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谈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城市内涝频发的问题,从气候变化、水污染控制和水资源节约等角度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指出海绵城市建设对提高城镇化质量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不少城市建设被错误的政绩观所引导,对城市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改变原有水文特征,频频出现内涝问题、水体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同时面临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条件下洪涝问题突出的矛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暂行规定》,对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编制程序、组织方式、技术内容等进行了规定。本文通过相关案例,阐释并探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编制的技术思路和要点,尤其是如何结合城市自身条件和问题特点,形成切实可行的技术路线和针对性策略措施,希望能为业界规划编制、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海绵城市具有优良的雨水综合管控的水力特性,是系统解决城市水问题的重要手段,成为国家重要战略发展目标。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契合本地特征,因地制宜。对深圳市历史内涝点进行调查和分析,在内涝成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针对深圳市内涝特点的海绵城市建设体系和策略,以缓解城市的内涝风险,为类似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及内涝解决方案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城市日益严重的洪涝灾害、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强调了"海绵城市"在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保护城市水环境以及促进城市水系统的良性循环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文章以南京市为例,结合南京地理水文特征、排水设施等特点,分析了南京市内涝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南京内涝背景下的海绵城市建设思路,并从树立生态海绵理念、建设可持续排水系统、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体系和发挥政府引领职能4个覆盖从源头到终端的海绵城市建设途径,为南京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入汛以来,全国极端降雨频发,北京、河北、湖北、河南等诸多省市遭遇了暴雨内涝的困扰。城市防洪与内涝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看海""泽乡""市里划船"等照片和视频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再次对我国城市内涝的治理水平画上大大的问号。值得关注的是,部分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亦遭遇洪灾,使海绵城市建设不幸"躺枪",不少人质疑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及作用。  相似文献   

6.
陆云峰 《门窗》2020,(6):261-262
海绵城市作为全新的设计理念,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各个地区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要给予海绵城市足够的重视,并且要将海绵城市设计理念渗透到市政工程设计当中,提高市政工程设计水平,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全面指导,促进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情况下,本文主要对海绵城市建设进行了简单扼要的概括,同时分析了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重点对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近年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城市的排水出现了诸多问题,部分城市的内涝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目前,基于海绵城市理念将城市的排水系统与海绵城市相结合的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有助于缓解城市的排水压力.本研究详细地介绍了海绵城市及城市排水系统的基本概述,海绵城市理念在排水系统中的应用,以及海绵城市理念下城市排水系统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海绵城市建设是我国近年来启动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它对于修复城市水生态、涵养水资源、增强城市防涝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每年入汛期暴雨所造成的城市内涝灾害,更说明当前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自2015年起开启"海绵城市"试点,重点是要解决城市建设中的水环境、水生态和内涝问题。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城市蓄水和吸纳水的空间积重难返,已成为全国性问题。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  相似文献   

9.
许友芹  黄海萍 《城市住宅》2021,28(2):201-202
近年来,城镇一体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下垫面硬化状况日益加重,城市雨水排泄问题愈发严峻,城市内涝灾害频发.为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其中,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已被提至国家战略层面,并在多个城市进行试点.但在具体操作实践过程中,海绵城市建设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亟需解决.针对建筑小区海绵城市与防内涝设计技术展开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0.
解决城市内涝看海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与任务。海绵城市建设应立足流域片区,突出连片效应,通过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技术思路达到有效缓解城市建成区的内涝积水,改善水环境和水生态的建设目标。以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萍乡试点区内涝最为严重的万龙湾片区为例,从流域尺度采用海绵城市系统治理思路,通过源头低影响开发改造、过程管网提标建设、河湖水系系统调度相配合实现了片区内涝有效消除,水体污染物排放有效削减。该工程为类似城市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为国家探索海绵城市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现阶段普遍采用的雨洪管理措施,总结其利弊,在我国提出"海绵城市"的大背景下,分析我国古代在管理水资源问题上采取的办法以及借鉴国外成功的案例,提出更为合理全面的解决城市洪水内涝的方法,应该立足城市甚至更广阔的区域,统筹规划城市水系、绿地,结合各类雨洪管理设施保证城市水安全、降低污染、防治内涝。  相似文献   

12.
要解决城市内涝、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城市问题,建设海绵城市势在必行。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基础上,提出海绵体、水处理系统、水储用系统三部分组成的海绵网络理论,总结城市新区海绵网络构建途径。要解决城市内涝、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城市问题,建设海绵城市势在必行。本文在研究国内外相关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基础上,提出海绵体、水处理系统、水储用系统三部分组成的海绵网络理论,总结城市新区海绵网络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近些年来城市内涝以及城市排水困难的问题,结合目前市面上透水性材料的研究和利用,探讨其在海绵城市中的应用。提出将透水材料和海绵城市相融合的论点,深入分析,指出现阶段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不足之处,积极完善海绵城市规划方案,为建设真正的海绵城市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4.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随着城镇化水平快速提高,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环境和资源问题日益凸显,城市内涝、水污染、生态系统污染等问题频发。针对以上问题,提出新型城市管理理念,构建海绵型城市,转变依赖大规模水利工程设施和管网建设的传统思路,探索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15.
《门窗》2017,(7)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关注度也不断提高。城市园林设计和施工作为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更多的改进和推广。当下的城市内涝问题严重,很多严重的内涝事故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为了更好提升城市化的质量,海绵城市的理念被应用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其中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较为突出。文章就当下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应用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实际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引言 在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及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降水引发的城市内涝时常发生,暴雨内涝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的主要气象灾害,严重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进行城市内涝模拟制图,对于城市管理以及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全球极端气候致使暴雨、特大暴雨频发,我国多个城市发生内涝灾害,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城市的正常运行。城市暴雨内涝造成的危害和影响,暴露了我国在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状况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安全保障不相适应的矛盾。海绵城市建设正是国家基于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的。  相似文献   

18.
宁波市于2016年4月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作为滨海临江的平原河网城市,城市内涝、雨水径流污染等水问题一直是困扰宁波城市品质提升的重大问题。重点讨论了宁波市海绵城市建设目标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宁波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措施适应性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保障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整体性、系统性的"源-汇"系统概念模型,以期能对其他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和实施方案编写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适用于“海绵城市”的水文水力模型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下中国正面临着从城市内涝到水资源水生态乃至整体生境的多重危机,为了应对危机,海绵城市的理论和建设得到了空前的重视。水文水力模型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技术保障。讨论了海绵城市的内涵和层级结构,以及水文模型对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意义。从流域、河流、城镇和海绵单元4个层级对适用于海绵城市的水文模型进行了分类图解,简要概括了各个模型的基本功能、适用范围和在中国国内的研究实践状况以及局限性,并认为水文水力模型的应用对于提高风景园林学科的科学性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暴雨等极端天气频现,国内多地城市发生内涝灾害,对社会管理、城市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为提高城市防灾减灾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首先从形成暴雨内涝的原因分析入手,然后对破解对策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