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正>21、JSWG-120-Ⅲ型金属网钢骨架矩形仓的规格和仓容是多少?JSWG-120-Ⅲ型金属网钢骨架矩形仓长4米、宽1.5米、高2.4米,仓底距地面高度0.2米,有效装粮高度2.1米,容积12.6m3,可装玉米穗7.5吨左右,折粒5吨左右。22、JSWG-200-Ⅰ型金属网钢骨架矩形仓的规格和仓容是多少?JSWG-200-Ⅰ型金属网钢骨架矩形仓长6米、宽1.5米、高2.7米,仓底距地面高度0.3米,有效装粮高度2.3米,容积20.7m3,可装玉米穗12吨左右,折粒8吨左右。23、JSWSD-350型金属网钢骨架玉米穗短期储存仓  相似文献   

2.
<正>在制粉流程中,一般都有3个以上毛麦仓,润麦仓。小麦输送时需要用出仓绞龙把不同仓内的小麦送到同一台提升机,从而实现各仓的循环使用和小麦的搭配。在日常生产中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出仓小麦流量大于提升机的产量,或由于提升机畚斗脱落或有铁丝绳头等杂物堵住部分提升机出粮口,使提升机回料而降低产量,也有可能因提升机失速停转等原因,造成出仓绞龙输送来的小麦,提升机不能及时运走,但出仓绞龙仍在源源不断输送小麦,造成  相似文献   

3.
正在制粉流程中,一般都有3个以上毛麦仓,润麦仓。小麦输送时需要用出仓绞龙把不同仓内的小麦送到同一台提升机,从而实现各仓的循环使用和小麦的搭配。在日常生产中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出仓小麦流量大于提升机的产量,或由于提升机畚斗脱落或有铁丝绳头等杂物堵住部分提升机出粮口,使提升机回料而降低产量,也有可能因提升机失速停转等原因,造成出仓绞龙输送来的小麦,提升机不能及时运走,但出仓绞龙仍在源源不断输送小麦,造成  相似文献   

4.
针对干燥作业中粮食在干燥仓出料口流动不通畅、出料不均匀而影响干燥品质,干燥机的排粮机构易造成粮食损伤等问题,研究了无损伤振动排粮技术。设计了振动排粮控粮装置及多通道集料斗,使出料口断面积增加到干燥仓断面积的30%~40%,保持集料斗与水平面倾角在70°~85°之间,改善了出料口粮食流动的稳定性和均匀性。粮食干燥试验表明:各测点粮食质量流量的不均匀度小于20%,且平均质量流量与排粮嘴实际质量流量误差小于5%,优于传统排粮机构,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无损伤排粮装置。此外,通过调节排粮板与出料口之间的间隙,可用于干燥不同粒径的物料,实现"一机多用"。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新型储粮仓,半地下双层浅圆仓可以保证粮食品质,具有节地、节能、低碳的优势。本文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半地下双层浅圆仓在正常使用阶段时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应力与位移,并分别对上下两层在不同静态储粮高度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仓空仓为最不利工况,根据位移云图分析应优先在地下仓装粮;地上层仓壁受力随着储粮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在仓壁距中间层1/4处至中间层处显著增大;地下层仓壁受力随着储粮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在仓壁与仓底接触处达到最大值;中间层在中心筒和外侧处应力最大,仓底在距外侧1/3处应力最大。该研究可为半地下双层浅圆仓工程设计与安全储粮提供理论支持与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浅圆仓的进出粮方式有多种,本文从工艺流程、工艺特点、适用场合等方面,阐述了浅圆仓不同仓底型式所采用的进出粮方式,以及入粮防分级装置、清仓方式和进出仓输送设备的特点,进出仓方式的选用与浅圆仓仓底型式、生产规模、机械化程度和建设费用等因素密切相关,粮库需根据各自的建仓条件进行综合比对、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7.
主要介绍了埋刮板输送机、多条带式输送机搭接、多点卸料带式输送机3种散粮进仓工艺布置形式和锥底仓自流出仓、仓底输送机出仓、仓壁自流出仓和倾斜刮板机仓侧出仓4种散粮出仓工艺布置形式,通过对散粮进出筒仓设备选型比较分析,研究了不同进出仓工艺布置方案优缺点及其对相关结构设计和节能环保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用户需求下的散粮进出筒仓群的优化工艺布置形式。  相似文献   

8.
不同地区不同储存条件对储粮“热皮”厚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在储存过程中,粮温随仓温、气温变化。春夏演替过程中,粮温表现为"热皮""冷芯",粮堆产生温度梯度。实际工作中,粮情测温电缆行列间距通常在4~5 m,边缘测温点距粮面、仓底和仓壁0.3~0.5 m,无法准确反映"热皮"处粮情状况。本实验旨在研究"热皮"厚度范围,为制定粮仓保温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产量迅速增长,与此同时,我国使用的粮仓大多为露天简易粮仓。这种储仓不耐久,折旧费及保管费都很高,而利用这种粮仓储粮,粮食不仅易被虫蚀鼠嗑,而且易出现霉变现象。因此,设计一种新型粮仓势在必行。 现北京大学力学系与北京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所,共同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立筒式粮仓。该粮仓为梅花型四仓一组的立筒仓,每一筒仓设有两个进粮口和四个出粮口。进粮由设在仓芯的提升机和顶部的溜管,将粮食从仓顶装入仓内,出粮用活动式输粮机,插到任意两个出粮口处,利用皮带运输机将粮运出仓外。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农户口粮稻谷在产后储藏环节中的数量损失、品质下降和卫生安全三大关键问题,设计开发了两种适合于储存农户口粮的组合式圆形稻谷自然通风干燥仓。两仓储粮对比试验表明,JSBZ-015型口粮稻谷自然通风干燥仓降水速度较快,JSBZ-012型口粮稻谷自然通风干燥仓保水效果较好,适合储存正常天气情况下收获的偏高水分稻谷,该仓储存的稻谷脂肪酸值升高缓慢,降水速度较慢,可以更好地保证稻谷的储存品质,更适合用于农户自留口粮的储存。  相似文献   

11.
王森  张淑媛  周阳  侯耀龙 《中国油脂》2023,48(8):137-141
为研究大豆在机械通风过程中的温度变化,以华北地区内径为30 m、装粮高度为20 m的钢筋混凝土浅圆仓为研究对象,基于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理论,利用数值模拟软件COMSOL建立大豆储藏过程中粮堆内部温度变化的数值模型,利用此模型对机械通风过程浅圆仓大豆粮堆温度场进行了分析,并预测了不同初始粮温和装粮高度条件下仓内粮堆温度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与风道距离的增加,粮层温度变化幅度由剧烈逐渐变得缓慢;粮堆热阻的存在导致热量在整个粮堆的传递过程表现出一定的迟滞性,从而使整个粮堆温度分布不均;初始粮温分别为12、14、16、18、20℃时,机械通风86 h后仓内粮温分别降至4.9、6.2、7.3、8.4℃和9.6℃,分别下降了59%、56%、54%、53%和52%,在相同边界条件下,初始温度较低的粮堆,粮温降幅较大;机械通风过程,不同装粮高度(18、19 m和20 m)的粮堆温度变化差异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机械通风19 h和110 h后,装粮高度相差1 m时,粮堆之间温差分别为0.1℃和0.6℃,在机械通风结束后,仓内粮堆温度分别为0.3、0.5℃和0.9℃,此时装粮高度相差1 m时,粮堆之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二节垂直式锥齿轮箱在大型粮仓中的应用;分析了扫仓绞龙的相关工作条件和影响因素;对锥齿轮箱的设计原理、结构特点作了一定的阐述,对实际应用与安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立筒仓害虫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筒仓粮堆属于深粮层,仓内的害虫分布形式有整仓随机分布型,表层、上层和底层分布型,以及局部分布型.对于不同的分布形式可分别采用整仓环流熏蒸,仓顶、仓底投药熏蒸和局部熏蒸.筒仓的害虫防治也应该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发生害虫时要及时治理,无虫时要预防害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14.
采用粮面投药,双侧环流熏蒸的方式测试,研究了浅圆仓不同粮层、粮面空间、出粮口、环流管道中磷化氢浓度的分布变化,分析了磷化氢在粮堆内分布扩散规律。结果表明,浅圆仓粮堆内部磷化氢浓度在第6天才能达到0.6的均匀度,虽然两侧环流管内的磷化氢浓度只需1~2天即达到200 mL/m~3以上,但仓底出粮口的磷化氢浓度到第八天仍未达到200 mL/m~3。因此,只检测环流管和粮面空间的磷化氢浓度不能表明粮堆内各处浓度都达到相同水平,不能保证熏蒸杀虫效果,同时也不能以此来决定环流停止的时间,因为粮堆浓度达到均匀的时间远远滞后于环流管内浓度达到熏蒸要求的时间。这一结果对指导浅圆仓环流熏蒸,保证熏蒸杀虫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大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大豆在夏季及秋冬季储藏期间的通风模式进行了试验研究,初步结果表明,分三阶段的通风模式1"轴流-轴流-离心"比模式2"离心-轴流-轴流"的储粮通风降温能效比高。研究还发现压盖仓比未压盖层的粮堆平均粮温低1.7℃和1.6℃;压盖仓比未压盖层的表层平均粮温低2.0℃和1.7℃。试验仓秋冬季通风后,储存大豆粮堆度夏的压盖仓平均温度低于18℃,未压盖仓的平均粮温低于20℃,整仓的大部分大豆处于准低温储粮状态,有利于延缓大豆储存品质劣变。经检测采用的大豆储存工艺和技术可安全有效的保持储存大豆的品质质量。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基于HTJ-200型烘干塔结构和工艺特点的粮食干燥智能化测控系统,能对入机粮和出机粮含水率等参数进行实时采集、测绘;通过对热风温度和排粮速度等工艺参数的监控,实现了粮食干燥过程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7.
大规模的散粮 (大米、小麦、玉米、大豆、菜籽…… )储存一般以筒仓储存为多 ,也有用普通平仓储存 ,散粕 (豆粕、菜粕…… )则用平仓储存较多。由于使用较多 ,大家对这些仓的优缺点都十分了解 ,但有些缺点则是难以克服的。最近 ,国际上推广一种全自动化平仓 ,可十分方便地储存散粮 ,又可方便地储存散粕 ,目前 ,正在迅速地被广大用户所接受。这种平仓主要配备了一种法国设计制造的全自动红外线跟踪刮平机 ,可灵活自动地进行清仓。清仓效率高 ,可达 2 0 0t/h ;而且清得干净 ,残余物厚度不大于 1cm。平仓在结构上也进行了调整 ,使之能适应…  相似文献   

18.
目前国内酿造厂大多是采用平面通风曲池制曲,所用的翻曲机有齿爬式和直立螺旋绞龙式两种,其中以使用直立螺旋绞龙式翻曲的较普遍。中、小型厂多数用单头或双头螺旋绞龙翻曲机;大型厂则用多头螺旋绞龙翻曲机。单头或双头的直立螺旋绞龙翻曲机,一般都以人工操作,且需二人合作;多头螺旋绞龙翻曲机有采用全机械操作的,但也有采  相似文献   

19.
在直径27 m、装粮线高度18 m,仓内体积12 000 m3,压力半衰期为600 s的浅圆仓中,采用粮面药袋投药和两侧梳型风道环流熏蒸,研究了浅圆仓粮堆纵向和横向上磷化氢扩散及分布特性,评估了粮堆内部不同部位磷化氢Ct值。结果表明,浅圆仓粮堆内磷化氢浓度衰减阶段的浓度呈指数下降趋势,磷化氢浓度衰减阶段浓度和时间符合指数模型C=1 061.7e-0.071t模型(R2=0.917 1)其中C为磷化氢浓度,mL/m3;t为熏蒸时间,d;e为自然指数)。环流熏蒸系统促进粮堆内磷化氢的均匀分布,可以避免因过高浓度造成的不利,但粮堆内磷化氢在不同区域浓度仍然存在差异,且难以避免熏蒸死角的存在。在浅圆仓熏蒸初期,从横向方向看,磷化氢在中轴聚集,浓度以中轴为中心向仓壁递减;从纵向方向看,磷化氢从上到下浓度依次降低,粮堆内表层和中轴处磷化氢浓度相对较高。在磷化氢浓度衰减阶段,粮堆中间层和中轴处磷化氢浓度相对较高。浅圆仓环流熏蒸系统A面管、B面管和仓底取样口Ct值低于平均浓度累积值,存在害虫防治隐患。在实际工作中可通过优化改进环流熏蒸风道可以改变粮堆内磷化氢气体的分布。  相似文献   

20.
针对粮食储存中温度参数的非线性时间序列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GA)优化BP神经网络算法的粮食温度预测模型,选取影响粮食温度的10个因素(仓外温度、仓外湿度、仓内顶温度、仓内中心温度、仓内底温度、仓内顶湿度、仓内中心湿度、仓内底湿度、仓内氧气浓度、粮食湿度)作为输入参数,分析后输出粮食温度。经验证,GA-BP模型具有比传统BP神经网络更好的预测精度和实用效果,在粮温预测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