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风景名胜区制度建立30余年来,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结构体系、法规体系和管理制度,保护了我国珍贵的风景名胜资源,取得了巨大成就.风景名胜区规划有其自身属性和技术特点,十分重视建立由风景游览欣赏、旅游设施服务、居民社会管理3个系统相结合的风景区职能结构.随着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其规划将更加强调不同层次的衔接,充分发挥风景名胜区的综合功能,注重对区内村镇开展规划研究,借鉴国际上国家公园的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风景名胜区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的原则与方法,以小武当风景名胜区为例,着重从分类实施农村居民点调控规划和有效协调"保景"与"富民"关系两个角度探究了进行风景名胜区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的有效技术措施,为国内相关风景名胜区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杨 《城乡建设》2009,(8):35-37
针对喀纳斯湖风景名胜区内原住民族聚集地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提出做好风景名胜区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的基本思路,实施分区居民社会调控、完善和优化乡村原始部落的保护性建设、理顺风景名胜区内各方利益主体关系、处理好风景名胜区“保景”与“富民”的关系等主要措施,从而为风景名胜区原住民族聚集地的居民社会调控以及景源保护与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探索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胡洋  金笠铭 《城市规划》2006,30(10):56-59,I0001,I0002
在我国风景名胜区迅猛发展的同时,其社会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大多与风景名胜区当地居民有关。目前我国众多风景名胜区尚有相当数量的居民存在,在这种情况下,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利用的一举一措必然牵动到居民的利益,简单化的规划与管理措施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本文即针对风景名胜区居民社会问题,从社会问题的5个主体入手对其进行探讨,提出整合规划的概念。同时以庐山为例,从居民入手,通过社会分层、居民参与等途径进行深入的分析,运用社区整合规划解决居民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杨 《城乡建设》2013,(1):23-26
本文研究的主要对象限定为新疆北疆地区中的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这里的居民社会问题相对比较复杂,类型多样,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突出性.首先,北疆地区现有风景名胜区9处,同时另有3处正在申报中,总面积6361.4万平方千米,分布着从高山、湖泊到草原的各类地形地貌,生产生活环境多种多样,资源综合性强;其次,北疆风景名胜区涉及到的居民从游牧的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到半定居的蒙古族图瓦人,民族类别众多,生活习惯迥异,居民社会系统庞杂;最后,从北疆风景名胜区调控规划编制情况看,即使是已编制规划完成并付诸实施的风景名胜区,依旧存在规划编制不够深入的问题,更有为数不少尚未编制规划的风景名胜区.因此,该地区居民社会调控规划的编制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此着手,针对目前规划中的不足与缺失,在实地调研考察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并面向未来,提供富有操作性,值得上述景区参考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论风景名胜区居民社区系统规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风景社区规划和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系统探讨居民社会的规律,重视风景名胜区居民社区系统规划与制定风景管理法规相结合的方法,是主动把握住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开发的一项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7.
根据景区灾后重建规划的基本原则,分析了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灾后重建规划的技术路线,并从旅游服务设施、居民点、道路交通、自然和人文资源等方面,提出了灾后重建恢复的策略,旨在促进风景名胜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风景名胜区     
<正>总结会议ZONGJIE HUIYI全国风景名胜区执法检查工作总结会议召开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建议的有关要求,全面总结风景名胜区执法检查工作,解决突出问题,部署下一步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在四川成都召开了全国风景名胜区执法检查工作总结会议。会议指出,风景名胜区要全面落实《风景名胜区条例》确定的"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16字方针;要站在中央关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充分认识风景名胜区事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推动风景名胜区事业健康持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新崛起的风景名胜区被视为经营旅游业的空间环境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规划与保护问题已引起广泛的讨论和研究。理论界的剖析主要屯足于风景名胜资源本身和合理发展旅游业两方面,另一个不可忽视的且日趋重要的方面——居民社会对风景名胜区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城市型风景名胜区是一类对保护与发展协调要求特别高、矛盾问题特别典型的风景名胜区。本文通过对具有世界遗产价值的四川省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的剖析,提出了这类风景名胜区规划应遵循保护遗产、景城共荣的协调发展理念,可以应用明确景城职能分工、推动旅游融合发展、以"内外总体平衡"推进居民社会调控、引导外围保护地带发展、以"多规合一"加强规划管控等10个方面的规划方法,破解景城协调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11.
陈英瑾 《中国园林》2012,28(1):102-104
我国风景名胜区中拥有大面积乡村地域,但乡村类文化景观未被列入被保护景源.在风景名胜区中保护乡村类文化景观,有助于保护乡村自然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区内自然资源和减少区内社区与管理机构的矛盾.风景名胜区中乡村类文化景观的发展目标和保护原则,并从土地权属与管理责任、社会系统调控、经济发展引导和乡村景观规划方面,探讨保护与管理的行动准则.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黄山风景名胜区信息化建设成果及决策支持系统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智慧黄山景区”决策支持系统(Smart Huangshan Famous Scenic Sit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HFSS-DSS)的概念.提出了构建SHFSS-DSS的总体目标;并重点探讨了SHFSS-DSS的总体框架和实现策略.最后分析了SHFSS-DSS的系统组成,包括基于各个业务应用系统的综合决策支持系统及针对景区各项业务工作的业务决策支持系统;并以景区资源保护决策支持系统为例,阐述了黄山景区业务决策支持系统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3.
在讨论基于模式识别的视频分析技术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运用动态视频分析的运动识别技术构建景区智能安防体系的实现方式,分析了该技术的应用场景、计算规则和软件部署方式等.通过智慧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安全防范系统中对这一技术在人数统计、周界防范、人群控制、森林防火、交通诱导等方面的成功运用,证明这些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景区安全防范工作中的现实问题,能够显著提升智慧景区的安全防范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在智慧地球框架下构建智慧泰山景区信息集成平台总体方案.该方案从网络化感知、专业化规则和智能化服务3个方面将包括GPS、视频监控、门禁票务、遥感监测等实时数据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形成了一个智慧化的泰山景区综合服务体系.智慧泰山景区信息集成平台建成后已经成功地应用于泰山景区的虚拟旅游服务、客流监控与管理、病虫害监测等多...  相似文献   

15.
智慧景区的内涵与总体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解读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概念的基础上,根据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业务管理、旅游经营、公众服务、决策支持的需要,探讨了智慧景区的内涵;然后集成应用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成果,提出了智慧景区建设的总体框架,包括: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共享服务设施3个平台,资源保护系统、业务管理系统、旅游经营系统、公众服务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五大系统,以及管理政策、运行机制、资金投入、信息技术、规范标准、人才队伍和安全保障7项保障.同时,构建了智慧景区涵盖网络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和决策层5个层次的体系结构,并分析了构建智慧景区的3个突出优势.对于我国智慧景区的规划与建设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添26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园林》2004,20(3):37-37
2004年2月11日,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命名授牌会议,在新大都饭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城建司司长李东序、副司长王凤武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7.
转型背景下的太湖风景名胜区经济发展引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转型期,将对风景名胜区发展提出新的要求,研究长三角经济腹地由多个景区组成的太湖风景名胜区的经济转型路径更具有代表性与现实意义。首先论述了区域发展转型的新趋势及转型背景下太湖风景名胜区经济发展中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思路;其次,针对区内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研究各景区经济发展模式、经济结构优化与产业发展方向及产业空间布局引导等方面的内容;最后,提出促进太湖风景名胜区经济合理发展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数据基础设施是智慧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计算将是实现智慧黄山景区的重要支撑技术.在分析黄山景区规划管理信息化需求、总结黄山景区现有信息化成果、论述当前云计算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云计算构建智慧黄山景区数据基础设施——云数据中心的规划方案,包括构建云数据中心的原则与内容;探讨了智慧黄山景区云数据中心的实施策略,包括构建私有云数据中心、拓展混合云数据中心以及4个阶段的建设生命周期.对我国智慧景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城郊风景名胜区与城市传统的"共生"关系,在当前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正面临着城市无节制的扩展蔓延和旅游活动无序开展的中击与挑战.从现实出发,借鉴系统论的方法,探索建立一种城郊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利用的控制模型,来引导其有序发展.并以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为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风景名胜遗产学要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风景名胜遗产学是以风景名胜遗产为研究对象,多学科交融的学科。本文以该学科为主要论题,探讨风景名胜遗产的可持续发展。1风景名胜遗产定义风景遗产是以具有科学、美学价值的自然景观为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