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常在短时间内对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性甚至毁灭性影响,后续恢复则耗资巨大耗时很长,有时甚至无法恢复。这与水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要求背道而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风险防控是水生态文明建设这项复杂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抓手,必须从预防和应急两方面着手,解决好水污染风险居高不下的问题。文章提出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风险防控原则,初步构建了防控体系框架,并总结了一系列针对性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2.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对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通常都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往往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身体健康,给经济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为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本文根据我国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现状,在研究总结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我国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亟待加强的措施,提出应进一步完善配套法规,建立有效的应急协调机制和可靠的环境监测预警预报体系,进一步加强监测队伍建设和监测能力建设,同时加强信息的宣传与沟通。  相似文献   

3.
我国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统计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分类及特征进行了介绍。通过对2003~2008年我国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统计分析发现: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已成为我国主要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且发生频率不断提高,危害不断扩大,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生产废水的违规排放是污染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针对污染事件中常见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和油类等主要污染物,提出了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投加药剂和采取吸附法等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法;最后就应急标准、应急监测、水源地的环境风险评价等我国在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处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方航  胡玮  胡琳 《人民长江》2012,43(12):61-63
针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发生的特性及特点,阐述了目前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美国自来水公司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所建立的3级监测机制(快速监测,确定性监测,精确权威监测)。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我国的应急监测机制也应分为3级:第1级为现场快速监测,第2级为精确监测,第3级为移交权威机构监测。  相似文献   

5.
关于建立重大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针对我国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现状,简要分析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导致的危害以及其可控性,提出亟待解决的有关问题,认为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尽快建立并完善以国家确定的重要流域为单元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理机制,并对这个机制的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1987-2009年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统计结果表明,广东省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主要风险源为非正常排污、交通事故、生产储存,主要事故污染物为有机耗氧类、油类和有机有毒类物质。突发性水污染事故主体的薄弱环节在于途经敏感地区的交通运输、污染工矿企业的生产储存和污染工矿企业的经营管理。针对以上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风险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防治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浅议水文部门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突发性水污染事故时空、污染范围、污染对象、应急主体等状态不明确的基础上,探讨水文部门在事故报警、危险源辨识、水文调查、应急监测、风险评价、污染物预测预报和应急处理等应急环节中的工作思路,体现水文部门在地方政府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预警应急系统体系中所能发挥的监测评价和水量水质联合预报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文在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中作用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文部门水质监测的现状,简要分析了水文在应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指出政府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大投入,尽快提高水文监测和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长江下游地区的饮用水水源地逐步集中建设在长江及以长江为水源的水资源配置工程上.作为开放型饮用水源,长江水质影响因素众多,易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针对这一重大饮用水安全隐患,对长江下游江段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开展了包括风险源调查、风险识别、最大可信事件概率统计等内容的风险评估,并通过水量水质模型评价了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对饮用水水源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水利水电技术》2007,38(9):35-35
8月17日,长科院空间所承担的科技部“三峡水库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响应系统研究”项目在武汉顺利通过验收,总体实施等级为优秀。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Matlab软件对大连地区独流入海的季节性河流污染物扩散进行模拟,并以挥发酚为例进行水污染动态时空可视化展示,结果发现:污染团在降解过程中随着水流向下游漂移,污染范围有所增加,但浓度也在不断降低,并且汛期污染物浓度降低与扩散范围远大于非汛期。对污染源下游1000m处应急入连取水口处污染物变化情况进行模拟。研究发现:该处污染物浓度变化为先增加后减少,并存在最大峰值,由此可得到此处污染物预警的开始与解除时间。该研究能够为山地丘陵地区季节性河流发生的水污染事故水质安全预警预报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促进水生态友好和行业科技的进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以南水北调中线邢石界至古运河南段(邢古段)为例,建立了该渠段水质模拟模型,模拟了污染物扩散的规律。根据模拟结果建立了按照污染物投入量、投入位置和报警响应时间进行快速插值输出峰值浓度、位置和污染带范围等结果的应急决策系统,并与模拟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基于插值法的快速应急决策系统能够满足决策的精度要求,插值计算污染物浓度峰值与模拟结果相差在0.10 mg/L范围内,污染云团到达位置相差在500 m范围内,长度相差在100 m范围内,该系统具有快速响应、预测准确的特点。刑古段为多支流分岔口的渠道,数值模拟法建模以及运算较插值法所耗时间长,插值法可为快速决策节约时间。  相似文献   

13.
为了在河渠突发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快速识别污染物的源项信息,结合正向的质量浓度过程与逆向位置信息之间的关系,实现污染物源项的解耦,确定了质量浓度与位置概率密度函数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质量浓度与正向质量浓度概率密度函数之间的关系,构建了水力学模型,并利用天牛须搜索(BAS)算法对水污染源项进行求解。数值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水力学模型与BAS算法的结合有效地降低了计算量,计算得到的源项信息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精度较高;与粒子群算法相比,BAS算法收敛速度快,运算量小。  相似文献   

14.
针对长距离输水工程突发水污染事件调控后评价问题,引入应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提出了模型的投入指标(调节闸门时所需的技术费和人工费、污染物监测费)和产出指标(调控结束后的污染影响程度、生态环境损失和直接经济损失);并利用模型得出的调控后的效果反映应急调控措施的优劣,然后对应急调控措施进行分析,得出最优方案。研究表明:基于DEA模型得到的最优应急调控措施与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果一致,说明基于DEA的调控后评价模型具有较好的分析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3S集成的突发水污染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水污染研究多局限于模型开发,可视化工作较为薄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3S集成的突发水污染模拟方案,并讨论了河流三角化、离散点浓度拟合、基于视域的数据动态加载等关键技术,对松花江某取水口上游突发石油污染事件进行了动态模拟。结论表明,该方法可以形象地模拟污染物的扩散和运移过程,并提供定点的污染监测功能,为污染模型的检验提供了依据,为应急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6.
依据模糊理论建立了河流水质风险评价模型,通过加权评价和熵值法确定了多个监测序列指标权重,给出了5级水质污染风险等级,评价了渭河干流陕西段污染物序列风险以及区间水质污染风险。结果表明:渭河主干河流中下游水质污染风险较大,上游风险相对较轻。这些研究为河流水质控制与恢复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健康风险评价的饮用水水质安全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质安全是饮用水安全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健康风险评价将环境污染物与人体健康效应联系起来.以致癌风险和危害指数分别反映污染物对人体的致癌危害和非致癌慢性毒害作用的程度,定量评价饮用水水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为饮用水水质安全管理提供更深入的科学依据。依据健康风险评价的结果,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指导水源地管理、饮用水处理技术的选择以及水质的分级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8.
城市降雨径流污染初始冲刷效应对BMPs选择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指出城市降雨径流污染初始冲刷效应(FFE)在城市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综述FFE的判定及大小定量化方法、季节性FFE的概念和污染物的相态对FFE的影响。FFE初中期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高的特性,为选择经济高效的最佳管理措施(BMPs)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重要启示。结合FFE及冲刷过程中污染物的形态提出的工程BMPs,能使资源配置和污染控制效果达到最优化,为城市公共管理部门的决策和实践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考虑污染场地水文地质参数的空间变异性以及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基础上,构建了污染场地健康风险动态评价模型。通过灵敏度分析选取空间变异对数值模拟影响较大的随机参数,运用地下水模拟系统(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GMS)中的蒙特卡罗随机模拟得到敏感点污染物任意时刻的概率浓度分布特征,进而选取50%和95%分位点分别代表正常情况和最不利情况,预测敏感点健康风险历时变化特征。以石家庄市藁城区某铬化工污染场地为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敏感点初始时健康风险值为0.81,在可以接受的风险范围内,污染羽运移1a后,在正常情况和最不利情况下,风险值分别为1.28、1.52,均大于1,即存在非致癌风险,随后逐渐增大,正常情况下,直到第13年才达到风险可接受水平,说明敏感点未来一段时间都存在较大的健康风险,因此需要对污染场地地下水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