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矿井具体生产、地质条件出发,从设计方面论述了晋昶煤矿薄煤层开采的首采区位置确定、巷道布置、采煤方法、设备选型、巷道掘进等方面的内容,以增大综采设备的生产能力,达到本质安全、高产高效、提高综采效益的目的,为类似条件下薄煤层开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2.
在充分分析兴隆煤矿地质条件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兴隆煤矿首采区优化设计方案.在不影响矿井整体开拓布局的前提下,优化了首采区开拓系统,减少了明槽开挖等巷道工程量,优化了主副平硐水沟的设计,节省了施工费用,缩短了矿井建设工期,为首采工作面的提前投产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新井生产系统开采老井剩余的资源量,同时缩短建井工期,提出提高首采区开采上限,根据采区参数调整首采区工作面长度,并优化联系巷道布置方式等方法。通过调整,充分利用了老井已形成的巷道系统,大幅减少了首采面巷道掘进工程量,可缩短建井工期3个月,提高首采区的资源回收量;首采面布置方式优化调整还可提高矿井首采区开采能力的储备,降低首采区开采的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4.
矿井瓦斯严重制约煤矿的安全生产,对于高突矿井,首先要优化设计,从源头抓起,本着安全第一,兼顾效益的原则来进行采区巷道布置。首山一矿根据矿井已揭露的地质情况结合条件相似临近矿井的采区巷道布置经验,提出三种己2采区巷道布置方案,并成功地进行了方案优化选择,其经验可供同类型矿井采区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5.
针对古城矿井首采区煤层埋深大、表土层厚、煤层厚度大、地下潜水位高、地表建筑物密集的特点,通过对限厚开采与条带开采进行技术经济比较,提出了适合首采区煤层赋存条件的条带开采与巷道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6.
《煤炭技术》2015,(7):49-52
基于郭屯煤矿首采区煤层赋存条件及开采现状,通过UDEC模拟软件对所提出的6种巷道布置方案进行模拟,对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回采巷道布置方式为内错式,内错距离为4 m。针对所确定的回采巷道布置方案,结合理论计算结果和3下煤层回采巷道支护参数,提出3种支护方案,并通过UDEC进行模拟,对各支护方案巷道变形量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两帮分别打4根锚杆,间距800 mm,为回采巷道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7.
针对岱庄煤矿4300采区上行工作面开采具体情况,提出了6种上行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方案。借助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不同巷道布置方案下回采巷道围岩所处的应力环境,并对其进行了合理分析,最终确定了上行工作面的合理开采方案。  相似文献   

8.
根据1311采区地质条件以及单轨吊运输系统特点,刘庄煤矿从安全、技术和经济综合角度分别对设计方案进行比较,采用"全煤"布置方式,优化采区上山与工作面巷道连接方式,取消采区中部车场,确保采区生产集中、系统简单、环节通畅、安全可靠,减少岩巷工程量,缩短采区投产工期,实现安全生产和资源合理开采,促进矿井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高应力软岩巷道底板变形严重,影响了矿井的正常生产。为彻底解决底鼓难以控制的问题,以船景煤矿首采区轨道上山为例,结合现场底板变形特征,利用数值模拟对比分析不同断面形状下的围岩变形,提出了带反底拱的直墙半圆拱形+注浆锚杆索联合支护方案,并且分析了反底拱底板注浆结构体的稳定性。采用该支护方案后,两帮平均移近量仅为82.5 mm;平均底鼓量仅为52.5 mm;顶板无明显下沉量。表明该方案能够提高高应力软岩巷道岩体强度、改善围岩力学性能和结构、提高围岩的整体承载能力,从而有效控制高应力软岩巷道底鼓。  相似文献   

10.
宋成义 《现代矿业》2018,34(2):49-52
由于矿井开采深度逐年增加,井下水文地质条件日趋复杂,各生产系统环节逐渐增多,进而导致采掘失衡。对采区巷道布置方案进行优化,有助于减少采区准备阶段岩巷工程量,尽快形成采区生产系统。以河南省陈四楼煤矿北翼二十采区准备巷道为例,在确保采区各生产系统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优化了采区准备巷道布置方案,通过对胶带集中巷与轨道集中巷采用“机轨合一”的布置方式,将巷道断面设计成直墙半圆拱型式,并采用锚网喷+锚索支护工艺对巷道围岩进行稳定性控制,实现了连续化集中生产,既能满足采区运输系统的需要,又能节省采区准备巷道工程量、降低前期成本投入、缩短采区准备工期并提前满足采区工作面的回采条件,从而达到缓解矿井采掘接替紧张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