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体中存在过量的磷元素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采用镁、铝和铁作为电絮凝法中的阳极对模拟废水中总磷进行去除,分别考察电流密度和溶液初始pH对总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镁阳极、铝阳极和铁阳极的最佳电流密度依次为15、20、15 mA/cm2,三种金属阳极最佳的初始pH均为7,电解60 min后总磷的去除率依次为99.80%、99.78%和99.56%。溶液中总磷的去除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同时各电极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在实际废水中的去除效果依次为98.0%、97.7%和68.6%。絮凝体分析结果表明镁阳极和铝阳极产生的絮凝体结构稳定相对于铁阳极能够更好的去除废水中的总磷。  相似文献   

2.
采用电絮凝法对高浓度切削液废水进行破乳实验,考察实验条件对破乳效果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阳极-阴极采用铝板-316不锈钢、电流密度20. 0 m A/cm~2、极板间距4. 0 cm、反应时间70. 0 min和pH=8. 0条件下,破乳效果最好,CODCr去除率可以达到97. 4%;电絮凝破乳主次因素依次为:电流密度极板间距pH反应时间。采用电絮凝方法可以快速高效的达到破乳效果实现油水分离,同时去除高浓度切削液废水中的COD_(Cr),降低了后续深度处理的工艺难度,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3.
电絮凝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絮凝技术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水处理技术,研究了电絮法处理印染废水,探讨了电流密度、pH、反应时间等对废水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电絮凝法对废水的色度和COD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破乳-混凝-电絮凝法对兰炭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了不同工艺反应pH、药剂投加量及反应时间对兰炭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pH为6,破乳剂投加量为5.075 mg/L时可取得较好的破乳效果;以双铝板为电极的电絮凝最佳参数为:电流密度200 A/m2,极板间距2 cm, pH为4,反应时间为40 min;该参数条件下组合工艺对兰炭废水的COD去除率达到70.64%,氨氮去除率达到41.38%,处理后废水B/C由0.04提升至0.17,可生化性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铝极板,利用电絮凝法对城市生活污水二级处理出水进行处理,以氨氮、总磷和COD的去除率等为指标,通过探索电解时间、极板间距、电流密度、pH值等参数的单因素影响分析,研究各参数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条件。实验表明,采用双铝极板电絮凝法深度处理城市生活污水二级处理出水可有效的去除氨氮、总磷和COD。  相似文献   

6.
采用电絮凝工艺处理石油裂化催化剂生产废水,考察了电解时间、电流密度、p H、极板间距等因素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优工艺参数(初始p H=9.0,极板间距为1.5 cm,电流密度为25 m A/cm~2,电解时间为25 min)条件下,废水经电絮凝处理后,COD去除率达到30%以上。电絮凝主要成本为铝阳极损耗,为0.093 5kg/m~3,占总处理成本的59.57%。电絮凝法可实现对石油裂化催化剂生产废水的预处理,减轻后续生物处理单元的负荷。  相似文献   

7.
张欣  张丽 《无机盐工业》2021,53(8):87-90
为了探讨电絮凝法对钢铁厂镀镉废水的处理效果,先对铝铁电极活化预处理后,采用电絮凝法原理对镀镉废水中的镉离子去除净化。系统地分析了铝电极的极化效应,对影响絮凝体的平均粒径、含量、镉离子去除率的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最佳电解时间为70 min,此时絮凝体平均粒径为54 μm,含量为3.80 g/L。铝铁电极的阳极极化效应强于阴极极化效应。当起始pH=4.0、极板间距为20 mm、极板电压为5 V、电流密度为30 mA/cm2时,Cd2+初级去除率达到96.8%,三级去除率超过99.9%,废水中Cd2+含量达到国家现行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采用电絮凝法通过铝铁电极处理镀镉废水的实验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8.
以铝板为阳极进行电絮凝试验,研究电流密度、电解时间、污水pH等对电絮凝的影响,并分析最佳工作条件。结果表明,电流密度为6 mA/cm~2,电解时间9 min,污水pH为6~8,是去除浊度的最佳工作条件。各影响因素下,电絮凝出水铝残留量、总余氯量、pH变化量、电导率变化量等不会对后续生化处理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电絮凝(EC)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无需添加药剂、污泥少以及无二次污染等优点。采用电絮凝技术处理模拟铬黑T(EBT)染料废水,研究了不同电解质及其浓度、电流密度、初始pH以及溶液初始浓度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和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技术对染料废水的色度和COD的去除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在纯Al板为电极,染料废水浓度为100 mg/L,极板间距为15 mm,NaCl浓度为0.75 g/L,电流密度为10 mA/cm2,溶液初始pH为6的实验条件下,电解20 min,脱色率可达97.5%,COD去除率为61.3%。电絮凝过程中不仅可以产生有较强吸附作用的絮体,还可以产生能够破坏染料分子中发色基团的强氧化性物质,从而降低废水的色度和COD含量。因此,电絮凝技术在染料废水的处理方面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以Fe作为阳极,改性碳毡作为阴极,利用折流式反应器对不同类型高浓有机废水进行预处理研究。对电流密度、初始pH、电解质浓度、反应时间等工艺参数进行考察。过氧絮凝预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初始pH为7.2,电解质浓度为0.05 mol/L,电流密度为8 mA/cm2,反应时间为90 min,对应的COD去除率为55%。在此条件下进行了264 h的长周期测试以考察反应器和电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长周期处理过程中COD去除率为(50±5)%。与常规电絮凝和聚合硫酸铁絮凝预处理相比,相同条件下过氧絮凝对高浓有机污水的处理效果最佳,综合处理成本最低。采用过氧絮凝法分别对煤气化废水、垃圾渗沥液反渗透浓水、精细化工废水、高温焦化废水进行预处理,过氧絮凝对不同种类的废水表现出不同的降解效果和能耗水平,COD去除率为23%~55%,每处理1 kg COD的能耗成本为2.2~9.4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