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尹国英 《粉煤灰》2012,(5):11-12
浙江某企业3套乙烯热电联产的高压CFB循环硫化床锅炉360 t/h所产生的燃煤灰渣,每年可生产燃煤灰34.32万 t,燃煤渣26.59万 t.燃煤电厂将所产生的燃煤灰、渣通过燃煤灰渣综合利用项目进行加工处理,这可制作加气混凝土砌块,并通过磨机进行精细加工后可制作水泥.具体介绍了该项目的工艺流程和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2.
《云南化工》2017,(12):110-112
针对我国热电联产涉及到的碳减排情况进行介绍,介绍了燃煤热电联产项目的发展情况和特点,根据国情参照碳减排计算方法介绍了较为合适的碳减排计算方法,分析了热电联产碳减排计算的难点,给出了燃煤热电联产碳减排的计算方法建议,讨论了热电联产碳减排的计算方法中各个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河北化工》2013,(2X):1-4
4节能减排重点工程 4.1节能改造工程 4.1.1锅炉(窑炉)改造和热电联产 实施燃煤锅炉和锅炉房系统节能改造,提高锅炉热效率和运行管理水平;在部分地区开展锅炉专用煤集中加工,提高锅炉燃煤质量。推广四通道喷煤燃烧、并流蓄热石灰窑煅烧等高效窑炉节能技术。到2015年工业锅炉、窑炉平均运行效率分别比20lO年提高5个和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现如今,环境污染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一系列恶果正逐步呈现在世人面前,环保问题已刻不容缓。燃煤锅炉不仅是我国能源企业生产的主要供热设备,更是冬季大部分地区建筑的主要供暖方式,其燃煤背后隐藏的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自然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因此,整治燃煤锅炉成为各地响应国家号召、改善能源结构、降低环境污染的首要举措。热电联产,虽以集中供热的方式可以高效地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但一直以来,其在能耗分摊方式上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本文将通过简单介绍热电联产的内涵及意义,进而对我国当前热电联产能耗的分配方式及存在的问题展开详细的论述和探讨,希望能够科学合理地促进我国能源企业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5.
节约能源,是当前国民经济调整和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而更新改造低效率的锅炉,搞热电联产又是节能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为降低能耗,我省一些小氮肥厂在更新锅炉的同时,相继建起了热电结合装置,实现了热电联产,提高了热能利用效率,降低了合成氨的能耗。现将我省小氮肥厂热电装置应用情况和有关问题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张宇  朱家凤 《广州化工》2014,(18):200-202
燃煤锅炉烟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成分之一。氨法脱硫技术是比较流行的控制燃煤锅炉烟气中SO2排放的有效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诸多氮肥和石化企业的自备热电厂。文章针对晋煤中能化工2#热电锅炉投用的氨法脱硫装置运行情况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河北省环保工作将突出大气、水、农村三大攻坚行动,建立和完善"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长效机制,全力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其中,把控煤作为大气污染防治的头等大事。全省要集中力量实施燃煤总量压减、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工业燃煤锅炉排放治理、清洁能源替代等"控煤工程",全年实现削减煤炭消费500万t。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中国石化齐鲁分公司资源优化技术改造项目的背景和规划实施方案,指出煤/焦气化生产合成气和氢气—燃煤锅炉汽电联产供工艺装置的多联产组合工艺是成功运行的油、化、煤、热、电一体化商业模式,在我国"缺油、少气、富煤"的国情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4节能减排重点工程4.1节能改造工程4.1.1锅炉(窑炉)改造和热电联产实施燃煤锅炉和锅炉房系统节能改造,提高锅炉热效率和运行管理水平;在部分地区开展锅炉专用煤集中加工,提高锅炉燃煤质量。推广四通道喷煤燃烧、并流蓄热石灰窑煅烧等高效窑炉节能技术。到2015年工业锅炉、窑炉平均运行效率分别比2010年提高5个和2个百分点。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大城市居民采暖除有条件采用可再生能源外基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国内外燃煤工业锅炉的发展现状,对落后燃煤工业锅炉的几种替代技术(煤粉锅炉、水煤浆锅炉、型煤锅炉、燃气锅炉、生物质锅炉等)进行了技术、经济、环境等综合比较,评价了不同燃煤工业锅炉技术的综合效果和适应条件,提出燃煤工业锅炉清洁高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提高锅炉热效率是减少燃料消耗,节约能源的重要环节。文章对轮胎行业锅炉运行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影响热效率的主要原因,提出实行企业热电联产是提高锅炉热效率的主要措施之一。通过对轮胎行业能源利用率的估算,指出轮胎厂应按“以热定电”的原则实行热电联产。经四川橡胶厂的实际使用证明,在有条件的轮胎厂实行热电联产具有较好的节能效果和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化工要闻     
<正>发改委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促进生物质能发展为贯彻落实《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号),扎实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经商有关部门,制定了《2015年循环经济推进计划》。文中提出要促进生物质能发展,制定《促进生物质能供热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出台成型燃料、成型设备、生物质锅炉、工程建设和锅炉排放等标准,实施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供热工程,在京津冀鲁、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建设120个大型先进生物质锅炉供热项目,替代燃煤锅炉供热;在粮食主产区有序推进生物质热电联产,  相似文献   

13.
燃煤锅炉的CO2排放计算和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导出了燃煤锅炉CO2排放量计算公式,并在简化后制成了线算图.该公式和线算图将CO2排放与蒸汽输出参数、煤质分析、废烟气分析以及灰中碳含量等参数关联在一起,因而可用于指导实际运行的调整.本方法也可用于其它燃煤设备CO2排放计算,并就我国减少燃煤工业锅炉CO2排放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水泥行业的电气节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水泥行业电气节能技术 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制定了"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为落实此规划目标,国家发改委最近启动了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包括节约和替代石油、燃煤工业(窑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以及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等.  相似文献   

15.
中国燃煤工业锅炉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洁 《洁净煤技术》2012,(3):89-91,113
介绍了中国工业锅炉现状,锅炉平均容量逐年增加,燃煤锅炉的容量和台数占工业锅炉总容量、总台数的65%左右。对近年来锅炉产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实施,对在用燃煤工业锅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锅炉总体技术水平落后,单机容量小;除尘与脱硫技术水平低,燃煤锅炉污染物排放高;自动控制水平低;锅炉用煤质量不稳定,不能满足锅炉设计要求;锅炉节能工作监督和管理体系不完善。提出在城市中心区采用燃油、燃气锅炉或电加热锅炉,推广新型高效煤粉锅炉,对燃煤工业锅炉节能减排改造给以投融资扶持等措施,以提高燃煤工业锅炉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热电联产锅炉受热面管子损坏事故原因分析,合理提出预防措施,旨在为今后热电联产锅炉的安全、环保、经济运行提供有益帮助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天津化工》2006,20(4):62
据悉,天津市在重点实施燃煤电厂锅炉烟气脱硫工程的同时,从今年起至2010年,将重点实施燃煤电厂烟气脱硫项目及20t/h及以上燃煤锅炉高效脱硫除尘技术改造.按照蓝天工程分年度计划完成全市455台10t/h以上燃煤锅炉烟气高效脱硫工程.以确保二氧化硫排放达到天津市《锅炉大气污染排放标准》Ⅱ时段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张星芒 《大氮肥》2009,32(1):9-9
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热电车间新建的燃煤锅炉烟气脱硫系统开始投料,正式投入试运行。该项目总投资3200多万元,主要采用先进的“氨.肥”法脱硫工艺技术对现有2×130t/h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的烟气进行脱硫处理,并将回收的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资源化,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从而实现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的目标。泸天化燃煤锅炉烟气脱硫系统项目投用后,每小时可处理燃煤锅炉产生的3.4×105m3含硫烟气,累计每年可减少2608t二氧化硫的排放,不仅使净化后烟气中的二氧化硫达到国家第三期排放标准,而且可大量减少烟尘排放量。该系统在取得显著节能减排效果的同时,还可在脱硫过程中结合泸天化化肥生产装置含氨废水的处理,将回收的二氧化硫、氨转化为硫酸铵化肥,新增年产35kt硫酸铵化肥的设计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9.
我国研制出高效节能燃煤工业锅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介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在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支持下,成功开发出4—20蒸吨/小时系列新型高效煤粉锅炉,可替代传统燃煤锅炉,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正>泸天化荣获四川省和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称号在最近召开的四川省追求卓越大会和全国追求卓越大会上,泸天化公司再次获得四川省质量协会和中国质量协会授予的"四川省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和"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殊荣。热电车间1号燃煤锅炉实现今年第二个长周期10月21日零时9分,泸天化股份公司热电车间1号煤锅炉实现长周期安全运行100天。期间,1号煤锅炉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