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山华 《河南冶金》2007,15(Z1):17-20
涟源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型材厂在Φ650mm ×1/Φ650mm×1/Φ400mm×2 /Φ400mm×2 /Φ500mm×2轧机上成功的开了∠100mm×63mm不等边角钢.文中介绍了∠100mm×63mm不等边角钢孔型系统的设计及轧制效果,着重论述怎样解决不等边角钢常见缺陷长腿偏长偏厚、短腿偏短偏薄和顶角容易塌角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1、前言: 安阳钢铁公司无缝厂φ100热轧机组主要产品为φ83—φ114mm无缝管,其中φ108—114mm无缝管的坯料以外供的φ110mm管坯为主。长期以来,由于φ110mm管坯货源紧张,运输困难,质量不稳,严重制约该机组正常生产。为此,1983年进行过小批量φ110mm管坯试验,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转入正常化生产。1992年以来,为适应市场变化,满足用户对大规格无缝管的需要,利  相似文献   

3.
以HW175 mm×175 mm热轧H型钢孔型设计为例,介绍在UEU可逆连轧机组上使用X-H轧制法生产HW175 mm×175 mm热轧H型钢,成品轧机孔型设计方法;开坯轧机孔型系统的选择及孔型设计方法;坯料断面的选择;以及使用异形坯生产HW175 mm×175 mm热轧H型钢的孔型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Φ360mm/Φ920mmΧ1850mm四辊不可逆铝带冷精轧机电气控制系统的原理及系统组成。  相似文献   

5.
日本日立电线公司采用LEC(液封直拉)法拉制直径76.2mm(3英寸)GaAs单晶, 长度达到500mm已获得成功。晶锭重量达17kg,为世界第一。该公司去年9月采用LEC法拉制101.6mm GaAs单晶,长度为320mm,达到世界第一,并自年末开始已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HN700 mm×300 mm型钢轧制缺陷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消除轧制缺陷的方法。通过减少轧制缺陷,提高了HN700 mm×300 mm型钢的成材率,并将消除HN700 mm×300 mm型钢轧制缺陷的经验运用到其它规格H型钢的生产中。  相似文献   

7.
生产Φ50~75 mm的GCr15轴承钢时,轧后棒材存在中心疏松缺陷。通过数值模拟研究,观察棒材心部等效应变的渗透情况,并对粗轧孔型工艺进行优化,将优化前一二道次的压下量从21 mm、58 mm分别增加到51 mm、85 mm,第三道次的压下量从60 mm减小到34 mm。等效应变值随着道次的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棒材中的拉应力在经工艺优化后变为压应力,变形均匀度也得到提升,促进了铸坯心部的变形,有利于中心孔洞的压合。工艺优化后轴承钢的探伤合格率由原93.25%提高到96.06%。  相似文献   

8.
通过严格控制冶炼、轧制过程,采取快速加热工艺及对Ф650 mm×1/Ф550 mm×1/Φ550 mm×4半连轧生产线的孔型系统重新进行设计、优化,莱钢成功开发了采用260 mm×300 mm大断面连铸坯生产φ70~φ75 mm规格GCr15轴承钢棒材.实践表明,该工艺合理可行、轧制过程稳定,且产品的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包钢轨梁厂生产HN1 000 mm×300 mm型钢为例,介绍了大型H型钢设计过程中孔型系统的选择,坯料选择,孔型设计的方法,介绍了HN1 000 mm×300 mm型钢孔型设计的特点,并阐述了轧制过程。  相似文献   

10.
《特殊钢》2021,(4)
生产Φ50~75 mm的GCr15轴承钢时,轧后棒材存在中心疏松缺陷。通过数值模拟研究,观察棒材心部等效应变的渗透情况,并对粗轧孔型工艺进行优化,将优化前一二道次的压下量从21 mm、58 mm分别增加到51 mm、85 mm,第三道次的压下量从60 mm减小到34 mm。等效应变值随着道次的增加,呈逐渐增大趋势,棒材中的拉应力在经工艺优化后变为压应力,变形均匀度也得到提升,促进了铸坯心部的变形,有利于中心孔洞的压合。工艺优化后轴承钢的探伤合格率由原93.25%提高到96.06%。  相似文献   

11.
池武 《特殊钢》2007,28(5):60-61
开发了100 t DC EAF+LF+VD-220 mm×220 mm坯连铸-横列式轧机轧制工艺生产φ55~70 mm GCr15轴承钢材。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当连铸时钢水过热度≤35℃,轧制压缩比为12.58~20.38时,220 mm×220 mm连铸坯的加热时间≥8 h,轧制的GCr15轴承钢φ55~70 mm成品轧材中心疏松≤1.5级,带状组织≤1.5级,可以满足GB/T18254-2002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攀钢集团长城特钢股份有限公司二轧厂四车间基本情况介绍,通过对加热炉、用坯情况进行分析,同时通过相关假设,用艾克隆德等公式对采用200mm×200mm方坯生产2Cr13、45、40Cr等钢种时轧制力、轧辊强度进行了校核及分析,对采用200mm×200mm方坯的生产效率也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得出如果在二轧厂四车间实现吃200mm×200mm方连铸坯的方案,可能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新钢公司第三型钢厂设计的一套以 12 0mm方坯经 2 4道次轧制Φ6 5mm热轧盘条的孔型。该设计通过调整轧件断面、增加轧制道次及提高轧机转速 ,提高了Φ6 5mm热轧盘条的成品速度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介绍火法冶炼转炉(Φ4000mm×11700mm)的安装过程、检查测量方法及相关的技术要求,提出了炉体部分(重80t)采用辅助支架的安装方法。通过本次安装实践,设备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二冷区喷嘴冷态性能测试实验装置对攀钢360 mm×450 mm方坯4流连铸机的9种扁平气水喷嘴特性进行了测试.测试表明,3/8PZ 10.6-120PG水喷嘴在喷嘴高度h为115 mm和140 mm,喷射角度为115.6°和115.1°时,喷射有效长度d分别为365 mm和440 mm.HPZ4.8-90PG气水喷嘴的喷射角度为106.7°,当气压为0.15~0.30 MPa、水压0.30 MPa时,h为210 mm,d为515~565 mm.  相似文献   

16.
陈龙  刘树生 《江西冶金》2010,30(2):26-29
介绍了2500 mm四辊轧机改造升级为2690 mm四辊轧机的方法,重点论述了万向联轴器、联轴器平衡装置、工作辊装配、平衡系统装置、压下装置及推床的改造内容。  相似文献   

17.
于莉 《特殊钢》2007,28(2):58-60
本钢特钢Ф190mm和Ф200mm不锈钢棒材原轧制工艺为800轧机将3.16t锭开坯和成材,其轧制小时产量低,钢材易出现扭转划伤。现采用的优化工艺为800轧机开坯成206mm方和217mm方,并由650连轧机通过方-椭圆-圆孔型系统轧成Ф190mm和Ф200mm棒材,提高了成品材质量,并使产量由优化前的35t/h提高到55t/h。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Φ244.48 mm×10.03 mm套管定径孔型设计原理和过程,在使用初始设计孔型参数生产Φ244.48 mm×10.03 mm套管时,钢管内表面有纵向凸起,分析是由于定径机减径率过大造成,通过对定径机孔型参数进行优化,在后续生产中未发现类似缺欠,提高了钢管内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本钢特钢Φ190 mm和Φ200 mm不锈钢棒材原轧制工艺为800轧机将3.16 t锭开坯和成材,其轧制小时产量低,钢材易出现扭转划伤。现采用的优化工艺为800轧机开坯成206 mm方和217 mm方,并由650连轧机通过方-椭圆-圆孔型系统轧成Φ190 mm和Φ200 mm棒材,提高了成品材质量,并使产量由优化前的35 t/h提高到55t/h。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冶金》2014,(5):66-66
该项目属钢铁冶金装备和工艺集成技术开发领域。 本课题针对攀钢360mm×450mm大方坯连铸机的国产化设计与制造特点,立足国内力量,自行研究开发制定了攀钢360mm×450mm大方坯连铸工艺及相关技术,形成了一系列涵盖大方坯连铸工艺与设备的关键技术。其中电磁搅拌技术、动态轻压下技术及其相关装备是国内首次研究并应用于大方坯生产应用的先进连铸技术,标志着我国大方坯连铸技术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