其生成势的影响。结果表明:D-(+)-葡萄糖胺是THMs和TCNM的主要前驱物,三氯甲烷是氯消毒过程中主要的THMs物种。增大投氯量,HNMs和TCNM的生成势均升高;随着p H值的增大,THMs的生成势升高,TCNM的生成势先升高后降低;随着溴离子浓度和亚硝酸根离子浓度的增大,THMs的生成势均为先升高后降低,而TCNM生成势在高溴离子和高亚硝酸根离子浓度下则表现出被抑制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游泳池规程CJJ 122-2008技术探讨系列二——无氯游泳池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氯消毒技术由于游泳池中余氯的存在而产生刺激的气味及诸多副产物,如氯胺、三卤甲烷等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危害.新的消毒技术如臭氧、紫外线消毒等弥补了上述缺陷,大大减少了游泳池中氯的含量,但仍需投加少量的氯以维持消毒效果,还存在产生副产物的问题.无氯游泳池完全采用臭氧对游泳池池水进行消毒,通过控制水中的剩余臭氧量保证持续消毒效果,完全消除了氯制剂消毒的影响,适用于负荷低、专业性强的游泳池.  相似文献   

6.
碘代消毒副产物(I-DBPs)由于具有较高的细胞毒性和基因毒性而受到广泛关注.水源水中含有Fe3+,并且在饮用水处理和输配过程中也常会有新的Fe3+引入.现有研究表明金属离子可能会对常规Cl-DBPs的生成产生影响,然而有关其对更高毒性的I-DBPs生成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考察了氯胺消毒体系中Fe3+对I-DBPs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e3+通过促进氯胺衰减而抑制I-DBPs生成,Fe3+与腐殖酸的络合对I-DBPs生成过程影响较小.当一定量Fe3+进入氯胺消毒体系时,总碘代三卤甲烷生成量得到显著抑制,且抑制效果与Fe3+浓度呈正相关而受I-浓度影响较小.当实际水样Fe3+浓度为100μmol/L时,在典型氯胺消毒体系中生成的总碘代三卤甲烷浓度降低17.3%,综合毒性水平降低21.2%.  相似文献   

7.
中压紫外线消毒器能产生全波段的紫外线,不仅有良好的消毒效果,还具备降解游泳池水中的化合氯(氯胺)和三卤甲烷等作用,能有效提高游泳池水质.介绍了中压紫外线消毒器消毒的特点及其在游泳池中应用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西安自来水中三氯甲烷的产生与去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顶上空间-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西安自来水中三氯甲烷的含量在0.01~0.087mg/L范围内,属轻度污染.产生的原因是加氯消毒时与水中腐植物质反应生成.在现阶段,采用加热煮沸十分钟或通气十分钟,均可除去大部分三氯甲烷.  相似文献   

9.
自动顶空进样测定饮用水中挥发性卤代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顶空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操作方便、快速、准确的自动顶空技术来测定饮用水中的三卤甲烷类消毒副产物,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和电子捕获检测器及自动顶空联用,具有检测的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回收率高等优点。三卤甲烷的回收率在88.9%~97.5%之间,线性相关系数在0.997~0.999之间。三氯甲烷、一溴二氯甲烷、二溴一氯甲烷及三溴甲烷的检出限分别为0.096μg/L,0.089μg/L,0.098μg/L,0.251μg/L。  相似文献   

10.
对某给水厂进行了一个水文年的月度监测,重点分析了各工艺段出水的三卤甲烷和卤乙酸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对消毒副产物控制起关键作用的工艺是预氯化(混凝)、过滤和消毒。预氯化工艺是一个很大的健康隐患,必须严格控制。在过滤工艺中同时存在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和去除两种作用,对三卤甲烷的去除率明显较高,而卤乙酸在过滤前后变化不大。在清水池消毒过程中游离氯会与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继续反应生成消毒副产物。  相似文献   

11.
高雄市澄清湖高级净水厂处理工艺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雄市澄清湖高级净水厂为了给高雄地区提供持续、稳定的高质量饮用水,在原有传统处理单元的基础上,增设了前臭氧系统、结晶软化系统、后臭氧系统、快滤池及生物活性炭滤池等净水处理单元.运行表明,出水总硬度133 mg/L、总三卤甲烷5.15 μg/L、五类卤乙酸18.06μg/L、溴酸盐4.91μg/L、生物可利用有机碳17.8 μg/L,均达到当地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12.
氯胺消毒对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影响氯胺消毒副产物的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低氯与氨氮的比值能够降低卤乙酸消毒副产物生成总量,当氯与氨氮比降至5:1时,氯胺消毒产生卤乙酸的总量比氯消毒能够减少69.1%;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与氯胺的投加量呈很好的线性关系;延长接触时间对氯胺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影响小;pH升高能够减少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量;升高温度对卤乙酸生成量的影响很小。采用氯胺取代氯消毒能够很好控制卤乙酸类消毒副产物。  相似文献   

13.
天津开发区净水厂三期工程采用紫外线联合氯消毒工艺,对主要工艺出水及管网水进行检测,未检出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冠状病毒和腺病毒;出厂水及管网水中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HPC(Heterotrophic bacteria count,异养菌计数),以及溴酸盐、卤乙酸、三卤甲烷等理化指标均达到相关标准要求;紫外线反应器进水UVT(UV transmittance,紫外透光率)较高时(如UVT=95%),可降低紫外线消毒设备功率;联合消毒的加氯量经初步探究有一定的降低空间。  相似文献   

14.
消毒副产物总致癌风险的首要指标参数--卤乙酸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利用国际和国内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一些有代表性的数据 ,计算了各种消毒副产物的致癌风险。分析结果显示 :(1)饮用水中三卤甲烷和卤乙酸浓度的相关性不好 (R2 ≤ 0 4887) ,说明不能从一类消毒副产物的浓度来推断另一类消毒副产物的浓度 ;(2 )在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总致癌风险中 ,卤乙酸的致癌风险占 91 9%以上 ,三卤甲烷的致癌风险则在 8 1%以下 ;(3)饮用水中卤乙酸浓度与消毒副产物的总致癌风险之间相关性极好 (R2 ≥ 0 919)。综合以上三点 ,建议将饮用水中卤乙酸浓度作为控制消毒副产物总致癌风险的首要指标参数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氯(ClO2)已广泛应用于微污染原水预处理和出厂水消毒处理过程中。研究以腐殖酸溶液为对象,对比分析了预高锰酸钾、预二氧化氯与预氯化后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的变化特性;重点考察了二氧化氯预氧化过程中反应时间、投加量、溴离子浓度不同影响因素下,经预氧化后消毒副产物的生成潜能变化特性。研究发现:ClO2预氧化削减消毒副产物生成潜能的效果明显优于预氯化(Cl2)和预高锰酸钾(KMnO4)氧化;可削减三氯甲烷(CF)生成潜能、二氯乙腈(DCAN)和三氯硝基甲烷(TCNM)的总生成潜能分别达21.2%、42.2%;随着预氧化时间的延长,CF的生成潜能呈明显增加的规律,DCAN和TCNM的总生成潜能在预氧化时间超过60min后升高;随着二氧化氯投加浓度的变化,CF和DCAN生成潜能均呈先下降后逐步增加的趋势,TCNM生成潜能变化不大;随着溴离子浓度增加,三卤甲烷(THMs)总量升高了57%,同时三溴甲烷所占比例明显增大,溴离子增加使得DCAN及TCNM的生成潜能下降,并逐步转变成为溴代乙腈和溴代硝基甲烷类副产物。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次氯酸钠消毒在农村供水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考察了南方某省以同一地表水为水源、水处理工艺相同、分别采用液氯和次氯酸钠消毒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两处农村供水工程(T水厂和H水厂)的余氯衰减、消毒效果和副产物生成情况。结果显示:在有效氯投加量分别为1.0 mg/L和2.0 mg/L时,2.4 h后H水厂出厂水的余氯值衰减率比T水厂分别低6.53%和3.30%,两者的消毒效果均较好,H水厂的管网末梢水菌落总数值比T水厂低40.62%,微生物安全性更高;当有效氯投加量由1.0 mg/L增至2.0 mg/L时,T水厂和H水厂出厂水的三氯甲烷生成量分别增长97.36%和59.35%,三卤甲烷分别增长122.64%和91.43%,而二氯乙酸和三氯乙酸生成量增长率相差不大。研究结果表明,次氯酸钠的稳定性及消毒效果略好于液氯,且消毒副产物三氯甲烷和三卤甲烷的生成量较小。由于两水厂在水源类型、水源水质特征、工程规模及水处理工艺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经与其他研究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次氯酸钠消毒在农村供水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郑州地区黄河水作为饮用原水的加氯消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对郑州地区不作为饮用原水进行加氯消毒处理后产生的副产物作了全面探讨。采用气相色谱仪对郑州自来水公司柿园水厂原水加氯消毒后的副产物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黄河水作为饮用原水加氯消毒的同时会产生对人体健康有害的物质--三氯甲烷,且三氯甲烷的生成量会随着加氯量的大小、氯与不接触时间的长短、水温的高低而不同,加氯量越大、氯化时间越长、水温越高,三氯甲烷含量越高。  相似文献   

18.
活性炭结合超滤及纳滤工艺深度处理饮用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门岛内水库的富营养化程度严重,藻类所产生的臭味物质、有机碳及消毒副产物的浓度非常高,影响岛内民众健康.研究利用活性炭结合超滤及纳滤工艺,将甲基异莰醇-2、土臭素处理嗅阈值以下,将不可挥发溶解性有机炭(NPDOC)从6.4 mg/L降至0.2 mg/L;三卤甲烷生成势(THMFP)和卤乙酸生成势(HAAFP)可分别从489μg/L和656μg/L去除至38μg/L及17.6 μg/L,去除率分别为92%及97%.中试结果表明,各检测项目均符合台湾地区饮用水标准.由32位金门县自来水厂员工测试3种水的适饮性,其中经活性炭结合超滤及纳滤组合工艺处理后的水样水质为多数测试人员所接受.  相似文献   

19.
向受试水样中分别投加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粉和次氯酸钠,比较了复合粉和氯消毒的消毒副产物生成量。同时,就该复合粉对常见金属的腐蚀性和其有效成分的持久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单过硫酸氢钾复合粉投加量达1.0mg/L以上时,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杀灭作用。当复合粉投加量为2.0mg/L,作用时间为30min时,其对大肠杆菌的灭活率为99.99%。其在试验条件下对枯草芽孢杆菌的芽孢悬液无杀灭作用。复合粉对实际水样的消毒效果较好,对于田村山水厂活性炭池出水,投加量达到1mg/L时,HPC计数低于500CFU/mL。对比氯消毒,复合粉消毒产生的三卤甲烷(THMs)和卤乙酸(HAAs)的含量更低。另外,复合粉溶液对常见金属和给水管材基本无腐蚀或者呈中度腐蚀,溶液中的有效成分具有较强的持久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臭氧氧化对三卤甲烷生成潜能的去除规律,发现臭氧对氯仿生成潜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但对溴仿生成潜能的去除能力很差.在高臭氧投加量下,臭氧会明显促进溴仿的生成.臭氧对总三卤甲烷生成潜能的去除效果是其对"氯代三卤甲烷生成潜能的去除"和对"溴代三卤甲烷生成潜能的促进"两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