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靖安油田三叠系油藏含水逐年上升,水驱储量动用低、产能损失严重等矛盾,急需通过化学调剖改善吸水剖面,恢复水淹油井产能,提高侧向油井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提高最终采收率。通过对在用两种调剖体系进行室内评价,优化堵剂体系,段塞体系结构,完善注水井深部调剖体系的适应性,进一步提高调剖措施效果,改善区块整体开发效果。并在现场进行了试验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开发效益,为今后治理三叠系裂缝性见水油藏及开发中后期含水上升油藏储备技术和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
随着萨南开发区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为改善油田开发效果,通过注水方案优化,确定剩余油挖潜上产方案。应用储层整体改造技术和化学调剖为主要手段并及时进行油藏监测,动态跟踪评价及注水方案调整来保证注采关系协调,发挥油井产能,同时提高油层的储量动用程度,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安塞油田长6油藏,受储层非均质性影响较强。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油藏平面及剖面上的矛盾日益突出,注入水单向或多向突进导致油井含水上升速度较快,制约了油藏的整体开发效果。近年通过实施注水井深部调剖措施,封堵优势见水方向,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提高水驱动用程度,达到稳油控水的目的,对油藏的稳产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本文重点对历年的注水井深部化学调剖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对该技术措施在油藏开发中的适应性进行了评价,为今后同类型油藏的开发调整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狮子沟油田为岩性构造油藏,近年随边水推进和注入水的增加,部分井含水大幅度升高,综合含水上升加剧,自然递减快,油田开发效果逐年变差。为了改善开发效果,通过开展油藏地质研究。分析油田生产现状,提出了钻调整井、油井转注、水井分注及调剖、油井补孔等开发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5.
三叠系油藏开发主要以注水开发。良好的水驱状况,是油藏高产稳产的前提和基础,油藏水驱的动用程度直接影响油田的稳产。本文针对目前盘古梁长6油藏吸水剖面存在问题,通过分层注水、化学堵水调剖、酸化调剖等有效措施,有效的提高油藏水驱动用程度,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黄兵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24):160-161
随着文明寨油田的长期注水开发,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目前大部分注采井都是大段合注合采,受层间差异的影响,层间动用严重不均,造成部分高渗透层水淹严重,对应油井含水上升产能下降,而部分差层注不进水,对应油井低水平稳定,与高含水开发后期精细挖潜的要求不相适应。对此引进抗高温高盐凝胶型颗粒调驱调剖技术的应用,有效缓解了层间矛盾,提高了油藏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7.
尕斯库勒油田N1-N21油藏属注水开发油田,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开发阶段,由于油藏储层自身非均质性强,注入水沿高渗透带窜流严重,小层单层突进现象越发严重,致使有些井的主力小层出现水淹的情况,油藏综合含水进入快速上升阶段。目前解决油藏注水中存在的矛盾的主要方法是水井调剖以及高含水油井堵水。本文通过油藏工程的各种方法以及对调剖工艺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对调剖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出一套适合油藏开发的调剖液体系(可动凝胶配方),并为油藏下一步改善水井纵向吸水剖面、控制油井含水提供有效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8.
牛心坨油田为高升采油厂的注水开发区块,岩性复杂、非均质性严重、分选状况差,存在纵向水驱储量动用差,单靠油套分注不能完全解决层间平面矛盾,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加快,注水效果变差等问题。2008年以来开展应用大剂量深部调剖技术,通过调整吸水剖面,提高水驱波及体积,并在此基础上优化药剂的配方和施工工艺,有效调整了注水井吸水剖面,井组产油量明显提高,综合含水大幅度降低,水驱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 W95块这种中、高含水油藏目前的几种产水类型及原因 ,并运用油井产液剖面、水井吸水剖面资料及历年堵水效果 ,逐一进行了验证。通过油井堵水、水井调剖、堵水与调剖相结合措施的应用 ,发展到大半径深部调剖等办法 ,标本兼治 ,有效地控制了油井产水 ,提高了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牛心坨油层油藏裂缝发育,分注状况差,平面上水驱波及差异大,注入水沿裂缝窜进,使沿裂缝方向上的采油井含水上升快,稳油控水难度大。针对这种情况,开展了弱凝胶深部调剖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对调剖剂配方体系、注入段塞、施工工艺优化设计等方面研究和现场试验,有效调整了吸水剖面,扩大了水驱波及体积,提高了油井产量,抑制了含水上升速度过快,改善了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油田历经30几年的开发之后,高含水及特高含水期油藏逐渐增多,如何充分动用油藏,不断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是目前高含水油藏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有效挖掘油藏潜力,改善开发效果,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可采用调剖调驱、选择性堵水、油水井调堵一体化工艺等方法深度水驱,提高油田采收率。  相似文献   

12.
生物灰岩油藏储层特点是生物礁体本身具有良好的储集空间,其介壳、骨骼碎片酸化改造后可形成渗流通道,开发过程中对储层进行酸化改造可以提高单井产能。生物灰岩油藏依靠天然能量开发油井供液不足,产量递减幅度较大;注水开发油井则面临着含水上升速度较快甚至水窜现象的危险,开发上处于两难的境地。针对官三沙一生物灰岩储层特点结合开发实践认识,逐步形成了注水+调剖+周期注水+酸化改造四位一体的综合治理模式,有效改善了区块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卫10块渗透率低,含水上升快,自然递减大,水驱动用程度低的问题,运用动态分析法和先进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剩余油,根据剩余油分布规律,制定了改善平面矛盾和层间注采剖面,增加水驱控制储量和动用储量为目标的挖潜方案,通过实施,提高注入水利用率,提高分层动用程度,控制含水上升速度,改善水驱开发效果.使卫10块开发水平稳定在二类,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中高含水期老油田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虎狼峁区属于典型三低油藏,储层物性差,水驱状况不均,单井产量低,由于区块本身复杂低渗油藏地质特征,伴随着油田投入注水开发,虎狼峁区呈现部分油井含水上升过快甚至暴性水淹,近几年来虎狼峁区实施了以化学调剖堵水为主的水井剖面治理,提高了水驱效率和水驱动用程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对该技术思路及调剖井效果分析研究,在取得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对该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肇212地区的地质特点,为进一步控水稳油,在认真分析该地区注水开发动态的前提下,采取了精细化学浅调剖方案,对比了应用前后注水井的层间矛盾、纵向上的吸水剖面、注水量和吸水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对应用化学浅调剖后井区连通的油井受效明显,含水下降,水驱开发效果得到改善;这对深化注水结构调整、挖掘各类油层潜力、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小洼油田是1992年投入吞吐开发的深层特稠油油藏,1998年油田进入递减阶段,随着吞吐轮次的增加,低产低效井、停产井比例逐年增多;蒸汽超覆造成储层动用不均的问题日趋严重;调剖措施效果逐渐变差。为了改善油田注汽吞吐效果,研制并应用了适应小洼油田的高温三相泡沫调剖技术,改善油井吸汽剖面,提高了油层的动用程度、油井的周期产量和油藏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7.
低渗—特低渗裂缝性油藏调剖堵水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低渗-特低渗裂缝性油藏的开发过程中,容易出现注入水沿裂缝窜流、油井暴性水淹、含水上升快等问题,注水井调剖、油井堵水可以改善注水井的吸水剖面,降低油井的含水率,在稳油控水方面效果显著。粉煤灰颗粒封堵性好、化学性质稳定、与地层配伍性良好价格低廉,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弱凝胶调剖剂对岩石颗粒具有明显的酸化溶蚀作用,具有增注作用。颗粒材料+凝胶复合调剖体系的封堵强度优于单一的凝胶体系.  相似文献   

18.
超稠油油藏采用蒸汽吞吐开发方式有着上产快、递减快的特征,杜84区块兴隆台超稠油油藏每年依靠大量的新井产能建设保证产量规模,近年随着新井逐步向区块边部扩展,油藏发育变差,产能建设效果逐年变差,本文针对区块边部薄互层状油藏存在的纵向动用不均、汽窜严重等矛盾,提出实施整体注汽辅助调剖等措施,油井生产效果明显提高,对薄互层状超稠油油藏开发改善生产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油藏天然裂缝发育及局部高渗带的存在,导致裂缝主向或高渗带方向油井含水上升快,侧向油井见效程度低,水驱波及系数小,影响油田开发效果。为了进一步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提高原油采收率,在对长6储层地质特征及水驱渗流规律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开展了以注水井深部调剖为治理手段的工艺技术措施。通过矿场试验,进行了施工排量、施工压力、堵剂用量、段塞设计等施工参数优化设计,明确了堵水时机及选井原则,形成了适合安塞油田裂缝性油藏注水井深部调剖工艺技术体系,取得了一定的开发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安塞油田裂缝储藏高效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安塞油田长2油藏底水发育,具有高水饱特征,开发矛盾主要表现为含水上升速度快,单井产能下降,采出程度低。针对目前开发现状,找出底水油藏油井见水原因及规律规律,在此基础上开展底水油藏油井堵水工艺试验,通过有针对性合理的工艺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高含水油井封窜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