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MJS工法起源于日本,是一种新型的全方位高压喷射地基处理技术。它采用独特的多孔管排泥及地内压力监测技术,使其具备大直径旋喷加固施工、大深度地基改良及环境影响小等优点。但是MJS工法自从2008年引进中国以来目前仍处于施工参数及工艺的摸索阶段。本文以郑州市某隧道暗挖段工程为依托,分析了MJS工法相较于传统高压旋喷桩在地层加固中的优点以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  相似文献   

2.
MJS工法起源于日本,开发目的是为了解决水平旋喷施工中的排浆和环境影响问题,后期发展应用至倾斜、垂直施工,根据日本实际工程应用统计,水平施工份额占66%以上。引进国内以来,以垂直施工为主,MJS工法水平施工应用推广缓慢,技术研究迟缓,施工经验不足,亟待解决。文章结合试验及理论研究,对MJS工法水平施工技术进行论述,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MJS工法在轻轨车站换乘通道中的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轻轨车站换乘通道建设中,面临着施工净高低,周边环境复杂,需要保证上部结构安全等工程难题。MJS工法较传统的旋喷工法相比,有着施工扰动小,土压力稳定,施工效果可靠等优点,同时可以进行垂直,倾斜和水平施工,可以应用的领域也很广泛。以上海某轻轨车站换乘通道建设为例,详细介绍了MJS工法在复杂条件下的应用,探讨了MJS工法的施工参数,同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保证施工对桩基等结构无损坏。现场施工以及监测数据都表明MJS比传统工法具有更强的优越性,能够进行地基和支护结构加固,并有效地保护了周边的重要建筑物,值得类似重要工程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刘松玉  刘宜昭 《江苏建筑》2021,(3):11-15,29
我国基础设施和城市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地基处理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应用.文章简要地回顾了江苏省地基处理领域的创新发展,重点总结介绍了近年涌现出的地基处理新技术、新工艺与工程应用,主要包括劈裂真空预压技术、变截面搅拌桩复合地基技术、共振密实法技术和新型固化剂稳定技术等,并简单介绍了地基处理施工智能控制技术.结合我国现状与...  相似文献   

5.
以上海某地铁相邻项目的地基加固施工为例,介绍了MJS工法的施工重点、难点及其解决措施等。实践证明,该方法具有施工扰动小、土压力稳定、施工效果可靠等诸多优点,比传统工法具有更好的优越性,能够进行地基加固,减小地铁结构的变形,并有效地保护周边建筑物,值得类似工程借鉴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软土地基施工技术在路桥施工中的具体应用进行研究,对软土地基施工质量的控制要点进行了具体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强夯法处理技术、预应力管桩技术以及塑料排水板施工技术等5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地基处理技术发展综述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国内外特别是我国近几年来地基处理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将各种地基处理技术进行交叉、综合应用,形成了有特色的复合加固技术。本文对我国正在进行修订和编制的地基处理方面相关规范进行介绍,并对我国地基处理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发展进行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旋喷桩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但其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的扰动较大。MJS(Metro Jet System)工法在旋喷桩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采用压力控制和回浆工艺,使其更好地适用于环境控制要求高的场地。本文采用数值方法模拟了MJS工法桩与传统旋喷桩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研究了扩孔成桩中位移控制(考虑注浆量的挤土效应)和压力控制(考虑MJS工法桩的压力设定)两种条件下的施工环境影响,分析了MJS工法桩施工的环境效应作用机理。结果表明,MJS工法施工对周围土体的扰动和位移影响均较小,其主要原因在于合理的控制压力设定和净注入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水平MJS工法在盾构端头加固中的应用,MJS工法具有成桩质量好、可全方位加固等特点,将其应用到盾构端头地层加固,不仅加固效果良好,而且无需地面加固场地,该技术在盾构端头加固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临近地铁车站与既有建筑的深基坑工程中,如何对周围环境实现零扰动及保证成桩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介绍了MJS工法和RJP工法在上海地区某临近地铁车站超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MJS工法和RJP工法的施工工艺和检测方法,并结合工程实践,验证了MJS工法和RJP工法技术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在复杂的场地条件下,尤其是场地内存在抽水井等不良地质条件时,MJS桩施工对周围土体位移的影响仍然缺乏深入的认识。基于上海某基坑工程,对附近存在抽水井时MJS桩垂直施工引起的土体位移进行监测,包括地表垂直位移、深层土体垂直位移、深层土体水平位移,施工结束后在设计桩边界和抽水井之间钻孔取样。研究结果表明:MJS桩垂直施工期间地表微隆起,深层土体的水平位移比垂直位移大;在距设计桩边界1 m处,土体最大水平位移(32.86 mm)的67%是受抽水井影响。抽水试验使抽水井周围土体细粒含量减少,MJS桩在附近施工时,高压水泥浆更容易切割土体,成桩直径更大,从而土体水平位移明显增加。因此,工程上应重视附近存在抽水井时MJS桩施工引起的土体侧向位移。  相似文献   

12.
文章较为详细的介绍了一种简单而实用的地应力测试原理,目的在于为我国煤矿井下地应力测试提供一种简便易行的测试手段,同时对现有的地应力测试方法进行补充与完善。文章依据弹性力学基本原理,以轴对称圆孔的孔边应力分布规律为研究出发点,依据三个相互正交测试孔获得的致裂方程和固体力学中的应力状态理论,计算获得测试点处主应力、最大与最小水平应力和构造应力的大小与方位。该原理经现场应用,效果很好。研究成果弥补了目前煤矿井下地应力测试精度难以把握的缺陷,对我国矿山地应力测试方法的研究与完善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以南京地铁7号线中胜站下穿既有10号线中胜站工程项目为研究背景,提出了富水承压含水砂层交叠车站下穿施工MJS+水平冻结新工法,通过ADINA有限元软件进行水平冻结温度场数值模拟,获得了富水砂层交叠车站下穿段人工水平冻结的冻结温度场变化规律,并对比分析了MJS加固端部采取保温措施与否的冻结温度场发展规律,研究了因MJS水化热产生的不同地层初始温度和不同季节施工对冻结温度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冻结时间增加,冻结锋面发展速度先快后慢,冻结40 d时,冻结区内土体温度维持在-13 ℃以下;无论是在MJS加固区的顶部、中部还是底部,距离冻结管越近,其温度下降速度越快,最终土体温度也越低;MJS加固区中地层初始温度平均每升高4.54 ℃,内部土体达到设计厚度所需时间延长1 d;夏季必须对端部采取保温措施,否则无法形成所需厚度,对端部采取保温措施后,端部冻结交圈时间减少2 d,冻结40 d时端部冻结壁厚度增加了2.6倍。相同地层初始温度和冻结设计方案下,冬季施工能有效增强端部位置的冻结效果。研究成果可指导实际工程施工,同时为国内相似地层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在高速公路修建过程中 ,遇到软土时 ,需要做出是否处理和采用什么方法处理的技术决策。在讨论了高速公路软基处理的决策过程、MATLAB FIS的建模方法和对高速公路软基处理决策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建立了基于MATLAB FISTool的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模糊决策系统模型结构 ,这一模型包括 3个输入变量 :路基填土高度、软土层厚度和初始孔隙比 ;1个输出变量 :处理方法。利用隶属度函数编辑器建立了输入和输出变量的隶属函数 ,输入变量的隶属度函数为双侧高斯型函数 ,输出变量的隶属度函数为梯形函数。利用规则编辑器建立了 4 5条推理规则。结合苏嘉杭高速公路公路江苏段软基处理工程进行了实例研究 ,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方案的多层次模糊决策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建立了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方案的多层次模糊决策模型,其主要内容为: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准则层和指标层影响因素权重赋值,方案层个体评判的指标特征矩阵建立,方案的综合排序。结合武汉市中环线西环段软基处理工程进行了实例研究,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二种先进的高压喷射注浆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已引进和准备引进的二种日本高压喷射注浆工艺,和已引进的MJS工法在上海的应用情况。考察这二种先进高压喷射注浆工艺的工艺原理、技术参数和施工设备,并与国内常用高压喷射注浆工艺比较。这二种先进工艺在传统工艺基础上做的改进,从不同角度提高了高压喷射注浆工艺的施工能力,拓宽了其应用范围,能更好地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研究此二种工艺可为今后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长沙地铁4号线下穿2号线运营隧道MJS水平桩加固工程为背景,对MJS水平桩施工期间周围地层孔压、2号线隧道附加应力、竖向位移进行监测分析,获得MJS水平桩施工对周围地层及运营隧道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MJS水平桩在钻孔期间,对周边地层孔压及隧道受力变形基本无影响;喷浆期间周围地层孔压增量随距离增加线性减小,隧道附加应力和竖向位移有明显变化,最大分别达到1.8 MPa和5.42 mm,但管片受力变形均处于允许范围内。表明MJS桩施工期间,隧道处于安全状态,研究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传统基于Fellenius-Eslami研究的适合振动密实的土类评估方法仅认为砂和砂砾土是可密实的,然而在国内过去十余年的工程实践表明该评估方法过于保守。该文通过介绍十字形振杆密实法处理可液化粉土地基、复杂的滨海相可液化地基等施工案例,论证了振动密实技术处理粉土地基的良好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孔压静力触探测试(CPTU)的中国国标土分类的振动密实土类评估方法,认为归一化CPTU数据处于“中砂”、“细砂”、“粉砂”和“粉土”区域内的地基土是可以采用振杆密实法进行加固处理的。该判别方法适合当前国内振杆密实法的应用实践,同时又进一步扩大了振杆密实法在地基加固处理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