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地埋管地源热泵复合蓄能系统方案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办公楼所在的武汉地区气候特点及水文地质状况,在满足建筑物房间供冷供热要求的同时,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蓄能复合式空调系统,并利用消防水池作为水蓄冷装置。采用蓄冷优先的控制策略,能充分利用谷段电力,由蓄冷量满足尽可能多的冷负荷,不足部分由冷水机组直接供冷,可提高空调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行费用。经过方案的对比分析表明,该办公楼实施地埋管地源热泵中央空调蓄冷(热)项目,虽增加了投资成本,比常规空调系统在每年运行费用却可节约34.75万元,节能效率为78.6%,节能效果好,6年左右可收回高出的初投资。因而,从经济和技术的角度来说,该办公楼应用地埋管地源热泵复合式系统是可行的,运行费用低,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符合国家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2.
VRV多联机地源热泵系统的技术经济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RV多联机地源热泵是由VRV多联机和地源热泵两种技术组合而成的一种新的节能技术.这里以上海某办公楼的VRV多联机地源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与其他三种常规空调系统进行比较,对VRV多联机地源热泵系统的经济性进行分析.利用BIN法对该办公楼各空调方案的能耗进行计算,并结合上海市的公共事业费率,通过对比分析各方案的一次能耗、初投资、运行费用、费用年值,得到VRV多联机地源热泵系统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以广东东莞市某办公楼为例,按当地气象条件及节能设计标准计算出空调冷负荷,并根据当地分时电价政策,从初投资和运行费用两方面,对该办公楼采用冰蓄冷空调系统与无蓄冷空调系统两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性比较,得出冰蓄冷空调虽然初投资比无蓄冷空调高,但运行费用却比无蓄冷空调低;本文采用静态经济评价方法对该办公楼的空调系统进行节能技术经济评价,得出冰蓄冷空调比无蓄冷空调超额初投资的回收期为2.7a。因此该办公楼采用冰蓄冷空调方案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某办公楼空调系统的设计特点,包括工程所在地地下岩土体分布及热响应试验结果,得出了地埋管平均散热值和取热值.提出了按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要求确定空调方案,重点强调了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该节能办公楼暖通空调的节能设计:冷热源采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采用带全热交换器新风机组加无级调速无刷直流风机盘管系统及地板送风变风量空调系统;对比分析了采用这些系统对节能减排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宦广太 《安装》2012,(6):61-64
秦皇岛数谷大厦是以办公为主的综合办公楼。本文介绍了该工程的冷、热媒负荷及空调形式等,着重探讨了地源热泵系统的组成、特最,工作原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架空地板送风系统在办公楼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分析了在办公楼的空调设计中常见的中央空调系统的特点,介绍了架空地板送风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办公楼空调系统中的优势,例举了该系统在办公楼空调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在办公楼的空调设计中常见的中央空调系统的特点,介绍了架空地板送风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办公楼空调系统中的优势,例举了该系统在办公楼空调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乌鲁木齐某办公楼蒸发冷却空调水系统形式的设计方案,描述蒸发冷却空调水系统的特殊性,该办公楼蒸发冷却空调系统包括全空气蒸发冷却通风空调系统和空气-水蒸发冷却空调系统,通过介绍蒸发冷却空调水系统的不同形式,及本工程水系统形式的设计依据及方案,为设计人员提供设计思路,针对安装完成后的空调系统水流量小及其他相关问题,对系统进行调试,对调试过程进行介绍,并对未来相关工程的蒸发冷却空调水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提供合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李帅  祝健 《四川制冷》2012,(1):31-35
根据合肥某低碳科技园厂区会所项目特点和环境条件,提出了三种适合该项目的空调冷热源(包括加热热源)方案,并针对每种方案进行了深入的经济性分析。由对比分析结果,筛选出了最适合本工程要求的空调冷热源方案—地源热泵+太阳能耦合系统,最后重点阐述了该系统方案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热泵技术的原理及分类,分别对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土壤源热泵、太阳能热泵空调系统的运行原理、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对比了这四种空调方式的优缺点,为不同地区选用热泵空调机组提供了参考依据。结论指出,通过合理热泵空调形式的应用,可以大大节约空调能耗,为我国节能减排工作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复叠式与二级压缩式热泵冷冻干燥系统循环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干燥过程的能耗,提高冷冻干燥过程的经济性,故以R600a/R290和R90为工质,分别构建了复叠式循环和二级压缩式循环的热泵冷冻干燥系统.对2种热泵干燥系统的构建方法和循环性能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并讨论了中间温度、加热温度和冷阱温度变化对系统循环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复叠式热泵循环和二级压缩式热泵循环均可用于冷冻干燥系统;在常规的冷冻干燥条件下,系统中采用复叠式热泵循环较适宜.  相似文献   

13.
基于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在寒冷地区应用的特点,针对产品设计及工程应用中遇到的若干问题,分别对融霜方式、系统控制方式、水/制冷剂换热器的选择、辅助电加热和末端方式的选择等进行分析和讨论,通过计算得到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作为北方寒冷地区单户采暖热源的一次能耗为35.9 kW·h/(m2·a),与分户燃气炉相当,低于除大、中规模热电联产外其他热源形式的一次能耗,且运行费用低于目前的按面积收费标准,指出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建立了热泵干衣机数学模型,包括稳态的热泵系统模型和动态的衣物干燥过程热质交换模型。利用模型仿真研究了各部件大小的匹配关系对单位能耗除湿量SMER和干燥时间的影响,并对重要的系统参数如循环风量、新风比例和制冷剂充注量进行了优化研究。将模型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干衣时间的误差小于3 min,耗电量的误差为-2.3%。结果表明,循环风量180 m~3/h、新风比例9%~10%时SMER最大;在冷凝温度限值之内,增加充注量有利于SMER的提高。研究结果可供热泵干衣机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
燃气发动机热泵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志高  郭开华  王如竹 《制冷》2006,25(2):30-33
介绍了燃气发动机热泵系统的构成及其工作原理,说明燃气发动机热泵的使用可减少空调/供热的用电量,缓解由空调/供热引起的电力紧张状况,降低电网的峰谷差,同时可调节燃气消耗量的季节不均衡性,并有利于环境保护。根据空调/供热系统的不同方式,给出了比较这些系统能源利用率的统一指标——次能源利用率,并利用一次能源利用率分析了六种供热系统的能源利用率,分析结果表明燃气发动机热泵的一次能源利用率最高,可节省能源。文章对燃气发动机热泵的性能进行了测试,一次能源利用率达到1.76。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直流式地源热泵热水器系统和容积式地源热泵热水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以天津某别墅热泵热水器系统的设计计算为例,对两者以及容积式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系统在性能系数、初投资和运行费用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说明了,在相同工况下,直流式地源热泵热水器系统相比于容积式地源热泵热水器系统来说,性能系数较大、耗电量较低,但其运行费用和初投资较高;在同时满足户主热水需求条件下,容积式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系统相比于容积式地源热泵热水器系统来说,初投资较低,但其能效系数也较低,耗能较多,运行费用较多,经济性较差。本文为热泵热水器系统的选择、设计和优化提供了参考,且指出了地源热泵热水器系统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采用改进的温频法进行负荷计算,针对夏热冬冷地区某居住建筑的冷热源方案进行全寿命周期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地源热泵方案经济性最好,比空气源热泵节省费用约7.5%,比冷水机组加燃气锅炉方案节省费用约21.2%。同时,输配能耗占总能耗比重约20%,应优化设计输配系统,降低输配能耗。采用地源热泵方案时,如能采用与冷却塔的复合运行模式,其运行能耗将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8.
当前工业能源消耗中所排放的低品位余热量大面广,若采用高效的余热利用技术将这部分余热回收,将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工业余热热泵技术可以实现余热品位的提升或容量的扩大,一方面可以将回收的热量应用到工业流程中,另一方面可以在区域供热及供冷方面发挥作用。本文分析了压缩式热泵、吸收式热泵与化学热泵的特点与发展趋势。目前三种热泵技术都在工质、循环以及系统创新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容量、能效比、温升与可靠性方面存在不可兼得的瓶颈问题。此外,工业余热根据种类以及温度品位的不同,适用场合与特点也各不相同。但目前在余热回收利用的设备与系统方面,缺乏针对不同余热特点的指导性设计准则。未来的研究需要集中在发展效率高、容量大、热适应性好、稳定可靠的热泵技术,形成各余热热泵互补利用的广谱化设计准则。同时需要通过对余热的热、电、冷、储、运的网络化利用进行余热系统高质化集成,实现工业余热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100m2的住宅用户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直膨式多功能太阳能热泵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夏季制冷、冬季制热、全年提供生活热水,并且随太阳辐射强度的不同可以实现变容量调节。对直膨式多功能太阳能热泵系统的初投资、年能耗、寿命周期内的总投资等指标进行分析,与普通空调和电热水器、普通空调和燃气热水器、普通空调和空气源热泵热水器进行比较,并分析了使用年限、日太阳能供热小时数及日生活热水用量等因素对系统经济性的影响。此外,还对此系统的变容量运行进行了总体性的经济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热电联产机组中集成机械式热泵可以实现热电解耦,并影响机组的能耗特性。以某350MW热电联产机组为例,建立了供热机组变工况计算模型以及机械式热泵供热计算模型,比较了热电联产机组采用抽汽供热和压缩式热泵供热时最低电负荷率及煤耗量的差别,同时研究了热泵性能系数、电负荷率、热负荷率对机组能耗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基准工况下,压缩式热泵供热较热电联产节能,且其机组的电负荷可调节范围更大。压缩式热泵供热相比抽汽供热减少的煤耗量随着热泵实际性能系数αCOP1、热负荷率增大而增大,随着电负荷率增大而减少,αCOP1为6.119,热负荷率为2.5,电负荷率为0.8时,节煤率为2.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