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解决芦岭煤矿II82新回风上山在上覆工作面跨采过程中的大变形问题,利用现场调研、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了跨采影响下底板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特征。针对II82新回风上山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二次高强锚网索+注浆+底板锚索综合控制技术。现场监测表明,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2.
以白皎煤矿综采工作面底板跨采软岩下山巷道为工程背景,进行数值模拟和现场工业试验,分析了跨采巷道围岩变形破坏规律,提出了适用于当前跨采巷道的支护方案,解决了支护技术难题。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支护后巷道变形在合理范围内,支护方案合理可行,可在矿区其他类似地质条件巷道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孙辉  陈晨  马振乾  师思 《煤炭工程》2020,52(1):49-53
重复跨采作用下软岩巷道变形破坏严重,为解决此类支护难题,以淮北芦岭矿II82运输上山为工程背景,分析围岩地质条件,并对巷道变形破坏特征进行总结,通过岩石力学强度试验、现场钻孔窥视,结合理论分析,分析了巷道失稳的主要原因:围岩自身强度低、围岩流变影响、重复跨采影响、支护方式选择不合理,最后提出“常规锚网喷+浅部围岩注浆强化加固+矿用高强锚索束联合中空注浆锚索支护”控制技术。现场实践表明:试验段巷道在工作面跨采期间顶板、底板、帮部位移量依次为20mm、42mm、25mm,相对于常规支护非试验段巷道降低了43%、60%、57%,实现了巷道围岩的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4.
针对芦岭矿特厚煤层综放采动下底板上山维护困难的问题,采用现场调研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巷道的变形破坏原因,指出特厚煤层综放工作面跨采影响、巷道围岩完整性差、底板未采取支护措施是巷道变形失稳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棚注+关键部位锚索梁控制方案。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案有效控制了巷道的剧烈变形,上方工作面跨采结束后巷道顶底移近量为233mm,两帮移近量为118 mm。  相似文献   

5.
针对平煤十矿采区底板回风下山巷道工程地质条件,通过数值计算研究了深部回风下山底板巷道变形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跨采前后底板巷道围岩应力场和位移场以及跨采期间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原岩应力高、围岩岩性差以及工作面采动影响,是采区回风下山巷道围岩变形失稳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跨采前巷道底板应力场呈"泡形"分布规律,巷道围岩最大应力集中系数为2~3;跨采后底板巷道围岩应力恢复到原岩应力。跨采期间底板巷道围岩移近量为底板巷道与跨采工作面水平距离L的单调递增函数。研究结论对于实现采煤工作面安全跨采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矿Ⅱ13运输上山所面临的近距离跨采支护难题,利用FLAC2D和现场试验,研究上覆9314工作面跨采时底板巷道围岩活动规律及稳定性影响,提出针对性的围岩控制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上覆工作面回采对巷道影响区域主要发生在距巷道-40~80 m范围内,且-20~60 m范围为影响剧烈区;巷道整体变形表现出一定的非均匀性,左帮、左肩窝位移明显大于右帮右肩窝,采用全断面注浆+帮、拱锚索补强技术可以有效控制跨采巷道变形。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跨采巷道破坏的现场观测,分析了在跨采作用下,底板巷道的矿压显现及其破坏机理,进而提出了适合该矿特点的底板巷道的留设位置及其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8.
《煤矿安全》2013,(5):111-113
针对多次跨采软岩巷道支护技术难题,从地质和开采2个因素,分析了跨采巷道围岩变形的主要原因及动压影响条件下的变形规律,提出了以加固岩体、封闭围岩和高阻让压支护三者相结合的软岩巷道支护设计思路,现场围岩电磁波波速和巷道收敛变形监测表明:新设计方案实现了巷道再次跨采时围岩变形量控制在了可接受范围内,确保了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9.
跨采巷道的破坏机理及其维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跨采巷道破坏的现场观测,分析了在跨采作用下,底板巷道的矿压显现及其破坏机理,进而提出了适合该矿特点的底板巷道的留设位置及其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尹贤坤  何玉福  汤朝均  庄启恒 《现代矿业》2012,(11):120-122,126
针对白皎煤矿21盘区2条准备巷道的围岩岩性较差、多次掘进和采动影响、围岩松动圈较大及工作面即将进行跨上山开采的现状,提出了"固整体,增强度,深稳固,适让压,持监测"加固支护理念,采用了锚注加固和"锚杆+锚索"加固的支护方式,使用了高预应力锚杆和鸟窝锚索等新型支护材料,确保了巷道在跨采过程中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