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采用两点大田试验研究多元长效油菜专用肥的施用对油菜生长、产量、养分吸收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元长效油菜专用肥的施用可明显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株高、茎粗、分枝数、SPAD值和单株干物质量均有显著提高,最大增幅分别为30.1%、72.7%、162.2%、31.0%和130.1%。菜籽产量与专用肥施用量呈线性加平台关系,合理施用专用肥显著增加菜籽产量。施肥影响菜籽产量的构成因素主要为分枝数和角果数的增加。多元长效油菜专用肥的施用显著提高油菜干物质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但随着施用量的增加,肥料利用率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当施用量为1 125kg/hm2,两试验点N、P2O5和K2O的平均利用率分别为37.0%、33.5%和75.6%。根据试验结果推算出菜籽的目标产量为2 700~3 000kg/hm2时,多元长效油菜专用肥的适宜用量为1 200~1 275kg/hm2。  相似文献   

2.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氮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养分含量、养分累积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氮相比,施氮肥75、150和225kg/hm2平均分别增产41.9%、70.3%和66.2%,籽粒含氮量分别提高9.1%、14.2%和13.1%,植株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分别增加59.6%、111.6%和108.0%。施氮促进油菜生长发育,显著提高油菜对氮素的吸收、累积和籽粒需氮量,但氮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表观利用率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显著下降。氮肥用量在150kg/hm2时,能较好地协调油菜高产与氮肥合理利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李月梅 《中国油料》2012,(2):174-180
利用大田试验研究氮、磷、钾肥对青海省互助县种植的甘蓝型春油菜产量、养分吸收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和磷肥对春油菜(甘蓝型杂交油菜青杂2号)籽粒产量的提高有显著作用,钾肥的影响相对较小;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氮、磷、钾肥的施用可显著促进成熟期春油菜地上部N、P、K素累积量(P〈0.05);不同肥料的春油菜农学利用率分别为5.3kg/kg N、5.6kg/kg P2O5和1.7kg/kg K2O;肥料表观利用率分别为N 33.6%、P2O57.8%和K2O 52.0%,N、P、K肥对油菜籽产量的偏生产力分别为28.0kg/kg N、46.7kg/kg P2O5和26kg/kg K2O。青海省互助县种植条件下,当春油菜产量水平在3 504kg/hm2时,NPK配施条件下每生产100kg籽粒需要吸收N、P2O5、K2O量分别为4.6kg、2.0kg和5.6kg,氮磷钾比为1∶0.43∶1.21。油菜生产实践中实现高产目标需同时关注地力培肥和平衡施肥两方面。  相似文献   

4.
磷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及磷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磷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养分含量、养分累积量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磷相比,施磷肥(P2O5)37.5、75.0和112.5kg/hm2平均分别增产24.2%、42.9%和43.2%,籽粒含磷量增加10.5%、16.7%和27.1%,植株地上部磷素总累积量提高36.1%、59.1%和78.7%。施磷促进油菜生长,提高油菜对磷素的吸收和累积,显著增加100kg籽粒需磷量。但磷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表观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均随磷肥用量的增加显著下降。磷肥用量为75.0kg/hm2时可达到油菜的高产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5.
钾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及钾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1个大田试验研究了钾肥用量对油菜产量、养分含量、养分累积量及钾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K2O)60、120和180kg/hm2与不施钾相比平均籽粒产量分别增加16.9%、21.6%和19.8%,籽粒含钾量增加2.7%、9.0%和7.8%,植株地上部钾素总累积量提高42.9%、63.0%和82.2%。说明施钾能提高油菜籽产量、提高油菜对钾素吸收和累积。油菜钾肥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表观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均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显著下降,100kg籽粒需钾量随钾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综合结果表明,湖北省油菜钾肥高产高效生产的推荐使用范围为60~120kg K2O/hm2。  相似文献   

6.
氮磷钾肥施用对油菜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油菜科学施肥提供依据,利用当前推广的6个油菜品种秦优11号(QY11)、中农油2008(ZNY2008)、中油杂11号(ZYZ11)、湘油17(XY17)、浙油601(ZY601)和沪油杂1号(HYZ1),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氮、磷、钾肥施用对油菜产量及氮、磷、钾素吸收利用的影响,并比较了不同品种对施肥响应的差异。结果显示,相同施肥处理下不同品种籽粒产量差异显著,不施N(PKB)、不施P(NKB)、不施K(NPB)及NPK全施(NPKB)处理下品种间最大差异分别为385、244、759和720kg/hm2,变异系数分别为18.1%、25.5%、16.4%和11.0%。氮、磷、钾施用可显著提高各品种产量和相应养分积累量,NPKB处理相比PKB、NKB及NPB处理分别增产1101~2012、1681~2459和293~1567kg/hm2,N、P、K积累量分别增加63.0~113.2、17.2~23.8和94.1~166.3kg/hm2。不同品种氮、磷、钾肥利用率也存在显著差异。同一品种对氮、磷、钾的响应一致,其中秦优11号对氮、磷、钾肥施用的敏感程度均大于其它品种,湘油17耐低氮、低磷和低钾的能力均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使用地与养地相结合,在保持油菜不减产的同时,建立合理的油菜/紫云英间作技术体系。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与不同密度油菜(Brassica napus L.)间作对二者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云英与密度为20万~40万株/hm2油菜按2∶1带型间作(即1m宽带内播种两行油菜,1行紫云英),间作油菜各处理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和碳的养分累积量均有高于或接近于油菜单作(MR)的趋势,间作油菜株高、根长、根颈粗、单株鲜重和产量接近于或显著高于密度为30万株/hm2的单作油菜。在保持油菜产量不显著降低的同时,间作模式可以收获3 592~5 724kg/hm2的紫云英绿肥。紫云英与不同密度油菜间作均表现土地资源利用优势(LER〉1)。  相似文献   

8.
在油菜/小麦轮作体系中,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含硫肥料对油菜生长、氮硫吸收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常规施肥的基础上增施含硫肥料可明显促进油菜生长,增加植株对氮和硫的吸收。增施含硫肥料的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油菜植株单株结荚数、角果长和每角果粒数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增施含硫肥料的处理比常规施肥处理的油菜籽产量增加658.3~1335.3kg·hm^-2,增幅25.5%~51.6%。施硫处理产投比为3.3—16.1。  相似文献   

9.
在棉田免耕套栽条件下,研究了油菜氮磷钾(NPK)肥施用效果及肥料适宜用量。结果表明,合理施用氮磷钾肥促进了油菜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从而显著提高了油菜的产量和经济效益,N、P、K三要素增产效果依次为:N〉P〉K。通过对肥料效应模型的筛选,得出在试验条件下,油菜氮(N)、磷(P2O5)、钾(K2O)的适宜推荐用量分别为205kg/hm^2、76kg/hm^2、35kg/hm^2。  相似文献   

10.
采用滴灌和薄膜覆盖生产烤烟与常规生产烤烟相比,由于管理加强、产量潜力大以及根部可能发生的形态变化,可能需要更多的氮肥才能获得最佳的产量和质量.在薄膜覆盖/滴灌生产系统,养分可在移栽前施用或将肥料溶液直接注入滴灌系统.为确定滴灌/薄膜覆盖系统的最佳施氮量和施氮方法,1994年和1995年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进行了田间试验.氮肥处理为84、100、118和134kg/hm2N,配合采用移栽前施肥和肥料溶液注入滴灌系统两种施肥方法.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烤后烟叶的产量、级指、叶片中含氮量均提高,还原糖含量降低,总植物碱含量和烟叶的糖碱比稍有提高.移栽前施肥和将肥料注入滴灌系统两种施肥方法,在产量、质量和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方面的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中,甜菜每早播10d,增加积温91.4~99.7℃,增加日照60—80h。4月15日早播甜菜的叶面积指数(IAI)、甜菜生长率(CGR)、叶生长率(CGRt)、根生长率(CGRr)等主要生理指标均明显地高于其它播期处理,其最大LAI达到5.57,LA14.3持续55d以上。4月15日早播甜菜产量达到66084kg/hm^2。分别较二、三、四播期处理增产9.8%、21.7%、33.0%,产量差异达1%极显著水准。在依安县甜菜每早播10d,增产9.2%~10.9%。4月15日至4月20日是依安县甜菜高产播期。  相似文献   

12.
29%甘蔗杀虫复混肥在甘蔗上的药肥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施用29%三合一甘蔗杀虫复混肥的试验,在甘蔗全生育期,共施3000 kg/hm2。第1次为基肥,施1500kg/hm2,施肥后65天,对蔗龟等甘蔗害虫防效达76.33%。第2次为追肥,施1500 kg/hm2,施肥后45天,防效达73.08%。该药肥对苗期甘蔗株高、叶数、叶长都有较好效果,其最终产量比29%对照复混肥增产14.85 t/hm2,增产率为24.87%。增产的主要原因是甘蔗有效茎数、茎径和单茎重的增加。该药肥对甘蔗株高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为合理调整不同氮素吸收利用效率油菜品种的氮肥用量,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大田试验条件下,根据长江流域冬油菜主产区广泛种植的3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的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差异,以氮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平均值为界线将供试品种分为4类,即A-高效吸收高效利用型、B-低效吸收高效利用型、C-高效吸收低效利用型和D-低效吸收低效利用型,研究4类油菜的生长性状、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和分配的特点。结果显示,A类品种在主序长、主序角果数、一次分枝数和一次分枝角果数等农艺性状上表现很强的生长优势,B、C两类居中,D类品种最低。氮素吸收效率高的品种,其干物质量、氮素积累量相对较多,不同类型油菜的地上部生物量及氮素积累量顺序为C、A〉D、B;氮素利用效率高的品种,干物质量和氮素积累在籽粒中的分配相对较多,而在果壳中分配相对较少,籽粒产量以及籽粒氮素积累量顺序则为A〉B、C〉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