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针对目前缺乏对KAD网络节点特性研究的问题,对KAD网络的全域节点和局部域节点进行了测量和分析。首先,提出了新型分布式KAD爬行系统的架构,并利用该系统快速而完整地获取了KAD网络全域和特性域的节点信息。然后,对网络中的节点地理分布、节点ID前缀分布、存储节点前缀分布、存贮节点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最后,在分析的基础上,发现了KAD网络节点ID分布均匀、较不流行关键字的存贮节点与目标关键字的距离更近、网络中存贮节点比较稳定等特性。测量结果表明KAD网络的搜索机制是稳定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新型工业化型钢连接混凝土梁柱节点(简称SPC节点)的抗震性能和破坏机理,分别设计制作了一榀SPC中节点及对应的现浇节点,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观察了试验现象和破坏特征,对比了节点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系数、能量耗散指标、强度和刚度循环退化系数、核心区剪切变形、弯矩转角曲线、纵筋应变、型钢应变、节点箍筋应变等。研究表明:相对于现浇节点,SPC节点裂缝数量相当,但其型钢削弱RBS段有效控制了混凝土裂缝宽度;SPC节点的等效屈服荷载略高于现浇节点,但峰值荷载和延性系数得到显著增大;SPC节点的能量耗散系数随位移增加而快速持续增长,强震耗能的优势显著;SPC节点的循环加载强度和刚度退化相比现浇节点更小,具有更稳定的抗震性能。此外,SPC节点的核心区剪切刚度、梁端弯矩承载力和转动能力,均优于现浇节点。最后,文中提出了节点设计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节点刚性的实质就是节点的变形能力. 指出了钢框架的节点包括汇交于框架节点区域的柱、梁、连接板以及用于连接的螺栓或焊缝,节点的变形即为节点域各个构件变形的集中. 研究消除了人们对钢框架节点刚性的一些误解,为进行钢框架节点刚性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结合钢结构住宅梁柱节点体系的构造特点,分析了内隔板式连接节点体系、带短梁的内隔板式连接节点体系、外肋环板节点体系以及隔板贯通式节点体系这4种主要的节点形式的构造、性能及工程实际应用的优缺点,并对外肋环板节点体系以及隔板贯通式节点体系进行了优化分析.结合工程实践,应用多目标决策方法对4种节点体系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得出了外肋环板节点体系是近期应大力推广的钢结构住宅梁柱节点体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梁端局部削弱对节点延性的改善.方法 结合改进型梁柱节点试验,采用高效准确的有限元模型对节点受力性能进行模拟,并对单元选取,螺栓受力行为、材料本构等方面进行详细研究.结果 节点弹性刚度、承载力以及滞回性能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吻合良好;标准型节点、狗骨头型节点、焊接孔扩大I型节点、焊接孔扩大II型节点4种类型节点有限元计算延性以及耗能能力均较好.工程中为保证节点延性,应保证焊接质量,减少焊接缺陷.结论 不同的节点构造型式对节点的受力性能影响较大,其中焊接孔扩大II型节点改变了节点的破坏模式,改善了节点的延性,并且节点的承载力也没有明显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通过模型节点滞回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探讨了一种新型钢框架梁柱耗能节点的力学性能和耗能能力。该节点是利用螺杆对角钢节点进行改善的半刚性节点,并基于控制结构损伤仅限于角钢和螺杆进行设计。6个模型节点的对比实验研究表明,试验节点因角钢塑性损伤、裂缝扩展和螺杆屈曲及疲劳断裂而出现性能退化。螺杆连接的节点转动能力和破坏模式取决于螺杆的抗疲劳断裂能力,采用良好延性螺杆的节点具有更好的耗能能力。节点有限元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试验节点在出现明显强度退化或螺杆断裂前的滞回性能和变形模式,验证了角钢垂直度偏差引起的预应力刚化效应、角钢塑性区分布和螺杆屈曲引起的节点性能退化。最后,分析了这种新型梁柱耗能节点的优缺点,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节点和深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瓦斯和温度检测是煤矿安全生产中重要的工作,针对煤矿井下布线不方便的特点,提出了利用射频芯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来采集和传输瓦斯与温度信息的系统架构。系统由移动节点和固定节点组成。移动节点和固定节点、固定节点与固定节点之间采用无线技术传递信息。固定节点中的汇聚节点收集相应范围内的瓦斯与温度数据后通过载波方式将其传递给地面监控中心。实现了灵活组网、低开销、扩展性好和实时监测的功能,实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铸钢空心球管节点是一种新兴的节点形式。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研究了铸钢空心球管节点的应力分布规律、破坏模式以及节点几何参数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铸钢空心球管节点的承载力主要与材质强度、球外径、球壁厚、铸钢管外径、铸钢管与球交界处的倒角半径五个因素有关,并据此计算了几十种不同规格的铸钢空心球管节点的承载力。最后运用二元线性回归拟和了节点的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将公式计算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相比较,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220kV风帆式联合构架变电站的多支管空间节点为背景,对节点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在有限元分析中,对于2种荷载工况,研究了节点在1.5倍各工况设计荷载下的力学性能,分别得出节点在2种工况下应力云图、位移云图、荷载-位移曲线、破坏形式及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节点各区域应力均未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节点并无明显变形,节点在各工况下的极限承载力富余较大,节点设计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10.
对某大汽机房型钢混凝土结构顶层边节点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该类节点钢梁截面高度很大,柱截面相对较小,超出了现有规范承载力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根据实际工程情况,顶层边节点采用柱贯通节点构造形式,设计和制作了1∶3缩尺节点模型,进行了梁端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试验,得到了节点试件的破坏过程、破坏形态、试件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进行了相应的抗震性能分析,并对该试验节点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型钢混凝土柱-钢梁组合节点具有较高的承载力,满足原结构的设计要求;该型钢混凝土柱-钢梁组合节点具有较大的位移延性系数。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柱贯通节点承载力验算公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对角钢在节点核心区边缘处截断的对比试件的试验,分析了不同类型节点的破坏特点、抗剪机理以及抗剪强度;证明角钢在核心区外的延伸是保证角钢销栓力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胶合木植筋节点在加工和安装时通常会存在些许缺陷和误差,且植筋节点的设计和施工目前尚无标准可循。为了研究含加工缺陷在内的安装偏差对该类节点受弯承载力的影响,明确安装偏差的允许范围,基于理论计算方法初步校核所设计节点的梁端抗弯承载力,然后进行有、无安装偏差节点的有限元分析,并与有安装偏差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运用考虑胶层开裂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确定安装偏差限值。结果表明:有安装偏差节点的梁端抗弯承载力有所下降;试验中试件的破坏形态主要为植入钢筋屈服、植筋孔洞周围木材破坏及木柱顺纹方向开裂;有限元分析时考虑安装偏差和胶层开裂,则分析结果与试验吻合度较高;相对于通常预留间隙10 mm的节点模型,安装偏差控制在10~25 mm以内时,受弯承载力的降低幅度低于5%。  相似文献   

13.
以现代木结构中的齿板连接木桁架为基础,开发一种多榀木桁架,研究其承载能力和抗变形能力。依据《木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 50329—2012)中规定的木桁架分级加载试验方法,对比3种木桁架在设计标准荷载下的变形情况和破坏加载阶段的极限承载力。结果表明,多榀木桁架的极限承载力能达到其设计标准荷载的2倍以上,具有良好的安全储备性能;设计时需严格验算木桁架的节点齿板承载力,以满足相应木桁架承载力水平的要求;组成多榀木桁架的单榀之间通过木销连接,具有较好的协同效应,能有效解决单榀的失稳问题;木销连接是一种有效的多榀连接方式,能达到多榀木桁架极限承载力高于单榀之和的目的,使其抗变形能力更优。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藏式古建木构梁柱连接的转动性能,进行了6个试件的静力试验。考虑了弓木长度、暗销位置对于节点初始转动刚度的影响,以及反复荷载作用下节点刚度退化规律。试验结果分析表明:典型藏式古建木构梁柱节点的弯矩-转角曲线可简化为双线性模型;随弓木长度增加,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增大;暗销内移后,节点初始转动刚度变小;相同条件下,弓木-梁间暗销内移引起的变化小于垫木-弓木间暗销内移;反复荷载作用下节点刚度退化明显,且存在跃迁现象。  相似文献   

15.
针对疲劳裂纹扩展性能的统计性质,提出了一种用定抽油杆疲劳断裂材料常数的实用方法,该方法确定出的常数值与存活率相对应,与其它方法的结论基本一致。对抽油杆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分布和常数C与m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16.
在直流碳弧法的阳极棒中掺入金属Co作催化剂生产单壁碳纳米管和碳包Co纳米晶 对产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 ,用高分辨电镜观察单壁碳纳米管和碳包Co纳米晶的形貌 ;并比较了碳包Co的含量对Co纳米晶产量和粒径大小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阳极棒中Co的加入有利于曲卷状的石墨结构碳纳米管和碳包Co纳米晶的形成 ,而纳米晶粒的粒径大小则随Co含量的增多而增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R·C框架节点区钢筋的锚固性能,导出粘结滑移基本微分方程,提出了一种计算节点钢筋滑移的计算模式和相应方法,给出了计算滑移的解析形式。用本文方法计算的结果与试验对比,表明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Similar friction welded joints of AA-7005 aluminum rods were fabricated using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process parameters such as friction pressure(1.0, 1.5 and 2.0 MPa) and friction time(10, 15 and 20 s). Interfacial microstructure and formation of intermetallic compounds at the joint interface were evaluated vi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 equipped with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um(EDS), and optical microscopy(OM). Microstructural observations reveal the formation of intermetallic phases during the welding process which cannot be extruded from the interface. Theses phases influence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resultant joints. From the tensile characteristics viewpoint, the greatest tensile strength value of 365 MPa is obtained at 1.5 MPa and 15 s. Finally, the role of microstructural features on tensile strength of resultant joint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加固方案空间占有率大的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应用于梁-柱节点的新型转角位移型阻尼器,该阻尼器在保证耗能效果的同时最大可能满足建筑功能布置。其耗能原理是通过梁-柱夹角变化推动阻尼器内部的双曲线型金属棒发生弯曲变形,进而耗散地震能量。经有限元模拟和力学试验研究发现,该阻尼器拥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和塑性变形能力,即使在大变形下也不容易发生破坏,并且通过改变耗能棒数量可以直接调节阻尼器的性能参数,与工程设计运用相配合。为方便工程设计,提出了一种直线型布置的等效模型,理论推导了该阻尼器的等效模型物理参数计算方法,并用有限元模拟证实了等效模型的准确性。为评估该阻尼器的耗能效果,将其与普通钢隅撑、黏弹性阻尼器分别设置在某一电厂结构中进行设计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新型转角位移型阻尼器能够有效的降低结构响应,且减震效果优于隅撑与黏弹性阻尼器。  相似文献   

20.
抽油杆涡流检测探头的制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涡流探头是抽油杆涡流检测的关键器件,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抽油杆表面存在的裂纹源。介绍了抽油杆专用探头的设计原理、探头的制作要求及其检测频率的确定。实验表明该探头满足现场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