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07年1月开始,《建筑与文化》杂志开始"文化城市"探寻之旅。从城市记忆、人文思考、设计生活和城市特色四个方面分别展开,城市的记忆是一座城市精神的象征;人文思考是建筑城市、建筑、文化、人彼此交流的语境;设计生活是探寻并倡导构建人与城市和谐共生的社会理想;城市特色揭示城市显现出的丰富的多元文化特性和地域色彩,从而引导城市的空间形态、生活场景等向深层意义上发展,"文化城市"探寻之旅在继续。  相似文献   

2.
解飞 《华中建筑》2015,(3):28-32
通过大量案例的分析与比较,该文意在对观演建筑的城市性进行深入剖析。观演建筑作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环境对其设计及布局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同时观演建筑作为文化、娱乐、生活中心,也给城市增加活力,丰富市民生活。从城市出发,该文通过体量、控制线、视线等方法,从城市环境的物质形态到人的心理需求,使剧场与城市充分融合;从观演建筑出发,该文从建筑形态和功能的角度入手,探讨剧场自身成为城市舞台、剧场舞台面向城市打开等方法,着重发掘剧场活力城市的可能性。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旨在通过城市文学建构一种理解城市和建筑的视角,以城市文学观照城市与建筑。我们从文学作品中可以看出,城市与建筑空间并非简单的三维物质空间,而是具有寄托人们情绪感受的场所,是人们的记忆与心灵原乡,也是都市人生活方式的呈现,是人与社会文化的物化。另外,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文人对目前的城市空间的批判态度,借此尝试探讨建筑和城市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规划师》2019,(Z1)
文章以莱芜嬴城综合体设计项目为例,立足于建筑的功能特点和基地的地域文化特点,通过对城市特征的提炼,以及对文化表演+商业功能模式的分析,探讨如何营造富有人文关怀的、体现地域性特征的文化建筑,将城市生活融入建筑当中,使建筑、环境与人之间的融合更加紧密,增加城市活力和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5.
文章简要分析了文化概念的历史沿革,以哲学的视角探讨人类文化的逻辑根据,并试图建立起城市文化的逻辑结构。以结构的观念来分析,建筑与城市可以从实用、文化、艺术3个层面进行研究,与此相应,从具体到抽象,建筑与城市可视为"器物(实用)、符号(文化)与意象(审美)"。文章着重讨论了建筑的文化表意性,以及相关的城市形态和城市生活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是城市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生活状态的体现,只有实现两者协调发展,才能保证城市逐渐向科学化和合理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城市各类资源的合理化运用。故对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两者本身的概念进行阐述,并从不同角度上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联系和不同,最后针对实现城市建筑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的联系和协调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化作为人类生活形态的凝炼与表征,其发展特征与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密切相关。本文试图从城市生活的角度,重新诠释文化建筑的内涵与存在意义,并着重分析当代文化建筑应对城市生活的建筑形态与空间模式。  相似文献   

8.
城市更新中建筑文化延续的层面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更新中历史建筑与历史街区的保护问题是我国城市建设热潮中迫不及待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不同城市有着不同的风貌特色,如何延续建筑文化,有针对性地为城市解决一系列的保护问题,不但深化了城市总体规划,而且使城市规划更具可操作性,本文首先从建筑文化延续层面的角度探讨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吕勤  黄耀志 《安徽建筑》2009,16(2):11-12
文章从阐述城市文化游憩活动中标志性建筑的重要意义出发,通过分析标志性建筑的文化游憩特性和不同类型标志性建筑的文化游憩功能。指出标志性建筑在促成城市文化游憩活动、提升活动品质方面作用显著,并从以标志性建筑作为城市文化游憩地的中心点和以标志性建筑为载体开发多种文化游憩活动两个方面提出了挖掘标志性建筑的城市文化游憩功能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缘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建筑"——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城市生活"的直接影响者,又无时不受"城市生活"的影响。"城市建筑"是城市生活的容器,它们改变了城市人的生活,也塑造了新型的城市生活";城市生活"反映了城市人的气质、品位,是城市文化的载体,它在许多时候对城市建筑的形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