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17-甲氧基-7-羟基-苯并呋喃查尔酮的分离方法及晶体结构.[方法]利用液液萃取、硅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进行目标物的分离,并通过IR、NMR、ESI-MS、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鉴定晶体结构.[结果]晶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主要参数:a=10.881 3(16)nm,b=9.795 4(14)nm,c=13.347 3(19)nm,V=1 382.2(3)nm<'3>,Z=4,Dc=1.414mg/m<'3>,F(000)=616,μ=0.100/mm.[结论]从玉郎伞[Millettia Pulchra Kurz var.Laxior(Dunn)Z.Wei]的60%(体积分数)乙醇水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并鉴定了17-甲氧基-7-羟基-苯并呋喃查尔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拟诺卡氏菌次级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用NMR和MS等方法解析其结构.[结果]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白鲜碱、6-羟基-4-(4-羟苯基)-7-甲氧基香豆素、4.异丙基苯甲酸、β-吲哚甲酸.[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黔北地区白苞蒿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黔北地区白苞蒿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黔北地区白苞蒿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出6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662%.其主要成分是以萜类为主,其中以左旋薰衣草醇(17.781%)和吉马烯D(11.963%)含量最多.[结论]黔北地区白苞蒿挥发油成分种类较丰富的是广东白苞蒿,其共有成分中仅有β-金合欢烯、橙花菽醇、匙叶按油烯醇、石竹烯氧化物和姜烯,且石竹烯氧化物和匙叶桉油烯醇在2个不同地区白苞蒿样品中含量差异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汉防己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将汉防已叶经水蒸气蒸馏得到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和鏊定,并用峰面积归一法计算各个组分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48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5.87%,主要成分为:2,2-二羟基-苯并呋喃(3.96%)、3,7,11-三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3-醇(10.01%)、环己酮(13.07%)和2-甲氧基-4-乙基-苯酚(19.58%).[结论]该研究为汉防已叶挥发油成分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椿皮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椿皮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椿皮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采用面积归-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椿皮挥发油中共鉴定出53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8.02%,其中相对百分含量较高的有(+)-Spa-thulenol(11.59%)、顺-α-可巴烯-8-醇(8.37%)、α-胡椒烯(5.87%)、△-杜松烯(5.76%)、α-荜澄茄油烯(4.40%).[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分离度好,是分析椿皮挥发油成分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海洋动物冠瘤海鞘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 柱色谱、气相色谱等方法对冠瘤海鞘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波谱分析并结合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冠瘤海鞘分离纯化得到白色针状晶体和无色油状物;白色针状晶体具有典型甾醇类化合物特征,其GC 总离子流谱图与文献报道相似;无色油状物Rf值为0.5,10%浓硫酸显紫红色,核磁共振测定与文献报道的油酸甲酯相等.[结论]从冠瘤海鞘中分得混合甾醇和油酸甲酯,油酸甲酯为首次从该动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一个双核镍的冠醚配合物[Ni2(L)Cl2]·H2O(I),其中冠醚配体H2L为[3,7,11,19,23,27-六氮杂-33,34-二羟基-15,31-二甲基-三环-三十四烷-1(32),13,15,17(34),29(33),30-六烯.通过H2L配体与NiCl2·6H2O的反应,得到了配合物Ⅰ,并通过元素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鉴定假臭草地上部分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新鲜假臭草的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其成分,通过NIST 化合物谱库检索,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得到所提取各组分在该化学成分中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经毛细管分离出27 个峰.确认了其中的26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9.58%.新鲜假臭草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大牛儿烯D,含量23.63%;石竹烯,含量14.95%;α-杜松醇,含量8.00%;6-亚甲基-1,5,5-三甲基-环己烯,含量6.79%;(+)-表-双环倍半水芹烯,含量6.02%.[结论]新鲜假臭草挥发油成分主要是萜类,还含有少量的羧酸和芳香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云南厚壳桂叶脂溶性化学成分,为合理利用云南厚壳桂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GC-MS分析云南厚壳桂叶脂溶性成分.[结果]鉴定出54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9.47%.主要成分为δ-杜松烯(20.55%)、β-古芸烯(16.66%)、匙叶桉油烯醇(8.09%)、α-可巴烯(3.16%)、1,2,3,4,6,8α-六氢-1-异丙基-4,7-二甲基萘(2.36%)和杜松-1,3,5-三烯(2.33%)等.[结论] 云南厚壳桂叶脂溶性化学成分主要为倍半萜类、芳香族和烷烃类物质,该研究为合理利用云南厚壳桂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枇杷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具体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已经鉴定组分共47个,占流出组分总量的86.33%.含量较高的组分有β-倍半水芹烯(4.14%)、异桉叶油(5.07%)、环己酮(5.25%)、顺-3-己烯-1-醇(5.30%)、香叶烯D(5.35%)、10,10-二甲基-2,6二(亚甲基).双环[7.2.0]十一烷(7.95%)、水杨酸甲酯(11.72%)等.[结论]GC-MS法分析、鉴定枇杷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技术简单易行,操作简便,为枇杷叶的深入开发提供了基础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