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陈锡芳 《东方电机》1997,(3):61-65,90
本文重点论述原李家峡400MW 空冷发电机更改为蒸发冷却方案后三种不同方案的选择,并对发电机的结构变动,以及蒸发冷却循环系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三峡工程发电机采用蒸发冷却技术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国内几台蒸发冷却发电机组运行经验.了解国外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运行状况的基础上.对水轮发电机组采用蒸发冷却技术进行了分析。认为三峡发电机组采用蒸发冷却技术是可行的,实现的可能性很大。并提出将其作为与空冷技术竞争的一种冷却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中小型机组的性能特点,结合蒸发冷却和空冷的技术优势,提出一种定子采用蒸发冷却方式进行冷却,转子空冷的汽轮发电机.  相似文献   

4.
发电厂空冷技术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介绍了3种空气冷却系统:即直接空冷系统(GEA)、表面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混合式凝汽器的间接空冷系统(海勒系统)的发展现状。指出国内直接空冷电站发展空前迅速,但是否过热值得注意。文章概括性的介绍了空冷系统的关键技术,如冷却元件、翅片管束结构、风机、设计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以及干式—湿式联合冷却塔的设计原理。对于热风再循环和横向风对冷却效果的影响给出了温度分布模拟图。文章还介绍了一种新的空冷散热器组装方案:即采用模块组装,可缩短工期,降低投资。  相似文献   

5.
盛昌达 《中国电力》1994,(3):2-5,18
在总结国内几台蒸发冷却发电机组运行经验,了解国外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运行状况的基础上,对水轮发电机组采用蒸发冷技术进行了。认为三峡发电机组采用蒸发冷却技术是可行的,实现的可能性能很大。并提出将其作为与空冷技术竞争的一种冷却方案。  相似文献   

6.
自然通风间接空冷塔的冷却性能直接关系到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为了更加直观、全面地描述空冷塔运行状态和冷却性能,针对某1 000 MW机组间接空冷系统,提出空冷塔冷却幅高的概念,建立理论计算模型,结合现场实测和机组运行数据,研究了环境条件及机组运行参数对冷却幅高的影响规律,通过对比实测冷却幅高与实测工况参数无风条件下冷却幅高计算值,分析了环境风对间接空冷塔冷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幅高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进水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环境风条件下,主导风向迎风面扇区的冷却幅高低于侧风面扇区。研究结果可为间接空冷系统防冻运行调控、空冷散热器管束清洗和间接空冷塔冷却性能的评价和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蒸发冷却作为水轮发电机的一种新型冷却技术在李家峡电站单机容量400MW 机组上的应用,实践证明,蒸发冷却技术是一种突破空冷发电机设计制造极限容量较好的内冷方式。显示出在适用的条件下比空冷、水冷发电机更为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以某2×150 MW机组为例,研究了将湿冷机组改造为空冷机组的冷端主要参数配置,通过对直接空冷、自然通风间接空冷、机械通风间接空冷系统改造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可知3种方案均可行,年节水均约358×104m3,其中直接空冷改造方案占地最小,为200m2,年费用最低,为1 688.50×104元,在改造中要结合具体工程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9.
陈锡芳 《东方电气评论》1998,12(3):138-141,165
重点论述原李家峡400MW空冷发电机组更改为蒸发冷却方案后三种不同方案的选择,并对发电机的结构变动,以及蒸发冷却循环系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0.
我国600 MW 火电机组直接空冷技术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出于我国节水和环保的需要,研究、开发大型空冷机组,建设600 MW 级空冷示范电厂已列入日程。从世界各国空冷机组的发展趋势以及基建投资、防冻手段等来看,直接空冷技术优于间接空冷技术。单排管空冷凝气器的使用,大大改善了防冻性能,从而增加了投运机组。600 MW 直接空冷机组的关键设备是:空冷汽轮机、散热器管束和大叶轮冷却风机;关键技术是:防噪声(机械通风时) 、防冻、系统严密性、凝结水处理等。  相似文献   

11.
李芳 《防爆电机》2013,48(5):54-56
过去采用的大型空气冷却电机通风冷却设计界限是"每极容量",而且认为"风量越大越好"。通过自主创新开发应用了新设计方法,其中包括计算程序和仿真模型实验验证等方法,并成功地用于世界最大容量的三峡700MW水轮发电机上,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主要论述相关的课题难度、关键因数、核心技术、仿真模拟、验证实验、优化设计、市场效应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提高直接空冷机组运行的经济性,以直接空冷凝汽器(空凝器)的冷端数学模型为基础,结合空冷风机的变工况运行规律,通过空冷风机风量与功率的近似关系,提出了空凝器最佳背压的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可从理论上得出空冷机组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最佳背压值,为直接空冷机组的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300 MW汽轮发电机强迫循环蒸发冷却定子绕组温升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机定子绕组内部蒸发冷却技术是中国自主创新技术,目前尚处于研究阶段,该文介绍了利用相变吸热原理实现电机定子绕组内部蒸发冷却的工作原理,并以300 MW汽轮发电机设计数据为依据,采用分相模型计算两相流动阻力,采用热量守恒方程计算蒸发点,经多次迭代,确定蒸发点位置、单相段和沸腾两相段绕组温度,并与试验值对比分析,说明相变传热方式冷却效果比无相变传热好,同时分析了通过流量调节可以控制蒸发点位置,防止两相流动阻力过大而引起气阻现象。该文提供的定子绕组温度计算方法为定子绕组内部蒸发冷却技术进一步应用于大型发电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直接空冷凝汽器由多个直接空冷单元组成, 因此, 对直接空冷凝汽器单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依托实际工程项目, 建立了某135MW直接空冷凝汽器单元流动和传热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传热学软件FLUENT, 对夏季汽轮机考核工况(TRL) 下, 进行了空冷单元的性能的数值模拟。对直接空冷凝汽器外部空气的速度场、温度场的模拟、分析和研究, 为直接空冷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晶闸管整流电路中晶闸管冷却的重要性,建立了晶闸管的恒压式蒸发冷却试验台,从晶闸管相对于环境的表面温升和晶闸管与环境间的热阻两方面入手,证明了晶闸管整流电路采用蒸发冷却方式的可行性。通过与其它散热方式相应参数的比较,指出晶闸管采用蒸发冷却比其他冷却方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燃气轮机进气冷却工艺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燃气轮机的性能与环境温度有关,其出力随燃气进气温度升高而降低的问题可通过冷却燃气进气来解决。冷却燃气进气有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2种方法。直接接触式有水膜式蒸发冷却和喷雾冷却;间接接触式有压缩制冷、吸收制冷、蓄冷冷却和液化天然气冷能利用。直接接触式冷却装置的优点是初投资较少,运行及维护费用较低,但冷度较低,受环境湿度影响较大,适用于干燥、炎热地区。在工程中选用何种冷却进气方式应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峰谷电价差、资金情况、气象参数、年运行时间等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确定。  相似文献   

17.
利用流体计算软件FLUENT,对自然通风状态下,某电厂2×300MW机组两机一塔的间接空冷塔内外空气的流动和传热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将空冷塔划分为W区、T1区、Tr区和L区,在确定的考核工况基准下,模拟了不同环境气温、不同环境风速对空冷塔各区域通风量和间接空冷散热器散热量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当风速高于6m/s时,空冷塔通风量和空冷散热器散热量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增大,此时高温处于有利状况。同一气温下,随着环境风速的增加,空冷塔通风量和间接空冷散热器散热量减小,W区通风量呈线性增加,T1区、Tr区和L区通风量减小。该结论为间接空冷系统空冷散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直接空冷和间接空冷的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阶段,空冷技术在我国得到飞速发展,其中直接空冷技术作为首选,应用尤为普遍。根据目前煤价、电价不断上涨的新形势,重新评估了直接空冷和间接空冷的整体经济性,得出了在运行费用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间接空冷正越来越显示出其优势,并简要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在空冷技术方面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19.
直接空冷机组空冷岛优化运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直接空冷机组空冷凝汽器和冷却风机性能的研究,建立了空冷岛系统运行性能的计算模型,得出在不同环境温度、冷却风速和机组负荷下凝汽器性能的热力特性曲线。根据空冷风机的运行方式,提出机组空冷岛运行优化模型,并针对600 MW直接空冷机组空冷岛进行了性能和优化计算,给出了空冷岛系统冷却风机的优化运行方式和最佳背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