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章阐述了桃山水库果园由于灌溉条件的制约 ,严重影响果园果品的品质和产量。而现代节水灌溉技术在桃山水库的应用 ,实现了桃山水库果园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为发展经济作物节水灌溉事业作出了示范。  相似文献   

2.
水肥模式对温室小型西瓜水分利用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灌溉模式与施肥方式对设施栽培条件下小型西瓜水分利用、光合特性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节水灌溉处理W3可在实现节水50%的基础上获得较高的产量,并且糖分测定结果显示,减少灌水对提高西瓜品质也有益处。根据光合特性分析结果,适当范围内控制土壤水分可促进西瓜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并提高计算水分利用率。不同施肥处理研究结果显示,适当减少氮肥可明显提高西瓜品质,而磷肥处理与西瓜产量品质的关系不明显,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广西糖料甘蔗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制定广西糖料蔗灌溉计划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灌溉试验,灌溉方式分为5种:滴灌、微喷灌溉、小管出流灌溉、沟灌、地埋式滴灌,以不灌溉为对照。在甘蔗生长过程中调查出苗率、分蘖率,在收获期间调查有效茎数、茎高、茎径等农艺性状,并测量甘蔗产量、工艺品质和甘蔗含糖量,并分析经济效益。综合考虑,地埋式滴灌技术可以作为甘蔗高效节水栽培措施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秦慧芳 《山西水利》2013,(12):17-18
膜下滴灌是一种新型的节水灌溉方法,利用该节水方法可以实现水肥同步,能够使蔬菜根充分吸收自身生长需要的营养和水分,使蔬菜的产量不断提高,针对大棚蔬菜膜下滴灌优点、节水技术及应用技术等进行阐述和分析,为棚蔬菜膜下滴灌的推广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5.
渗灌技术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典 《湖南水利水电》2015,(2):32-33,50
随着世界性水资源、能源的日趋紧张,采用节水、节能的方法已成为全世界灌溉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推广节水灌溉也已成为世界各国为缓解水资源危机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近年来,世界上兴起了研究新型地下灌溉热潮,亦称渗灌。渗灌不仅在机理上、技术上、经济上而且在生态能源保护上、水资源保护上都被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节水灌溉技术。这种技术主要用在草地上、果园、蔬菜、花卉等作物上。文章归纳总结了渗灌对作物生长环境及产量的影响,渗灌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并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开展作物灌溉方式综合评价,对于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及作物产量、品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不同灌溉方式对马铃薯生长、光合、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本文提出了基于灰色关联投影的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表明:膜下滴灌为最优灌溉方案,此时可显著提高作物的各项指标;漫灌为最劣方案,此时作物生长、光合、品质与经济效益指标均较低。研究结果为实现作物节水增产提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
节水灌溉是实现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手段之一,是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基础。针对滴灌发展中存在的滴灌系统运行管理模式落后、先进的灌溉制度和施肥制度不合理等关键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做了深入分析,从改变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适应根本点出发,提出在加强输配水硬件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寻求适合的滴灌系统运行管理模式,才能将灌溉制度、施肥制度、自动化技术等先进的节水配套技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从根本解决节水灌溉提质增效问题,使新疆的名优特产的品质更加提高。  相似文献   

8.
<正>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将灌溉与施肥融为一体的农业新技术。在国家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形势下,河北华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挥自身在灌溉装备和新型微生物肥料行业多年形成的独特优势,在水肥一体化技术领域推出新成果,为优质高效绿色环保型现代农业注入新的活力。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喷灌技术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节水灌溉设备,而正在向集灌溉、施肥和自动化管理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发展。河北华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挥其在微生物肥料及灌溉设备两方面的技术优势,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和不同作物的特点,研究出系列水、肥、药的科学配方,在改良土壤、提高农产品品质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结合公司的核心灌溉技术进行集成组合应用,形成了一套适用范围较广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体  相似文献   

9.
在江西省赣南有代表性的脐橙果园中选取微润灌溉示范推广点,建立微润灌溉示范监测点,设置试验研究监测内容,对节水、水分利用效率、脐橙产量、脐橙品质、减少水肥流失及节省人工等指标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表明:微润灌溉技术节水效果显著,脐橙产量、品质等效益均有较高提升.  相似文献   

10.
避雨条件下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对桃子生长过程、糖度、产量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具有明显的节水、节肥、增产等特点。与常规灌溉施肥方式相比,与露天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相比,采用避雨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节水约2 157.0 m~3/hm~2,节水率为43.0%;与常规灌溉技术相比,能够节约用水6 280.4 m~3/ hm~2,节水率为68.7%,节约肥料862.1 g/hm~2,节肥率为37.1%;与普通灌溉施肥方式、露天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相比,采用避雨微喷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提高桃子尺寸(横径及纵径)2,1 mm,糖度增加0.21、0.13,增产 1 874,1 349 kg/ hm~2,肥料产出率增加6 500、900 g/g。  相似文献   

11.
以日光温室膜面作为集雨面,采用"日光温室膜面集雨+水窖+微灌施肥系统设备"的应用模式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日光温室膜面集水、集雨池蓄水、棚内微灌施肥,形成以集(蓄)、微灌、施肥为一体的集雨微灌施肥集成技术,该技术可有效提高水肥的利用和转化效率。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日光温室膜面集雨集蓄技术,为解决温室蔬菜的灌溉用水问题提供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也为发展节水灌溉农业,实现温室蔬菜产业化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节水灌溉是当前农田水利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水肥一体化微喷灌技术可将施肥和灌溉作业结合在一起,大大降低了施肥劳动强度.对其系统基本结构和原理进行了介绍,对该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参数设计进行了分析,包括水泵参数、过滤装置、微喷带参数,为该系统在灌溉中顺利使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沙雅县农田灌溉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方式,田间灌溉以滴灌为主,结合农作物种植式多采用红枣套种棉花,通过沙雅县托依堡镇枣树间作棉花滴灌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详细介绍了滴灌设计中的参数确定、滴灌带参数的选择、灌溉定额、管网的布置、水利计算等分析,为沙雅县其他乡(镇)推广枣树间作棉花种植提供重要技术依据和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作为高效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传统的节水灌溉技术与现代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可以使灌溉技术产生质的飞跃,通过它不仅可以节水节电,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使节水灌溉跃升为科学灌溉。文章就智能化节水灌溉系统的功效和意义,系统的构建,系统的应用等方面做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不同灌溉方式对避雨栽培葡萄需水量和产量结构的影响,本项目以巨峰葡萄为供试作物,于2014~2015年在江西省灌溉试验中心站果园布设痕量灌溉、滴灌、软管灌溉处理,对葡萄整个生育期的土壤墒情、需水规律、作物系数、灌溉用水量等进行监测分析,研究不同灌溉方式的节水效果、水分生产率以及对葡萄产量结构和品质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痕量灌溉比滴灌节水18%~25%,比软管灌溉节水34%~39%;痕量灌溉在设备运行期间日需水量比滴灌小15%~22%,比软管灌溉小24%~37%;痕量灌溉也有助于改善葡萄品质,测定结果显示,痕量灌溉下葡萄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比滴灌高1.31%~3.70%,比软管灌溉高7.62%~8.13%;痕量灌溉与滴灌产量接近,但比软管灌溉增产15.6%.相比滴灌和软管灌溉,痕量灌溉用于葡萄生产,同时具有节水、增产和提高品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灌溉施肥技术,氮肥大量损失,利用率较低。总结了目前国内外不同节水灌溉方式下土壤硝态氮、铵态氮的运移规律试验研究成果,以期为节水灌溉条件下水肥有效调控措施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结合火龙果的生长特点以及里建农场的地形条件,介绍了该农场节水灌溉技术模式的选择和工程设计。论述了选择喷灌作为高效节水灌溉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节水灌溉增加了农场有效灌溉面积,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并使火龙果产量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膜下滴灌技术,是将地膜栽培技术与滴灌技术结合起来,实现节水灌溉,能有效缓解我市农业发展与水资源紧缺之间的矛盾。此项技术比常规灌溉节水近80%,人工费、化肥费、农药费等也大幅下降,可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9.
该文通过微喷灌,喷灌等节水优化灌溉模式试验研究,初步获得不同灌溉模式的用水量,以及不同用水量对龙眼园小气候,果实经济笥状和产量的影响,为发展龙眼高优栽培节水灌溉技术和合理开发水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郑星 《山西水利》2009,25(6):29-30
以定襄县为例,介绍了工程节水技术和非工程节水技术在节水灌溉中所取得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了节水灌溉综合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可为忻州市节水灌溉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