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为了加强海塘、岸线和滩涂的管理维护,以2012-2021年杭州湾余姚段东、中、西部的20个断面为对象,基于MATLAB对断面年内平均、变化极值、稳定程度进行分析,总结杭州湾余姚段滩涂发展变化规律,指导余姚段河口综合整治规划。结果表明,各个断面以淤积为主,越靠近西边,淤积越大,根据趋势分析,东新断面基本稳定,西新断面未来可能有较大淤积,即西线岸线高程抬高明显。中新断面变化幅度约为3.90m,东新断面最小值变化剧烈,最大变幅6.53m,西新断面最大和最小变化逐渐靠近。2018年是分界年,中新断面和西新断面方差由小变大,东新断面方差由大变小。近十年来,因为围垦工程的影响,杭州湾余姚段滩涂呈现以淤积为主的趋势,其结论可以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文中对辽河口海岸滩涂进行了分析,结合各行业和部门之间在河口海岸滩涂利用与保护之间存在的问题,分别采用了地貌沉积法、岸线形态法和沿用既有界线法等方法,综合提出辽河口海岸滩涂水利区划。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主要水利功能区的治理布局,并对其环境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环境保护对策,为辽宁省滩涂管理及宏观决策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杭州湾滩涂资源遥感动态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遥感信息图谱的方法对杭州湾滩涂资源进行了分析研究,以遥感影像、统计资料为基础数据,在GIS技术支持下,探讨了钱塘江河口及杭州湾滩涂资源变化信息图谱,为探索研究区滩涂资源变化成因、过程、预测未来发展变化趋势及环境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6.
在滩涂演变观测资料十分缺乏的情况下,本文从最常见的地形图或定点高程观测资料入手,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探讨了滩涂淤涨效果的特点及其统计规律,并提出了若干方法以便从有限的观测资料中分析滩涂淤涨效果及其统计规律,从而实现滩涂演变的统计预测,具有简便可行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8.
9.
10.
上海市滩涂促淤圈围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茅志昌  李九发  吴华林 《泥沙研究》2003,(2):77-80,F003
近年来长江上游干支流一些水坝的修建,特别是三峡水库的兴建,将使长江入海泥沙量减少,导致长江口和杭州湾北岸滩涂淤涨速率减缓,冲刷岸滩长度增加。作者分析了上海市不同岸段滩涂的冲淤状况,以及滩涂开发利用与湿地保护、航道整治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不同区段滩涂促淤圈围的要点。建议抓住目前有利时机,加大对中、低潮滩的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11.
杭州湾沉积物宏观输运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Delft3D模拟了杭州湾水动力和粘性沉积物输运过程,探讨了沉积物宏观输运和地貌演变的物理机制。忽略波浪作用,假设底质均一,不考虑粘性沉积物的底部固结作用,建立杭州湾粘性沉积物输运的数值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模型能够反映杭州湾沉积物输运的宏观规律,再现了杭州湾悬沙浓度分布"三高两低"的特征、水体和沉积物"北进南出"的输运格局以及杭州湾总体上受控于淤积的地貌演变过程。杭州湾的沉积物输运主要受浅水分潮潮波变形引起的潮汐不对称性控制,该区潮波自东南向西北的传播方向、舟山群岛对涨潮流的阻隔效应、杭州湾喇叭形态的约束作用等因素造成"北进南出"的水沙输运特征。杭州湾与欧洲斯凯尔特河口狭长型的河口的沉积物输运路径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长江口和杭州湾潮流数值模拟及水体交换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利用无结构三角形网格建立了长江口和杭州湾平面二维有限元潮流数学模型,在模拟了长江口和杭州湾潮流场的基础上计算了欧拉余流场,通过长江口和杭州湾交汇处南汇嘴海区水平断面的水交换通道和垂直断面的水交换通量等分析手段和途径,对长江口和杭州湾的水体交换的范围进行了定量计算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基于长系列实测潮汐资料和调和分析方法,分析了涌潮起潮点下游杭州湾实测潮汐和天文潮长周期变化,进而分析了天文潮变化对钱塘江涌潮的影响。结果表明:乍浦站实测潮汐每年八月初三和八月十八同日同潮实测潮差、潮到时间和涨潮历时变化幅度很大,最大变幅分别为1.95 m、102 min和122 min;乍浦站天文潮每年八月初三和八月十八同日同潮潮差、潮到时间和涨潮历时最大变幅分别为1.52 m、93 min和46 min。天文潮变化对涌潮影响很大,盐官站同日同潮涌潮高度最大相差1.12 m,涌潮到达时间最大相差93 min,涌潮流速最大相差2.05 m/s,涌潮陡度最大相差18.1%。  相似文献   

14.
杭州湾口悬沙浓度变化与模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杭州湾口 1 5个测站的大、中、小潮悬沙浓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得出大 -小潮周期流速变化和水位变化是该海区各站悬沙浓度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分析研究 ,建立了单点测站悬沙浓度变化与水位和大 -小潮最大流速的关系模型 ,用该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进行比较 ,拟合程度较好 ,对于整个大 -小潮周期悬沙浓度的连续变化可采用该模型进行估算。  相似文献   

15.
SMS模型在杭州湾潮流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实测资料(潮位、流速、潮量)的验证,确定本次数学模型的可靠性,它能为整个钱塘江河口综合规划方案的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杭州湾湾口水体含沙量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结合现场实测数据,研究杭州湾湾口水体含沙量的时空分布,综合分析得出:杭州湾水体含沙量具有冬大夏小、高浓度悬沙广泛分布的特性,岛屿效应引起的局部高含沙是杭州湾岛屿群的共性。  相似文献   

17.
简要阐述了滩涂围垦造成的环境问题,在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强烈要求下提出生态围垦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从社会经济、自然资源潜力、环境质量、景观生态、生态环境保护5个方面完善了生态围垦的内涵,进而采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生态围垦评价模型。利用模型对洞头县北岙后二期围垦工程进行评价,结果该工程被评为良好型“生态围垦”项目,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杭州湾水动力特性研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分析、归纳前人对杭州湾流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采用包含钱塘江河口、长江口及舟山群岛海域在内的大范围(35000km。)数学模型,模拟1981年夏季和1983年冬季全国海岸带调查的大范围同步实测流场。在良好验证的基础上,就杭州湾入射潮波流路、涨落潮流矢分布、等潮位线、余流、盐度分布及无质量标记点迹线追踪等方面,分析、探讨杭州湾流场特性。成果可为更合理地规划整治、开发利用杭州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金缪  虞志英 《泥沙研究》1999,12(5):34-43
在淤泥质河口、海岸地区,港池和航道开挖后,挖槽内外经历着冲淤交替过程,在挖槽中由于水流作用的弱化,使得槽内淤积增加而冲刷减少,并随槽内深度增加而产生净淤积(即回淤)。挖槽回淤的沉积动力学途径,是建立在对冲淤机理分析和冲淤过程的合理概化基础上,可以构造半经验的回淤预报公式,也可为冲淤数学模型提供合理的结构和参数,关键是采用水动力强度指标,即水流及波浪引起的底部切应力τ(或摩阻流速U)来界定冲淤发生的条件和衡量冲淤发生的规模;此外还必需分析和表达挖槽工程区域水体含沙量的时空分布;工程区沉积物的平面及柱状分布及其物理力学指标、沉速、淤积切力、冲刷切力、固结过程、流变参数等的实验测定。本文以杭州湾试挖槽工程为实例,通过沉积动力学各项参数的取得,进行东槽、西槽两个试挖槽回淤预报的数值计算,取得了与实际观测相一致的结果,从而论证了挖槽回淤预报过程中进行沉积动力学途径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