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庭风 《园林》2008,(1):30-33
杜甫草堂,又名浣花草堂,位于成都西门外浣花溪边,是唐代诗人杜甫流寓之所.杜在此居住3年9个月,作诗240余首,是其一生诗量的五分之三.  相似文献   

2.
崔愷  郭海鞍 《建筑学报》2023,(8):102-105
<正>1草堂与玉山名胜草堂,是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宅邸的自谦说法,比如唐代诗人杜甫的浣花草堂、白居易的庐山草堂,元代画家王蒙的东山草堂、文学家顾瑛的玉山草堂,清代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等。“草堂”两个字表达了文人雅士淡泊金钱名利、以陋室为居、归隐田园、潜心研习文学或艺术的生活态度,也是基于我国自然朴素的农耕文明产生的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成都杜甫草堂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流居成都的寓所,后人为纪念诗人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今日的祠堂园林。早在千年前诗人韦庄即寻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至宋代重建成祠堂。此后历代都有修葺扩建,建国后又经全面整修并扩建了西边的梅园和改建了东邻的草堂寺为展  相似文献   

4.
黄润祥 《中国园林》1990,6(1):22-23,41
三十年前草堂主,而今虽在鬓如丝. 登山寻水应无力,不似江州司马时。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生命历程的最后一年,依然头顶如雪衰发,拄杖南望匡庐,怀恋三十年前亲手营造的自然园林式的山居别业——庐山草堂。白居易不仅是唐代的大诗人,而且是我国古代卓有成就的造园家。他一生经营过“庐山草堂”,“渭上南园”、“忠州东坡园”、“洛阳履道坊第宅园池”等众多著名庭园。唯有庐山草堂,令他魂牵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7)
本文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为代表性文学旅游地进行实证研究,构建了"文学旅游地旅游体验"评价体系,利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在旅游体验文献基础上提炼出情感体验、审美体验、移情体验和行动体验四种体验类型,从旅游者感知视角为杜甫草堂保护开发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距西安约40公里、秦岭南麓,北临渭水的户县是关中平原的一颗珍珠,素有"银户县"之誉.在这片土地上,现存的人文遗址非常丰富,如创建于后秦的户县秦镇草堂营村是西域高僧鸠摩罗什率三千弟子一起翻译佛经之地.有始建于晋代的草堂寺.建于唐代的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舍利塔是著名的长安八景之一、素称"草堂烟雾".  相似文献   

7.
陶磊 《城市住宅》2012,(2):94-97
冯大中艺术馆.伏虎草堂是辽宁省首座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个人艺术馆。冯大中,1949年出生于辽宁省盖县,号伏虎草堂主人。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画家,中国工笔画学会副会长,辽宁省美协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冯大中艺术馆.伏虎草堂占地八亩,由地上两层和  相似文献   

8.
农村古民居适当市场化可行性研究及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历史建筑的爱与忧2005年葑湄草堂(建于清朝中期的苏州古宅)拍卖惨遭流拍;2006年朱家园别墅(苏州最大单体民国建筑)的上海拍卖会,  相似文献   

9.
《建筑创作》2014,(1):276-283
这个建筑是沿着长野县的诹访湖畔建成的町立博物馆。博物馆的功能是:介绍诹访湖的历史和自然以及诗人乌木赤彦生涯的两个常设展示厅,另外兼用于收藏、特别展示,体验学习的演讲厅。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5):26-27
诗歌时间是诗人自觉创造的新的时间秩序,是诗人根据自己的独特体验把握的时间、并凝结为意象,形成审美化的属己时间,而属己的时间即心灵时间,诗人对时间的思考也是对自身存在的思考。在《女人》组诗中,诗人翟永明创造一个"黑夜"也就发现并确立了女性的自我世界、自由地直觉到外在事物的变化并与内心世界取得某种联系,书写出女性自身的全部体验,也就获得了对生命、对存在的独到感悟。  相似文献   

11.
<正> 成都市浣花溪风景名胜区位于市区西郊,面积2.5平方公里。有驰名中外的杜甫草堂;有纪念唐代女杰翼国夫人的浣花祠;有曾作唐玄宗离宫的著名道观青羊宫;并有汉代名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风流千古的琴台故址;唐代诗人薛涛制作诗笺的遗址等众多的景点古迹。  相似文献   

12.
观演建筑设计中的思考与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叙了几次观演建筑设计的体验,并通过这些体验论述了建筑创作的基本要点:目的性是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环境是建筑设计的根据;建筑的综合化导致建筑空间布局的立体化;用纯朴的心设计朴实的建筑等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3.
冯瑞玲 《四川建筑》2001,21(4):9-9,19
杜甫草堂留给人的无尽魅力在于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作为人们心中的圣地 ,它充满着太多的有区别的部分和可识别的有力焦点。当您置身于草堂 ,具有田舍农居意味的茅屋 ,如诗如画的浣花溪 ,清溪壁映的照壁 ,寒梅青松下的工部祠 ,碧池浓荫下的大廨 ,小桥流水边的柴门 ,幽幽花径 ,无不流露着典雅质朴、清新迷人的田园风光 ,令人发思古之幽情 ,缅怀一代诗宗。作为诗圣流寓成都时用心血营造的草堂 ,其遗址流传千古 ,诚如冯至先生在其《杜甫传》中所言 :“人们提到杜甫时 ,尽可以忽略杜甫的生地和死地 ,却总忘不了成都的杜甫草堂。”作为一座纪…  相似文献   

14.
衡阳,远处嵯峨的南岳衡山围屏般巍然峙立,近处碧澄的湘江蜿蜒穿城而过;城中的回雁峰,自古以来留下无数诗人墨客的文化魂宝,传涌着家喻户晓的不朽篇章.经衡阳登衡山旅游进香的游客经年络绎不绝.  相似文献   

15.
"建筑漫步"是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①所提出的重要建筑理论,蕴含了其建筑作品复杂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该理论通过独特的时空观与叙事结构,引导体验者运用自身感知能力与建筑进行互动,从而产生全新的体验.文章通过解读勒·柯布西耶的建筑漫步理论,并结合其建筑作品中门、窗、楼梯与坡道几种经典建筑细部元素的设计分析,总结探讨有关"建筑漫步"理论的现实意义,以从业者的角度对建筑师与使用者之间良性关系培养提出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文学与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以后,日本就有了两个金阁寺,一个是文学的,一个是建筑的.文学的一个是三岛由纪夫的小说<金阁寺>,根据原来独一无二的古金阁寺被一和尚烧毁的真实故事写就的;建筑的一个是在原址上重建的新金阁寺.三岛的小说很忠实地记述了那个令人难以接受的事件:一个口吃的和尚最终受不了金阁的(建筑)美对他构成的使他总是相形见绌的压迫,不得不一把火把这座建筑点了.纵火的理论是和尚在法庭上坦白的,使原来不理解他的公众愕然之后更不理解他了.三岛自然除外,在小说的结尾,他让那和尚爬上寺后的山,在那儿再点燃一根火柴,抽上一支烟,第一次体验一下轻松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寒舍”位于比邻杜甫草堂的浣花溪公园内,原建筑是一个四川民居风格的园林景观建筑,建筑周边碧水,湿地,翠竹茂林,十分幽雅,趣然。  相似文献   

18.
<正>茂德公草堂座落在广州番禺区化龙镇金山大道京珠高速入口附近。交通地理位置优越,这一带保留着原有果园、池塘的乡村景色,地形属低矮的小丘陵坡地,草堂占地200亩,地势小有起伏,园区内有四个水塘,主体植物以龙眼树为主。起初想建一个多样性的综合文化农庄,我们设计方与业主进行了多方面的沟通,根据当前的社会形态,确立以南方乡村文化为主题,以雷州文化、南粤传统建筑文化为载体,建设  相似文献   

19.
蒋林 《建筑与文化》2012,(10):106-111
文化地标既是本土视野的,也是外部视野的。从文明极化的研究思路出发看到的草堂,还存在着两个多样性:一个是线性时间上的传承、流变;一个是并置空间中的重叠、生发。多种面向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复杂又有脉络可循的文化地标生发路径。从文明极化视角出发的草堂研究,突出了杜甫草堂作为文化地标其复杂的经济、政治、社会映照功能,及由此获得的崭新的文化内涵及积淀,恰是文化地标在历史和城市发展长河中自我更新的重要表现。读城智库研究院对杜甫草堂作为文化地标之于成都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较为典型的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20.
草堂寺解放前为成都佛教四大丛林之一,位于蓉城西门外的浣花溪畔,其建筑古朴,环境幽静。由于杜甫旧宅与草堂寺毗邻,故人们一提到草堂寺就自然地把它与杜甫草堂联系在一起,几乎成了杜甫草堂的同义语,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草堂寺在历史上实非『卷我屋上三重茅』的杜甫草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