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沈阳市大民屯镇蔬菜生产基地温室番茄栽培条件下0~30 cm土层土壤DTPA浸提态微量元素含量的调查表明,温室土壤DTPA浸提态Mn、Cu、Zn含量高于相邻的露地菜田,0~20 cm土层DTPA-Fe含量低于露地土壤。与露地菜田相比,高量施肥条件下温室土壤DTPA-Zn富集是微量元素变化的一个主要特征,11年和5年温室土壤0~20 cm土层DTPA-Zn平均含量分别是露地菜田的4.0和4.8倍。温室栽培条件下高量施用有机肥、土壤pH降低及土壤Eh变化是引起土壤DTPA浸提态微量元素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1986~1995年10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与磷肥配施,对稳定作物产量,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和提高土壤养分含量、特别是土壤有效磷的累积具有重要作用.在连年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可少施磷肥,同样可获得较高产量.而长期施用单元化肥,作物产量会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3.
土壤质量与土壤的生物学性质密切相关,施肥制度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对土壤质量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沈阳农业大学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基地,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理化性质,过氧化氢酶、脱氢酶活性和动力学特征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施用化肥、有机肥配施化肥降低土壤pH值,提高4种土壤全量养分(全C、全P、全S、全N)含量,有机肥配施化肥提高土壤速效N含量;低量化肥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及Vmax/Km值和Vmax值,低量化肥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脱氢酶活性及Vmax/Km值,降低脱氢酶Km值.本文的研究表明,合理的化肥施用量及配施有机肥是提高土壤生物学活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以开封市为例,探讨了长期施肥条件下城市边缘区不同作物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受施肥处理影响明显,其中蛋白酶、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脲酶活性在化肥处理中均受到抑制,在有机肥中却得到大幅提升,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与之正好相反;在混施处理中各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其中以脲酶活性增强尤为突出。土壤酶活性在各作物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但总的来说差异不显著。土壤各酶之间及酶与土壤肥力因素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因此土壤酶活性可以作为城市边缘区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生物肥力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采用张守敬和Jackson(1957年)提出的土壤无机磷分组测定方法,对施肥17年的蔬菜保护地土壤无机磷的形态及其剖面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无机磷组分及其剖面分布受施入的有机肥影响较大.施有机肥组(A组),土壤中O-P含量占无机磷总量百分数最高,平均为35%~47%;不施有机肥组(B组),土壤中Ca-P含量占无机磷总量百分数最高,平均为29%~39%.长期施用有机肥能够增加20cm以下土层中无机磷含量;施有机肥组(A)和不施有机肥组(B)各处理土壤不同形态无机磷含量均随土层加深而逐渐降低,但在0~60cm土层内,有机肥组不同形态无机磷含量均高于不施有机肥组.长期施用磷肥会增加土壤中无机磷的积累量,而且有效性较高的Ca-P、Al-P积累程度高于较稳定的O-P、Fe-P积累程度.  相似文献   

6.
对东北典型黑土区长期不同培肥黑土脱氢酶活性在作物生长季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生长季黑土总体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施用化肥和不施肥,其生长季脱氢酶活性保护容量在5.5 mg TPF/kg土.h以上,黑土总体脱氢酶活性施用高量有机肥>低量有机肥>不施肥>化肥,季节性变化波动性大。长期施用高量有机肥脱氢酶活性最大峰值出现在拔节期,施用低量有机肥、化肥和不施肥最大峰值出现在完熟期;长期施用不同数量和种类肥料所引起的黑土总体脱氢酶活性差异并未因玉米生长影响而改变,说明长期施用高量有机肥黑土微生物氧化活性能力增强,土壤自身调解和维持肥力能力增强。黑土脱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与绝大多数土壤生物、理化特性指标的动态变化没有显著的相关性;总体脱氢酶活性与多数土壤生物、理化特性因子、植物全磷、钾含量有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东北典型黑土区长期(自1980年)不同培肥试验地土壤为研究对象 ,采用施两种不同用量有机肥、化肥和不施肥4个处理 ,对黑土磷酸酶活性在作物生长季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施用有机肥 ,玉米生长季黑土磷酸酶活性明显高于施用化肥和不施肥 ,生长季磷酸酶保护容量在175g·kg-1·h -1以上 ,季节性变化平稳 ,保持黑土磷酸酶免遭变性和分解作用显著。4种处理磷酸酶活性最大峰值同时出现在玉米大喇叭口期。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吉林省德惠市中层黑土农田6年定位施肥试验研究表明,施有机肥、秸秆还田 有机肥、秸秆还田 化肥和半量有机肥 化肥处理较单施化肥、未施肥和休闲裸地处理提高了土壤全碳、全氮含量,降低了土壤碳氮比。对玉米播前、抽穗期和收获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测定表明,抽穗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最高,处理间差异显著,且不同采样时期的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全碳含量之间呈高度正相关。对土壤酶活性研究表明,施有机肥较单施化肥、未施肥和休闲裸地处理显著地提高了土壤脲酶、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单施化肥处理对土壤转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有机肥、秸秆和化肥之间的配合施用处理的土壤酶活性表现不一致。相关分析显示土壤微生物量碳与土壤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该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向中层黑土农田增施有机物,不仅提高了土壤全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含量,而且也提高土壤酶活性,有利于提高土壤养分转化效率,可使黑土质量向健康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依据Pallo方法对土壤腐殖质进行分组,初步研究了黑土田间定位施用有机肥、化肥及有机肥配施化肥对各组分数量与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通常化肥不会对土壤腐殖质各组分的数量与特性产生明显影响。施用有机肥使各组分的数量明显增加;同时,施用有机肥使各组分的分子结构变得简单化。从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角度来看,施肥应采用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在配施化肥条件下可以适当提高有机肥的用量。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颗粒有机碳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及其关系,对棕壤肥料长期定位试验地第27年耕层土壤的颗粒有机碳和主要酶活性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土壤中的总有机碳(TOC)、游离态颗粒有机碳(FPOM-C)和闭蓄态颗粒有机碳(OPOM-C)含量及土壤颗粒有机碳POM-C/TOC和FPOM-C/OPOM-C.单施化肥使土壤的TOC含量有所增加,但显著降低了FPOM-C和OPOM-C含量及POM-C/TOC和FPOM-C/OPOM-C;长期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且均随有机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单施化肥对土壤酶活性影响差异较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的TOC、POM-C、FPOM-C和OPOM-C含最两两之间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土壤的TOC、POM-C、FPOM-C和OPOM-C含量与过氧化氢酶、转化酶、脲酶和中性磷酸酶活性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ASDFR便携式光谱仪对132个风干土壤样品的光谱反射率进行了实验室测定。根据土样光谱反射率变化,获得了褐潮土土壤剖面的不同诊断层反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在400~1200nm范围之间,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光谱反射率有较好的相关性。利用导数光谱方法建立了预测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方程,提出了预测北京地区褐潮土有机质光谱的最佳波段。在波长447nm处采用反射率和A值(反射率倒数的对数)所建立的预测方程的预测精度较高。采用反射率的一阶微分建立的预测方程的最佳波段在516nm处。而A值一阶微分光谱在615nm处相关性最好。作为一项参考指标用光谱分析法评价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以期对精准农业中土壤养分或肥力的预测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土壤信息交流、知识共享 ,作者首先阐述了与世界土壤分类发展相伴随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发展 ,进而对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与美国土壤分类和WRB方案进行了参比 ,然后着重讨论了它与土壤发生分类之间的参比。今后拟建立土壤参比信息系统以实现计算机自动参比  相似文献   

13.
调查分析了慈溪市土壤肥力现状,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1981年)情况作了比较。表明慈溪市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不高,速效磷较丰富,但存在着不平衡性,速效钾相对较低,特别是旱地土壤;滨海盐土和水稻土分别缺乏微量元素锌和硼;滨海盐土及部分设施栽培土壤的盐渍化威胁着作物生长。根据上述情况,提出了合理施肥及改良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土壤酶在土壤碳、氮、磷、硫等元素的循环中起着重要的生物学催化剂的作用,其活性的强弱直接与土壤肥力因素密切相关,各种有机培肥措施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土壤酶的活性。在土壤有机培肥研究中,可以把土壤酶活性作为评价土壤肥力的指标之一,直接研究各种酶类的活性变化,对于揭示土壤有机质转化的过程、方向及规律,土壤养分形成机理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土壤湿度是气象学、气候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环境因子和过程参数。AMSR-E可提供全球范围的较长时序的卫星反演土壤湿度产品,将ECWMF和NECP再分析资料与AMSR-E土壤湿度产品进行时空比较,在评价三者一致性的同时对AMSR-E土壤湿度进行检验,并进一步使用站点观测资料(土壤湿度、降水量)对中国区域的AMSR-E、ECWMF以及NECP土壤湿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全球及中国区域AMSR-E、ECWMF与NECP土壤湿度空间分布特征一致性较好,但与ECWMF、NCEP相比AMSR-E土壤湿度在数值上明显偏小,尤其当AMSR-E土壤湿度数值较小时,与另两者的差距较大;三者土壤湿度均与降水量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比较而言,ECWMF和NECP土壤湿度与降水量的对应关系更好;与站点土壤湿度相比,ECWMF和NECP土壤湿度偏大,AMSR-E土壤湿度偏小,全国范围内2009年159个站点统计结果显示:ECWMF、NECP与站点的均方根误差(0.107、0.124)小于AMSR-E的均方根误差(0.127)。  相似文献   

16.
土壤质量日益衰退,寻找能够准确标示其变化的敏感指标非常重要。土壤酶几乎参与了土壤中全部的生物化学反应,与土壤中多种生态过程密切相关。土壤酶的敏感性、专一性和综合性等特点使其可以作为一个反映土壤质量的生物学指标。本文在概述了土壤酶作为土壤质量指标可行性的基础上,综述了土壤肥力质量、环境质量等的土壤酶活性和酶动力学指标的研究,并对今后相关研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外力夯实、向土壤中加入蛭石等方法造成土壤容重不同,以研究土壤紧实程度对其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紧实土壤水分的散失较快,晴天地温高,且变化幅度大,阴天和夜间紧实土壤地温低,变化幅度小。紧实土壤可降低植株对土壤养分的吸收,致使土壤余留的有效态养分较多。土壤的转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磷酸酶活性的变化也受土壤紧实度的影响。总之,土壤疏松有助于保水、蓄热和提高多种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8.
土壤收缩特征是土壤在干燥、湿润交替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土壤容积随含水量改变的关系。本文就土壤容积变化表示方法、土壤收缩特征曲线模型、膨胀土水分运动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便为优先流运动和土壤胀缩运动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土壤是一个时空连续的变异体,传统土壤参数测定与监测方法难以揭示土壤的时空间异质性规律;土壤光学遥感可以实现土壤主要参数的快速、宏观测定。本文综合评述了土壤不同理化参数(有机质、土壤水分、矿物组成、土壤质地、土壤结皮)在光学波段的光谱特征与遥感反演,光学遥感在土壤分类与制图方面的应用;分析了土壤线的各种影响因素(外部因素及相关土壤理化参数),以及土壤线对植被指数定量监测植被状况的重要性;归纳了土壤光学遥感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三江源区不同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高光谱反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高光谱遥感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土壤有机质含量反演的研究中。基于三江源区玉树县和玛多县采集的146个土壤样品的室内ASD FieldSpec 4实测光谱数据及4种变换形式,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和人工神经网络(ANN)建立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谱预测模型。结果表明:ANN模型反演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整体精度高于PLSR模型,总均方根误差均在17.51以下;但是,不同土壤类型的最佳反演模型及指标却有所差异:高山草甸土和沼泽土的最佳反演模型和指标均为ANN模型和BD指标,模型总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0.29和3.29;高山草原土的最佳反演模型是PLSR模型,最佳指标是REF指标,模型总均方根误差为5.59;山地草甸土的最佳反演模型为〖JP2〗PLSR模型,最佳指标为BD指标,模型总均方根误差为4.68。研究发现,利用ANN模型和PLSR模型都能较好地预测三江源区4种土壤类型的有机质含量,而波段深度则是该区域的最佳反演指标。〖JP〗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