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用储层抽提物的化学性质识别油气水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世加  马力宁  林峰 《测井技术》2001,25(2):136-138
用地球化学方法进行测井解释不受储层岩石组成及储层流体物理性质的影响,Baskin和Huang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的碳数分布范围可以直接划分出油层,气层和水层,例举了塔里木盆地及柴达木盆地运用这一方法对一些油层,气层和水层岩石提物的饱和烃色谱分析实验结果,此方法可用于随钻过程中识别油,气,水层,还可对老井及测井响应差的井进行油气层复查。  相似文献   

2.
用地球化学方法进行测井解释不受储层岩石组成及储层流体物理性质的影响。Baskin和 Huang等 [2 ]的研究结果表明 ,根据不同的碳数分布范围可以直接划分出油层、气层和水层。例举了塔里木盆地及柴达木盆地运用这一方法对一些油层、气层和水层岩石抽提物的饱和烃色谱分析实验结果。此方法可用于随钻过程中识别油、气、水层 ,还可对老井及测井响应差的井进行油气层复查  相似文献   

3.
陆梁油田白垩系低阻油层的地球化学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阻油气层是指油气层的电阻率指数小于3.0,含水饱和度大于50%,或者说油气层的电阻率小于本油区正常油气层电阻率的下限值,这类油气层在我国很多油田均有发现。因引起低阻油气层的因素很多,如储层岩石中的导电矿物质量分数、储层孔隙结构、地层水矿化度及泥浆侵入程度等,给测井解释带来很多困难。以准噶尔盆地腹部陆梁油田白垩系油层为例,利用地球化学方法,如饱和烃色谱、沥青"A"质量分数、储层荧光及储层物性来识别油气层,它避开了上述因素的影响,只与储层流体的化学性质有关,可用于低阻油气层及薄油层的识别。  相似文献   

4.
YD油田具有束缚水饱和度高、地层水矿化度高、黏土矿物含量高、油气水分布规律复杂,以及无统一油气水界面的特征,储层中不同流体的测井响应特征区别不明显,采用常规测井图版无法准确识别油层、气层、油气层,以及低电阻率油层。文中通过选择相关性强的测井参数,应用神经网络建立分级解释模型,实现了对复杂储层中不同流体的自动化、准确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神经网络的储层流体分级识别技术,成功识别了油层、气层、油气层,以及低电阻率油层,解决了复杂储层的流体识别问题,并成功应用于YD油田开发。  相似文献   

5.
利用气测录井资料识别油气层类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测井是通过分析泥浆中烃类和其他天然气的组分、含量,寻找和发现油气藏的一种测井方法。通过气测井曲线对油、气、水层的响应,能定性地识别油气水层。由于油层与轻质油层、气层与凝析气层的性质相近,使用常规测井资料很难将油气层类型区分开。此文主要对轻烃比值法、皮克斯勒法、三角形图版法等方法原理和应用效果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尝试使用其他气测参数交会识别油气层类型以及储层流体性质。利用气测录井资料识别油气层类型在工区的实际应用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误差反传播算法,开发了录井神经网络解释软件,通过对焉耆盆地勘探至今的已试油层的原始资料的学习、训练,建立了焉耆盆地神经网络储层解释模型,运用该模型可圆满地解决储层流体类型(凝析油气层、油气层、油层、气层、油水同层、水层和干层)的划分和识别,使得综合利用气测、地化、测井等原始资料识别储层流体类型,实现计算机处理自动化。其精度及解释效果均令人满意,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胡红  张强 《录井技术》2000,11(4):13-18
利用BP人工神经网络误差反传播算法,开发了录井神经网络解释软件,通过对焉耆盆地勘探至今的已试油层的原始资料的学习、训练,建立了焉耆盆地神经网络储层解释模型,运用该模型可圆满地解决储层流体类型(凝析油气层、油气层、油层、气层、油水同层、水层和干层)的划分和识别,使得综合利用气测、地化、测井等原始资料识别储层流体类型,实现计算机处理自动化。其精度及解释效果均令人满意,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测井解释遇到的各种疑难层越来越多,以常规电阻率和孔隙度测井系列为主的测井解释方法难以准确评价储层性质。以往的研究表明,气、油、水的体积模量是不同的,当地层所含流体性质不同时,阵列声波所测量的纵波、横波时差及地层体积模量不同。以Gaussmann方程为基础,利用水层反算获得骨架模量求取模型。计算流体模量,从而达到了储层流体的识别。实际应用表明,利用流体体积模量识别流体性质是可行的,为低阻油层凝析气层的识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三水竹山岗油气田低孔隙气层快速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孔隙储层中孔隙流体对测井资料响应贡献较小,油气层识别是常规测井资料解释的难点,而区分油层和气层则更为困难。从分析天然气与油、水的不同物理性质出发,提炼致密储层中测井资料对合气信息的反映,再结合实际总结了该类储层中气层的含气信息特征。在参考同类低孔隙储层中含气性识别文献的基础上,摸索出利用补偿声波、补偿中子孔隙度差值识别气层的新方法,该方法具备操作性强、快捷、直观、成本低的特点,经现场应用,其识别符合率提高到100%。  相似文献   

10.
地球化学方法应用于油层水层预测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秦皇岛32-6油田存在低电阻油气以及储层砂体较薄等特征,给测井解释油、水层带来一些困难,为此,笔者采用热解,全烃气相色谱和同步荧光光谱等地球化学方法进行油,水层预测,油层和水层具有各自的地球化学特征,如油层中油砂的热解油气产量高,轻芳烃含量高等,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秦皇岛32-6油藏油水层划分的地球化学标准,预测了秦皇岛32-6-4井油、水层。  相似文献   

11.
目前,塔里木盆地发现的凝析气藏(田)有40余个,分布范围几乎遍布全盆地的各个层系。其中以塔北隆起下第三系到三叠系最为集中。凝析气藏与正常干气藏、伴生气藏的成藏环境,烃类的组分、物理化学特征都有着很大区别。首先,凝析气藏重烃组分较干气藏相对要高,相对密度大,在测井响应中气显示不明显;其次,油气藏的储层条件也差别较大,既有高孔高渗的优质储层,也有低孔低渗的劣质储层,给测井解释造成一定困难。针对塔里木盆地凝析气藏的这一特点,结合地质录井、油气分析等资料,提出了一套利用测井技术识别和评价凝析气藏的方法。经过实践证明,这是一套适于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层解释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凝析气藏进行储盖组合分析,以达到测井综合评价凝析气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常规油层和气层的解释理论和技术日趋完善,但关于凝析气藏的测井解释理论基础还相对薄弱。以吐哈盆地红台地区为例,对凝析气层的电性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凝析气层在三孔隙度测井曲线幅度和深、浅、微电阻率等方面存在差异。针对研究区凝析气藏特点,在关键井“四性”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采用交汇图技术和实际试油、试气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区目的层常规测井储集层的分类标准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红台气田七克台组和三间房组凝析气藏特点,建立了研究区储层参数分类评价标准,依据该标准将红台地区储集层划分为4类。   相似文献   

13.
在对白水头地区低阻油层的地质特征、物性特征及成因环境进行了分析研究后 ,应用测井曲线特征集法 ,把白水头油田常规油气层、低阻油气层、油水同层、水层等看成是独立的地质事件 ,建立了它们与测井曲线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 ,利用这种关系对未知地质事件进行了预测划分。最后根据所建模型定量计算储层各种参数 ,收到了良好的地质效果 ,表明测井曲线特征集法对于识别多成因的低阻油层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川西地区致密碎屑岩储层测井评价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筠 《测井技术》2004,28(5):419-422
川西地区油气勘探领域为陆相碎屑岩沉积地层,多年的油气勘探开发表明,该勘探领域具有储集岩石结构复杂、物性条件差、孔隙度及渗透率低、非均质性极强、流体分异规律不明显等特点,气水难以识别,传统的测井解释技术在多方面受到限制.针对川西储层的特点和预测难点建立形成了一套适合于川西致密碎屑岩储层的测井评价技术方法系列.对气层多参数综合判别技术、神经网络解释技术、储层非均质性评价技术、储层裂缝识别技术、天然气产能预测技术、地层弹性特征分析技术等进行了介绍,通过实例进行了效果评价.该方法技术在川西油气田的应用促进了川西天然气储产量的快速增长,且不仅适用于川西地区致密碎屑岩储层,而且可推广到其它类似的低孔低渗地层.  相似文献   

15.
依据大量实验资料建立了安棚深层系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的各种测井解释模型,利用曲线重叠法、交绘图法、偶极子声波技术评价油水层。建立了油水层的解释标准,依据该标准及新的评价技术对90口井进行了重新评价,重新解释了一批新的油气层,并建立了一套适合安棚深层系的凝析油气层测井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气田油气相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南八仙油气田发育两套含油气层系:深层的E31油气藏和浅层的N22-N1油气藏。7个样品的油、气高压物性实验结果揭示了凝析油气藏的相态特征和相态分布规律。浅层油气藏属于饱和烃类体系,油气藏类型包括油藏、油环凝析气藏、凝析气顶油藏和凝析气藏;深层油气藏属于未饱和烃类体系,油气藏类型包括湿气藏、凝析气藏和油藏。研究表明,由于深、浅气藏流体组分及温度、压力条件不同,烃类相态也就不同。深入了解地下流体相态特征并确定油气藏类型对于高效合理地开发油气藏、提高油、气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Reservoir pressure of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is an indispensable parameter for calculation of gas reserves, gas well productivity evaluation, dynamic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anticondensate. The water-drive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is ranked among the most complex types during development.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reservoir pressure declines, condensate oil dropouts, and content of water vapor in condensate gas increases, while edge water invades continuously, thus accurate calculation and prediction of reservoir pressure is particularly difficult and important. Calculation of retrograde gas condensate influenced by porous media adsorption and capillary pressure, and water vapor content in condensate gas tested under different pressure, according to material balance principle, material balance equation of water-drive condensate gas reservoir is established by consideration of absorption in porous media, capillary pressure and water vapor as well, and finally reservoir pressure at any time during production could be computed by iteration. Case study shows that the reservoir pressure calculated by this method gets much closer to actual reservoir pressure and it finally shrinks the workload in field testing and brings more convenience to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8.
支持向量机方法识别储集层流体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储集层流体识别中首次引入了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对测井得到的各种测量参数和综合解释参数与油、气、水等流体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研究,借助于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了测井参数识别油、气、水等储集层流体的识别模型。实际应用效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方法识别储集层流体类型是一种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了测井解释油气水的精度,为储集层流体识别提供了一种简单可靠、识别精度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东营沙四段滩坝砂储层及流体测井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营断陷湖盆广泛发育滨浅湖坝的滩坝砂沉积.由于常规测井资料分辨率不够,储层的岩性识别及油气层解释面临较大困难.基于大量的岩心和常规测井资料对比分析,总结了该储集体各类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通过侵入特性分析和地层水性质分析,总结了该沉积体系下油层、干层及水层的识别方法.对于岩性识别,研究认为,在该地区,灰质砂岩中灰质非均匀分布,灰质含量的高低决定储层是否含油.对多口井的岩心观测表明,在含油井段当灰质含量大于20%时储层不含油;而泥质砂岩实际为很薄的砂岩、粉砂岩与泥岩形成的互层.对于流体识别研究认为,在高压油层下,泥浆对油气的驱替作用不大,侵入影响较小,表现在电阻率测井上深、中、浅等3种曲线难以区分;在含油水层及水层中,由于泥浆滤液与地层水为相溶流体,不仅存在驱替过程,同时存在离子扩散和对流质传现象,会出现浅探测电阻率明显高于深探测电阻率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