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偏最小二乘(PLS)算法通常适用于稳定工况下的工业过程故障检测.在日趋复杂的工业过程中,过程数据通常不满足正态分布,存在非线性、动态、多模态等问题.针对多模态问题,已有大量模态区分方法可用,但这些方法都未考虑质量相关因素,因此并不适用于质量相关类算法.为此,针对质量相关类算法提出新的质量相关模态区分规则,该规则通过核模糊聚类对添加线性递增时间变量的数据在时间方向上进行初步的聚类,再通过质量相关指标进一步准确划分模态;同时,过程复杂化导致静态控制限不能满足故障检测的需求,现存的动态控制限适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通过改进动态控制限将其推广为广义动态综合控制限.实验中,先是基于两种非线性偏最小二乘模型将新方法应用于青霉素发酵过程故障检测中,极大减少了漏报率和误报率.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实验验证了添加线性递增时间变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信息增量矩阵的故障诊断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元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是一种常用的故障检测方法,由于特征提取不准确, 在用于故障诊断时常存在误报率和漏报率较高的现象.为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全局的协方差矩阵的信息增量矩阵的故障诊断方法,虽然相比PCA方法它能有效减少误报率和漏报率, 但随着采样样本的增加,会因计算得到的阈值越来越不具代表性和计算量较大等原因而影响该方法的性能.然后,建立了基于局部数据的移动窗口协方差矩阵的信息增量矩阵的故障诊断方法, 以克服上述方法中存在的不足. 该方法主要通过定义局部协方差矩阵、局部信息增量矩阵、局部信息增量均值、 局部动态阈值、异常检测与判定等过程完成.最后,通过两个数值仿真例子来验证PCA方法、 基于全局的协方差矩阵的信息增量矩阵方法以及本文方法在故障误报和漏报方面的检测效能. 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最好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3.
高效偏最小二乘(EPLS)作为偏最小二乘(PLS)的扩展算法之一, 在质量相关故障检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 效果. 然而, 研究发现当系统中存在一些与产品质量无关的信息时会导致EPLS的检测率降低, 影响工业生产安全及 效益. 同时, 传统的基于贡献图的故障诊断方法在无故障时输入变量会对故障检测指标的贡献值不均等, 从而影响 故障诊断效果. 针对上述问题, 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高效偏最小二乘(IEPLS)的质量相关故障诊断方法. 所提方法首 先用正常数据建立IEPLS算法模型, 利用获得的模型参数对过程变量进行空间分解. 然后在分解后的空间中定义局 部信息增量均值和局部动态阈值, 结合故障判据进行故障检测. 当故障发生后, 利用每个变量的新息矩阵计算对故 障总体的新息贡献率, 根据各个变量新息贡献率大小实现对故障变量的定位. 最后, 使用田纳西伊士曼过程(TEP)对 算法性能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偏最小二乘(PL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多变量统计过程监控中的有效算法,高效偏最小二乘(EPLS)是近年提出的一种PLS改进算法,在质量相关故障检测中具有良好的检测效果,但当测试数据含有质量无关故障时,EPLS算法的误报率偏高,可能导致误报警,对工业过程中的故障检测有较大影响.为降低检测质量无关故障的误报率,将EPLS结合4种正交信号修正(OSC)方法提出4种OSC-EPLS算法.用质量无关故障样本建立OSC模型对在线监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将处理后的信息用EPLS算法进行故障检测,误报率明显降低.最后结合田纳西-伊斯曼工业过程,应用OSC-EPLS、PLS、EPLS算法进行故障检测,分别比较误报率和有效报警率的大小,体现所提出算法在故障检测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改进潜结构投影(MPLS)算法是一种反映过程变量与质量变量相关关系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已有效应用于稳态过程的故障监控.对于缓时变工业系统,MPLS模型难以描述当前过程,因此,需定时更新模型以加强对当前过程的监控.常用的模型更新方式是数据扩充的方法,然而该方法重复使用历史数据导致建模样本不断积累,模型更新效率非常低下.为提高模型动态更新效率,提出递推改进潜结构投影(RMPLS)算法,采用递推结构动态更新MPLS模型,与数据扩充方法相比避免了样本累积,极大地提高了模型更新效率.最后,在田纳西-伊斯曼过程中比较RMPLS和MPLS的模型更新计算量和质量相关故障检测效果,结果表明RMPLS可有效降低模型更新计算量,并全面提高质量相关故障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在没有任何历史故障信息的情况下定位真正的故障变量,研究了kNN在化工生产过程故障定位中的应用。首先利用局部离群因子(LOF)算法剔除原始数据中的离群点,将剩余数据作为训练数据建立kNN模型;然后计算待检测数据的检测指标,将其与控制限对比进行故障检测。最后,对检测出的故障计算训练数据基于kNN的变量贡献,利用核密度估计确定定位指标的控制限。对测试数据计算变量对定位指标的贡献,对所求的贡献矩阵进行量化,画出故障定位图。将该方法用于数值例子和TE过程,仿真结果说明该方法可以对故障进行准确定位,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多模态间歇过程数据多中心和模态方差差异明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近邻标准化偏最小二乘方法.首先,采用统计模量方法处理间歇过程数据,再利用局部近邻标准化方法将统计模量后的训练数据进行高斯化处理,建立偏最小二乘监控模型,确定控制限;然后,同样对统计模量后的测试数据进行局部近邻标准化处理,再计算测试数据的高斯偏最小二乘监控指标,进行过程监视及故障检测.最后,通过数值实例和青霉素发酵过程验证方法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解决了故障样本近邻集跨模态问题,对多模态数据具有更好的故障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化工间歇生产过程的多模态问题,为了提高故障检测性能,将滑动窗口技术与局部离群因子(LOF)算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动态多向局部离群因子(Dynamic Multiway Local Outlier Factor,DMLOF)用于工业过程在线故障检测的方法。首先将间歇过程数据展开成二维数据,利用滑动窗口技术分别在时间片内运用局部离群因子算法计算LOF统计量,并利用核密度估计(KDF)确定控制限。其次,对于新来数据标准化处理后分别在相应窗口内投影,确定新数据的LOF统计量并与控制限比较进行故障检测。最后通过青霉素发酵过程的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动态内偏最小二乘(DiPLS)方法是基于数据驱动的潜结构投影的动态扩展算法, 用于动态特征提取和关键 性能指标预测. 在大型装备系统中, 传感器采集的当前时刻样本受历史样本的影响且可能包含较大噪声. 在动态特 征提取中, 因DiPLS算法未按降序提取主成分, 导致残差空间仍存在较大变异, 动态和静态信息难以有效分离, 影响 故障检测性能. 为此,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内全潜结构投影的故障检测方法(DiTPLS). 首先, 使用动态内偏最小 二乘方法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建立动态模型并检测故障, 用于捕捉质量相关动态信息; 基于结构化动态主成分分析 算法建立一种改进的动态潜在变量模型, 用于残差分解, 提取质量无关的动态信息和静态信息, 并构造合适的统计 量进行故障检测. 数值仿真和田纳西–伊斯曼过程实验验证了DiTPLS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具有复杂动态特性的间歇过程进行故障检测,邻域保持嵌入(neighborhood preserving embedding,NPE)算法在保持数据局部几何结构时因忽略全局信息而造成检测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交叉熵(cross entropy,CE)的邻域保持嵌入(CEGLNPE)算法.首先,将交叉熵保持全局结构的思想引入NPE的局部结构保持中,得到兼顾全局-局部的目标函数;然后,利用滑动窗进一步解决间歇过程动态性问题并建立全局-局部的故障检测模型,可以同时兼顾全局和局部数据的结构保持,以提高故障检测效率和精度;最后,通过监测SPE、T2统计量判断是否发生故障.利用人工数据集Swiss-Roll和青霉素发酵仿真过程与KPCA、NPE算法进行对比验证,所得结果表明了所提出算法在故障检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姚林  张岩 《控制与决策》2021,36(4):801-807
质量相关故障检测技术是保障工业过程安全顺行和质量稳定的重要手段,是当前流程工业过程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工业过程的非线性与动态特性及其质量相关故障的时变特性,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混合核典型变量分析(AMKCVA)的质量相关故障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设计合理的混合核函数和自适应监测统计量,提升了工业过程质量相关故障的检测性能.通过对典型的热轧过程现场数据进行仿真验证,并与传统方法对比分析,表明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presents an approach based on the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A) for the task of fault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Unlike other data-based monitoring tools, such as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dynamic PCA (PCA/DPCA), the CA algorithm has been shown to use a different metric to represent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in the data matrix X. Decomposition of the information represented in the metric is shown here to yield superior performance from the viewpoints of data compression, discrimin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as well as early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of faults. Metrics similar to the contribution plots and threshold statistics that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used for PCA are also proposed in this paper for detection and diagnosis using the CA algorithm. Further, using the benchmark Tennessee Eastman problem as a case study,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are demonstrated in monitoring and diagnosis (in terms of shorter detection delays, smaller false alarm rates, reduced missed detection rates and clearer diagnosis) using the CA algorithm over those achievable using the PCA and DPCA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13.
彭开香  张丽敏 《控制与决策》2021,36(12):2999-3006
工业过程多变量、数据高维度和非线性的特点使得对其质量监测及质量相关的故障诊断变得复杂.融合核熵成分分析(KECA)及典型相关分析(CCA)方法的思想,进行特征提取降维的同时确保所提取特征与质量变量的最大相关性,提出一种新的质量相关的工业过程故障检测方法.首先,采用KECA对输入数据进行核空间的映射及特征提取,同时融合CCA算法思想使得所提取特征与质量变量间关联最大化;然后,构建监测统计量并用Parzen窗估计其控制限,用于过程的故障检测;最后,运用所提方法对带钢热连轧工业过程实际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并与其他4种传统非线性算法对比分析,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及先进性.  相似文献   

14.
核偏最小二乘(KPLS)是一种多元统计方法, 广泛应用于过程监控, 然而, KPLS采用斜交分解, 导致质量相关空间存在冗余信息易引发误报警. 因此, 本文提出了高效核偏最小二乘(EKPLS)模型, 所提方法通过奇异值分解(SVD)将核矩阵正交分解为质量相关空间和质量无关空间, 有效降低质量相关空间中的冗余信息, 并采用主成分分析(PCA)按方差大小将质量相关空间分解为质量主空间和质量次空间. 此外, 为进一步降低由质量无关故障引发的误报警, 提出基于质量估计的正交信号修正(OSC)预处理方法, 并结合EKPLS模型提出了OSC-EKPLS算法. OSCEKPLS通过质量估计值对被测数据进行OSC预处理, 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和误报率. 最后, 通过数值仿真和田纳西–伊斯曼过程验证了OSC-EKPLS具有良好的故障检测性和更低的误报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