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烷基苯磺酸是重烷基苯磺酸盐的中间产品,它的稳定性直接影响重烷基苯磺酸盐产品的质量,检验重烷基苯磺酸的稳定性主要看其中和值和活性物的变化情况,重烷基苯磺酸的中和值和活性物在要求范围内波动,磺酸才能生产出合格的磺酸盐产品。  相似文献   

2.
曹晶 《金陵科技》2005,12(5):18-22,50
综合介绍了脱氢-HF烷基化法制LAB副产物重烷基苯的用途,制润滑油、导热油、重烷基苯磺酸盐、增塑剂及其精制利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石灰矿源、品质对润滑油清净剂生产的影响及国外添加剂公司使用兰州氧化钙合成硫化烷基酚钙清净剂产品的质量评定;对比分析了国内外氧化钙的元素组成和质量水平。提出了兰州炼油化工总厂生产钙盐清净剂所用氧化钙产品质量暂定标准。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石油磺酸盐是石油产品中量大面广的添加剂,目前国内外此种添加剂的发展仍然很快。作为汽油机和柴油机润滑油浮游剂的有高、低灰份石油磺酸钙,石油磺酸钡。高碱度的石油磺酸盐可以作为增压柴油机油浮游添加剂的复合组份,以及作为船用汽缸油添加剂的主要组份。作为工业润滑油和防锈油防锈剂的有石油磺酸钙、石油磺酸钠及石油磺酸钡等。随着我国石油工业和其它工业的  相似文献   

5.
润滑油添加剂间相容性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付兴国  姚文钊 《润滑油》1999,14(4):33-36
探讨了内燃机油添加剂(金属清净剂、无灰分散剂、抗氧抗腐剂)之间的相互作用。重点探讨了两大类添加剂磺酸盐类清净剂(T106)与水杨酸盐类清净剂(改性T109)的相容性能,研究证实两大类清净剂混兑后无沉淀物生成;两类清净剂与丁二酰亚胺无灰分散剂、ZDDP类抗氧抗腐剂之间也有良好的相容性,混兑后无沉淀物生成。上述实验结果为润滑油的调配、贮存和推广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一种碱值达到350 mgKOH/g以上的纳米级高碱度混合基质型金属清净剂的基本性能及其在油品中的应用情况。研究中采用红外光谱法、热失重法等表征了该产品的基本组成结构及产品中碱性组分碳酸盐的晶型结构;通过冷冻蚀刻电镜法观察了含碳酸盐的胶体粒子结构及粒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该清净剂产品具有优良的高温清净性、热稳定性及胶体稳定性,在CF 15W-40柴油机油中有良好的使用性能,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润滑油添加剂。  相似文献   

7.
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国外润滑油中几乎不使用添加剂。但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汽车行业的发展,对润滑油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现在由于受到法规的影响,要求润滑油要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安定性、抗磨性和清净分散性等。因此,添加剂在内燃机油及工业动力设备用油中得到广泛应用,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国内润滑油添加剂起步较晚,比较系统的开发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1963年~1965年我国相继建成了石油磺酸盐清净剂与二烷基二硫代磷酸盐抗氧抗腐剂生产装置,目前我国有润滑油添加剂生厂家30多个,基本满足了国内润滑油工业的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8.
国外润滑油添加剂的供需和发展动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英华 《润滑油》1996,11(3):16-22,15
介绍了美国、西欧、日本90年代润滑油添加剂的从需情况和滑净剂、分散剂、粘度指数改进剂、抗氧剂、新型摩擦改进型、生物降解润滑剂的发展动向。润滑油添加剂向多功能方向发展,粘度指数改进剂将成为用量最大的润滑油添加剂,抗氧用量将大幅度增加,分散一增长将超过清净剂,生物降解性润滑剂的使用量日益增加。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金属清净剂、无灰分散剂、抗氧抗腐剂、摩擦改进剂等内燃机油几大功能添加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今后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方向。随着发动机功率的不断提高,燃料经济性将促使润滑油不断升级换代,环境友好的要求将推动润滑油更加清洁,节能、环保、无灰等高性能、多功能添加剂必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磺酸盐添加剂在内燃机油金属清净分散剂中,就其产量及应用广度上居于领先的地位。国外绝大部分添加剂公司均生产磺酸盐。过去主要是用石油磺酸,多为生产白油时的副产物,但公害很严重。近年来白油可以由加氢方法制得,副产石油磺酸逐渐减少,因此国外开拓了新的原料来源。七十年代初开始生产合成磺酸盐,既扩大了原料又减少公害。它们所用的原料有洗涤剂用12烷基苯的副产高沸物(重烷基苯)、八聚丙烯与苯烃化制得八聚丙烯苯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高碱值磺酸盐清净剂D、硫化烷基酚盐清净剂G以及由低碱值磺酸盐清净剂C、抗氧剂E、分散剂F复合的添加剂组合H之间的复配,考察了添加剂配伍性对基础油抗水洗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剂组合H、清净剂D3和清净剂G4复合能有效改善船用柴油机油的抗水洗性能。  相似文献   

12.
钙镁钠复合金属型清净剂的基本性能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碱值380mgKOH/g以上含钙、镁、钠的复合金属型清净剂的基本性能及其在油品中的应用情况。采用红外光谱法、热失重法表征了该产品的基本结构及产品中碱性组分碳酸盐的晶型结构;通过冷冻蚀刻电镜法观察了含碳酸盐的胶体粒子结构及粒度分布情况;模拟试验结果表明:该清净剂产品具有优良的高温清净性、热稳定性、极压抗磨性及胶体稳定性,在加氢基础油、CF柴油机油以及工业齿轮油中有良好的适应性,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润滑油添加剂。  相似文献   

13.
《精细石油化工》2015,(6):59-63
以国内和国外混合的重烷基苯磺酸、基础油、氢氧化钙、氧化钙为原料,甲苯为溶剂,甲醇为主促进剂及几种助促进剂,采用一步法工艺成功合成了超高碱值润滑油磺酸钙清净剂,考察了原料的加入量、促进剂种类、二氧化碳通入量以及通入速率等因素对产品各技术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佳工艺条件为:基础油120g、氢氧化钙100g、甲醇26g、促进剂T、二氧化碳通入速率250mL/min、通入量27L。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钙、镁型清净剂与两种有机钼抗磨润滑油添加剂的复配体系的抗磨减摩性能。在一定的配比下,钙、镁型清净剂对有机钼的抗磨减摩性能有增效作用。采用SEM和XPS对磨斑表面的形貌和表面膜的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对添加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含硼添加剂可明显改善和提高润滑油的抗氧化性、防锈性、热稳定性能及抗磨减摩性能等。介绍了含硼添加剂的研究进展,包括含硼清净剂、含硼分散剂、含硼极压抗磨剂和含硼防锈剂,认为多功能含硼添加剂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高碱石油磺酸镁的研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顾军慧  彭伟 《润滑油》1996,11(5):20-23,49
高碱石油磺酸镁添加剂,碱值高,灰分低,防锈性好,与磺酸钙盐复合使用有协同作用。通过对合成工艺条件的考察,确定了由中性磺酸铵经一步法制备高碱石油磺酸镁的工艺。工业放大产品在清净性和防锈性评定中表现了优良的特性,微观分析结果表明了其作为石油磺酸盐的结构特征和较为理想的胶体微粒结构。  相似文献   

17.
重烷基苯的红外光谱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重烷基苯和重烷基苯磺酸为原料,制备了单烷基苯、间位二烷基苯和对位二烷基苯纯样;并提出了用红外光谱法分析重烷基苯组成的定量分析方法.此重烷基苯为合成磺酸盐清净添加剂的原料.其初馏点在360℃以上,平均分子量在400左右.以波数在760cm~(-1)、794cm~(-1)和830cm~(-1)的吸收峰分别为单烷基苯、间位和对位二烷基苯的定量分析峰,得到了三种烷基苯在重烷基苯中的重量百分含量.方法的回收率在95~103%之间,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3.30%.  相似文献   

18.
“混溶性”又称“可溶性”、“相溶性”。一般发动机润滑油都要求润滑油不要互混或混后能以各种比例完全互溶。在实际储存与使用中,可能会有多种润滑油混贮、混用的情况。此外在特殊情况下,润滑油发生混贮、混用是否对油品质量及发动机产生不良影响,如战备车辆及海军舰船,将不同添加剂类型的柴油机油混合使用,存放数月甚至数年,油品质量是否发生变化。当使用过程中油箱温度在100℃左右,此时油品的混溶性又有什么变化,这些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我国的柴油机油由于生产厂家不同,其添加剂的类型也各异,但主要有高温清净剂、低温分散剂及抗氧防腐剂等。就高温清净剂来讲,常用的有烷基水杨酸盐、烷基苯磺酸盐、石油磺酸盐及复合添加剂等。为探讨含上述添加剂的柴油机油之间的混溶性,本文介绍了对几种L-ECC40柴油机油进行混溶性实验的情况。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环保和节能要求的日益严格,要求发动机油具有更高的燃油经济性,更为苛刻的硫、磷含量和更低的硫酸盐灰分,对润滑油添加剂的性能也提出了挑战.文章介绍了发动机油中硫酸盐灰分、磷、硫的来源及其在发动机油新规格中的限制指标,探讨了低SAPS清净剂、抗氧抗腐剂等发动机油功能添加剂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今后润滑油添加剂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介绍了两种碱值达到300 mgKOH/g以上的纳米级羧酸钙盐清净剂产品的各项基本性能。通过冷冻蚀刻电镜法观察了含碳酸盐的胶体粒子结构及粒度分布情况,采用红外光谱法表征了该产品的基本结构,应用四球机考察了产品的抗磨、减摩性能,结果表明:该产品不但具有良好的高温清净性、较好的热稳定性、抗磨性和减摩性,而且具有良好的胶体稳定性,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润滑油添加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