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2 毫秒
1.
在当前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我国城市普遍面临城市特色危机、地域性缺失等问题。作为风景园林专业主干课的景观设计教学应更加关注景观地域性问题。通过以东莞可园入口区改造设计为例,从场地调研、空间设计、文化传承以及学生作业评析等4方面探讨基于岭南地域特色的景观设计教学方法,阐述了地域性景观理念对培养学生设计的场所精神和历史责任感以及强化风景园林作品地域特色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地域文化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溪流景观地域性特色的因素,探讨了基于场地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周边环境彰显溪流景观地域文化的设计方法,从而营造独具地域特色的溪流景观。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景观地域性理论为出发点,结合青岛唐岛湾城市湿地公园具体实践案例,提出地域性文化塑造是城市湿地公园体现独特性与融合性的重要手法。通过对青岛地域性特征的梳理,结合自身专业从多层面对滨海城市的湿地公园建设进行对策探讨,寻找规划设计与地域文化结合的设计手法与原则,试图探索出一条融合地域文化的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路径,使城市湿地公园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南阳小城镇广场公园设计,从分析地域特色、空间需求和场地特征入手,在明确广场公园定位与功能的基础上,从主题立意、活动空间、景观节点和生态植被等方面探讨多元场所的设计方法,希望对同类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作为地域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地域性也是一定地域空间内文化景观的体现与反映。景观地域性体现为景观可识别性、独特性、稳定性和完整性,并且综合反映了一个地方风俗特色、文化特质和自然特征的。在龙海市紫泥镇中港大桥桥头休闲广场景观设计中,对景观的地域性表达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总结,首先是基于场所的环境特质提出了独特的构思,然后是基于功能的实际需求演绎了相应的空间,最后是基于意象的文化诠释塑造了优美的形式,以期打造一处现代的高品质文化展示场所。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共设施作为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室外辅助设施,起着方便人们出行、妆点城市空间、塑造城市特征的作用.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再来探索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更多地发挥公共设施地域性设计的特质,增强城市建设的地域性特征.文章从城市公用系统设施、服务系统设施、传播系统设施、景观系统设施四大类分别探讨了哈尔滨城市公共设施特征.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的发展及人居环境的变化,许多公园绿地面临着改造与完善。山地公园以其地势复杂、场地有限,成为公园设计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南丹县铜江公园改造设计针对现状核心景观不明确、主题景观特色不突出、景观空间体系断裂等突出问题,通过对地域元素的整合与提炼,形成新的设计亮点,进行以清峰山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山地景观风貌特征为元素,以白裤瑶族文化、土司文化、山地文化等为内容,以"有机分散布局、重点集中营造"为策略的针对性改造设计,进而获得公园整体环境的优化与升级。  相似文献   

8.
南阳新闻中心是"南都"南阳新区发展的重要区域,该文力求从地域性建筑创作思想出发,从自然因素、场地环境、人文因素、情感回应等几方面探讨地域性的场所表达方法。结合地段的地域特征,从南北交汇、"双蛋黄结构"、白河景观、显山理水、细部隐喻、两衙文化等角度,剖析南阳新闻中心总体布局设计的双轴体系,全方面展现南阳新闻中心规划设计创作实践过程中的地域性场所表达方法和手段,探索了反映特定地点与文化的地域性建筑创作思路,营造了富有地域特色、饱含场所精神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9.
文斌  周曦 《建筑与文化》2016,(9):182-184
在研究地域性景观的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以岳阳尚书坊规划设计为例,着重介绍了地域性景观特色塑造的过程和方法。在规划设计中,通过研究岳阳自身的地域环境如区位特点、尚书文化、自然资源等,基于中国古代山水骨架的塑造传统以及规划定位和自然资源基础上的地域特色景观挖掘与提炼,将场地独特的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文化精神、历史传说、功能定位等融八设计方案中,营造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融合的地域性景观。  相似文献   

10.
《园林》2018,(8)
本文以原型理论为指导,分析上海市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扩建的设计过程,探究基于景观原型的设计方法与策略。从场地所处地域的自然、历史、文化、艺术等因素,分析意象的心理、审美和文化,寻找合适的风景园林设计原型。将直译或转译的自然原型、历史原型、文化原型、艺术原型,通过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利用场地精神的续写,科学合理的布局,来塑造新的物质空间和场地精神,追寻集体潜意识的记忆片段,从而产生物理或精神的情感共鸣,实现风景园林的设计意图,探寻景观原型对公园绿地设计策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韩涵  于冰沁 《南方建筑》2023,(5):99-107
儿童行为心理与活动空间的趣味性息息相关。为了通过对综合公园趣味性评价和分析,丰富儿童视角下的综合公园景观设计策略。综合应用PSPL调研法、行为地图、问卷调查、AHP层次分析等方法,从学龄前儿童行为心理出发,从空间场地、设施小品、植物配置、水景设计、景观文化这5个维度进行评价。得出景观小品和空间场地不够新颖、自然教育科普程度有待提高、互动方式单一。针对问题,提出安全性和儿童共同参与营造的基本原则,以及场地、设施、水景方面的具体优化建议,为儿童友好的综合公园设计优化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园林》2018,(8)
景观是历史不断积累的产物,亦是不断生长的有机体。本文以相山公园为例,探讨地域景观的有机生成,通过挖掘地域历史文化特征、凸显地域风貌、注重人本关怀,使人类的个体感受与场地景观产生情感共鸣,在设计中寻求一种持续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景观模式,实现主体客体之间真正的融合,即人与自然的共同生长、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地铁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该文通过对青岛地铁太平角公园站概念设计的过程介绍,展现在概念设计生成过程中,设计师通过关注使用者的心理行为,对地形地貌特征的理解,以及城市特色的发掘,引出设计概念,以回应场地本身的自然、文化、地域特征,试图在地铁车站建设与保护场地的场所精神之间找到平衡.概念设计为凸显场地的“公园中的地铁站”这一文脉特征,通过合理安排站台功能分区与改善公园与城市的交通流线组织,精心营造显现青岛地域文化特征的地铁站休闲场所,细心设计出入口及风亭、冷却塔等构筑物,提出了“1个车站+1个公园≥1个公园”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主题“海岛万象”的概念设计.  相似文献   

14.
彭瑜  曹盛伟 《居业》2022,(3):88-90
本文通过对武汉晴川码头的地域性景观进行分析,明确了地域文化在码头景观改造中的意义,从整体构思、入口造型、亲水平台、道路铺装、植物配置等方面展开论述,提出地域文化在客运码头景观改造设计的运用手法.  相似文献   

15.
曲艺  张然 《建筑与文化》2013,(11):59-60
地域性建筑创作是维持建筑文化多样性、弘扬地域建筑文化有效的设计方法论。本文分析了地域性建筑理论研究及实践创作现状及问题点,提出紧抓城市文化特质是有效的地域性建筑创作方法之一。文章进而分析了沈阳的城市文化特质,指出工业文化特质、满清文化特质及革命文化特质三方面是沈阳地域性创作的三个重要着手点。  相似文献   

16.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国内外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实例说明了城市湿地公园的重要作用,并分析了城市湿地公园受到公众和城市建设者普遍欢迎的景观特质,包括自然生态特质——自然特色浓郁、景观丰富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效益显著和功能复合全面,社会效益特质——游憩活动性质明确、历史文化内涵丰富和教育功能突出以及经济效益特质。针对我国部分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存在的设置不分地域和条件、景观设计形式化、游憩活动城市化、忽视其它生命、“物种入侵”形势严峻、忽略教育意义等景观建设的误区,提出了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应遵循严格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严格控制人类干扰、建设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游憩活动主题化、建筑自然化生态化等重要原则。最后,对城市湿地公园景现建设中的概念设计和景观分区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文中研究能对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公共景观小品不仅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更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文化精神和历史传承。在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功能性、审美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以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景观小品,提升公共空间品质。为此,以安溪藤铁文化为切入点,以安溪龙湖山公园景观小品设计为例,通过对建筑类小品、城市家具类小品、道路设施类小品设计思路的分析,探讨如何将地域文化融入小品设计中。  相似文献   

18.
李毅 《重庆建筑》2012,(3):21-23
全球化对地域文化的冲击,使人们更加认识到城市景观设计中场所精神的重要性;城市景观是传递城市地域文化与精神的最直接的载体,景观的地域性和场所性的表达是通过文脉延续的方式在景观设计中营造自然和人文环境、体现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如何去运用地域元素塑造城市特有的空间环境和精神场所,是本文探讨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生态与文化是校园景观突出的内涵.校园生态景观,应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按照尊重自然、可持续发展及多样性等生态设计原则,对校园景观空间进行优化重构,形成较合理的生态景观空间构型.校园文化景观,应在充分尊重场地文脉、结合地域文化、弘扬学校历史进程中的文化沉淀基础上,对其进行归纳、提炼和升华.  相似文献   

20.
翠屏山森林公园主入口广场不仅是公园形象的展示地,也是县城市民活动的聚集所,还是民俗、革命教育的纪念场。在场地中运用瑶族文化,植入瑶锦、长鼓、铜鼓等符号特征,形成"瑶风五韵"的设计主题,以植物、小品、铺装、地形、建筑营造大小不同的个性空间,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民粹休闲活动,赋予广场地域文化属性,传承和发展瑶族人文精神,展示公园地域景观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