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有内热源房间空调器制冷系统热力膨胀阀的匹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持热源的降温,应用于有内热源房间的空调器一年四季都需要运行.由于热力膨胀阀特性的限制,空调器在低环境温度下,蒸发器供液不足,使得整机制冷量和COP增幅不高.为了改善整机性能,在焓差实验室对空调器进行了性能测试,得到了-5~35℃环境温度下蒸发压力、冷凝压力、制冷量和COP等热工参数变化.结合热力膨胀阀的型号和特性,研究了热力膨胀阀在变工况条件下与系统其它部件的匹配关系,旨在扩大膨胀阀的工作区间,提高低环境温度下房间空调器的效率.研究表明,兼顾较大范围环境温度变化匹配热力膨胀阀,应扩大50%~100%开度工作区间,缩小100%~120%开度工作区间,降低制冷系统设备、部件和管道阻力,避免两个震荡区进入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H型汽车空调用热力膨胀阀开度试验台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部颁标准汽车空调用膨胀阀QC/T663--2000的技术要求,设计建造一套检测热力膨胀阀开度、迟滞特性的试验系统,编制工况控制及测试软件,并进行H型热力膨胀阀的开度特性试验。  相似文献   

3.
热力膨胀阀在不同工况下的流量特性是影响制冷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对热力膨胀阀进行制冷剂实流检测。本文研制了制冷量范围为1.7~10 k W的热力膨胀阀容量测试台。该测试台以"膨胀阀进出口的压力值"为测试条件,避免了阀前高压部分设备流动阻力的差异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系统的流量测量不确定度为0.5%,控温精度为±0.5℃。在标准工况下取额定容量5.5 k W的H型热力膨胀阀的性能进行了测试,根据温度-开度、开度-流量、温度-流量关系特性分析得到在热力膨胀阀工作区域内,其温度与流量基本成线性比例关系。根据热力膨胀阀增益和滞环的定量分析,判别热力膨胀阀的性能优劣。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电子膨胀阀在低温条件下的应用特性,研制了低温试验台,并在试验台上并联安装了电子膨胀阀和热力膨胀阀,对两种膨胀阀在相近工况下进行降温特性的对比性试验。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可以看出电子膨胀阀在低温条件下的控温曲线是非常平稳的,并可调节电子膨胀阀的不同开度,达到不同的降温速率及终温。另外通过改变电子膨胀阀开度,研究了在变开度情况下,对制冷系统循环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前部分R290空调器压缩机润滑油选用低互溶性的PAG油,在满足粘度条件的情况下,采用低互溶性的润滑油有利于减少系统充注量。由于R290空调器具有低充注量和压缩机大排量的特点,在低温工况下,互溶性较差的制冷剂/润滑油混合物,容易分层流动,制热化霜再启动时可能会出现节流异常现象。文章从R290压缩机回油、节流特性、膨胀阀开度控制等方面对低温工况下R290空调器出现节流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并优化验证。  相似文献   

6.
对于家用变频空调系统,电子膨胀阀开度的改变会影响制冷系统的过冷度、过热度、蒸发压力等,从而影响系统的制冷量和COP。本文主要研究电子膨胀阀开度、压缩机运行频率以及制冷剂充灌量对空调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压缩机运行频率一定时,随电子膨胀阀开度的增大,系统的制冷量和COP均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大值,且最大制冷量和最大COP对应的电子膨胀阀开度相同;压缩机在低频运行时,系统具有较高的COP,随制冷剂充灌量的增加,系统的制冷量和COP均先增大后减小,试验机型的最佳制冷剂充灌量为1 230g。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电子膨胀阀在低温系统中的应用特性,并对热力膨胀阀和电子膨胀阀在相近工况下进行降温特性的对比性试验。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电子膨胀阀在低温条件下的控温曲线也是非常平稳的,并可调节电子膨胀阀的不同开度,使低温箱体达到不同的降温速率及终温。另外通过改变电子膨胀阀开度以及在箱体内加入不同的热负荷,研究了在变负荷条件下,对制冷系统循环参数的影响,尤其是对蒸发器、压缩机、冷凝器进出口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理论分析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制热运行时室内机制冷剂流动噪声及其控制方法,并对某R32风冷式多联机搭配4台室内机(开机模式和关机模式各2台)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处于开机模式的室内机,当其电子膨胀阀开度为90步时,流入电子膨胀阀的制冷剂处于液态,制冷剂流动噪声基本消失,此时室内机制热性能较优;处于待机模式的室内机,当其电子膨胀阀开度为30步时,制冷剂流动噪声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9.
空调系统中电子膨胀阀节流时出现的尖锐啸叫噪声严重影响用户使用舒适性,了解制冷剂流经电子膨胀阀时的啸叫噪声产生机理及其发声规律是解决上述噪声问题的关键。本文设计了可以对阀前后制冷剂状态进行调节控制并对产生的啸叫噪声进行测量分析的实验系统,得到不同工况及阀开度下的啸叫噪声发声规律。研究表明:啸叫噪声来源于阀内流体高频压力脉动引起的流体周期性振荡,其发声特性是阀内环锥形节流通道与阀腔构成的亥姆霍兹共振腔结构对共振频率附近的噪声源信号选择性放大的结果。啸叫噪声声压级主要与阀内制冷剂流速及阀开度有关,阀开度为700 pls下制冷剂速度由2.5 m/s增至3 m/s时,噪声声压级提高了21%;阀内制冷剂流速决定了流体振荡频率,阀开度决定了阀内声腔共振频率;通过改变阀腔结构以增大共振频率,使常见空调工况下阀内制冷剂冲击引起的振荡频率低于共振频率,可以有效避免啸叫噪声产生。  相似文献   

10.
何俊  陶乐仁  胡鹏荣 《制冷学报》2019,40(4):95-100
针对变流量(VRF)制冷系统控制中的滞后或超调现象,本文以变频滚动转子式制冷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改变压缩机频率与电子膨胀阀开度,建立了两者单独控制下的曲线拟合模型,并对不同工况下两者的同步控制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过热度随膨胀电子膨胀阀开度的增大而减小,在电子膨胀阀开度为28%~32%与频率为44.5~46.5 Hz时,过热度控制难度上升,通过调节冷冻水温度可改善这一状况;在一定的工况下,通过控制质量流量,可以得到频率与电子膨胀阀开度的关系式,实现电子膨胀阀开度与压缩机频率的同步控制,使系统迅速达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人们生活用电的耗电大户,空调节能已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变频技术因其潜在的节能优势而得到迅速发展,但如何使变频空调器全频域全工况的节能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涉及节流元件的性能。新型双向热力膨胀阀在现有热力膨胀阀的基础上,针对变频空调器,尤其是热泵型变频空调器在实用状态下复杂多变的特点,通过十余项创新和改进,使得变频空调器在实用状态下的节能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2.
变频空调器潜在的节能优势能否充分发挥,关键在于其所选用的节流元件。本文对毛细管、电子膨胀阀及热力膨胀阀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并对变频空调器分别采用电子膨胀阀和双向热力膨胀阀的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双向热力膨胀阀具有智能型自适应调节功能,是变频空调器的理想而实用的节流元件。  相似文献   

13.
结合我国农村住宅建筑的特点和农村地区室内热舒适性,阐述蒸发式空调在农村住宅应用的意义和可行性。对用于农村住宅的蒸发式冷风扇、窗式蒸发空调器、柜式蒸发空调器和分体式蒸发空调器4种形式的蒸发式空调的特点和工作原理加以分析,指出蒸发式空调适用于气候条件适宜、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住宅。  相似文献   

14.
目前国内外空调节流主要以毛细管、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为主,短管节流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种节流方式。采用短管节流不仅可以节省原料,降低人工成本,缩短产品制造流程,而且对空调的整体性能、可靠性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5.
胡明军 《制冷》2013,(3):11-13
为提高变频空调器能效及安全稳定性,就硅膨胀阀在变频空调器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对硅膨胀阀流量特性的实验表明在最大流量的20%~70%范围内,其流量与占空比之间线性特性较好,其正向流动和反向流动的流量特性重合度高,响应特性线性好。同时对其在KFR-25GW/Bp变频空调器中进行性能实验,实验表明相对电子膨胀阀而言,其变频空调器的制冷量、制热量以及相应的能效比更高。因而,硅膨胀阀可以作为变频空调器节流元件。  相似文献   

16.
现有用于制冷系统自动调节供给蒸发器制冷剂流量的热力膨胀阀,普遍存在感温管感受温度的准确性差,调节过程中流量波动大,有时会产生卡跳或啸叫声,膜盒及感温部分一旦泄漏制冷系统将无法工作等隐患。笔者就上述隐患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结构上提供技术改进途径,为热力膨胀阀进入家用空调和热泵热水器领域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7.
空调用电子膨胀阀流量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小营  马琳 《制冷》2001,20(4):62-64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电子膨胀阀流量与开度的关系。实验表明家用变频空调器中的电子膨胀阀开度与制冷量近似成线形关系,从而为电子膨胀阀的正确选用和变频空调器性能的进一步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传统电动汽车空调存在制热效率低、影响汽车续航里程等缺陷,热泵空调系统是电动汽车空调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其关键是节流元件的选择。本文介绍的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用双向热力膨胀阀是在现有热力膨胀阀的基础上,针对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的特点,采用全封闭结构、二次节流、圆锥形阀芯阀口、双向工作的内密封结构等技术,解决热泵空调制冷和制热时热力膨胀阀制冷剂双向流通、流量平衡及可靠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玉春 《制冷》2014,(4):12-16
在电子膨胀阀开度缓变条件下,对多流路的蒸发器传热面盘管的温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各位置出现干涸点的时间不同,并在干涸点形成了温度谷值,讨论了利用过热度控制方案时测点布置的原则,指出在流路中部偏入口位置布点是较适宜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