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充分了解地化录井仪的FID氢焰检测器,有助于操作人员及时处理地化仪在现场应用中出现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氢焰检测器的结构、原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氢焰检测器产生故障的原因及检修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勇 《录井技术》1999,10(4):69-70
充分了解地化录井仪的FID氢焰检测器,有助于操作人员及时处理地化仪在现场应用中出现的问题。章分析了氢焰检测器的结构、原理,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氢焰检测器产生故障的原因及检修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港油田综合录井队在青海录井时发现氢焰检测器在高原地区出现提前饱和现象。高原缺氧,助燃气与燃烧气比例严重失调是造成检测器提前饱和的主要因素。在录井现场,对氢焰检测器重新标定,做出适合高原地区的刻度曲线可提高测量精度。另外,作者还提出了利用压缩空气和收集氢气发生器的氧气来提高燃烧质量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大港油田综合录井队在青海录井时发现氢焰检测器在高原地区出现提前饱和现象。高原缺氧,助燃气与燃烧气比例严重失调是造成检测器提前饱和的主要因素。在录井现场,对氢焰检测器重新标定,做出适合高原地区的刻度曲线可提高测量精度。另外,作还提出了利用压缩空气和收集氢气发生器的氧气来提高燃烧质量的设想。  相似文献   

5.
甲基叔丁基醚是石油化工生产中的高附加值产品,具有一定的毒性。文中依据规范要求,阐述了利用先进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建立了工作场所逸散到空气中甲基叔丁基醚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氢火焰检测器测定柴油烃族组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提出了双柱切换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移动丝氢火焰检测器检测分析柴油烃族组成的方法,并对仪器系统的可靠性及拟定方法的准确性,重复性进行了考察。采用键合氢基柱和氰基柱,以正己烷和二氯甲烷为流动相,在20min内定量分析柴油中的饱和烃与烯烃总量,单环芳烃,双环芳烃,多环芳烃和胶质,并用该方法分析不同加工工艺的柴油馏分及成品油。  相似文献   

7.
气测仪烃组分选用什么作载气,这是一个小问题,过去注意它的人很少。然而它的影响却不可忽视。载气选择不当时不只是关系到出峰状况和灵敏度,还容易发生在一次高浓度进样之后基线飘移变大,甚至还可能导致色谱柱寿命减短。因为载气与反吹气密切相关。70年代国内有三家厂生产色谱气测仪,烃组分道都用氢焰检测器,有两家用与燃气合一的氢作载气,只有四川石油局重庆仪器厂的SQY-4型的载气是空气,并取得了好的效果。最近天津市兴国公司研制的新型气测仪也用空气作载气。但用氢作载气的大概还不是个别。烃组分道用空气或氢作载气,两者相比,虽然用空气作载气时气路流程相对复杂一些(因为载气、反吹气都不能与燃气合并成一路),且由此引起的分析周期切换阀(多通阀)上项要增  相似文献   

8.
对碳三液相加氢过程中产生的微量低聚物——绿油进行了分析研究。用北京分析仪器厂生产的 SQ-204型色谱仪;以 GDX-102和 OV-101混合柱为分析柱;氢焰为色谱检测器,对绿油组份进行色谱分离,并用色质联用进行定性。发现绿油中含 C_6单烯烃、C_6双烯烃以及痕量 C_9化合物。用归一化法定量,可检测出 C_3加氢前后物料中含万分之几到千分之几的绿油。  相似文献   

9.
曾雁  王海  徐桂芳  王晓华  申英 《吐哈油气》2003,8(4):322-323
热解气相色谱法是结合热裂解和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技术,通过氢火焰检测器对热解产物中的热蒸发烃(S1)和热裂解烃(S2)进行分析,得到详细的烃组成资料,依据烃的组成特征及含量变化对储集层的含油水性进行判断,主要针对S1的特征进行了分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C_4烯烃叠合-醚化产物的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利用HP-6890N气相色谱仪分析C4烯烃叠合-醚化产物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液体六通进样阀直接液体进样,3根毛细管色谱柱分离,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的在线色谱分析法,能够有效地分离C4烯烃叠合-醚化的复杂产物,测定结果能满足定性、定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方法实验研究了土壤中微量烃、氦和氢分析的气体提取方法,气相色谱分析条件以及FID、TCD两种检测器对天然气组分体积百分含量的换算对比,对提取气体的不同装置,气样不同存放时间,土样不同包装进行了实验和分析对比,得到了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TLC/FID法测定催化裂化原料油中芳烃的组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TLC/FID法分析测定催化裂化原料油中芳烃组成的方法。该方法运用局部扫描技术,在烧去色谱棒上的饱和烃部分后,用溶剂将芳烃分离成单环、双环、多环芳烃,再经氢火焰离子检测器检测。本方法简便、快速,标准偏差<5%,可用于工业控制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原油和沉积物(岩)饱和烃的分析中,生物标志化合物分离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各种参数计算的准确性和地质应用。本文应用毛细管色谱对各种类型样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取得了一定效果。 一,实验部分 1,仪器及分析条件 (1)仪器:为微处理机控制、带数据处理和记录功能的岛津GC—RIA型毛细、填充两用色谱仪。双流路系统、双氢焰离子化鉴定器。   相似文献   

14.
熊云月 《江西石油化工》1999,11(4):13-16,12
本文介绍一种以大口径毛细管柱代替普通填充柱的气相色谱分析空气及液氧中轻烃含量的方法。本方法的仪器系统帱的法所用HP5890Ⅱ气相色谱仪改造,其配置有氢焰检测器,大口径毛细管色谱柱,带有200μl定量管的六通阀和积分仪等构成。讨论了用此仪器分析空气及液氧中C4以下的气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从有机岩石学与有机地球化学角度研究烃源岩有机质成烃演化和生烃作用是油气资源评价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探讨了贵州六盘水地区煤岩显微组分的生烃潜力和生烃贡献,并对富氢显微组分的组成与氢指数作了相关性研究,提出了计算显微单组分生烃贡献的一种方法.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基质镜质体早于树皮体产生液态烃类,富氢显微组分的含量与氢指数表现出很好的相关性;基质镜质体是煤生烃作用的最大贡献者.这一结论对研究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笔者认为,烃源岩有机质的生烃潜力是针对其生烃性能而言的,是生烃作用的“质”的衡量标准;生烃贡献则是针对其在生烃过程中的生烃配分而言的,是生烃作用的“量化”标准,提出将生烃贡献指标作为烃源岩有机质生烃评价的判别指标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响应因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柴油族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柴油烃族组成,氰基柱作固定相,正庚烷为流动相,辅以反冲技术将样品分离成饱和烃、单环芳烃、双环芳烃和多环芳烃及胶质等组分,用示差折光检测器进行检测,气质联用仪分析得到的样品分析结果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饱和烃、芳烃和胶质分析进行定量校正的依据,考察了不同的标样测得的响应因子对定量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不同组成的油样选用不同类型的标样测得的响应因子进行定量时,结果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7.
胡刚 《炼油与化工》2014,(1):50-52,64
阐述了丙烯中微量烃类杂质的分析方法。该方法在配置有气体样品进样阀、分流/不分流进样口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的气相色谱仪上进行。采用HP-PLOT AL2O3柱用于微量烃杂质的分离,很容易检测小于1 mL/m3的烃类杂质。但该方法不包括丙烯中的其它杂质分析。  相似文献   

18.
邱丽伟  董明云  王辉 《石油化工》2000,29(4):286-287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壬基酚及其杂质的含量 ,用归一化法定量 ,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建立了长 2m、内径2 5mm ,固定相 :80~ 1 0 0目 3%DEXSIL - 40 0GC/WHP =3/97(质量比 )的玻璃柱 ;长 30m、内径 0 53mm的HP5毛细管柱 ,采用非极性 5%联二苯和 95%二甲基聚硅氧烷为固定相。试验证明毛细管柱比填充柱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9.
该文对塔中X井气测录井异常显示段出现的烃组分含量大于全烃含量和过早饱和现象进行了分析,从仪器的氢焰鉴定器和各种气体流量的分析试验,得出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氢气和助燃气的气体流量参数匹配不当。采用每调试一次氢气或助燃气流量注一个气样的方法,找出仪器出峰的最佳点,提出了确定全烃气体流量参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润滑油烃族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润滑油烃族组成的分析方法。以正己烷为流动相,采用色谱柱串联方式,将润滑油分离为饱和烃、单环芳烃、双环芳烃、双环芳烃及多环芳烃。通过烃分析检测器检测。该方法速度快、操作简单,各族烃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多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