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达到与有线网相同的安全性,IEEE802.11协议在MAC层引入安全机制,该机制建立在协议定义的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算法基础上。WEP通过在RC4密码系统内部设置CRC-32循环冗余校验的方式来实现报文完整性验证。本文从编码理论的基本概念出发,对IEEE802.11安全机制的完整性验证能力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无线局域网WEP安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P协议是IEEE802.11标准规定的数据加密机制,虽提供了64位和128位的密钥机制,但仍然存在许多缺陷.详细分析了WEP的工作原理,并说明了WEP存在的安全问题,最后讨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IEEE802.11安全机制WEP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有线等价保密协议WEP是IEEE802.11标准中最基本的信息保密机制,它主要用于无线局域网中链路层的数据保密。在对WEP的原理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WEP存在的安全缺陷,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介绍了在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IEEE802.11无线局域网技术的普及,无线局域网的技术迅速发展成为计算机网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无线局域网目前普遍使用的安全算法WEP,由于使用了固定的加密密钥和过短的初始向量,密码可在几分钟内破解,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安全漏洞.为此提出了一种新的安全方案,即通过在媒体访问层和物理层汇聚协议层之间增加一个加密层,实现了即对有效数据加密,又对媒体访问层帧头加密的双层功能,增加了信息被侦听和攻击的难度.同时为了使安全方案实用化,采用在Intersil公司的Prism2套片的MAC层上增加分组加密模块实现方案的验证.安全方案经AirSnort和WEPCrack等常见无线局域网黑客软件攻击,完全达到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IEEE 802.11i协议中多种安全协议实现进行研究,结合以IEEE 802.11ac协议为代表的下一代无线局域网(WLAN)系统对高吞吐率的需求,提出了一种支持WEP/TKIP/CCMP协议的多模、高速安全加速引擎的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架构。提出了基于哈希算法的密钥信息查找算法,缩小了查找时钟延迟。基于复合域的运算方式实现高级加密标准(AES)算法,提出双AES运算核的并行架构实现计数器与密码分组链接(CCM)模式,提升运算吞吐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引擎的响应延迟。经过FPGA实现和ASIC流片验证表明,该安全加速引擎具备可重构性,处理延迟仅为33个时钟周期,在322 MHz工作频率下运算吞吐率可达3.747 Gbit/s。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计算机无线网络的特点及其应用方向。对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制定的无线网络标准802.11x系列采用的关键技术和相互兼容性进行对比和分析。针对无线网络的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加密漏洞,综合比较分析主要的网络公司采用的安全机制,如有线等效保密的改进方案(WEP2)、端口访问控制(802.1x Port Access Control for WLANs)、动态安全链路(DSL,dynamic security link)和虚拟专用网(VPN,virtual private network)等。  相似文献   

7.
分析协议机制对有效带宽的影响 ,计算数据封装和介质访问控制机制引入的固定带宽消耗 ,求出IEEE80 2 .11a无线局域网在不同信道传输速率下可能提供的最大有效带宽  相似文献   

8.
IEEE 802.11 MAC层协议解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IEEE 80 2 .11协议的MAC层的有两种控制方式 :中心控制 (PCF)和分布控制 (DCF) ,其中以DCF为主要介质访问控制方式 .DCF以CS MA/CA为主 ,以RTS/CTS消息交换机制为辅 .在PCF下网络中心控制站 (AP)轮询各个工作站实现中心控制方式 .IEEE80 2 .11MAC层采用的主要技术有虚拟载波监听技术 ,帧优先级机制 ,随机退避技术和节能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的基于身份的验证方法无法保证设备本身完整性的安全问题,基于TPM设计了数字家庭智能设备可信认证协议,实现了对设备完整性的动态验证。通过协议分析以及仿真测试,表明协议在保证设备完整性的同时能够高效完成设备的认证过程。  相似文献   

10.
WLAN的安全性一直是关注的焦点,WLAN现有的安全机制包括MAC地址过滤,虚拟专用网VPN、有线等效保密WEP(Wired Equivalent Privacy)和WEP保护接入WPA(Wi-Fi Protected Access),但这些安全机制均存在缺陷.本文阐述了无线局域网安全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无线局域网技术由于具有可移动接入、方便灵活等优势,近年来倍受重视,应用前景广阔。提出了基于IEEE802.11b协议的无线局域网收发机的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以此为基础,重点设计了系统的射频模块,包括低噪声放大器(LNA)、混频器(Mixer)。采用TSMC0.25CMOS工艺模型,利用AgilentADS2002软件进行了电路的CAD仿真,并绘制了版图。仿真实验结果显示,课题所设计的射频模块性能符合IEEE80211.b无线收发机的指标,对进一步完成整个系统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基于IEEE802.11民用局域网技术,针对某军分区对无线局域网的实际需求,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运用OPNET仿真工具进行了仿真验证,初步探讨了安全机制,为下一步构建网络作技术准备.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IEEE 802.11协议中主要参数对无线接入系统性能的影响以及设计低成本的无线接入点(access point,简称为AP),按照复杂嵌入式系统的系统级设计流程,在AP的软/硬件实现之前使用形式化建模语言POOSL建立了无线接入系统的抽象模型.定量地分析了最小竞争窗口(CWmin)等参数对有效吞吐量和平均延时等性能指标的影响,通过分析CPU利用率,确定了合适的CPU处理速度.结果表明:在系统设计的早期阶段通过系统级建模及性能分析,可以确定系统设计的关键参数.  相似文献   

14.
严格服务质量(QOS)要求下,传统的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不支持实时流量,因此,IEEE 802.11e工作组致力于改进现有的802.11 MAC以使其支持延时敏感的多媒体应用,如无线局域网中的实时音频与实时视频。目前IEEE 802.11e MAC层草案已被拟定。本文对IEEE 802.11e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其服务质量的局限性。首先,本文在介绍传统IEEE 802.11 MAC的基础上分析了其为基站提供QOS服务时存在的问题;接着,文章详细研究了IEEE 802.11e MAC,并指出与传统802.11e MAC相比IEEE 802.11e MAC所作出的改进,并对这些改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IEEE802.11标准中所采用的二进制指数退避机制不能够根据网络当前的碰撞情况有效地使用无线资源,该文提出一种联合竞争窗口和发送时间调整策略,其中自适应竞争窗口方法以被动的方式根据网络当前数据帧碰撞程度快速调整竞争窗口,动态数据包发送时间调整机制使节点能够主动地调节单位时间内注入队列的数据包数量。仿真结果表明,该调整机制能够根据网络状态快速地、自适应地优化节点数据包传输过程中的相关参数,提高无线资源使用率,降低数据包时延。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IEEE802.11分布式协调功能的能量节省机制,针对其采用一种固定信号时隙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自适应节能机制。新机制采用三种信号时隙,由节点根据自己的数据流量动态选择其中一种。仿真结果表明,此机制在保持较高的吞吐量的同时,不仅大幅地提高了能量利用率,还明显地降低了时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IEEE802.11无线局域网的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aAccessControl)层QoS(Quality of Service)支持技术进行研究,介绍了QoS参数,认识MAC接入机制DCF对提供QoS方面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PCWA(Practical Contention Window Adjustment)算法,根据通信数据流状况模式(traffic pattern),不断调整高优先级的最佳竞争窗口尺度,使整个系统实时业务获得最大的吞吐率和最小的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18.
在IEEE 802.11无线介质访问协议的分布式协调功能基础上,针对Ad hoc网络,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实时无线介质访问协议.该协议先将信息分成三类: 非周期实时信息、周期实时信息和非实时信息;运用要求发送/发送清除协议传送实时信息,采用不同的帧间隔区别不同的信息,使实时信息有更高的优先级,得到尽可能小的延迟.结果表明,改进实时无线介质访问协议使实时和非实时信息的延迟都减小,非周期实时信息的延迟下降了0.0001s.  相似文献   

19.
该文主要讨论在802.11的无线局域网中,当系统管理者采用了有线等效加密算法后,仍可能面临的各项可能攻击,导致资料的不完整而被窃取。再就目前所发展的各项信息安全技术中,系统管理者在建置一个无线局域网时,可以采用的各种方法并对提高信息安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