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建筑业从业人员总量分析1.建设队伍数量空前发展改革开放以后 ,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得到迅速发展 ,队伍不断壮大。 1998年底 ,建筑业从业人员已达 332 7万人。建筑业从业人员数量的历史最高点是 1997年 ,达 3449万人 ,是 1978年854万人的 4倍 ,2 0年间 ,建筑队伍数量翻了两番 ,年均增长 8 2 %。建筑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 ,由 1978年的 2 .13%增长到 1997年的4 95% (见表 1)。建筑业在为国民经济做出巨大物质贡献的同时 ,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员 ,增加了社会的稳定性。表 1 建筑业从业人员总量变化单位 :万人年度 …  相似文献   

2.
“九五”建筑业企业改制   12 82 7家企业进行了改制 ,占等级以上企业总数的 2 8%。负债   1999年 ,资质等级一级施工企业资产负债率为 78 80 % ,流动比率 1 0 1,速动比率 0 74。1999年企业负债 10 3 67 8亿元 ,占施工产值的 88 16%。工程款拖欠   1999年工程款拖欠 2 2 2 1 4亿元 ,占施工产值的 19 9%。国际承包与劳务   1999年对外承包工程金额10 2亿美元 ,仅占世界市场份额的 1% ;1999年外派劳务 3 0多万人次 ,仅为世界需求量的 3 %左右。  “九五”期间 ,虽然我国建筑业取得长足发展 ,5年累计完全国建筑业已改制企业分析表类…  相似文献   

3.
王苹 《建筑》2000,(5):22-23
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对建筑业企业组织结构在宏观上进行了调整 ,江西建筑企业所有制状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据省统计部门资料显示 ,1 980年 ,我省国有建筑企业 53家 ,从业人员 6万人 ,企业总产值 2 .77亿元 ;城镇集体建筑施工企业 1 1 2家 ,从业人员 4万人 ,企业总产值 1 .32亿元。 1 7年后的 1 997年 ,国有建筑企业 1 84家 ,从业人员年均人数近 1 0万人 ,企业总产值 42 .7亿元 ;集体建筑企业 673家 ,从业人员年均 1 7万人 ,企业总产值 41亿元 ;私营建筑企业 1家 ,从业人员 1 5人 ,企业总产值 2 8万元 ;股份制经济建筑企业 2 9家 ,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4.
金铁英 《建筑》2000,(2):24-25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改革开放和与国际惯例接轨 ,越来越多的中国建筑企业已迈出国门 ,实行跨国经营 ,参与国际承包市场的竞争 ,成交额在逐年上升。但从目前我国建筑业在国际承包市场的占有份额来看 ,占有比例仍比较低 ,在每年约 2 0 0 0亿美元的工程发包额中 ,中国仅占3~ 5%。如何扩大中国在国际承包市场的占有份额 ,按国际惯例参与竞争 ,是中国实施跨国经营的承包企业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按国际惯例参与竞争 ,就要对国际市场的通行规则、习惯作法有所了解 ,努力认识和掌握其运行规律 ,研究和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措施 ,以提高中标率。一、关于投标…  相似文献   

5.
(行掀?  从近20年来我国建筑业产业发展变化的总体情况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建筑业的产业规模和市场容量都有了很大的增长,建筑业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和市场构成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见表5、表6、表7)。分析我国建筑业企业数目和从业人员的发展变化情况,可以更为明显和直观地看出建筑业企业过度进入的问题。表3显示,自1990年以来,我国建筑业企业平均每年均以1233%的数量在递增,其中非国有企业年平均递增幅度高达2099%,比国有企业的平均增长幅度高出866个百分点;全行业从业人员的年平均增幅达726%,其中国有企业每年递增421…  相似文献   

6.
1. 我国建筑科学技术的基本状况 中国建筑业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五个物质生产部门中,年完成总产值仅低于工业和农业,而高于运输业和商业,居第三位。目前中国建筑业拥有9.4万家企业,其中有167家一级工程总承包企业和2132家一级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达3200万人,约占全社会劳动者总人数的5%,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50多万人。近几年建筑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相似文献   

7.
20 0 0年 ,全国资质等级四级及四级以上(下同 )的建筑业企业生产平稳增长 ,但新开工个数和竣工面积有所减少。1 施工产值和竣工产值 :全国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1175 9 0亿元 ,比上年增加6 0 6 1亿元 ,增长 5 4% ,完成竣工产值 786 2 2亿元 ,比上年减少 2 2 9 8亿元 ,减少 2 8%。2 劳动生产率 :建筑业企业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劳动生产率为 5 785 1元 人 ,比上年增长 8 5 % ,其中 :国有建筑业企业为 72 947元 人 ,比上年增长 10 4%。3 房屋建筑面积 :建筑业企业施工面积为15 5 2亿平方米 ,比上年增加 7912 8万平方米 ,增长 …  相似文献   

8.
建筑业电子商务的内容、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0 引言与其它行业相比 ,建筑业的电子商务是相对落后的。美国著名的《信息周刊》 (Informationweek)在每年一度的电子商务 1 0 0强和 50 0强企业的评选中 ,2 0 0 0年及 2 0 0 1年只有 1家建筑企业入选 1 0 0强 ,虽有 1 7家和 1 5家建筑企业进入 50 0强 ,但排名靠后。从实施电子商务的效果来看 ,进入 50 0强的建筑企业 2 0 0 0年营业额的增长率为 2 5 2 % ,高出美国最大的 40 0家建筑企业的平均营业额增长率 (1 2 9% ) 1 2 3个百分点。同时这些企业在转换经营模式、提高劳动生产率及增强竞争力方面效果显著。1.建筑业电子商…  相似文献   

9.
陆勇  朱宏亮 《建筑》2000,(1):14-15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将“减员增效”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 ,一针见血地揭示了国有企业存在的顽疾。对于国有建筑企业来说 ,目前同样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能否顺利地完成减员增效工作 ,将直接关系到国有建筑企业改革的成败。截止到 1997年 ,我国国有建筑企业为 965 0家 ,从业人员多达 82 8.63万人 ,企业平均规模为 85 9人 ,而企业劳动生产率按增加值计算仅为 15 485元 /人。另外从有关资料了解到 ,发达国家 90 %以上的建筑企业平均规模在 2 0人以下 ,只相当于我国平均规模的 1/40。同时其劳动生产率却是我国企业的几十倍 ,甚至上百…  相似文献   

10.
《门窗》2013,(12)
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经济发展步入稳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建筑市场开启了我国历史上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础建设模式,而且这种繁荣已经持续了将近二十年多年的。早在2004年我国建筑业增加值达到9572亿元,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01%。从业人员达3900万,占全国工业企业总从业人员的1/3。建筑业在长期是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和劳动力就业的主要贡献者,是我国建设投资的社会发展阶梯,也是我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动力,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的风向表。  相似文献   

11.
建筑业从业人员素质分析(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建筑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1 建筑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仍然不高与其他行业相比建筑业队伍素质依然较低。从表 5看来 ,建筑业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所占比例已经超过了制造业、采掘业和全国平均水平 ,但实际上表 5中的数据只是反映了国有经济单位、城镇集体经济单位和其他经济单位 (指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等投资经济单位 )等建筑企业的正式职工队伍状况情况 ,并未完全反映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状况 ,大量的农村建筑队未包括其中。 1998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给出的数据 ,把国有经济单位、城镇集体经…  相似文献   

12.
<正>日前,住建部发布了特级、一级建筑业企业主要指标月度快速调查统计数据。据汇总,2015年1-5月全国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审批的具有特级、一级资质的建筑业企业7187个。从业人员期末人数为1728.23万人,比上年同期下降1.5%,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为32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1%,新签工程承包合同额35745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1.4%,建筑业总产值325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  相似文献   

13.
《建筑》2017,(16)
<正>建筑行业融资面临的困境我国中小建筑企业数量众多且体量庞大、从业人员众多,在吸纳农村转移人口就业、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截止到2015年,全国共有建筑企业80911家,其中相对规模较大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建筑业企业仅6789家,中小规模企业占比在91.61%,中小建筑企业己成为中国建筑业的大多数。然而,相对于其在行业乃至  相似文献   

14.
据悉 ,到 2 0 0 5年 ,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将达到 2 6 70 0亿元 ,年均增长 7.5 % ;建筑业增加值达到 85 0 0亿元 ,年均增长率 7.1% ,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 6 .7%。建筑业发展指标的提出 ,基于我国良好的经济发展形势。首先 ,国民经济以 7%以上的速度持续稳定地增长 ,为建筑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环境和空间。预计国内生产总值将从 2 0 0 0年的 8.94万亿元增长至 2 0 0 5年的 12 .5万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从 2 0 0 0年的 3.2 6万亿元增长至 2 0 0 5年的 4.3万亿元。由此将拉动全社会建筑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其次 ,我国城镇化进…  相似文献   

15.
“入世”对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体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筑业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中已经做了什么  1 建筑业率先进行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试验我国建筑业是改革开放最早的行业之一 ,也是最早推向市场前沿的产业。经过 2 0余年的改革开放 ,建筑业已发展成为拥有350 0万从业人员的庞大产业 ,各类企业已达 9万多家 ,举世无双 ,是一个名符其实的“产业大国”。建筑业的发展壮大有赖于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 ,它既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又为农村消化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并缓解了城市就业压力。招标投标是市场竞争的标志 ,也是国际惯例的做法。建筑业较早推行招标投标制 ,实际上把建…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显示,到2004年末,我国建筑行业拥有建筑业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建筑户近70万个,从业人员3270万人,营业收入32426亿元。建筑行业中的主要力量是建筑业企业,全国近13万家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达2791万人,拥有资产超过31600亿元,当年完成施工产值约31000亿元,实现利税1830亿元。建筑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建筑业企业、单位和个体经营户数及分布特点。2004年末,我国共有建筑业企业法人12.81万个,占二、三产业全部企业法人的3.9%;非建筑行业的建筑业产业活动单位0.29万个,占二、三产业全部产业活动单位的…  相似文献   

17.
开拓总承包市场 积极应对WTO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年的探索与实践 ,我国大型建筑企业的总承包管理水平逐步提高。以中建总公司为代表的一大批国有大型建筑企业实施总承包管理 ,带动行业发展。以1999年统计资料为例 ,我国一至四级企业的数量比例分别为5 % ;15 8% ;39 2 % ;4 0 % ,完成产值分别为 4 4 35亿元、2 5 97亿元、2 0 82亿元、94 8亿元。占企业总数仅为 5 %的一级企业完成产值占整个建筑业的 4 4 %。由此看出 ,具有总承包资质的一级企业在起主导作用。从 1980年开始 ,我国大型建筑企业国际承包额也逐年递增 ,1982年、1987年、1992年、1997年完成国际承包营业额分别为 :3 4 8亿…  相似文献   

18.
贾鸣 《建筑》2000,(9):9-10
江苏省是我国的建筑大省 ,江苏省南通、泰州、扬州、南京等地 ,建筑业实力雄厚。通过对几地国有建筑企业的改革情况进行的调查 ,作者了解到了江苏省国有建筑企业改革的许多情况。从总体上讲 ,江苏省国有建筑企业的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积累了一些经验 ,在改革路上跨出了坚实的一步。一、江苏省国有建筑企业所处的地位江苏省是我国建筑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之一 ,其建筑企业的数量、从业人员、总资产、总产值、实现利润等多项指标 ,在全国均名列前茅。 1998年 ,全省共有建筑企业 392 0家 ,其中国有企业 16 5家 ,占 4.2 % ;职工 2 2 7万人 ,其中…  相似文献   

19.
4月 5日 ,济南市建筑管理工作暨建筑质量、安全奖惩大会召开。会上表彰奖励了荣获 2 0 0 0年度“双十佳”建筑工程奖的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 ,2 0 0 0年度建筑质量管理、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个人及 2 0 0 0年度优秀装饰工程的施工企业、优秀建筑构配件等单位 ,并对违反建筑管理规定的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分别实施了行政处罚。近年来 ,济南市建筑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 ,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10 5亿元 ,比上年增长 12 .1% ,实现利税 3 .6亿元 ,比上年增长 12 .3 % ,竣工建筑面积 6 12 .9万平方米 ,比上年增长 17.2 % ,工程质量合格率保持 10 0 % ,优良…  相似文献   

20.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巍 《建筑》2001,(4):32-33
我国建筑业施工伤亡人数列各行业的第二位 ,仅次于矿山业。深入分析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发生的原因 ,探索预防对策和措施 ,对减少事故的发生 ,促进我国建筑业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四川省近几年伤亡事故发生频率一直较高 ,每年全省建筑业死亡人数仍在 90~ 1 1 0人左右 (四川省建筑从业人员达 30 0多万人 )。见表 1年份伤亡事故频数死亡直接经济损失 (万元 )95 7986 43096 8490 5 7797 10 31146 2 0 表 1:伤亡事故及死亡人数。这些安全事故主要集中于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人、触电。见表 2。年份总数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脚手架触电占总数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