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详细介绍了水泥土混合搅拌地下连续墙(TRD)工法、施工原理、工艺技术特点,阐明了TRD工法的优缺点以及推广使用TRD工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RD工法     
<正>TRD工法是为了在工程对象地基中建造抗渗性能优良的地下连续墙体而研发的工法。用地基中原位置改良的泥土建造连续墙体,是该工法的特征。TRD工法施工机由地上部分的主机及地下部分的切割箱、链条、刀具组成。主机驱动部使插入  相似文献   

3.
TRD工法     
TRD工法是为了在工程对象地基中建造抗渗性能优良的地下连续墙体而研发的工法。用地基中原位置改良的泥土建造连续墙体,是该工法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通常围护止水的施工有地下连续墙法、咬合桩法、水泥土搅拌墙法等,传统水泥土搅拌法主要有三轴搅拌法、TRD工法等,而双轮铣水泥土搅拌墙(SMC)法逐渐取代三轴搅拌法、TRD工法,在工程领域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高渗压下帷幕防渗结构既要求有良好防渗性能,又要保证其抗剪与防止水力劈裂性能。利用TRD工法在水泥土搅拌方式上的突破,系统研究TRD施工中实现玄武岩纤维在水泥土中分散均匀的现场搅拌工艺,提出玄武岩纤维加筋TRD防渗墙的施工方法。对取芯后的试样开展劈裂抗拉强度试验,讨论水泥和玄武岩纤维掺量、玄武岩纤维长度、养护龄期等因素对玄武岩纤维加筋TRD防渗墙抗水力劈裂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搅拌分散液,P.O 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钠基膨润土、玄武岩纤维与地层土体的搅拌效果较为理想;加筋水泥土的抗拉强度随着玄武岩纤维掺量和长度的增加会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峰值特性,最优玄武岩纤维掺量和长度分别为0.4%和12mm。  相似文献   

6.
适用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堤基垂防渗的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堤基存在的问题,根据堤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各种技术的运用条件和造价,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比较,得出适合在长江干流主要堤防进行堤基垂直防渗处理的新技术有射水法成墙、抓斗法成墙、锯槽法(链锯法)成墙、板桩灌注墙、深层搅拌工法(单头或多头小直径)、TRD工法、SMW工法及高压喷射。通过综合考虑,上述垂直防渗新技术适用于透水层厚度在30~40m以内的单一砂性土结构地层,以及相对不透水层或基岩埋深在30~40m以内的二元结构和多元结构地层。  相似文献   

7.
适用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堤基垂直防渗的新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堤基存在的问题,根据堤基的工程地质和水地质条件,以及各种技术的运用条件和造价,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比较,得出适合在长江干流主要堤防进行堤基垂直防渗处理的新技术有射水法成墙、抓斗法成墙、锯槽法(链锯法)成墙、板桩灌注墙、深层搅拌工法(单头或多头小直径)、TRD工法、SMW工法及高压喷射,通过综合考虑,上述垂直防渗新技术适用于透水层厚度在30-40m以内的单一砂性土结构地层,以及相对不透水层或基岩埋深在30-40m以内的二元结构和多元结构地层。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高层建筑、地铁工程、市政工程的快速发展,地下空间开发规模日益增大,深基坑工程近10年来急剧增加,且迅速向"大、深"方向发展。天津市紧邻渤海、土质软弱、地下水丰富且赋存条件复杂,多年来发生的基坑事故大都与地下水控制不当有关。因此,在深大基坑工程中控制地下水尤为重要。常规的双轴深层搅拌桩、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等已无法满足深大基坑工程地下水控制的要求。2010年天津地区引进TRD工法,施工形成的水泥土连续墙体可隔断深层承压水,止水效果好;内插型钢施工便利,但由于墙体水平刚度有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王芳 《山西水利科技》2013,(4):90-91,94
介绍了工法的起源和发展、含义、分类及编写内容;叙述了工法的编写、开发、推广应用工作有利于企业的技术积累和管理标准化,论述了工法开发已成为施工企业特级资质准入的重要一环,以及工法开发在企业发展中带动企业科技进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天津地铁5号线设计线路与已建天津东风立交桥D匝道9~#桥桩基在平面与高程位置发生冲突,经多方研究讨论,决定对该桩基进行托换。本文详细报道了该工程中桩基拖换的施工流程以及施工过程中桥梁变形的监测数据。监测数据表明,该工法设计合理,施工作业规范,桥梁结构沉降控制在正常范围,故该施工工法可为未来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锚杆格构梁节点荷载分配研究与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锚杆格构梁节点荷载分配在工程中常采用均分或利用Winkler弹性地基模型的无限长梁模式推导分配系数,但均不符合实际受力情况。因此,本文利用双参数弹性地基模型推导出有限长梁受集中力的内力解答。根据此解答再计算出节点荷载分配系数kT和kL,进而得到格构梁的内力。结合实际工程,把理论解与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所得数值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理论解答的正确性,并与Winkler地基模型解答相比较,证明双参数地基模型较Winkler地基模型有更好的精确性,该方法可优化锚杆格构梁设计。  相似文献   

12.
以高寒地区为研究背景,通过仿真计算分析混凝土坝段温度应力包络线的发展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由于高寒地区约束区混凝土受到混凝土温差、基岩弹模、混凝土浇筑间歇期、基岩坑洼表面产生的应力集中等多因素影响,该地区的基础约束区混凝土温控措施标准可以在现有指标上适当放宽。以此更好的满足高寒环境实际施工要求,为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北疆严寒地区输水明渠滑坡维修中,由于施工工期短,施工环境恶劣,施工断面狭小,特别在深挖方滑坡段,大型施工机械不易作业,效率降低。如何组织好滑坡段维修各工序的高效衔接,是节约维修时间,提高供水保证率的关键。结合多年渠道滑坡维修实践经验,重点讨论渠道滑坡快速维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归纳总结了常用的软基上水工建筑物沉降量的预测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各种方法的缺陷与不足,并结合实际工程的研究成果,对各种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与实测结果相对比,提出了较为合理的沉降变形预测方法,为以后软基上大型平原水库同类问题的处理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胶凝砂砾石坝简化施工温控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胶凝砂砾石坝作为一种新坝型,具有安全性高、经济环保、施工快速等优点,但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尤其要推广应用到高坝工程中。本文根据胶凝砂砾石坝的材料特性和施工工艺,提出简化其施工温控措施的设想,以一座百米级胶凝砂砾石坝为例,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其简化温控措施前后的温度场和应力场进行仿真分析,仿真分析计算结果为胶凝砂砾石坝简化温控措施、加快施工速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由于大部分的泵站地基不是岩基,通过传统的力学方法无法得到较为准确的泵站位移统计模型,计算较为困难。因此,基于大坝变形统计模型构建的理念,提出了基于有限元-逐步回归分析的泵站位移统计模型构建方法。该方法以逐步回归为基础,通过有限单元法来确定统计模型中与水压分量有关的各个因子,再根据监测资料来确定温度分量和时效分量里的各个因子,从而得到较为准确的泵站建筑物位移统计模型。经南水北调东线某泵站验证表明,泵站实测的水平、垂直位移与三维有限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表明,采用的统计模型用于泵站的位移分析是可行的。基于有限元-逐步回归法的泵站位移统计模型拟合效果较好,拟合精度较高,为泵站监测资料分析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针对低热水泥混凝土早期强度低,在大坝主体中应用较少,低热水泥混凝土能否应用于高拱坝工程仍存疑虑的情况,以白鹤滩工程为例,采用室内试验资料对比和有限元仿真结果对比相结合的方法,对白鹤滩拱坝拟采用的中热水泥混凝土和低热水泥混凝土的材料特性和温度应力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从材料特性的角度来看,低热水泥与中热水泥混凝土各有优劣,低热水泥混凝土早龄期强度低不利于防裂,但低热水泥的绝热温升低、早期发热慢、弹模小、徐变大这些因素均有利降低整体应力水平,后期强度高则有利于提高后期安全系数,降低开裂风险。此外,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温控措施和边界条件下,低热水泥混凝土最高温度比中热水泥混凝土低2~3℃,低热水泥混凝土冷却全过程的安全系数均要大于中热水泥混凝土,且在2. 0以上。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低热水泥混凝土比中热水泥混凝土具有更好的抗裂特性,可以应用于特高拱坝,也为白鹤滩拱坝全坝采用低热水泥混凝土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8.
依托于石城河水库工程坝基砂卵砾石地基,通过荷载试验,发现强夯法可将砂卵砾石地基的变形模量提高87.2%,地基承载力提高87.5。本文从定量的角度说明了强夯法对砂卵砾石地基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可为类似地基处理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徐盐高速铁路徐洪河特大桥位于地震断裂带上,跨度为400 m(100 m+200 m+100 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拱桥是目前国内同类型桥梁跨度最大的,200 m跨钢管拱肋施工是工程中重要的施工难题。为解决大跨度钢管拱肋施工问题,选取合理的施工方案,并验证其可行性。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Civil,建立拱肋支架法安装各阶段的有限元模型,分析各工况下结构内力和变形。结果显示:对钢管拱肋安装支架进行内力和变形分析,结构最大应力发生在跨中支架的中部,其值为58.9 MPa,结构最大位移发生在中部支架顶端,其值为横桥向8.3mm;分析钢管拱肋吊装各阶段工况结构的内力及变形,结构最大应力发生在两端第一根立柱底部,其值为97.8 MPa,结构最大位移发生在中部支架顶端,其值为横桥向20.7 mm;对支架最高单根立柱进行稳定性验算证实,立柱最大应力发生在立柱底端,其值为11.0 MPa,最大位移发生在立柱顶端,其值为横桥向19.1 mm,允许应力170 MPa、控制变形2H/1 000,各分析结果均满足规范要求。研究表明:200 m跨钢管拱肋采用支架法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安装支架强度、刚度及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方案可行,且为同类型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果蝇-BP神经网络算法的大坝力学参数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果蝇算法与BP神经网络方法结合进行混凝土重力坝弹性模量反演分析,使得反分析出的坝体和坝基弹性模量更精确、效率更高。分析表明:果蝇-BP神经网络算法的精度优于纯粹的BP神经网络算法,对坝体和坝基的材料参数进行反演分析可以更准确、更全面地了解坝体和坝基材料情况,可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