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UIO序列是对有限状态机进行功能测试的有效手段,在VLSI、通信协议等时序系统中有很强的实际应用背景.本文基于可区分状态组这一概念设计了一个搜索算法,进一步利用搜索信息建立了一个基于\"小于\"关系的启发策略,有效的剪枝策略的设计将尽可能消除没有意义的搜索分枝,新设计出的多路OPEN/CLOSED表存储机制也加快了相关的判别、处理过程.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优化措施对于改进了搜索过程、减少搜索信息的产生、提高搜索速度有显著的贡献.该算法与以往的算法相比,在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两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改进. 相似文献
2.
3.
自1998年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提出下一代互联网标准规范以来,IPv6已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现今已有越来越多的IPv6产品被投入到了开发与应用中。而如何提高不同产品间的互通性和可靠性则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进行协议一致性测试是提高IPv6实现可靠性的一种有效方式。本文就重点针对IPv6邻居发现协议进行了一致性测试分析。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IPv6邻居发现协议的主要功能及实现原理,并据此抽象出其有限状态机(FSM)模型。进而结合一种现有基于有限状态机(FSM)的一致性测试序列改进算法生成了该协议的抽象测试序列。本文在最后对得到的测试序列进行了有效性和可靠性分析,分析表明,使用该算法得到的测试序列不仅在序列长度上较传统UIO序列法有了明显的缩短,同时对测试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输出错误及末状态转换错误也具备良好的检测能力。本文获得的抽象测试序列可对相关IPv6协议开发者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UIO的协议一致性测试序列生成方法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协议一致性测试中关键则在于寻找一条简捷高效的测试序列。在基于UIO序列的基础上提出BUIO序列的方法,并运用中国邮递员算法和启发式算法对其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5.
6.
用于协议一致性测试序列生成的状态规范化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篇论文提出了一种方法,把EFSM描述协议的广泛性和FSM测试序列生成方法的成熟性有机的结合起来,较圆满地解决了测试序列的可执行性、观察性、控制性问题,同时兼顾了数据流和控制流的全面测试。这种方法是基于两边靠拢的思想,一方面将非确定性的EFSM向确定性的DFSM规范化,另一方面修改FSM的测试序列生成算法,使之能够同时测试数据流,也即能够处理输入、输出原语的参数问题。在本文中讲述了第一步的工作,提出了由EFSM到DFSM的规范化算法和其概念的严格定义,建立了用于算法描述和实现的EFSM向图概念。同时选择了一个较能完全体现EFSM特点的Q.921协议讲述了其实现 相似文献
7.
基于UIO流方法的协议一致性测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协议一致性测试是验证协议软件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详细介绍了采用UIO流进行一致性测试的方法。FTAM是OSI环境中的一种基本服务,FTAM协议栈软件是按照ISO8571的标准文本实现的。本文还采用UIO流产生了对FTAM协议栈软件进行协议一致性测试的测试流。 相似文献
8.
9.
10.
Verilog HDL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硬件描述语言之一,它的最大优点是设计与工艺分离,设计者在电路设计时可以不必过多考虑工艺实现的具体细节,只需根据系统设计要求,实加不同约束条件,即可设计出实际电路。本文应用Verilog HDL硬件描述语言设计并行序列检测器,当输入并行序列连续出现"10010"时输出高电平,并与常见的序列检测器设计方法比较,设计算法完善,包括所有出现的状态,应用Modelsim se6.5 进行功能仿真验证,经过仿真验证,设计正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加权PageRank算法的关键包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识别软件中的关键实体对于人们理解软件,控制和降低维护费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有的工作基本都是针对关键类识别的,针对关键包、方法/属性等的研究甚少;同时现有的工作也未能揭示关键类与软件外部质量属性间的关系.为丰富现有的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加权PageRank算法的关键包识别方法.该方法用加权有向软件网络模型抽象包粒度软件系统,提出新度量PR(PackageRank)从结构角度量度节点重要性,并引入加权的PageRank算法计算该度量值.数据实验部分以六个开源Java软件为例,分析了包的PR值与常用复杂网络中心性指标(介数中心性、接近中心性、度数中心性等)间的相关性;使用加权的SIR(Susceptible-Infectious-Recovered)模型分析了PR所识别关键包的传播影响,并与其它相关方法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最后,以其中两个软件为例,分析了包的PR值与包可理解性间的关系,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DNS(domain name system)作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据一般不会被防火墙等网络安全防御设备拦截。以DNS协议为载体的隐蔽信道具有较强的穿透性和隐蔽性,已然成为攻击者惯用的命令控制和数据回传手段。现有研究中缺乏对真实APT(advanced persistent threat)攻击中DNS隐蔽信道的检测技术或方法,且提取的特征不够全面。为深入分析攻击流量和行为特征,基于有限状态机对真实APT攻击中DNS隐蔽通信建模,剖析了APT攻击场景下DNS隐蔽信道的构建机理,详细阐述了其数据交互过程,通过总结和分析DNS隐蔽通信机制,基于有限状态机建立通信模型,提出通信过程中存在关闭、连接、命令查询、命令传输等7种状态,控制消息和数据消息等不同类型消息的传输将触发状态迁移。利用泄露的Glimpse工具模拟真实APT攻击下DNS隐蔽通信,结合Helminth等恶意样本实验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和合理性,为人工提取特征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解决电视广播系统中模拟台标性能不稳定、静止台标显示单一等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数字动画台标机的设计方法。详细阐述了动画合成中Flash读控制模块的设计思路,并在Quartus Ⅱ中对设计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通过硬件测试,证明了该系统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以及该方法对数字电视广播中数字动画台标机的设计具有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