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黑龙江省涝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东部涝区大多分布三江平原和穆兴平原,西部涝区主要在松嫩平原。根据全省涝区分布广的特点,采用Argis软件分析黑龙江省涝区分布的特点,分布结构以及涝情,提高了涝区规划的精确度以及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50年代开始进行水利规划工作,先后编制了松花江流域规划报告(初稿)和穆棱河、呼兰河等10多条支流的规划。60年代和70年代,编制了全省治涝规划、乌双地区规划和三江平原地区规划。80年代除修订补充了一  相似文献   

3.
双辽市位于吉林省西部,松辽平原中部,境内有东辽河、西辽河、新开河三条主要河流,也是全省41个有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县市之一;有双山、永卧、服茂和建设四个涝区,易涝耕地面积76万亩,流域内一遇较大降雨,又有大量客水涌入各大涝区;双辽市又处于吉林省西部风沙干旱地区,是全国100个重点易旱县市之一;以风蚀为主的水土流失破坏着农业生产环境。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我市南部河套地区低洼易涝,洪捞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涝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区,东、西部沿海零星涝区。文章通过对辽宁省历年涝灾损失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出不同区域的涝区特点、涝灾成因及发生频率等,同时结合涝区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不同地区治涝体系规划,探讨建立涝区管理体制和机制的设想,提出涝区治理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结合黑龙江省萝北县涝区的地理气候特点,多方面多角度地分析了萝北县涝区的形成的主要原因:冰冻时间长、融水时间集中、土壤黏性大透水性较小、缺乏防涝工程设施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涝措施:排水沟系排水法、山区丘陵修建蓄水工程、沼泽蓄水、开挖集水井、埋设暗管等。  相似文献   

6.
一、电网概况东北电网供电范围是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三盟、一市。全区现有二个主要电网:即由辽宁省全部、吉林省大部(延边地区除外)、黑龙江省中、西部(即哈尔滨、齐齐哈尔、富拉尔基、大庆等地区)和内蒙古赤峰市、哲盟等组成的主网;由黑龙江省东部(即鸡西、牡丹江、  相似文献   

7.
松花江流域黑龙江省部分总面积249412km~2,占全流域面积49%,属中温带大陆季风区,为春旱、夏涝、秋早霜的农业生产环境.全省重早年分占20%左右.山地丘陵区发育着棕色森林土;漫川漫岗地区发育着黑土、草甸黑钙土;平地发育着草甸黑钙土和草甸土等土壤.根据土壤水分供需平衡分析、结合地形和土壤条件,将旱作农区分为旱作农业区、保墒旱作农业区和补水灌溉农业区等三区,三区的比例为4∶4∶2,反映了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干旱情况总趋势.  相似文献   

8.
阿城市主要河流有15条,分属于阿什河、蜚克图河、运粮河、信义河四个水系,是松花江右岸的一级支流,直接汇入松花江干流的流域面积180km2。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阿城市地下水开采量逐年增加,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在城区内出现约15km2的降落漏斗,目前,阿城市水资源特点是:(1)水资源并不丰富,人均水量和公顷均水量都低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2)资源在地区上分布不均匀,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东部山区阿什河流域,水量十分充足,在不同水平年情况下,水资源都有剩余量;西部漫岗区流域,水少而地多。(3)该市的水资源水质比较好,具有良好的天…  相似文献   

9.
根据安徽省淮河流域易涝地区致灾原因和历史灾情特点,选择淹没水深、淹没历时、涝灾频次、涝区经济发展程度4项风险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对易涝区进行风险评价。按照网格化治理要求,针对安徽省淮河流域易涝区特性,提出湖洼地建设排涝泵站、高低水分区施策、流域系统治理、人水和谐建设幸福河湖等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变暖,极端降水发生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研究流域极端降水风险分布有利于防灾减灾措施科学制定。本文以海河流域为对象,基于30个气象站点1990—2019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去趋势波动法(DFA)、百分位法、Pearson-Ⅲ概率分布计算极端降水阈值,分区提出极端降水阈值建议并探讨其时空变化规律,进一步基于危害性和脆弱性指标分析流域极端降水风险。结果表明:海河流域极端降水阈值西北地区为45 mm,东南地区为65 mm;近30年来极端降水天数呈减少趋势,其中东南地区下降幅度更大,且极端降水发生概率存在东部沿海区和西部五台山、原平附近两个高值中心区;海河流域极端降水风险自东南部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降低,其中较高和高风险区主要位于滦河下游、北三河下游、大清河下游、子牙河和徒骇马颊河,低和较低风险地区位于北部山区。  相似文献   

11.
东海县丘陵山区青龙山小流域节水示范区的建设和经济自立灌区(SIDD)管理模式的引入,促进了高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节水效益四丰收。一、示范区基本情况青龙山小流域节水示范区位于东海县平明镇境内。该镇是东海县最大的一个乡镇,土地面积159.7km2,全镇共有28个行政村,现有耕地面积1.02万hm2。镇西部为低山丘陵,主要有青龙山、虎山、红土山和玉带山;东部为平原区,地势西高东低。主要土壤类型:丘陵山区为红黏土,平原冲积区为湖荡黑土。种植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玉米、花生、红薯等。示范区地处连云港…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重点区域在东部三江平原、西部松嫩平原、中部两岭的南部地区,文章主要从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地沙化、荒漠化、湿地萎缩和灌区退水对承泄区影响等方面论述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3.
徐明  胡必要 《治淮》2008,(11):9-10
扬泰地区包括扬州、泰州两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地处江淮下游,东近黄海,南临长江,地跨长江、淮河两个流域,地形复杂。东部为平原水网区,地势平坦,河流纵横交错,湖泊滩地面积较大;西部为丘陵地带。全区依自然地形可分为三大区,即:里下河地区、通南地区、仪扬丘陵山区及沿湖沿江地区。该地区南北长约140km,东西宽约80km,总面积为12431km^2。  相似文献   

14.
1旱灾基本规律分析黑龙江省干旱因降水偏少或异常偏少而产生。干旱的一般规律为:①全省各区均有旱灾,以西旱为重,由于降雨分配不均,地形和土壤等的差异,黑龙江省西部、东部和北部均有旱灾,具有普遍性,但以西旱为重。西部地区年降水量400~500mm,降水较少蒸发较大;东部地区年降水量500~600 mm,降水较多蒸发较少。导致西部较旱;②春夏连旱。③灾情重,损失大,有加重趋势。2旱灾的影响近年来由于黑龙江省工农业用水量的增大,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等因素对水利产生了很大影响:河道断流。随着河流上中游地区水利工程的不断修建及引水量急剧增加,…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经济主要以农作物种植为主,随着节水灌溉等工程的实施,排水模数的边界条件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且不同地区差异较大,有必要对黑龙江省分区排水模数进行研究,成果将为我省易涝地区的治涝规划、工程设计和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依据和技术支撑,对易涝地区治涝减灾、环境改善、粮食生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计算分析了黑龙江省主要涝区内单站排水模数,尝试绘制黑龙江省排水模数等值线图,对该成果合理检验并开展排涝模数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以位于中国新疆地区的叶尔羌河流域为例,在概述流域地下水运移概况的基础上,分三次进行了样品的采集和测定,并依托测定结果,采用Piper三线图法、舒卡列夫分类法展开典型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叶尔羌河流域典型区水化学类型及成因较为复杂,且由西向东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特征,西部山区(即Ⅰ区)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钙、碳酸硫酸钙为主,为淡水区;东部平原区(即Ⅱ区)水化学类型则以碳酸钠镁和硫酸钠镁型为主,为咸水区。地下水中TDS含量与各离子相关性的分析为流域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7.
凌海市因为地理位置濒临渤海,南部地区大部分为低洼易涝区,中部及东部部分地区也由于地势低洼排水不畅而成为涝区,治涝对提高粮食产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介绍凌海市治涝工程现状,根据本地区的治涝现状,结合凌海市实际情况,对本市大面积的涝洼地进行科学规划,实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水土资源丰富,但许多地方洪涝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了尽快做到农业的综合开发利用,就必须加快涝区的治理步伐。现以北疆涝区为例,对其成因做一分析,并提出几点治理的见解。北疆涝区位于呼玛县东南,嫩江象一条绿色带坏绕其西,嘎拉河等三条山区河流纵横,穿过全涝区,区内分布着大山不等的泡沼。该区涝灾频繁且重,分析其原因如下:一是该地区不但冬季高寒,而且春季气温低.不利蒸发,地表层土壤融化缓慢,积水不易下渗;二是该区多为草甸土和黑色中壤土,土质粘重,含水量高,透水性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安徽省沿淮洼地涝灾特点,利用Arc GIS软件和淮河流域遥感影像(DEM)划分易涝区,将易涝面积定量化并评价易涝风险,为推进涝区网格化治理、提升易涝地区排涝能力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感潮地区受潮汐影响,排涝分析计算复杂,尤其丘陵区上游山洪转化为涝水,极大增加下游平原感潮区的治涝难度,截、排、蓄是主要的治涝工程措施。本文以长乐市上洞江流域排涝规划为例,从截、排两个方面分别分析了截洪隧洞高水高排和闸站联排的治涝特点与效果,经技术经济比较,认为截山洪方案是滨海丘陵区较适宜的治涝方式,为类似地区防洪排涝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