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制备核壳结构的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衣康酸-双酚A环氧树脂)(PBA/P(MMA—ITA—DGEBA))乳胶粒子。并通过红外光谱仪(IR)对乳胶粒子进行了表征,证明乳胶粒子具有壮粒子结构。将壳层带有环氧基的核壳乳胶粒子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固化物冲击断面进行观测,改性核壳乳胶粒子对环氧树脂起到明显增韧效果,并提升了与环氧树脂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2.
乳化剂对核壳乳液聚合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半连续-预乳化工艺制备了表层羧酸化的聚丙烯酸丁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衣康酸)(PBA/P(MMA—ITA))核壳乳液。通过对乳液粒径及其分布、凝聚率和表面张力的分析研究了乳化剂种类、配比、用量以及功能单体等因素对聚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采用非水滴定法、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方法对乳胶粒子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OP—10引入乳化体系,使聚合体系的稳定性增加,但随着OP—10用量的增加,乳胶粒子粒径增大、粒径分布变宽,聚合体系的稳定性降低;复合乳化剂SDS/OP—10用量增加,乳胶粒子粒径减小,聚合体系的稳定性增加;极性单体ITA的使用导致聚合体系的稳定性降低。分析结果还证明ITA已成功参与了壳层的聚合反应,乳胶粒子具有明冠的核/壳结构。  相似文献   

3.
核-壳乳液聚合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近10年来核-壳乳液聚合理论的发展,其中包括聚合机理:聚合物沉积机理和种子粒子表面聚合机理;核-壳粒子的制备方法:间歇法、平衡溶胀法、半连续法、连续法;常见的核-壳结构乳胶粒子的几种形态结构以及影响形态结构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因素、并介绍了核壳结构的表征方法包括对成膜能力的评价。最后介绍了核-壳乳液聚合在涂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将一种聚合型的受阻胺光稳定剂,4-丙烯酰氧基-1,2,2,6,6-五甲基哌啶(PMPA)与丙烯酸丁酯(B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通过乳液聚合制备出一种具有紫外光稳定能力的核壳结构弹性体粒子。并研究了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及反应温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核磁共振氢谱(1H-NMR)分析结果证实光稳定基团已成功接枝到乳胶粒子中。透射电镜(TEM)观察结果显示,乳胶粒子具有核壳结构,且粒径约为100 nm。热分析(TGA)结果表明,受阻胺基团的引入可以改善乳胶粒子的热稳定性,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其初始分解温度。  相似文献   

5.
在TX-100/环己烷/正己醇/水组成的油包水(W/O)体系中,采用微乳液法制得Ag@TiO2核壳纳米粒子.采用透射电镜(TEM),X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等对其形貌和物相进行分析.利用IR-1红外发射率测量仪测定复合粒子在8~14μm波段的红外发射率.结果表明:该核壳纳米粒子粒径约50 nm,内核为面心立方的金属Ag,外壳为无定型的TiO2.被TiO2包覆后Ag核的紫外共振吸收峰与纯胶体Ag相比发生了微弱红移.高反射性能的金属Ag的引入使该核壳结构复合物的红外发射率明显降低,最低可降至0.483.Ag@TiO2核壳纳米粒子的红外发射率随着外层TiO2结晶性能的提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6.
金包银核壳纳米粒子有望在保持纳米银优良表面增强拉曼(SERS)增强性能的同时,提高银纳米粒子的抗氧化能力;但是目前制备完整纳米金壳包裹的纳米银粒子仍较困难. 以AuI4-代替传统使用的AuCl4-,利用碘与金、银原子的相互作用,避免了金与纳米银核的电化学置换反应而导致的结构缺陷,制备得到了完整均匀包裹的金包银核壳粒子(Ag@Au NPs). 该粒子不仅具有与银类似的SERS增强效果,同时具有可以与纳米金相比拟的抗氧化性能. 将上述方法得到的金包银核壳粒子成功地应用于玫瑰红B、亮蓝等合成色素以及农药百草枯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通过双层包裹-夹层去除法制备了具有核-壳中空结构的纳米二氧化钛(TiO2)粒子,采用TEM和EDXA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这种中空结构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通过在壳层上接入疏水基团使得中空粒子获得界面活性,检测了这种界面光催化剂在界面进行的蓝藻光催化分解反应。  相似文献   

8.
交联体系对核/壳型乳液涂饰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既有核/壳结构又有交联的丙烯酸乳液,考查了交联体系对此类乳液涂饰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核/壳型乳液在基材上的渗透性,干固速度,涂膜光泽,膜强度等性能可随交联机制的引入和交联体系的不同而发生较的变化。因此,对于核/壳型乳液涂料,在其乳胶粒子中形成合适的交联体系,是调控涂饰剂性能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乳胶膜的疏水性能,以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为主要原料,采用预乳液-种子乳液聚合合成核壳型含氟丙烯酸酯乳液.研究了氟单体用量对乳胶膜接触角和吸水率的影响,随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用量增加,接触角逐渐增大而吸水率逐渐减小;当用量增至5%后,接触角和吸水率基本趋于平衡;研究了核壳层质量比对乳胶膜接触角的影响,当核∶壳=7∶1时,乳胶膜接触角最大,表明了核壳结构设计可有效地提高乳胶粒壳层中氟基团含量,进而提高乳胶膜的疏水性能.以含氟丙烯酸酯乳液为成膜基料制备的热反射涂料反射率约为78%,表明含氟丙烯酸酯热反射涂层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10.
Si02/醋丙核壳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木材的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醋丙共聚物(VAc-MMA-AA)包覆硅溶胶纳米Si02粒子,形成Si02/VAc-MMA-AA核壳乳液,将该核壳复合乳液与杨木木材复合,制成无机/聚合物核壳复合物复合木材.利用EM、SEM及FT-IR红外光谱表征该核壳粒子及改性后复合木材的结构和形态,研究了经Si02/VAc-MMA-AA核壳复合物改性后复合木材的性能,结果表明。用该核壳复合物改性的木材WPG为45%时,氧指数为40.1%,并且该复合木材在顺纹和径向方向的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86.9%、83.3%,抗弯曲强度提高了42.2%,弹性模量提高了58.9%.  相似文献   

11.
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用超声波引发PMMA/BA/AA无皂乳液聚合,制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三元共聚物乳胶粒。探讨了引发剂用量、功能性单体(AA)用量、超声时间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TEM照片表明乳胶粒直径大约在340~450nm左右,呈典型的核壳结构。FTIR及DSC-TGA分析显示产物为三元共聚物,而不是PMMA、PBA和PAA的共混物。  相似文献   

12.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聚丙烯酸丁酯胶乳和丙烯酸丁酯与苯乙烯共聚胶乳,然后采用乳液聚合法接枝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ACR).以ACR作为聚氯乙烯(PVC)的抗冲击改性剂,考察了具有不同组成的ACR对改性后的PVC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Fe3O4/P (NaUA-St-BA) core-shell composite micro spheres were in situ prepared by soapless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and butyl acrylate, with Fe3O4 magnetic colloidal particles coated with NaUA. The results of IR and XRD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the desired polymer chains have been covalently bonded to the surface of Fe3O4 nano particles. The morphology analysis by TEM confirmed that the composite particles have the core-shell structure and a relatively uniform diameter of about 100nm. The magnetic properties of the obtained composite latex particles were measured by VSM and found that they exhibited super paramagnetic properties.Finally, the prepared magnetic composite particles latex is stable for several months.  相似文献   

14.
基于酸碱溶胀法制备微米级中空聚合物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得到亲水核与核壳结构微球,采用酸碱溶胀法处理核壳微球,制备了微米级中空微球。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测试分析表明,单分散性的亲水核平均直径约465nm;单分散的核壳微球表面略显粗糙,平均直径约560nm,疏水壳层厚度约100nm;微米级中空微球的直径约1.20μm,中空度为21.6%,其单分散性与球形度良好。在亲水核聚合过程中,当m(MMA)/m(MAA)=1.77:1时,乳液反应体系稳定,得到亲水核微球的单分散性最好。  相似文献   

15.
以反相微乳液体系制备二氧化硅包覆银纳米粒子核壳微球,从中探讨了不同R值(R=n水/n表面活性剂)所形成的微乳液滴的粒径分布;以及柠檬酸三钠稳定的银离子浓度和正硅酸乙酯(TEOS)浓度对二氧化硅包覆银纳米粒子核壳微球粒径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R越大,微乳液滴粒径越小。当R=10时,0.15mL的0.0123mol/L柠檬酸三钠溶液、0.25mL的0.02467mol/L硝酸银溶液、0.15mL的0.0924mol/L硼氢化钠溶液、0.05mL的正硅酸乙酯和0.1mL氨水所得到的核壳微球形貌和单分散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低成膜温度和高力学性能是目前乳胶合成的研究重点.采用半连续预乳化工艺合成了高玻璃化转变温度Tg(约40℃)的P(MMA/BA/AA)乳胶和低玻璃化转变温度Tg(约-40℃)的P(2-EHA/BMA/AA)乳胶,通过对不同质量比的P(MMA/BA/AA)/ P(2-EHA/BMA/AA)乳胶共混研究,得出当两者质量比为30∶70时,制备的乳胶在室温下能自然成膜,光泽度良好,涂膜硬度为3~4H,所得乳胶符合水性涂料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丙烯酸六氟丁酯为疏水功能单体,与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等单体共聚,合成了系列粒径不等、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不同、核壳结构不同的含氟碳聚丙烯酸酯乳液,并测定了各自成膜后的接触角。将粒径不等、Tg不同的乳液复配、核壳结构不同的乳液复配,并测定了复配物成膜后的接触角,讨论了它们可能产生的二元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含氟碳聚丙烯酸酯乳液疏水涂层可产生符合Wenzel方程的微纳米级别的粗糙面。通过SEM表征,观测到了这些微纳米粗糙面结构,其接触角超出了单组分含氟碳聚丙烯酸酯乳液涂层的接触角,最大水动态水接触角达到125.05°,静态水接触角达到130°;还观测到以大量保护胶为壳的核壳结构乳液在成膜时产生了核壳剥离自组装行为,同样产生了二元协同的粗糙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