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前普遍认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的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在新近系下油砂山组(N_2xy)沉积时,只发育向西南方向流动的牛鼻子梁物源所形成的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这种认识难以解释以下事实:第一,在红三旱一号地面构造南翼露头发育一套约650 m厚的N_2xy灰色砾岩;第二,二维地震测线QY0680和CDM1150以及露头剖面表明,在N_2xy沉积时,不整合地面构造及其附近约190 km~2的区域呈一个北西走向的剥蚀区,该剥蚀区有效地分隔了红三旱一号物源体系和牛鼻子梁物源体系;第三,在N_2xy沉积时,牛鼻子梁地区是阿尔金山向东南方向延伸的古鼻梁,该古鼻梁是牛鼻子梁以北地区物源向西南方向流动的屏障.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N2xy沉积时,研究区发育由红三旱一号物源、牛鼻子梁西口物源和牛参1井以北物源所控制的扇三角洲-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2.
目前普遍认为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山前的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在新近系上干柴沟组(N1)沉积时主要发育向西南方向流动的牛鼻子梁物源所形成的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一湖泊沉积体系,这种认识难以解释以下事实:第一,在红Z-旱一号地面构造第一和第三高点南翼露头剖面均发育一套约350~1470m厚的N1杂色砾岩、砂砾岩和舍砾砂岩;第二,不整合地面构造南翼露头剖面表明,在N1沉积时,该区域发育厚层灰绿色泥岩夹薄层褐色石膏沉积,为弱水动力条件的浅水湖湾环境;第三,在N1沉积时,牛鼻子梁地区是阿尔金山向东南方向延伸的古鼻梁,该古鼻梁是牛鼻子梁以北地区物源向西南方向流动的屏障。在综合研究该地区的野外露头、钻井、测井、二维地震资料和古地理背景的基础上,提出在N1沉积时,研究区发育由红三旱一号物源、牛鼻子梁西口物源和牛参1井以北物源所控制的扇三角洲一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这一新认识对于重新认识与评价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石油地质条件及寻找优质有效碎屑岩储层具有重要的勘探买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西部红三旱一号—牛鼻子梁地区在路乐河组沉积时期的物源方向和沉积体系类型尚不明确.通过岩心观察、砂岩骨架组分和重矿物类型及其组合特征分析、连井砂体对比、古地理背景分析等方法,对该区路乐河组沉积时期的物源方向和沉积体系类型及其展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三旱一号物源分为3支水系,自西向东依次为尖顶山水系、长尾梁水系和碱北水系;尖顶山水系经红三旱一号一高点主体向西南方向流入尖顶山地区,长尾梁水系经红三旱一号三高点主体向南偏西方向流入长尾梁地区,碱北水系经红三旱一号五高点主体向东南方向流入碱山以北地区.牛鼻子梁西口物源主体向东南方向流入伊北凹陷.在路乐河组沉积时期研究区发育由红三旱一号物源和牛鼻子梁西口物源共同控制形成的扇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其扇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分布面积较大,向南延伸至尖顶山—黑梁子地区以北、东坪北部以及牛参1井以南;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的分布面积较小,向南延伸至长尾梁地区.  相似文献   

4.
高邮凹陷周庄油田戴一段油藏存在油藏类型及砂体展布等认识不清的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岩心观察和粒度特征分析等研究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局部发育三角洲沉积。以砂体的展布规律为主要依据的物源方向进行研究认为,周庄地区E2d1沉积时期存在来自吴堡低凸起和北西方向的"双向物源",并利用单一小层的解剖,在E2d11砂组4小层中发现了2个物源交汇处发育的一条砂岩尖灭带。研究区E2d12下段9、10号小层属于岩性上倾尖灭油藏。通过对该油藏类型的新认识,重新预测了砂体的边界,并成功对周15井实施了侧钻,为该油田的滚动扩边提供了方向,初步估算可增加经济可采储量超过60×104t。  相似文献   

5.
在物源分析的基础上将原有砂组细分为小层,精细表征了成都凹陷沙溪庙组下段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及垂向演化规律。研究认为:受不同物源供给影响,研究区西部近物源方向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东北部远离物源方向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其主要沉积单元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坝、泛滥平原等沉积微相类型。区内平面相展布具有较好的继承性,西部以近连片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发育为主,东北部以条带状曲流河三角洲分流河道和鸟足状河口坝发育为主;垂向上,自下而上经历了水进-水退-水进的沉积演化过程。建立了研究区多物源控制下的不同类型三角洲沉积模式,为下一步勘探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张立强 《断块油气田》2011,18(4):429-432
应用古地貌及沟谷展布特征、重矿物组合、岩屑类型及分布、地震反射结构、砂体展布等多种方法,对白音查干凹陷锡林好来地区下白垩统腾格尔组沉积时期的物源体系进行了研究.古地貌恢复与沟谷展布特征为判断沉积盆地的古物源体系提供了借鉴作用.锡林好来地区所在的盆地缓坡带分为斜坡带和断阶带2个单元,断阶带发育与盆地长抽方向平行的沟谷,南...  相似文献   

7.
以沧东凹陷古近系孔店组一段为目的层段,利用岩心识别了沉积构造、岩性组合特征和沉积微相,借助轻矿物资料开展了物源体系分析,利用钻井砂岩厚度分析砂体空间分布规律。综合分析表明,沧东凹陷孔一段主要发育块状构造、交错层理等辫状河道砂坝沉积,受四大物源体系的控制即东部徐杨桥物源和孟村物源、西部舍女寺物源、北部孔店物源,在沧东凹陷的西部,主要发育冲积扇沉积体系,而在凹陷的其他区域,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8.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A井珠海组发育潮汐沉积,以细砂、粉砂和粉砂质泥岩为主,局部含有泥砾。根据A井岩心观察,按岩石学特征出发在珠海组识别出4种岩石相以及4种岩石相组合。据岩相类型和沉积构造特征,可从A井珠海组潮汐沉积内识别出2个沉积亚相和4个沉积微相,其中潮下带包括潮汐水道和潮汐水道侧缘,而潮间带则发育有砂坪及混合坪2种微相。描述了发育在珠海组的潮汐沉积构造及其微相组合特征,并预测出潮汐水道是砂岩储层分布和发育的最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9.
应用地震资料对珠江口盆地荔湾凹陷恩平组地层进行地震相分析,恢复其古地貌,并结合浅层井-震对比分析,在该区发现了一个大型水道—浊积扇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水道在平面上呈"蛇"型沿NW—SE方向展布,受物源和古地形等因素的影响,水道不同区段的剖面形态与沉积演化特征不同,上段呈现"V"型,向中、下段逐渐转变为"U"型或"W"型;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将该水道—浊积扇体系划分为3期,每期水道内部发育次级小水道。早期水道以侵蚀作用为主,中期水道以侵蚀-沉积共同作用为特征,晚期水道基本为沉积作用,而且中—晚期水道广泛发育天然堤-溢岸沉积,属于典型的侵蚀-沉积型水道。分析认为,其物源来自白云凹陷北部的三角洲。该深水扇体系的发现为深水区深部地层大型储集体的寻找及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白豹-坪庄地区长6油层组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第6段在白豹-坪庄地区是最重要的勘探目的层之一。通过岩心、测井和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认为该区长6油层组砂体发育的是一套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翼、河道间和河口砂坝4种微相。进一步编制沉积微相平面图,分析长6油层组各砂体的沉积特征和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规律,证明该区有2个物源,以北东物源为主;且长63层是主力储层,其物性最好。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盆地西北区深层气成藏条件与有利勘探目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柴达木盆地西北区(柴西北区)具备深层气藏形成的条件。柴西北区存在E1+2、E13、E23和N14套气源岩,其有机质丰度可达到中等到好;凹陷中心有机质类型以Ⅰ或Ⅱ型为主,凹陷边缘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4套气源岩在茫崖凹陷和大风山鼻隆局部范围均达到高过熟阶段;总生气量达到1 841.5×108m3。柴西北区深层主要存在碎屑岩储层和裂缝性储层,前者主要分布于湖盆边缘的冲积扇相、河流洪泛平原相、扇三角洲相、辫状河相和滨浅湖相;后者主要分布于半深湖相。柴西北区深层存在3个生储盖组合,即:上生(E23—N1)下储(E23—E13)组合、下生(E23—N1)上储(N12—N22)组合和自生自储组合(E23—N1)。柴西北区深层区域性盖层主要是E23和N1湖泛时期形成的湖相泥岩。N12(23.5 Ma)以后,柴西北区深层构造圈闭基本形成,相对完整的背斜和断背斜圈闭有油泉子、南翼山、油墩子和开特米里克。深层气运移主要以断层为输导层的垂向运移为主;背斜和断背斜构造圈闭一翼或两翼发育断层,对深层气的垂向运移非常有利。柴西北区气源岩生气期在23.5 Ma(N12)以后,而大多数构造也是该时期以后形成的,因此柴西北区气源岩生气期与构造形成期同步。应用模糊评价方法,结合专家经验认为柴西北区深层气Ⅰ类勘探目标为油泉子构造,Ⅱ类勘探目标为南翼山构造,Ⅲ类勘探目标为油墩子构造和开特米里克构造。深层气藏勘探的主要风险在于:①深层构造落实程度较差;②深层储层类型、分布和储层物性还不十分清楚。  相似文献   

12.
在柴达木盆地一里坪地区新近系中,近期发现较好的天然气显示。从天然气源岩评价入手,开展了有机质丰度、生烃史分析、气源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天然气成藏模式,估算了新近系天然气资源潜力,分析了有利勘探区带。认为新近系天然气为热成因气,其源岩丰度中等偏差,有机质类型以Ⅲ型和Ⅱ2型为主,初步估算一里坪新近系含气系统天然气资源量约为1.5×1012m3,一里坪凹陷西缘构造带埋藏较浅、构造形成相对较早,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3.
柴西阿尔金斜坡古近纪和新近纪沉积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柴达木盆地西部阿尔金斜坡西起七个泉构造、东至牛鼻子梁构造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E_3 xg^1$)至新近系狮子沟组($N_2 s$)连井剖面沉积体系演化分析表明:①阿尔金斜坡地区从$E_3 xg^1$ 至$N_2 s$ 发育扇三角洲-浊积扇-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②总体上发育一个完整的沉积旋回,$E_3 xg^1$ 沉积早期为退积旋回,中、晚期则主要为进积旋回;③各个沉积体系开始出现进积旋回的时间不一致,其中,月3 井区从E3xg2 沉积中期开始就持续出现进积旋回,而西岔沟构造则在$N_2 s$ 沉积早期才开始出现进积旋回,月1 井区没有出现进积旋回;④牛参1 井区在$N_2$sy 下部至$N_2 s$ 发育退积旋回。阿尔金斜坡区的沉积体系发育与演化特征充分反映了阿尔金断裂带活动的多期性、阶段性、局部性和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14.
柴达木盆地一里坪地区新近系是一个潜在的油气勘探领域,前人研究表明上油砂山组及上干柴沟组内部分层段发育有优质的烃源岩层段。为明确其沉积时期古湖泊的环境特征与优质烃源岩层段发育的控制因素,选取了研究区2口取心井:里3井的上油砂山组和博1井的下干柴沟组开展了有机地球化学、碳氧同位素分析等测试工作。分析结果表明:一里坪凹陷里3井上油砂山组沉积碳酸盐δ^13C值介于-6.4‰~-1.7‰之间,平均值为-3.2‰,δ^18O值介于-11.8‰~-6.4‰之间,平均值为-9.2‰;茫崖凹陷博1井,上干柴沟组沉积碳酸盐岩δ^13C值介于-2.1‰~-1.5‰之间,平均值为-1.84‰,δ^18O值介于-12.4‰~-4.9‰之间,平均值为-9.66‰。通过碳氧同位素、岩性及周缘大地构造背景综合判别表明:一里坪地区整体为处于半开放—开放、微咸水湖泊环境,湖平面震荡频繁,平均气温相对较低,气候变化频率较快。通过沉积环境与烃源岩分布关系研究,研究区相对优质烃源岩主要发育于咸化环境内,与柴西烃源岩发育特征一致;同时,湖水平静期、气候相对温暖湿润时期也发育较好的烃源岩。一里坪地区咸化中心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松辽盆地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储层层序地层格架,结合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对其进行沉积微相研究。结果表明,该储层可以划分为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的基准面下降旋回,3个短期基准面旋回以及5~8个超短周期基准面旋回。该储层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并进一步细分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前三角洲泥、浅湖等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及前缘席状砂沉积微相可形成优质储层。其物源主要为北部和西部方向:西部地形较陡,其物源较近,形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北部地形平缓,其物源较远,形成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早期沉积以北部物源为主,晚期以西部物源为主。古龙南凹陷主要有构造、构造-岩性、岩性、断层-岩性及上倾尖灭5种类型油气藏,其中上倾尖灭油气藏分布于古龙南凹陷的西部斜坡区,岩性及断层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凹陷的中心部位,构造-岩性油气藏发育于凹陷东部的斜坡区,构造油气藏则发育于凹陷东部的鼻状构造。  相似文献   

16.
四方坨子地区岩性复合油藏勘探潜力大,已在高台子、萨尔图油层提交了效益储量。因地层及沉积研究薄弱,储量区块外围勘探进展缓慢。以347口探井和开发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岩心观察,对青山口组开展多级层序划分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微相分析工作。研究发现:依据构造变革面、岩相突变面、沉积作用转换面等可识别界面,青山口组可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SSQqn)、3个三级层序(SQqn1、SQqn2、SQqn3)和12个四级层序(RST);青山口期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半深湖、深湖沉积体系,其中辫状河三角洲相具有"多期正反韵律交替叠置、辫状带宽阔、河道频繁迁移改道、砂包泥"等特点。结合老井复查,预测青一段(F84井、F120井)、青二段(F52井、F79井)和青三段Ⅴ-Ⅷ砂组(F40井、F81井)为下步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7.
以柴达木盆地东坪—牛东地区天然气组分及碳同位素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和来源。研究区烃类气体以甲烷为主,重烃(C2+)含量低,介于0.5%~6.5%之间。东坪地区天然气干燥系数>97%,为干气;牛东地区天然气干燥系数介于90.3%~98.1%之间,具有干气、湿气共存的特点。天然气δ13C1值介于-17.58‰~-36.4‰之间,δ13C2平均>-29‰,其中东坪3区块烷烃碳同位素倒转,呈现无机成因气的特征,结合CO2含量与δ13CCO2值的关系,以及研究区发育高成熟侏罗系煤系源岩的地质背景,综合研究认为天然气为有机成因的煤型气。通过天然气成熟度和流体包裹体研究,结合阿尔金山前东段的成藏模式,认为牛东地区天然气来源于昆特依凹陷下侏罗统煤系源岩,存在2期充注:第一期以油为主;第二期以高成熟天然气为主。东坪地区天然气来源于坪东—一里坪凹陷下侏罗统煤系源岩,存在4期高成熟和过成熟天然气的充注,并导致了烷烃碳同位素的倒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