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英滩金矿床为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金矿石属少硫化物石英脉型.文章对矿石的矿物成分、共生组合、结构和构造、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金矿物组成、形态、粒度、赋存状态等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为选择合理的选矿工艺流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焦家金矿的金赋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研究了山东省焦家金矿的金赋存状态。研究发现,该矿石中载金矿物有黄铁矿、黄铜矿、脉石矿物、闪锌矿和方铅矿。在硫化矿中金粒占77.12%,脉石中金粒占22.88%。金的赋存状态有裂隙金、包裹金和晶隙金,裂隙金占60.28%,包裹金占21.63%,晶隙金占18.09%。金矿物的形态主要有球状、三角形、矩形、条状和不规则形状。焦家金矿石中金矿物的粒度范围较大,大的颗粒达到100μm,小的金颗粒只有3-5μm,其中大于0.104mm粒级的金颗粒占1.50%,0.074~0.104mm粒级的金颗粒占5.26%,0.043~0.074mm粒级的金颗粒占23.31%,0.037~0.043mm粒级的金颗粒占3.76%,小于0.037mm的金颗粒占64.29%。焦家金矿石中金矿物有自然金、银金矿、自然银、含铁自然银、金铜矿和螺硫银矿。其中,银金矿是最重要的金矿物,占71.56%。金银矿物平均成色为641.24‰。  相似文献   

3.
以四川大岩子铂钯矿为研究对象,在岩矿鉴定的基础上,将白云岩、石英岩型铂族矿床中铂、钯和金的赋存状态划分为碳酸盐赋存相、硫化物赋存相、金属互化物相和残渣相。研究制定了各相态的浸取剂及浸取条件,并采用ICP-MS测定各相态中铂、钯和金的含量。结果表明,各元素各相态浸取量之和与样品各元素的总量之比分别为:铂94.3%~96.8%、钯99.9%~108%、金91.0%~99.1%;矿物中铂、钯和金主要分布在硫化物赋存相、金属互化物相中。  相似文献   

4.
张凯  程伟 《甘肃有色金属》1998,(3):31-33,30
在对小铁山矿床矿石物质组成研究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矿床中金的赋存状态有春工艺矿物学特征,探明了以银金矿主的金矿物大多呈裂隙金、粒间金产出于黄铜矿、黄铁矿等矿物裂隙或粒间、具有较好的解离性;统计分析了金矿物的粒度、成色、表面特性等及其金在矿体中的变化趋势,金在选矿产品的走向。指出了进一步提高金回收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化学物相分析是基于化合物化学元素的性质,利用化学分析的手段,研究物相组成和含量的方法。它是研究地质学的重要手段,对研究矿物或矿床成因,寻找有用矿物、考查矿物的赋存状态,对矿床进行工业评价、矿物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经济价值。本文旨在对金的化学物相分析状况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应用显微镜,电子探针等手段,探明该矿金的赋存特征为自然金,显微自然金,次显微自然金。它们分布于矿石矿物中。  相似文献   

7.
广西某难处理金矿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广西某难处理金精矿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粒度分布和金的赋存状态。研究表明金的品位为 1 44g/t,银的品位为 35g/t,砷含量为 2 2 5 %。金、银含量在各粒级中分布不均匀 ,不同粒级金、银品位不同 ,在 <74μm粒级中金的品位最高达 1 5 4 0g/t,银的品位为 45g/t,砷为 2 4 6%。金的载体矿物主要是毒砂 ,其次是黄铁矿 ,金以超微细粒和次显微金包裹于毒砂和黄铁矿中。  相似文献   

8.
采用矿物自动分析仪(MLA)、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紫金山金铜矿入选矿石中有价元素铜、金、银的赋存状态以及分选过程中的金属走向。结果表明,铜矿物主要有蓝辉铜矿、铜蓝、硫砷铜矿,金银以游离矿物和硫化物包裹体为主。铜矿物常见沿明矾石溶蚀孔洞或碎裂缝隙充填,与黄铁矿密切连生,从原矿中分选铜矿物,理论品位为Cu 69.70%,理论回收率93.55%。中粒金嵌布于铜矿物和黄铁矿矿物粒间或裂隙,可随着铜和硫的回收进入铜、硫精矿,金的理论回收率分别为57.19%和27.27%;微细金粒包裹于明矾石和石英中,随脉石损失于尾矿中。银以显微银为主,多见呈微细粒包裹于硫化矿物中,铜精矿和硫精矿中银的理论回收率分别为56.96%和26.71%。  相似文献   

9.
含砷难处理金矿的细菌预氧化-氰化法提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我国二种难处理会砷金矿(半壁山、包古图)的细菌(T.ferrooxidans)预氧化槽浸工艺及其基础理论,讨论了初始接种量、矿浆浓度、铁离子浓度及矿物工艺学参数等因素对细菌氧化毒砂的影响,初步探讨了细菌浸出机理及反应动力学,并讨论了砷硫化物氧化率、金解离率及金氰化浸出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甘肃铜镍硫化物型矿床的矿物组成,用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矿物分离,将铜镍硫化矿物中金、铂、钯的赋存状态划分为磁性部分(磁黄铁矿相、磁铁矿相、独立矿物相)和非磁性部分(硫化矿相、脉石中类质同象相、独立矿物相)共6个相态。研究确定了各相态的提取剂及提取条件,用ICP-MS测定各相态中金、铂、钯的含量,从而查明其分布情况。各元素的各相态提取之和与样品各元素的总量之比,Au为105%~112%、Pt为92.5%~108%、Pd为110%~114%,其分布与磁性选择结果及岩矿鉴定矿物组分分布基本一致。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重现性,研究结果为寻找隐伏矿提供理论依据,并可在选矿工艺研究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矿物自动分析(MLA)技术,结合多种手段,对某硫化镍铜矿磨矿沉砂的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沉砂主要由30%金属矿物和70%硅酸盐脉石矿物组成,其中目的元素镍、铜、钴、金、银、铂、钯含量分别为0.82%、1.10%、0.04%、0.75 g/t、10.50 g/t、0.23 g/t、0.13 g/t。独立的金矿物主要为合金相,独立的铂钯矿物包括合金相、砷化物和铋碲化物。金及铂钯矿物虽粒度细小,但部分已单体解离,且载体矿物大多为金属硫化物;银多以碲银矿形式赋存,碲银矿粒度细小,且银矿物大多呈包裹体分布于金属硫化物中。  相似文献   

12.
以东昆仑某难处理金矿石为研究对象,用先进的矿物分析系统(MLA)与传统工艺矿物学研究方法相结合,查明该矿石的物质组成以及金的矿物种类、金的粒度特征及嵌布状态、主要载金矿物的嵌布粒度、金在矿石中的赋存状态等;在此基础上,采用MLA诊断分析各选冶流程中影响该金矿石选冶的工艺矿物学因素。结果表明,该矿石中具有高砷低硫,易泥化的特点;金矿物种类多,可浮性差别大;金矿物的嵌布粒度微细;载金矿物种类多,嵌布粒度细,属于极难选冶金矿石。针对这些特点,提出适合矿石性质的脱泥-细磨浮选-水冶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3.
哈图金矿金的伴生矿物与金矿脉地质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图金矿金矿脉具有典型的伴生矿物,研究其伴生矿物的成因,可以了解该区金矿脉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刘小荣  董守安 《贵金属》2002,23(1):45-52
评述了硫化镍试金预富集贵金属,然后采用中子活化法、感耦等离子体质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以及感耦等离子体原子谱法测定痕量、超痕量贵金属的现状;并对硫化镍试金富集贵金属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晶体结构及贵金属硫化物和硅酸盐渣相化合物的热力学数据表明,在硫化镍相和渣相分离时,贵金属趋向于进入硫化镍相。引用文献54篇。  相似文献   

15.
色层法分离金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锦帆 《贵金属》1989,10(1):39-45
综述用阴离子交换树脂、螯合树脂、萃淋树脂、聚酯泡沫塑料和萃取色层分离法和活性炭富集金的状况,并讨论色层法分离水、岩石和矿物中金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金矾沟多金属矿的发现及对矿床特征的认识作了较为全面地论述,分析了矿床赋存状态、成矿条件,并进行了矿床评估。金矾沟矿为一含多金属的小型矿床,主要合有金、银、铜、铅、锌、硫等。矿床垂向分带发育良好,是目前研究矿区垂向分带较完整的典型剖面。  相似文献   

17.
吴浩  黄万抚  邱峰  胡雪飞 《贵金属》2016,37(3):72-78
硫氰酸盐是一种高效、稳定、环保的金矿物浸出剂。讨论了硫氰酸盐浸金机理,从电化学角度阐述了浸出过程发生的反应与可行性,总结了焙烧氧化、加压氧化、化学氧化等预处理方法对硫氰酸盐浸金工艺的影响,归纳了浸出工艺参数浸出剂、氧化剂、p H、杂质离子、硫脲在浸金过程的作用,概括了硫氰酸盐浸出贵液中回收金的方法。从应用、工艺、机理角度概述了硫氰酸盐浸金体系近年来的研究与发展,并提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指出了硫氰酸盐浸金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张松  王宇  陈婷 《贵金属》2019,40(S1):111-114
综述了我国铅锌矿中伴生贵金属金、银和稀散金属铟、锗和镓的资源概况,对相关回收技术进行了阐述。铅锌矿中的伴生金、银主要赋存于铅矿物中,低碱性条件有利于伴生金、银的浮选回收。稀散元素铟、锗和镓主要赋存于锌矿物中,回收率随锌矿物回收率的增加而增加;抑制锌的ZnSO4对稀散元素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CuSO4活化剂可显著提高稀散元素的品位及回收率。  相似文献   

19.
高砷难处理金精矿细菌氧化-氰化提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高砷金精矿中配入不同比例的低砷碳酸盐型金精矿,使其所含硫、砷及铁等主要矿物成分含量发生变化,研究给矿中铁砷摩尔比对难处理高砷金精矿细菌氧化一氰化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含砷金精矿中铁砷摩尔比直接影响细菌预氧化的效果,同时也影响细菌的活性和溶液中铁砷摩尔比的变化,给矿中铁砷摩尔比越高,溶液中的铁砷摩尔比也越高,且随着给矿中铁砷摩尔比的增加,溶液中铁砷摩尔比的变化幅度加大,给矿中铁砷摩尔比介于4.6~2之间,有利于细菌预氧化和氰化浸出,铁、砷氧化率分别由6.14%和7.38%提高到89.90%和93.60%,金、银浸出率分别由64.18%和35.93%提高到97.78%和88.83%,较好地改善细菌氧化效果,稳定和优化细菌预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20.
基于配位理论的碱性硫脲选择性溶金机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金及常见伴生金属元素银、铜、镍、铁在高稳定性碱性溶液中阳极溶解的电化学行为,及碱性硫脲浸金的选择性.结果表明:在最佳溶金电势0.42 V时,金在碱性硫脲溶液的溶解电流密度分别是银、铜、镍和铁的3.4,5.2,27.3和42.6倍;而且碱性硫脲体系进行矿物浸出时金的伴生元素浸出率均小于0.1%,浸金具有显著的选择性.采用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配位理论等分析了碱性硫脲选择性溶金的机理.碱性硫脲溶液中金、银、铜、镍和铁分别以Au(TU) 2,Ag(TU) 3,Cu(TU)2 4,Ni(TU)2 4和Fe(TU)2 6的形式存在,Au(TU) 2中反馈σ-π配键的形成显著增强了其稳定性.配合物Ni(TU)2 4和Fe(TU)2 6中,由于硫脲分子的特殊性,各配位体间硫原子和氮原子上电子云互相排斥,使其稳定性有所降低.而且碱性硫脲溶液中,Ag,Cu,Ni,Fe易于形成致密的硫化物钝化膜,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金属的进一步溶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