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引水隧洞进水口岩塞爆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坚  张仁高 《工程爆破》2003,9(2):69-72
引水隧洞进水口岩塞位于水面以下13m处,其直径为5 2m。由于岩塞的直径和厚度相对较小,故采用了钻孔爆破法。岩塞中心布置掏槽孔,周边布置预裂孔,掏槽孔与预裂孔之间布置断面扩大孔。文中介绍了各种炮孔的药量计算、电爆网路的设计、爆破震动和冲击波安全距离的验算以及安全防护措施。爆后进水口的断面尺寸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某体育训练场地平整工程爆破环境十分复杂,为了控制爆破飞石和爆破震动对附近设施、地下管线等的影响,采用小孔径和密孔距的控制爆破方法施工。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开挖深度小于1 m时,采用40 mm的孔径爆破;开挖深度大于1 m时,采用76 mm的孔径爆破,且最大孔深控制不超过4 m。浅孔爆破采用孔口覆盖沙包、钢板来控制飞石,限制最大单孔药量来控制爆破振动。另外为了保证场地边界及基坑的平整,在边坡处采用预裂爆破,通过在相邻预裂孔中间布置空孔的方式增强预裂效果,且预裂孔的两端布置一般要超出主爆孔5~7个孔的长度,以避免主爆孔爆破对保留岩面的破坏。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印江岩口特大型山体滑坡应急整治工程岩塞爆破 ,是我国第一次在喀斯特发育地区成功实施的大断面、深水下的岩塞爆破。洞室无衬砌、泄水无闸门、岩碴处理无集碴坑储碴 ,这种“三无”条件下的岩塞爆破新技术在我国首次采用。本次岩塞爆破 ,对底部开口直径为 6m的岩塞采用全排孔爆破成型 ,已超过国内外直径为 5m的经验上限值 ;成功地解决了在碎石层及砂卵石层覆盖下的岩塞爆破技术 ;乳化炸药作为岩塞爆破用药在我国是首次采用 ;采用先进的机具组织施工 (如 :多臂凿岩台车造孔等 ) ,其精度高、速度快。爆破后 ,进水口成型好、洞脸稳定 ,洞室磨蚀轻微 ,预裂面半孔率达 99 5 %。  相似文献   

4.
贵州塘寨电厂取水口岩塞爆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贵州塘寨电厂采用竖井加平洞方案从索风营水库取水,平洞施工采用岩塞挡水,洞内施工完成后,爆除岩塞实现取水.根据水库水位及平洞布置情况,采用上倾角圆形岩塞(30°倾角)冲碴方案.进行了岩塞爆破设计,采用排孔爆破的布孔方式、周边采用预裂爆破、选用防水乳化炸药和国产高精度电子雷管的毫秒延时起爆网路进行了岩塞爆破,取得了理想的爆...  相似文献   

5.
针对岩巷中深孔掏槽爆破效果差的问题,设计了基于切缝装药定向预裂的中深孔掏槽爆破方案。首先从理论上分析定向预裂对槽腔形成的影响,然后开展掏槽爆破数值模拟揭示槽腔岩体的破坏历程和破坏机制,最后通过现场试验探究其应用效果。结果显示:预裂孔中的切缝装药爆破后沿预裂孔连线会形成定向预裂面,定向预裂面具有自由面反射拉伸效应和应力波阻隔效应,能够促使槽腔岩体充分破坏以形成易于抛掷的岩块,且定向预裂面可以降低成腔阻力,有利于掏槽孔爆破成腔;数值模拟实现了槽腔岩体破坏过程的可视化,通过模拟结果证明了定向预裂面的自由面反射拉伸效应和应力波阻隔效应;相比于现有普通中深孔掏槽爆破技术,在岩巷中深孔爆破采用该掏槽技术时,平均循环进尺增加了0.29 m,平均炮孔利用率提高了11.6%,平均炸药单耗降低了0.19 kg/m^(3),平均雷管单耗降低了0.13发/m^(3),结果验证了此新型掏槽技术在岩巷中深孔爆破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青岛地铁3号线的青岛站为硬岩暗挖大断面车站,紧贴地铁2号线和商场,为高效开挖并确保既有构筑物的安全,在紧贴底板开挖区域顶部设置一排大直径不装药空孔隔振孔,并对爆破区域合理分区。爆破区域中部采用乳化炸药掏槽,提供临空面,上部爆破区域采用金属膨胀剂多次剥离破岩,下部爆破区域采用常规钻爆法提高工效。大直径中空孔掏槽、周边空孔减振、隔孔装药、孔内孔外联合延时起爆、使用金属膨胀剂,以上多种减振和分区组合爆破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大断面硬岩暗挖地铁车站紧贴既有构筑物的成功开挖,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青岛地铁3号线的青岛站为硬岩暗挖大断面车站,紧贴地铁2号线和商场,为高效开挖并确保既有构筑物的安全,在紧贴底板开挖区域顶部设置一排大直径不装药空孔隔振孔,并对爆破区域合理分区。爆破区域中部采用乳化炸药掏槽,提供临空面,上部爆破区域采用金属膨胀剂多次剥离破岩,下部爆破区域采用常规钻爆法提高工效。大直径中空孔掏槽、周边空孔减振、隔孔装药、孔内孔外联合延时起爆、使用金属膨胀剂,以上多种减振和分区组合爆破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大断面硬岩暗挖地铁车站紧贴既有构筑物的成功开挖,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文乐  黄博  毕卫国  马洪涛 《爆破》2011,28(1):40-44
为保证垂深13.2 m的矸石仓的全断面深孔一次光爆成井,采用分段式菱形掏槽、中心空孔设置抛掷弹改善掏槽、大空腔比装药结构的周边孔光面爆破以及掏槽孔和辅助孔分段集中装药,科学合理地选择爆破段高、装药量、装药结构、起爆顺序和时差,达到了成型良好的预期爆破效果,实现了安全、高效、快速的掘进的目的.同时提出了安全技术措施,对类...  相似文献   

9.
为了加快岩巷掘进速度,应用准直孔掏槽和全断面一次爆破技术为河东煤矿设计了新的爆破方案,现场爆破效果超过了预期设想,爆破效率得到大幅提高,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得到明显优化,成功地实现了准直孔掏槽全断面一次爆破。这2项技术为岩巷钻爆法掘进速度的提高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针对城市地铁区间隧道施工掏槽眼爆破所致振速大之问题,通过在掏槽眼上方600 mm处横向布置5-7个预裂孔,采用不同药包进行预裂爆破形成裂缝及裂隙区,减少、阻碍掏槽眼爆破所致振动波向上传播,从而减小预裂孔本身爆破所致振速,使振速降低。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预裂爆破,拱顶上方质点Z向振速最大,侧向质点Y向振速最大;较在循环进尺、总装药量及炮眼数目基本不变情况下,采用5孔切缝药包预裂爆破降振效果最明显;侧向采用5孔普通药包预裂爆破降振效果最明显;切缝药包预裂爆破时随预裂孔总装药量的增加,拱顶及侧向爆破振动增强。施工中应综合考虑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减振措施,实现安全高效施工。  相似文献   

11.
刘高飞 《工程爆破》2002,8(2):42-44
采用微差控制爆破与分步开挖相结合的施工方法。第一步 ,用垂直孔和楔形掏槽开挖沉井中央的基岩 ,用三个凿岩爆破循环开挖到设计标高 ,形成一个直径 4 1m、深 3 4m井。第二步 ,用水平孔开挖厚 0 6 5m井壁 ,每循环下挖 0 5m ,即沉井每次下沉 0 5m ,直至下沉到位。文中主要介绍了炮孔布置、爆破参数选取和起爆顺序设计。  相似文献   

12.
介绍温州瓯江泵站进水口扩建工程。在不断流的情况下 ,用水下控制爆破拓深、拓宽进水口 ,用周边预裂爆破开挖基础孔。双铁筒围堰的使用 ,确保了基础孔的开挖和浇筑质量。周边孔中钢管药筒的使用 ,保证了基础孔围岩的完整性。文中还介绍了双铁筒围堰和钢管药筒的结构  相似文献   

13.
控制爆破拆除包钢房地产开发公司3座钢筋砼水塔。3座水塔均高40.18m、上部水柜直径13.5m,顶部直径及储水量300t是国内迄今为止爆破最大最重的钢筋砼水塔,水塔位于楼宇林立的“街坊”之中,周围环境十分复杂。受倒塌条件的限制,采用了高位切口定向倒塌爆破方案。对爆破技术参数精心设计、精心组织施工,爆破区采用双排钢管双层蒲帘进行了封闭式防护有效地控制飞石危害,挖减震沟及缓冲减震坑有效地控制地震波传播及碎石反弹,爆破达到了定向准确、安全、破碎好的效果。本文所提供的经验值得以后类似爆破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4.
定向爆破拆除水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邓庆林  邓鸥 《爆破》2002,19(1):66-67
采用稀孔大药量方法,在闹市区定向爆破拆除高22.7 m,外径4.5 m的砖砌水塔,实际倒塌中心与设计倒塌中心重合,爆破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工程爆破》2022,(2):17-19
对于块体等非连续介质在外力作用下运动或破坏规律的模拟,有限元(FEM)和离散元(DEM)法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非连续变形分析方法(DDA)更适用。本研究中,利用二维DDA对有、无节理面强度两种情况下一半无限域内球形药包爆炸时爆破漏斗的形成过程进行了动态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用DDA法模拟被节理分割的岩体在爆炸载荷作用下块体的运动规律具有独特的优越性,但它还不能模拟爆炸近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框架结构的皮带机通廊由两排钢筋混凝土管形立柱支撑 ,立柱外径 1 5m、内径 1 1m、高约10m。在两排立柱上布置不同的炸高 ,利用水压爆破方法破碎管形柱 ,使通廊定向倾倒。在通廊平台的梁、柱上布置钻孔 ,并在通廊倾倒过程中起爆 ,使整个框架解体。文中介绍了爆破参数的选取、药量计算、起爆网路的设计、药包防水处理以及布药和注水工艺。  相似文献   

17.
印江岩口的岩塞爆破是抢险救灾的关键工程 ,也是我国首次在喀斯特发育地区成功实施的大型排孔岩塞爆破。本文主要介绍了岩塞形状设计、爆破参数和网路设计、震动效应分析以及所取得的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18.
《工程爆破》2022,(1):64-69
爆破工程具有周期短、自成完整体系、技术管理严格的特点,但在费用管理上需进一步规范与整顿。本文阐述了工程费用的构成、调整及爆破工程费用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