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4 毫秒
1.
Fe3O4/壳聚糖核壳磁性微球的制备及特性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以Fe3O4作为磁性内核,利用液体石蜡作有机分散介质,甲醛、戊二醛作交联剂,通过反相悬液交联法制备了单分散、窄分布的强磁性Fe3O4/壳聚糖核壳微球。对磁粉内核的制备条件及微球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产物进行了初步的性能表征。  相似文献   

2.
聚乙烯化学交联理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聚乙烯交联过程中交联剂的热分解与半衰期;聚乙烯化学历程及交联反应生成物;交联速度以及影响交联速度的各种因素。最后对生产交联聚乙烯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硫酸钴和碳酸氢铵为原料,使用液相沉淀法制备了小粒径球形碳酸钴。研究了不同的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和pH值对碳酸钴形貌、粒度和振实密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速度为800r/min,反应温度为48℃,控制pH值在7.1~7.4时,合成的碳酸钴为形貌较好的球形颗粒,中位径为6.0μm,振实密度达1.8g/cm~3。  相似文献   

4.
采用原位复合法制备磁性纳米复合纤维,利用造纸工艺抄造成磁性纸张.考察了二价铁离子(Fe2 )浓度、聚乙烯亚胺(PEI)助剂的用量、反应温度、熟化时间及搅拌速度等因素对磁性粒子(Fe3O4)填充量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磁性纸张的结构及性能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磁性粒子为Fe3O4,并成功地沉淀在纤维上.通过实验可确定出最佳制备工艺条件:Fe2 浓度为0.06mol/L、PEI与纤维质量比为2%、反应温度为60℃、熟化时间为60min、搅拌速度为1000r/min.磁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制备的磁性纸张具有超顺磁性.  相似文献   

5.
磁响应纳米四氧化三铁/壳聚糖复合微球的制备及特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首先采用滴定水解法,以氢氧化氨溶液水解六水合三氯化铁与四水合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制备出纳米四氧化三铁微粒;然后采用离子凝胶反应法,在分散有的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壳聚糖溶液中,加入适量的三聚磷酸钠溶液制得包覆有纳米四氧化三铁的壳聚糖复合微球载体。该复合微球具有磁响应功能并具有生物可降解特性。因此该复合微球在功能材料、军事领域及医学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在小型水合物反应装置上对含盐体系CO2水合物的相平衡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探讨盐度及pH值对CO2水合物的生成和分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水相比,含盐体系中CO2水合物的相平衡条件要求更高,CO2水合物的稳定存在区域缩小,且盐度越大越明显;盐类物质对CO2水合物的生成有抑制作用,增加了水合物的成核诱导时间,降低了水合物的生成量;pH值较高的含盐体系不利于CO2水合物的成核和生成;CO2水合物的分解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盐度对水合物分解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异方向导电膜用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出了平均粒径为3.0μm的窄分布线型聚苯乙烯微球,并在此基础上改进聚合工艺,制备出了平均粒径约为3.0μm的窄分布交联聚苯乙烯微球。对两种类型聚苯乙烯微球进行形貌及粒径、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和耐溶剂性实验,结果表明交联聚苯乙烯微球与线型聚苯乙烯微球相比,其球形度较差,粒径分布较宽,但耐热性和耐溶剂性较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pH-stat方法,研究了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中柠檬酸存在情况下石灰石的溶解特性,以及溶液pH值、搅拌速率、反应温度与柠檬酸浓度等因素对石灰石溶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柠檬酸是否存在,石灰石溶解速率均由传质所控制;降低溶液pH值、增加搅拌速率和升高反应温度,均可增加石灰石溶解速率;当pH值≥5时,由于柠檬酸钙的形成,石灰石的溶解速率随柠檬酸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并且随着pH值的增加柠檬酸抑制效果加强.  相似文献   

9.
骆兵  王连军  黄明宇  倪红军 《电池》2007,37(1):46-48
研究了固相含量、混合方式、分散剂种类及加入量、粉料加入方式及除气处理方式等因素对中间相炭微球(MCMB)水基浆料黏度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浆料黏度随固相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球磨比搅拌有利于降低浆料黏度并提高稳定性;Darvan-821A分散剂的分散效果比Tween80好;球磨浆料的最大固相含量为60.06%,而搅拌浆料为53.00%;循环水真空泵比旋片式真空泵有利于浆料的低黏度和稳定.  相似文献   

10.
与普通的润滑剂不同,该润滑剂是采用自由基悬浮聚合的方法以苯乙烯为单体、以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合成的交联聚合物微小球,结果表明,这种微小球的摩擦系数在0.1左右.并探讨了复合效应的作用,结果表明,30%的A40与70%的MoS2配比效果最佳,摩擦系数稳定在0.02.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出磁性纳米Fe3O4颗粒,以聚山梨酯80为改性剂制得聚山梨酯80/ Fe3O4复合微球.采用透射电镜( TEM)、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振动样品磁强计( VSM)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Fe3O4颗粒粒径在10~20nm,聚山梨酯80包覆在其表面.复合...  相似文献   

12.
以共沉淀法为基础,在实验室条件下制备出了超顺磁性纳米Fe_3O_4微粒,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制备纳米Fe_3O_4微粒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30℃、p H值10~12、晶化时间30min、Na OH浓度2.0mol/L、晶化温度70℃,并用XRD、TEM、VSM、SEM、IR测试手段对其做了表征,同时在此基础上制备出了机械性能良好、表面均匀光滑、具有磁响应的纳米Fe_3O_4/PVA复合膜。实验结果表明,与分析纯Fe_3O_4比较,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超顺磁性纳米级Fe_3O_4/PVA复合膜具有更好的磁响应性能以及均匀光滑的外观表面。  相似文献   

13.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氟醚酸包覆的Fe_3O_4纳米颗粒,通过正交实验研究影响Fe_3O_4纳米颗粒饱和磁化强度的四个因素,得出其最优制备条件:Fe~(3+)与Fe~(2+)摩尔比为1.75:1,初始Fe~(3+)浓度为0.05 mol/L,初始pH值为9,共沉淀温度为65℃。按该优化条件制备的Fe_3O_4纳米颗粒的饱和磁化强度为55.80 A·m2/kg;该颗粒晶格类型与Fe_3O_4尖晶石结构相同,平均粒径大小约为11 nm;氟醚酸可通过化学吸附作用包覆于颗粒表层,且包覆量可达31.33%。  相似文献   

14.
选择合适的摩尔比、pH值、反应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采用有氧开放的化学共沉法制备出低成本Fe3O4纳米磁性微粒.以聚α-烯烃合成油(PAO)为基液,选取适配的表面活性剂(PG-3),制备出了低挥发度、多粘度级别的实用化纳米磁性流体.应用于扬声器中,显著提高了扬声器线圈的散热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壳聚糖存在下合成了Fe3O4微晶,研究了壳聚糖对Fe3O4微晶生成的影响,发现壳聚糖对Fe3O4微晶的生成有促进作用,利用XRD,TEM和IR技术对产物进行了特性表征,对壳聚糖的微晶生成促进机理进行了初步推论。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氧化物陶瓷工艺制备MnZn铁氧体材料,研究了烧结过程氧分压及热处理氧分压对于其电磁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烧结过程中的氧分压P(O_2)越高,材料中的Fe2+含量越低,烧结体晶粒越大;氧分压的最佳范围在4~7%附近,过高或过低均会降低材料的磁性能。对于因氧分压偏离最佳范围导致磁性能低下的MnZn烧结体,可以通过后续的热处理工艺调节Fe2+含量以恢复其磁性能。根据这些结果,综合烧结工艺和热处理工艺的优势,采用21%的氧分压烧结获得较大的晶粒之后再在0.1%的氧分压气氛中热处理的方法调节铁氧体的Fe2+含量,获得了25℃时μi=10600,Bs=427 mT,μi(200 kHz)/μi(10 kHz)=98%,综合性能良好的高磁导率MnZn铁氧体磁芯。  相似文献   

17.
赵红  王海丽  徐洪峰  傅杰 《电源技术》2011,35(3):287-289
研究了Fe3O4含量对Pt/C电催化剂氧还原活性的影响.采用共沉淀和乙酸乙酸预处理等方法制备了Fe3O4和碳包裹Fe3O4纳米粒子,并利用超声喷涂等方法制备了Fe3O4/C-P/C电极.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结果表明:Fe3O4和碳包裹Fe3O4,纳米粒子分布均匀,粒径分别为11.2nm和14.3 ...  相似文献   

18.
以FeCl_3·7 H_2O和尿素为原料,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空心Fe_2O_3微球。探讨不同合成温度对样品形貌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等分析技术对样品的结构、形貌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采用恒流充放电等方法测试了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空心Fe_2O_3微球由二维纳米片自组装而成,当合成温度为200℃时,制备的样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电流密度为200 m A/g,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 415 m Ah/g,可逆比容量为955m Ah/g,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射频溅射方法成功制备了由过渡族元素Fe和半导体材料In2O3交替生长构成的Fe/In2O3/Fe多层膜、室温下,磁性测量结果表明样品具有超顺磁性,符合朗之万方程;磁电阻比的最大值为2.93%,遵从颗粒膜磁电阻的平方律。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该多层膜样品具有类似于颗粒膜的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