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酒》2014,(11):44-44
中国黄酒博物馆里,我看到一张发黄的酒票,它就静静地躺在展示玻璃柜里,诉说着曾经,吐露着以往。一霎时,勾起了一段凭酒票打酒的记忆。绍兴人向来喜欢喝黄酒。从我记事起,就看见父亲吃晚饭时,总要喝几盅黄酒,少则二两,多则半斤。当时黄酒的价钱,元红是0.32元/斤,加饭0.35元/斤,喝一次就花一角多钱。当时生活困难,但记忆中母亲从不反对父亲喝酒,父亲是一家的顶梁柱,在外边赚钱很辛苦。后来,粮食、棉布、食油等要凭票计划供应了,慢慢的,烟、糖、酒什么的也要凭票了。自从老酒实行凭票后,就苦了我父亲。一家四口的酒票全部供他喝,也只够喝十天半月的,当然也会向邻居去讨要一些酒票,绍兴人都喜欢喝点酒,因此,左邻右舍也给不了多少剩余的酒票。  相似文献   

2.
一杯不喝     
一杯不喝某君哮酒如命,某日在一家酒店两杯两杯地喝酒。服务员沉得不可思议,便问:“先生,你为什么不要大杯,而用小杯两杯地喝?”某君醉眼惺松地说:“我已经戒酒了,一杯不喝”(贾真)一杯不喝@贾真...  相似文献   

3.
生于酒乡,长于酒乡的著名导演谢晋,除辗转天南地北拍电影之外,还有一个爱好是喝酒,他从小就爱喝酒,年轻时喝得多,有时候一顿能喝不少黄酒,后来虽喝得少一些了,但也是经常喝上几口。在上影厂里吃中饭,他很少买菜,总是从包里摸出一包花生米,倒上一杯酒,再加几个馒头,就算完成了一顿午餐。在家里,他的下酒菜多是夫人徐大雯为他制作的盐水虾,以及家乡的卤水毛豆和霉百页。对酒的品种,他也从不讲究,白酒、葡萄酒、啤酒、外国的威士忌、XO都爱喝。但他说他最喜欢喝的还是家乡的绍兴黄酒,他还常常作宣传劝别人,说绍兴酒营养好,家乡人生孩子坐月子,都喝绍兴老酒。以至许许多多与谢晋接触多的人,对此都已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酒事     
正叶圣陶,生于1894年,1988年仙逝,享年94岁。80岁时,有人向其请教长寿秘诀,叶老笑说:"抽烟,喝酒,躺下。"虽是戏言,却也大致是实情。叶圣陶的儿子就曾说:他每天至少要抽一包烟,除早餐外,午餐、晚餐每顿都要饮酒,而且是烈性酒。但先生的睡眠特别好,每天要睡十个小时以上。叶圣陶是苏州人,爱吃米,爱吃新鲜的鱼虾,他写过一篇《藕与莼菜》,说起故乡的美食,大师在这  相似文献   

5.
正我父亲很少喝茶,可我的母亲一生嗜茶。我所有关于茶的知识,全来自于她。母亲说,她喝茶,受外公影响,从小喝一口喝一口,就这样喝上了。我外公是苏州香山木匠。香山自古出能工巧匠,造天安门的蒯祥,就是香山人。外公文化不高,但沾了地方的灵气,心灵手巧。从小跟父母亲从苏州东山乡下进城,开个叶正兴营造厂,其实也就是一个木匠作坊,他带徒弟,做木模。做了一辈子木匠,却没有留下什么值钱的木家什,有钱,都吃喝了。唯留下一  相似文献   

6.
酒之缘     
正与酒结缘是很偶然的,那时父亲是一名军人,一向作风严谨不善言语。父亲转业到内地后,工作繁忙,有时为了缓解压力,偶尔品一点儿酒。那时我也就十来岁,看到父亲喝酒,就好奇地过去闻一闻,父亲一高兴就笑着说":来,闺女,陪我喝两口。"说也奇怪,我尝了尝,居然没有像别的孩子一样被辣哭,反而还要喝。父亲眉开眼笑,认定我与  相似文献   

7.
没有人不承认,喝酒是男女有别的。不光是说男人有男人的喝法,女人有女人的喝法,像干邑的广告:“喝 Club,那是男人的事”。实际上,男人喝酒与女人喝酒从路数上就有天壤之别。 男人喝酒,性情毕现 选择啤酒的人与任何人都谈得来,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茶杯     
正从我记事起,我就没见过父亲喝茶水,他喝的是白开水,但他从不喝冷水。父亲喝白开水时常用的是一个景德镇生产的白色陶瓷杯。那白色陶瓷杯上烧印上几朵开得鲜艳芬芳的花儿,花儿边上一对蝴蝶正翩翩起舞。虽是一个极普通的茶杯,但父亲特别看重它,喝完开水,就把茶杯放到靠墙壁最边上的那张桌子上,生怕我们碰坏。父亲从不拿其他茶杯喝开水,因此,这个茶杯是父亲的专用茶  相似文献   

9.
深秀 《饮食科学》2007,(11):42-42
可能是因为退休后闲来无事.父亲爱上喝酒了.而且是什么酒都能喝,啤酒是家常便饭.白酒是兴致高昂时的必备品.就连红酒父亲都不放过.一有闲情。就拿来小品。  相似文献   

10.
列宁流亡国外的时候养成了喝酒的习惯。他喝酒适度:在瑞士和波兰时一顿只喝半升啤酒、在意大利和法国时开始喜欢上干红葡萄酒,每天都要喝上一瓶。进住克里姆林宫后,他也没有改变这个习惯。斯大林作为一个真正的高加索人,从小就同家酿葡萄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被流放到图鲁汉斯克边疆地区吋,他也不拒绝同被流放的人一起喝上一两杯白酒。当上总书记后,他喜欢同战友们坐在桌子旁,桌上总是放着各种酒精  相似文献   

11.
钱伟 《饮食科学》2013,(11):12-12
周先生是某单位关键岗位的中层干部,他一直为痛风病苦恼:“医生说不能喝酒,可是我每天应酬那么多,一上桌就得喝,避免不了的。刚开始我反复解释说我有痛风病,不能喝酒,可人家都说,谁没病啊,喝两杯就好了!弄得我现在听见饭局就逃跑。”  相似文献   

12.
正没人不承认,喝酒是男女有别的。不光是说男人有男人的喝法,女人有女人喝法,像干邑的广告:"喝Club,那是男人的事"。实际上,男人喝酒与女人喝酒从路数上就有天壤之别。男人喝酒,性情毕现选择啤酒的人与任何人都谈得来,具有服务精神,爱取悦他人,也容易获得别人好感。选择威士忌加冰的是真正喜欢喝酒的人,同时总是以实用为本位,性格开朗,不会装腔作势,与人交往时好恶分明,即使对手是异性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3.
笔者一个至亲,七、八年前他就知道自己患了乙肝,医生和全家人都一再告诫他不能喝酒,饮食也要注意节制。因他没有明显自觉症状,所以仍是我行我素,他酒照喝(一次能喝1斤白酒或七、八瓶啤酒),饮食也从不知节制。直到2006年9月,他感到肝区有点闷胀疼痛,才在家人督促下去医院检查,结果已是肝癌晚期,手术失去价值,2007年3月病逝,享年才53岁。  相似文献   

14.
大红绿地吃     
叶梓  郑莉画 《中国烹饪》2012,(1):110-110
南方人善茶,把喝茶美其名日吃茶,一个“吃”字,闲情和逸趣就出来了;北方人善酒,一杯端起,“咕咕咕”一喝,再来一杯,像《水浒传》里的英雄好汉,所以直截了当地叫喝酒——酒与喝连在一起,豪气、雄壮和野性之味就有了。但老家的吃节酒,把酒与吃连在一起,有些“风马牛不相及”,一般人会按字面理解成关于酒的一种温文尔雅的喝法,实则不然。  相似文献   

15.
为鱼干杯     
中国人聚在一起吃饭,向来热闹非凡。这种热闹,大多时候是因为要喝酒——想尽办法让客人多喝酒,要喝好,甚至要喝高、喝翻、喝倒几个,才肯作罢。比如,一桌子人,光为吃一条鱼,就能灌下去两瓶子白酒。 鱼端上来了,热气腾腾,香味扑鼻。但围桌而坐的  相似文献   

16.
佳话     
老猫 《食品指南》2013,(1):110-111
钱惟演是北宋名士,当西京(洛阳)留守的时候,手下就汇聚了一大批文人雅士。比如谢绎、欧阳修、尹洙……这些人聚在一起,酒是不能少喝的。喝酒还经常喝出段子来。  相似文献   

17.
名士与酒     
正丰子恺爱喝酒,每饭必饮,只喝绍兴黄酒,因为他追求醺醺然而不醉的趣味。老酒的度数温和,且价钱便宜。其他酒一来太烈,两口下去就结束吃酒的美好进程;二来太贵,丰子恺要养一大家子,负担着实不轻。他写过一篇《吃酒》,言辞间特别佩服那个三只虾吃一斤老酒的钓虾人,封其"酒徒"之称号。不专心喝老酒的,就不免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也是一个好喝酒的人。他有一篇著名的散文《醉翁亭记》,是历代以来,脍炙人口的作品。人们评价它是游记的典范,意境深远,写作技巧高超,描摹手法别致,用了二十一个也字,把全文连接起来,又层次清晰,是匠心独运……。现在我们从酒的角度来剖析这篇名作,也感到内容很丰富。首先它告诉我们,欧阳修不仅是一位喝酒的人,也是爱酒的人,他颇为自得地给自己起了个号:“醉翁”,又满有兴致地把朋友们请到醉翁亭来欢会,实际上带有对他的  相似文献   

19.
林汉华是广州矿泉大可以饭店的行政总厨。他于1979年加入餐饮行业,在广东佛山金华酒店当厨工,成为一名饮食新兵。父亲是粤菜厨师,朋友也大多是饮食业中人。林汉华耳濡目染,很早就培养起了对粤菜烹饪事业的向往与喜爱以及敬业乐业的美德。七年后也即l986年,林汉华成为金华酒店的行政总厨。  相似文献   

20.
喝酒可以放松,爽神,但喝多了容易醉人。约有40%日本人身体中缺少分解乙醛的酶,即醛脱氢酶2(ALDH2),这个比例比欧美人高许多,因此容易醉。通过人心脉搏跳动数,研究了清酒与其他酒类在导致人醉方面的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