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介绍了大连特钢煤气站的工艺流程、系统组成以及自动控制方式,并根据控制要求提出了PLC控制系统的总体控制方案,运用step 7编程软件,开发了模拟量输入量程转换、模拟量输出量程转换、温度转换、控制回路、连锁程序等重要程序,进行了煤气站控制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根据某汽车厂动力水车间的工艺流程、系统组成以及自动控制方式,设计出满足实际控制要求控制方案,开发了模拟量输入和输出量程转换、温度和压力转换、RS485通讯等重要程序后,通过Profibus DP通讯协议将子设备组网,最终开发WINCC监控界面,对汽车厂动力水系数监控。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小数分频模拟锁相环的相位噪声,并改善采用传统异或门倍频器对参考时钟进行倍频时引起的锁相环输出杂散,提出了一种集成占空比校准的低杂散参考时钟倍频器.该倍频器对输入时钟进行倍频后输出参考时钟到锁相环,通过降低锁相环的分频比有效降低了锁相环输出信号的相位噪声.针对由倍频器输入时钟占空比误差引起的参考时钟频率抖动及锁相环输出杂散恶化,该倍频器通过数控边沿调整技术在较大误差范围内进行占空比粗调,然后通过模拟占空比校准环路进行高精度占空比校准,两种校准方式根据所提出的占空比校准控制算法协同工作,在扩大校准范围的同时提高了校准精度.仿真结果证明可以将100 MHz输入参考时钟占空比误差从13.8%降低至0.007%,且倍频输出频率误差低至380×10~(-6).基于40 nm CMOS工艺对该倍频器进行流片验证,测试结果表明:该倍频器能够使锁相环输出信号的带内噪声降低约6.67 dB,量化噪声降低约5.61 dB,且占空比校准后,能够将锁相环输出信号频谱中距离载波1/2参考时钟频率偏移处的杂散降低约9.52 dB;通过倍频器对锁相环的参考时钟进行倍频能够有效降低锁相环的带内噪声和量化噪声,对倍频器输入时钟的占空比进行校准能够有效降低锁相环输出频谱中的杂散.  相似文献   

4.
LZ 群控实时操作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引言本系统是多道多任务的实时操作系统。是为六条自动生产线实现闭环控制而设计的。被控对象共有控制点和调节点120个,检测点144个。本系统硬件组成除主机外,配的通用外设有:光电输入机,电传打字机,行式打印机等。专用外设有:模拟量输入、输出装置,开关量输入、输出装置,脉冲量输入装置,过程中断输入装置,过程控制台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针对带有 8位 A/ D转换器 (ADC0 80 9)的单片机温控系统 ,实现宽量程高精度自动测量 .方法 硬件上 ,将总量程均分成 4段 ,每段放大电路设置独立可调的偏置和放大倍数 ,4路信号分别从ADC0 80 9的 4个通道输入 ;软件上 ,通过判别读入的 4路值自动转换量程 ,并显示测量值 .结果 经实验调试 ,用该方法对 (0~ 1 0 0 )℃范围的温度测量时 ,测量误差小于 0 .1℃ ,且实现了自动量程切换 .结论对非线性参量的测量采用该方法后 ,可有效地提高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6.
自动校准技术是高准确度、高分辩率智能仪器的关键技术。这种基于整体测量系统的校准模型使得校准参数相互关联,容易造成校准过程发散。因此,研究校准的收敛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真有效值转换器的输出特性,建立零点和满度的校准数学模型,给出了校准实现的方法,并证明了该模型自动校准过程的收敛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将SYSMACC系列P型PC通过扩展,增加输入,输出点数,具有A/D、D/A模拟量输入,输出功能。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解放军65049部队生产的SJX-99数字式接地电阻测试仪,利用二电极测量原理,采用双钳口测量方法,无需打辅助地极,无需将接地体与负载隔离,实现了在线测量。其采用自校准技术,通过软件实现了宽量程的自校准,大大提高了测量精度;采用单片机技术,实现了大范围、宽量程的自动换挡、数据处理、计算、显示及大容量存储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9.
一种改善温控系统测量精度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针对带有8位A/D转换器(ADC0809)的单片机温控系统,实现宽量程高精度自动测量。方法 硬件上,将总量程均分成4段,每段放大电路设置独立可调的偏置和放大倍数,4路信号分别从ADC0809的4个通道输入;软件上,通过判别读入的4路值自动转换量程,并显示测量值。结果 经实验调试,用该方法对(0-100)℃范围的温度测量时,测量误差小于0.1℃,且实现了自动量程切换。结论 对非线性参量的测量采用该方法后,可有效地提高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一种通用性较强的单片机控制系统,可以通过驱动步进电机或直流伺服电机对5根轴进行联动控制,并具有足够的模拟量和开关量输入/输出端口,可以满足一般机器人的控制要求。增强的单片机功能可以用来实现智能机器人的特殊功能需要。  相似文献   

11.
介绍可编程控制器(PLC)在高加水位保护系统中的应用,对于开关量,模拟量的输入及输出,利用其内部存储器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述运算等操作命令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流水线型ADC(模数转换器)中加入Dither噪声后可能导致输入信号溢出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Dither结构.该结构采用PN(伪随机码)作为宽带大幅度的Dither,通过自适应的方式在不影响输入信号动态范围的前提下将模拟信号随机化,减小ADC的DNL(微分非线性)误差,提高ADC的动态性能.实验结果对比了加入该Di...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双向励磁涡流检测传感器的信号解调问题,设计了适用于低频范围的正交解调电路(包括移相器、模拟乘法器以及低通滤波器),并对电路各模块的特性进行了测试.通过在移相器中设置滑动变阻器调节两级运放的输入、输出阻抗,可以实现对10~30 k Hz内正弦信号的90°相移,测试了乘法器在工作频段内的直流偏置特性.将解调电路与双向励磁涡流检测传感器应用于钢块不同深度缺陷的检.结果表明:偏置电压基本不随工作频率而波动,进行差值补偿后,计算与电路输出结果的互相关系数为0.955 1,整体解调电路对信号解调的幅值误差小于13%,相位解调误差小于8%.可以检测出45号钢中深7 mm的槽型缺陷,且随着缺陷深度的增加,幅值和相位均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4.
LLC全范围满载软开关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证LLC在整个输入电压范围内都能实现零电压开通(ZVS),并且能够全范围满载输出,提出一种对整个谐振腔的优化设计方法.区别从完全谐振点出发,找出最难实现ZVS的工作点(低频满载点),从该点出发找出既能全范围满载输出,又能全范围实现ZVS的最大励磁电感,再对整个谐振腔进行优化设计.通过与传统设计方法对比表明:本优化设计方法在满足全范围满载输出性能要求的前提下,提高了整个输入电压范围内的效率;该设计方法的优势在高电压输入情况下体现得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适用于高速信号传输的低失真及宽带模拟开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应用于高速信号传输系统的低失真、宽带自举模拟开关电路.所提出开关的栅源过驱动电压由NMOS和PMOS开启电压之和决定,并能够实现轨到轨(rail-to-rail)输入范围内开关的栅源电压与阈值电压之差(VGST)保持恒定,而且基本消除了体效应的影响.采用TSMC 0.18μm CMOS工艺,HSPICE仿真结果表明,输入信号在0~1.8V之间变化时,开关的VGST基本保持恒定,其-3dB带宽大于10GHz; 当输入信号的频率为1.5GHz,满摆幅电压为0.8V时,输出信号几乎能够无衰减的跟随输入信号,其无杂散动态范围为65.4dB.  相似文献   

16.
1 INTRODUCTIONSince stochastic resonance (SR) was presentedby Benzi et al[1]to explainthe periodic recurrent iceages ,this phenomenon has continuously attractedconsiderable attention. The termof SRdescribes aphenomenon whereby the response of a nonlinearsystemto a periodic signal can be amplified and op-ti mized by the assistance of noise .Stochastic resonance was first discussedin thecontext of bistable systems . Fauve et al[2]per-formed the first experi ment of stochastic resonancewit…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下行多用户多入多出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别归一化匹配信道矩阵的有限反馈方案. 该方案通过对匹配信道矩阵元素有区别归一化,避免了基于F范数归一化方案中矩阵元素的取值范围随发端天线数的增加而逐渐收敛于0,保证了均匀量化在不同发端天线数情况下的量化精度. 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基于F范数的归一化方案,该方案能有效降低量化均方误差,提高预编码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CMOS与非门存在的三个缺点:输出电阻见受输入端状态的影响,输出的高、低电平受输入端数目的影响,输入端工作状态不同时对电压传输特性的影响.讲清楚了带缓冲器的CMOS与非门是怎样克服、解决这三个缺点的,克服、解决这三个缺点是输出端的缓冲器起的作用,每个输入端的缓冲器是用于得到所需与非门逻辑功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