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SEM-EDS)等分析技术,研究了冷处理过程显微组织的转变和冷处理对回火过程碳化物析出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9Cr18Mo钢经冷处理后残余奥氏体含量降低,硬度升高;冷处理过程马氏体板条细化、大角度晶界比例和位错密度增加;碳原子在冷处理过程偏聚形成富碳区域或形成细小碳化物析出;在回火过程中,碳原子与合金原子形成大量合金碳化物析出;经过冷处理后,碳化物在回火过程中开始析出温度降低,引起了二次硬化峰偏移。  相似文献   

2.
李东辉  肖茂果  孙浩  何文超  张旭  李绍宏 《钢铁》2020,55(2):95-102
 为了研究深冷处理对H13热作模具钢热稳定性的影响及组织演化规律,利用洛氏硬度计、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经不同热处理工艺处理后H13热作模具钢的热稳定性及显微组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深冷处理促使部分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导致深冷处理后试验钢的硬度高于淬火态试验钢的硬度。经深冷处理后试验钢在540 ℃回火20 h过程中其硬度均比常规热处理的试验钢硬度高,深冷处理的试验钢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与常规热处理的试验钢相比,深冷处理促使钢中碳原子偏聚并在回火过程中以碳化物的形式析出,导致深冷处理的试验钢回火后马氏体基体中碳的质量分数降低。透射电镜结果显示,试验钢在回火过程中析出的大量弥散分布的纳米级M23C6型碳化物,经长时间回火后碳化物粗化致使试验钢硬度随着回火时间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3.
通过制定相应的淬火及回火工艺,研究了T8钢在不同温度淬火回火后的组织转变过程。应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热处理后的组织进行观察,并且应用洛氏硬度计对试样的宏观硬度进行测量。经过试验可知:T8钢最佳淬火温度为850℃,温度过高和过低都是不可取的;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T8钢回火组织依次以回火马氏体、回火托氏体和回火索氏体进行演变;试样在回火后的硬度先升高后下降,在200℃回火时的硬度达到最大值,这是由于马氏体中碳原子的偏聚以及大量弥散的ε-碳化物析出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为适应热冲压技术的发展需求,开发了一种新型高热导率高耐磨性能热冲压用模具钢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检测手段对钼钨钒合金化新型模具钢的高温回火性能与组织特征进行了研究。阐明了新型热冲压模具钢回火过程碳化物析出与演变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用钼钨钒合金化模具钢材料具有良好的回火二次硬化性能,在500~600 ℃温度区间回火时,回火组织硬度上升;在600 ℃回火出现二次硬化峰值;当回火温度超过600 ℃后,组织软化程度明显,回火硬度开始下降。实验模具钢在高温回火过程中的硬度变化与其合金碳化物的偏聚、析出和聚集长大密切相关。当在560 ℃以下回火时,实验钢组织中未有合金碳化物析出;当回火温度大于560 ℃时,回火组织中开始析出M2C型碳化物;当回火温度高于600 ℃后开始析出MC型碳化物;当在620 ℃长时间回火后M2C型碳化物转化为M6C型碳化物,此时实验钢硬度开始明显下降;而当回火温度高于660 ℃时,新型实验钢组织中主要为M6C和MC型合金碳化物。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一种新型1500MPa级Si-Mn-Cr-Ni-Mo多组元系低合金、超高强度工程结构钢,研究了回火温度对直接淬火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抗拉强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而不断降低,屈服强度随回火温度升高先升高后下降,延伸率和冲击功均随回火温度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分析认为,回火过程组织演变的物理机制一方面包括板条马氏体和位错亚结构的回复、再结晶软化过程,另一方面包括残余奥氏体的分解与马氏体中过饱和碳的脱溶及析出第2相的强化机制综合作用.250℃回火后,板条马氏体内析出ε碳化物;400℃回火后ε碳化物明显粗化,产生回火脆性;600℃回火后部分析出相在奥氏体中形核,在马氏体基体内长大和粗化,最终形态为近似球形,另一部分析出相在马氏体内形核、生长,呈现椭球形或矩形.  相似文献   

6.
超高碳钢的回火组织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CM200型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超高碳钢双相区淬火 中、高温回火后的组织,用Instron型拉伸试验机测定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650℃的回火组织为等轴状的铁素体与球状的渗碳体,屈服强度σ0.2=1127MPa,抗拉强度σb=1 266 MPa,均匀伸长率δu=8.26%,总伸长率δt=9.71%,维氏硬度HV为397;450℃回火组织的铁素体保持淬火的形态,回火碳化物为ε碳化物在基体上以断续的片状析出,σ0.2=1 911 MPa,σb=2 028MPa,δu=δt=1.88%,HV为595;400℃回火组织中的铁素体保持淬火的形态,回火碳化物在位错处几乎呈网状析出,拉伸无塑性,HV为703.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低合金调质高强钢在直接淬火条件下回火工艺参数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实验钢经控制轧制和直接淬火后,随回火温度升高强度下降,冲击韧性提高,600℃以上回火仍然保持较高的强度水平.纳米微合金碳化物析出延缓了回火软化作用.600℃回火的前20 min强度明显下降,冲击韧性明显改善.之后由于微合金碳化物的析出抵消了基体的回复软化作用,强度出现上升趋势.在线直接淬火和回火工艺有利于提高离线调质钢的综合力学性能,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和鉴别了406钢在回火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变化规律和马氏体精细结构特征,碳化物种类、形态、分布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406钢淬火并300℃回火后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是高位错密度的板条马氏体和马氏体内大量的与基体高度共格的ε-碳化物弥散析出,及马氏体板条周围2~3%的残留奥氏体网状薄膜的贡献。同时钢中含有1.5%Si和0.5%Mo,提高了ε-碳化物和残留奥氏体的稳定性,从而推迟并减缓了马氏体回火脆性凹,改善了断裂形貌。360~500℃回火脆性是由于渗碳体在板条边界析出和杂质元素在晶界偏聚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杨钢  刘新权  杨沐鑫  王昌  刘正东 《特钢技术》2009,15(4):14-24,59
12%Cr耐热钢的脆化一直是材料研究的热点问题,借助于力学性能测试、金相分析、断口扫描分析以及TEM微观结构分析,研究了1Cr12Ni3Mo2VN(M152)耐热钢在淬火、回火以及时效过程中产生的脆性,结果表明:淬火时的冷却速度对冲击韧性有显著的影响,冷却速度过慢将导致不可逆脆性,其脆化机制是由于缓冷时M23C6碳化物沿原奥氏体晶界连续析出,以及回火时残余奥氏体发生分解导致M2C碳化物沿奥氏体薄膜连续析出,杂质元素的原奥氏体晶界偏聚不是产生脆化的原因,导致不可逆脆化的淬火缓冷通过的温度区间为820℃~660℃;与回火温度有关的脆性有二类:450℃~500℃回火产生的(475脆性),脆化严重,其脆化机制是杂质元素的原奥氏体晶界偏聚和脆性相的析出,去脆化处理可以恢复其韧性;另一类是在约625℃回火产生的,脆化程度较轻;高温回火后缓冷引起的脆化很复杂,杂质元素的晶界偏聚、粗碳化物的析出以及二次淬火均导致回火脆性,通过去脆化处理均可以恢复其韧性。杂质元素的晶界偏聚是脆化的主导机制,二次淬火引起的脆化受环境影响非常大,引起的脆化也非常严重,是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主要原因。595℃长期时效脆化主要是由碳化物的析出以及杂质元素的非平衡晶界偏聚引起的,临界时间约为100h,通过去脆化处理可以恢复其部分韧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向传统矿用圆环链钢23MnNiCrMo54中加入质量分数为0.29%的V以提高钢的综合性能,检测了不同回火温度下含V试验钢的各项力学性能,利用SEM、TEM和物理化学相分析等方法对试验钢的基体组织和析出相进行了表征,分析了试验钢的强韧化机制。结果表明,含0.29%V试验钢在不同温度回火后的强度均有大幅提升,随回火温度升高,含V试验钢的强度变化经历3个阶段:强度先是下降,当回火温度达到500℃时开始出现强度平台,继续提高回火温度至600℃后,强度又开始下降。结合物理化学相分析和TEM表征,认为强度平台的出现是因为大量析出的纳米级碟片状VC颗粒带来沉淀强化作用;-20℃冲击吸收能量随回火温度变化曲线呈“W”型,Fe3C在晶界析出和杂质元素的偏聚是导致韧性低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讲述了二道沟金矿岩爆对矿石回采的影响,分析了它的成因,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通过调整矿块回采顺序,成功回采了应力下的高品位矿块,类似条件矿山的生产提供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
The mechanism of the intercellular contact (gap junction) high permeability is proposed on the following basis: 1) cell membranes are depolarized in the junction zone and 2) during depolarization a sharp increase of membrane permeability results from the formerly proposed [1--3]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ns-membrane potential and membrane surface potential (boundary jump), owing to the fact that the latter determines both the membranes conductance and co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3.
济钢中板厂为满足品种板生产需要,优化了矫直区工艺布局,改进了温度制度、压下制度,并采取了平面解析、一品一法等管理措施,建立起适合其自身特点的品种板高效化生产新途径,品种板比例达86.48%,合格率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高锌铅杂料与粘结剂G对铅冶金的影响与作用,在鼓风烧结的实验中,作了改变氧化锌浸出渣、高锌铅精矿、高效粘结剂G加入量变化的对比实验,实验表明当三者的量分别由5%~10%、0%、0%增加到20%~30%、9%~10%、1.5%~2.9%时,烧结主要技术指标得到明显提高;如料层高度、透气性、结块率、烧结机利用系数指标分别提高12.5%、59.17%、82.24%、12.09%。在不增加设备与人力的条件下,拓宽了原料的适用性,综合回收了高锌铅杂料中的铅、锌、银。粗铅产能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China is quite poor in argent resource. Roughly 80% of this industrial argent is imported every year.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we took advantage of rare earth (RE) mineral resource and successfully developed the non-argent Lanthanum-tellurium-copper alloy as a substitute for industry argent-copper. In our research, we were able to successfully apply rare earth lanthanum to copper alloy. The defects as porosity, inclusion, etc. originating from nonvacuum melting processing were controlled. Fine grain was obtained. Meanwhile, the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of the copper alloy, such as strength,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were improved. The research results in increasing conductivity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by 5% and 15%, respectively, while the tensile strength is increased by 6% higher than Ag-Cu alloy. The anti-electric corrosion property is good, and there is no argent-cadmium steam population originating from the electric arc effect. The addition of lanthanum further reduces the content of oxygen and hydrogen.The optimum quantity of the addition of RE lanthanum in the copper alloy is 0.010%~0.020%.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不同温度对用于数控机床的W6Mo5Cr4V8In新型高钒高速钢进行热处理,并进行显微组织、冲击性能和耐磨损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随热处理温度从1 050℃提高至1 150℃,高钒高速钢的晶粒先细化后粗化,冲击性能和耐磨损性能均先提高后下降。热处理温度升高至1 080~1 150℃时,M2C型碳化物发生分解。热处理温度优选为1 080℃。与1 150℃热处理相比,热处理温度为1 080℃时高钒高速钢的冲击吸收功增大46%、磨损体积减小48%。  相似文献   

18.
郭桐 《宽厚板》2005,11(3):42-47
船舶制造为了提高效率采取了增加焊接线能量手段,针对提高大线能量焊接热影响区(HAZ)的韧性,开发了JFE EWEL新技术,其核心是采用最佳TiN形态控制HAZ区的晶内组织状态、微合金化技术控制HAZ区域的组织结构及超级OLAC和工艺参数优化组合。基于本技术开发生产的390MPa厚板、LPG船用低温钢、355MPa船板,其优良的母材特性满足了大线能量焊接等要求。  相似文献   

19.
高强度高导电铜合金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本文综述了目前用于获得高强度高导电铜合金的几咱方法,以及该类合金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适应国内市场对高质量铜母线日益增长的需求,本公司开发生产出了高强高导铜母线。本文论述了提高铜合金强度及导电性的一般途径,着重阐述了添加微量银对铜的机械性能及导电率的影响,介绍了高强高导铜母线的主要技术要求及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