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田间试验在湖南的衡山县和长沙县进行,探讨了不同肥力水平水稻土上水稻控释氮肥对早、晚稻的增产效果和肥料氮利用率.结果表明,在肥力水平较低的水稻土上施用水稻控释氮肥对水稻的增产效果极为显著,应当增加施用量;在肥力水平较高的水稻土上,水稻吸收土壤氮较多,肥料氮的吸收量与增产作用自然减少,应适当减少施用量.不同肥力水平的土壤上水稻控释氮肥较等氮量尿素增产4.4%~16.4%.较无氮区增产13.8%~74.5%.水稻控释氮肥在不同肥力水平土壤中早、晚稻的利用率为69.7%~86.9%,平均比等N量尿素高37.6%,且水稻控释氮素利用率的高低与土壤肥力水平有关.水稻控释氮肥作一次性全量基肥施用,氮素生产效率明显高于尿素,是增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春季,对上海浦东新区大田蔬菜地试验田按照不同施肥(常规、减量、无肥)处理水平、不同土壤深度(30 cm、50 cm、70 cm、120 cm),利用现场采样与室内实验结合的方法,对硝态氮淋溶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降雨量和氮肥施用对土壤硝态氮淋失有显著性影响。施肥试验区施肥后各土层硝态氮浓度均很高,4月份淋溶浓度普遍高于3月份。常规施肥区不同深度的硝态氮含量明显高于不施肥区,减量施肥区含量则介于二者之间。施肥区部分氮素硝态氮随降雨在土壤中不断向下淋溶,尤其在施肥初期较多的氮素由土壤表层不断淋失到土壤深层,在接近地下水位120 cm的剖面处产生渗漏液的硝态氮浓度超过国家限量标准(20mg L-1)。  相似文献   

3.
棕壤长期定位试验结果表明,覆膜使表层土壤中NH4 -N含量明显增加,并使各个层次NO3--N含量都有所增加,有效地减少了NO3--N的淋失。研究同时表明施用有机肥和化肥都能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NH4 -N、NO3--N含量,而施用单一的氮肥则对土壤碱解氮几乎没有影响。因此,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是培肥覆膜土壤氮素肥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包膜肥料ZP氮素释放特点和在夏玉米上施用效果。结果表明:包膜肥料ZP氮素在土壤中的释放有效期可达80天左右,其释放动态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其中快速释放期在施入后24~42天。等氮量的不同施氮处理中,包膜肥料所占比例越高的处理玉米全生育期吸收氮素越多,产量越高,氮素的利用率也越高。全部施用包膜肥料的处理较全部供给尿素的处理氮肥利用率高出14.4%。  相似文献   

5.
应用盆栽试验和15N示踪技术,研究了辽宁省两种主要耕作土壤氮肥施用方法对玉米、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深施能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玉米以硫铵深施10或15m,尿素深施10cm时增产效果明显;水稻施硫铵和尿素均以深施15m增产效果最好。两种氮肥表施和施5cm效果不好。旱田流铵和尿素均以深施10或15cm利用率最高,平均达到52.62%;水田施硫铵以深施10或15cm利用率最高,平均达到57.48%,尿素则以深施10cm;。利用率较高。氮肥深施能增加土壤肥料氮残留率,减少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6.
在保护地栽培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不同有机肥用量和氮肥用量配施对黄瓜NO3--N含量、不同层次土壤NO3--N含量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提升黄瓜果实NO3--N含量,氮肥与有机肥配合能够降低黄瓜NO3--N含量,交互作用极显著。高有机肥用量与高氮肥用量施用及施用氮肥不配合有机肥,保护地黄瓜NO3--N含量达到二级污染程度。黄瓜NO3--N含量、土体NO3--N的供应水平和积累量与有机肥、氮肥的施用密切相关,高量施用有机肥上层土壤NO3--N易积累,高氮肥用量(N3)处理易使土体积累NO3--N,施用有机肥能够减弱土壤中NO3--N的淋失。生产中降低黄瓜NO3--N含量和土体NO3--N淋失、积累量的施肥措施是:施用有机肥量为45~90 thm-2,施用纯氮水平为450~750 kghm-2。  相似文献   

7.
以15N标记尿素及用其制成的有机-矿质材料控释尿素为供试肥料,探讨其在黑土水稻田上使用后水稻对N的吸收利用及水稻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控释尿素比普通尿素氮肥利用率提高了3.64%~19.92%,土壤中N的残留量增加6.37%~20.86%,可提高水稻产量8.66%~25.70%。  相似文献   

8.
利用标记15N尿素研究不同施肥量和淋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淋溶对小麦生长的影响不明显;地上部生物产量与肥料利用率成正相关.小麦根系越发达,收集到的淋溶液越少,损失的肥料N越少.施用相同量的氮肥,淋溶处理的氮肥利用率略低于正常浇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在农户调查和土壤测试相结合的基础上,分析了山东惠民县露地洋葱土壤养分状况、肥料投入及其对产量和养分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农户占总调查户的44%,平均由有机肥带入的氮磷钾养分量分别为N 170kg hm-2、P2O5112 kg hm-2、K2O 223 kg hm-2。化肥氮、磷投入量较高,平均分别为N 458 kg hm-2和P2O5399 kg hm-2,是洋葱氮磷吸收量的4.0和6.0倍,化学钾肥不足(K2O 131 kg hm-2),占洋葱钾吸收量的55%。收获时0~3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达到88 kg hm-2,O lsen-P(P)和速效钾(K)平均含量分别为25.5和104 mg kg-1。自春季返青前到收获期间,30~60 cm和60~9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土壤氮表观损失量与氮素投入量呈显著直线相关,维持土壤氮素平衡的最大氮素供应量为290 kg hm-2。相关分析表明,无论是氮、钾化肥投入量还是各阶段土壤无机氮、速效钾含量都与洋葱产量无显著相关,而磷肥用量及0~30 cm土壤剖面O lsen-P含量与产量有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适量和过量总施氮量下的一次和分次施氮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山西半干旱地区肥力水平较低的盐渍型水稻土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氮量(N 198 kg hm-2)下,水稻插秧前基肥一次性施氮较分三次在不同生育期施氮稻谷平均增产达10%;但过量施氮下,一次性基肥施氮较分三次施用平均减产6.6%.总施氮量小于适宜施氮量时,基肥一次性施氮较分三次施用平均增产则达到30%.插秧前基肥一次性施氮与基肥和分蘖初期分两次施氮相比,稻谷产量无明显差异.这说明插秧前和分蘖初期是该地水稻的有效施肥期.在不施磷肥或磷肥做基肥一次施用而氮肥分次施用的情况下,基肥氮磷施用比例也影响所施用氮肥的肥效;因此,就所试验的肥力较低的盐渍型水稻土来说,可以实行在减量施氮下的插秧前基肥一次性施氮,而不需要追施氮肥,并且在施P205130kg hm-2的条件下,总施氮190kg hm-2即可满足高产,因而可以减少习惯施氮量的1/3.  相似文献   

11.
为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到田间小麦氮肥施肥过程中,并服务于使用普通手机设备的农业生产用户,结合GIS、全球卫星定位(GPS)、无线通信技术,利用小麦氮肥施肥推荐模型,以Java语言为平台,提出基于GIS无线服务的小麦氮肥施肥推荐系统,实现小麦氮肥施肥实时实地推荐查询功能。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土壤剖面水分、养分空间分布严重错位的问题 ,从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素利用率出发 ,提出孔源施肥技术 ,并对孔源及常规施肥方式 (表层全面施肥 )下麦田土壤的氮素运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施肥方式下 ,土壤氮素的时空变化有其异同点 ,与常规施肥相比 ,孔源施肥条件下 ,土壤氮素剖面分布更趋合理 ,水分与氮素达到了协调统一 ,促进了作物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3.
考虑灌水施肥两方面的影响因素 ,在试验资料的基础上 ,本文初步探讨了水、肥与作物产量的关系 ,分析了作物吸氮效率的内涵 ,建立了单因素氮素生产函数、双因素水肥生产函数 ,为北方缺水地区制定节水灌溉与科学施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小麦--土壤系统氮肥转化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用氮肥是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改善品质的重要措施,但是不合理施氮会导致氮肥利用率的降低,氮肥损失的增加。本文综述了小麦-土壤系统中氮肥对土壤氮素转化和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及氮素损失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潮土中不同形态氮肥对磷肥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均有抑制油菜生长初期磷素累积的作用,氯化铵处理抑制作用最突出,其次是尿素,再次是硫酸铵、硝酸铵和硝酸钙处理;油菜生长后期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均逐渐显著促进油菜的磷累积,但氯化铵处理的促进作用仍然低于其它氮肥处理,这与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对油菜生长的影响较一致。土壤有效磷含量受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影响较小,而水溶性磷含量因施用不同形态氮肥均表现显著地下降,氯化铵和硫酸铵处理使土壤水溶性磷下降较多,硝酸铵、硝酸钙和尿素处理使土壤水溶性磷下降较少。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控释肥料与水稻专用肥不同施用方式的氮素释放规律及水稻吸收动态。结果表明,控释肥料一次施用处理氮素释放高峰期出现在第8~10d,此后所保持的充足供氮期晚造为40~50d,早造为50~60d。专用肥一次施用处理氮素在1~3d内即达释放高峰,土壤较充足的供氮期仅为30~35d。水稻生长后期控释肥处理供氮水平仍高于专用肥一次施用和分次施用处理。控释肥处理晚造土壤氮素供应水平明显比早造高。控释肥处理的水稻植株在全生育期对氮和磷的吸收速率均较高,对钾的吸收速率前期较高,中后期较低,收获期植株的氮磷钾吸收累积量均高于专用肥处理。两造试验中一次性施用控释肥料均明显提高了肥料氮利用率,较专用肥分次施用和一次施用处理分别提高12.2%~13.5%和20.0%~22.7%,磷钾利用率也有较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排水采集器模拟试验,研究了太湖地区不同施肥水平下,麦作期间农田氮素淋洗特点。结果表明,麦季氮素渗漏损失以NO3--N为主,占总氮量的36.2%~99.1%,平均高达82.9%,NO3--N淋洗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施肥水平及肥料种类,对于NO3--N淋洗有着不同的影响,在试验的施肥水平下,麦作期间氮素淋失对地下水存在潜在污染。  相似文献   

18.
以高产杂交稻组合两优培九和国稻6号为材料,设置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分别为50:30:20,60:10:30和40:20:40的不同氮肥管理,研究了强化栽培(SRI)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对土壤微生物及植株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化栽培下每穗粒数增加,不同处理的结实率差异不明显,不施氮肥千粒重下降。强化栽培下穗肥施入增加,其土壤的铵态氮含量提高。土壤铵态氮以穗分化期最高,在孕穗期、开花灌浆期和成熟期的土壤铵态氮含量较低,基本不足20 mg kg-1;而土壤硝态氮含量穗分化期最低,各处理之间均不到4mg kg-1,而孕穗期达到20mg kg-1以上,开花灌浆期略有下降,成熟期土壤的硝态氮含量高。强化栽培能促进土壤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增加。在穗分化期和孕穗期土壤微生物中放线菌含量最多,细菌次之,真菌量最少;灌浆期和成熟期细菌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量远低于前两者。细菌数以穗分化期较低,孕穗期快速上升,灌浆期略下降,成熟期最高。真菌量开花灌浆期低,成熟期高。土壤放线菌数量在穗分化后基本呈现下降的趋势。后期施氮对放线菌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在等量的氮肥水平下,增施穗肥有利于提高籽粒的含氮量,水稻的氮吸收利用率品种间差异较大,强化栽培下两优培九品种氮吸收利用率提高。  相似文献   

19.
应用淹水密闭培养法评价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经过6年的轮作施肥,增施氮肥能够提高土壤的供氮能力及可矿化氮在土壤全氮中的比例。在淹水培养中,高施肥量土壤的氮矿化过程符合对数函数方程,而低施肥量和不施肥土壤符合直线方程。酸解氮和热氯化钾提取氮与土壤可矿化氮的相关性好于全氮、有机质和碱解氮,是良好的土壤供氮能力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