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综合前人对滑坡堵江的研究成果,初步建立了滑坡完全堵江预测的基本研究思路,并按该思路对西南某电站库区滑坡堵江可能性进行了预测,重点通过滑速计算确定了滑坡可能的入江体积,计算结果与工程地质定性评价结果较吻合.  相似文献   

2.
西藏林芝地区冰川地貌发育,冰碛物堆积体岸坡典型,在极端条件下容易发生滑动,造成堰塞堵江,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文章以林芝市波密县通麦镇的堆积体岸坡为例,在分析堆积体稳定性的基础上,依据现场调查和数值模拟分析,圈定堆积体可能发生滑动的范围,从而计算出滑坡的体积。最后利用滑距推算法,计算滑坡的堵江高度。  相似文献   

3.
沟谷型剧动式滑坡以其启程剧动、高速短程、灾害链生效应等特点在深切峡谷地区具有极高的潜在风险。以拉月滑坡为例,基于滑坡堵江动力学过程,首先分析沟谷型滑坡的变形破坏机制与灾害链成灾模式,将拉月滑坡灾害链全过程概括为:节理化边坡地震降雨协同劣化→倾倒拉裂模式下变形发展→剪出口锁固段破裂牵连坡体高位剪出→碰撞解体并碎石流化→刨蚀河床并阻塞堆积→堰塞堵江。然后针对沟谷型滑坡堵江灾害高速短程的特点,提出滑坡强度(规模、速度和滑距)为堵江灾害的主控因素,而水沙运动规律则为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致灾因素的权重作用,并建立沟谷型滑坡堵江危险性判别模型表达式。最后通过典型案例计算表明,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沟谷型剧动式滑坡堵江的特点,对今后沟谷山区工程建设所遭遇的滑坡堵江灾害预测和风险调控,防灾减灾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频发的地震活动和极端天气诱发了大量滑坡堵江,严重威胁所在流域人民生命财产和基础设施安全,而目前对滑坡堵江成坝的形成演进机制认识仍不够全面,值得进一步深化研究。梳理21世纪以来典型的滑坡堵江案例,分析其中危险性较大的堰塞坝形成的一般过程和主要特征;针对大型的岩体滑坡堵江,分别从理论分析、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 3个方面揭示其成坝的必要条件和堵江过程的流固耦合细观机制;提出滑坡堵江危险性预测的3阶段:即堵江状态预测、堰塞坝稳定性预测和溃坝危险性预测等。通过全面梳理堵江危险性预测3阶段研究成果发现,堵江状态预测参数和标准选取尚没有统一形式,堰塞坝稳定性评价尚未考虑坝体材料和结构等特征,溃坝危险性预测的数学模型物理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揭示。基于当前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凝炼滑坡堵江研究未来应重点关注的4个问题:(1)考虑碎裂化过程的崩滑体堵江堆积结构及成坝预测模型;(2)滑坡堵江成坝演进过程的物理和数值模拟方法;(3)基于滑坡物源状态的堵江危险性评价方法与风险评估;(4)堰塞坝临灾预警因子及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成果为高山峡谷地区滑坡堵江灾害链预测、堰塞坝应急抢险地质处置及区域防灾减灾规划...  相似文献   

5.
简要分析了滑坡堵江形成的灾害链,采用离散元软件PFC2D对其进行了模拟,考虑了地形坡度及河道宽度对堵江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河宽是决定滑坡体能否堵江的重要因素,随着河宽层增加,滑坡堵江由全堵型变成部分堵江。  相似文献   

6.
肖家桥滑坡堵江机制及灾害链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震是滑坡灾害的一个重要触发因素,而这类形式的滑坡通常体积较大。以肖家桥滑坡为例,在对滑坡区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动力有限元分析技术,再现滑坡三维空间失稳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肖家桥滑坡形成及堵江的4个阶段:地震触发及岩体的累进破坏→滑体破坏、高速下滑→撞击解体、堵江形成堰塞体→震动密实。通过对堰塞体结构特征及不同工况下堰塞体的稳定性分析的成果表明:堰塞体边坡在天然状态下稳定性较好,当再次发生强地震时可能会发生局部的坍塌;最可能的破坏方式为“漫顶式”逐级冲刷破坏,由于其内部岩体结构相对较为完整,发生管涌及整体破坏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7.
牟寿鹏 《山西建筑》2011,37(6):210-211
通过对岗尖滑坡体稳定性、堵江高程及涌浪危害的研究,分析了滑坡失稳带来的危害,研究表明在水位下降及地震工况下存在失稳可能,分析结果为工程防护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唐家山滑坡堵江机制及堰塞坝溃坝模式分析   总被引:31,自引:7,他引:24  
 在对唐家山滑坡及其堰塞坝现场进行详尽地质调查结果基础上,结合早期(地震前)资料开展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形成及堵江过程可概括为:顺层岸坡结构地震诱发→滑坡体前缘剪切、后缘拉裂→高速下滑、形成气浪、前缘刨蚀河床、对岸阻化隆起→后缘边坡坐落下滑→堰塞堵江。对堰塞坝体地质结构、不同水位条件下堰塞坝整体及上下游部位不同工况稳定性分析表明,堰塞坝以沟槽部位表层松散体水流逐级淘刷的“溢流破坏”方式为特点,整体溃坝可能性小。  相似文献   

9.
在滑坡勘查工程实践中,土工试验方法很难取得滑带土的准确抗剪参数,而反演计算方法得出的抗剪参数可靠性较高,是滑坡分析的重要方法。通过对修水县港口镇界下村滑坡工程实例的介绍,对比了滑坡常用的滑带土参数取值方法,讨论了抗剪参数反演计算的必要性,通过反演计算得出抗剪参数,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针对滑坡危害对象的特殊性,讨论该滑坡防治对策,提出了监测预警的防治方案,相比治理工程,该方案节约了滑坡防治投资。  相似文献   

10.
海底滑坡对管线冲击力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送原油和天然气的海底管线常处于复杂的海洋地质环境,在海底滑坡的冲击下可能发生失稳破坏。以往研究成果多集中讨论海底滑坡对悬跨管线的冲击力,但对置于海床表面的管线受不同角度海底滑坡的冲击作用讨论较少,也未深入讨论悬跨高度对管线受海底滑坡冲击力的影响。基于Herschel–Bulkley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法模拟了不同冲击角度下海底滑坡对置于海床表面管线的作用力,对比已有模型试验成果提出了管线纵向和轴向阻力系数的计算公式。按照土力学方法对CFD数值计算结果重新整理,指出土力学和流体力学方法在计算管线受海底滑坡冲击力方面的实质对应关系,并给出管线破坏包络线的解析表达式。随后讨论了悬跨高度对管线受力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综合考虑冲击角度和悬跨高度影响的海底滑坡对管线作用力的计算公式。研究成果对海底路由选址和海底管线设计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Many large-scale landslides have occurred along the Dadu River, in particular in the middle section of the river, located on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 large-scale Lantianwan landslide was triggered by the 1786 Moxi earthquake (Ms = 7.75) at Luding, Sichuan province, China.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3D discrete element methods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landslid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simulate landslide movement. The evolution of the landslide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initiation, high-speed motion, debris flow, and accumulation and river blocki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ension cracking and horizontal sliding were the geological origins of the Lantianwan landslide. The Moxi earthquake combined with the magnifying effect of the topography and the back slope formed deep-dip tensile structural planes in the Lantianwan slope, which triggered the landslide.

  相似文献   

12.
 探讨西藏朗县研究区内滑坡发育的地质环境影响因素,借助GIS技术将影响因素指标量化,采用数量化理论III对滑坡发育的影响因素及其耦合作用强度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对区内滑坡发育起主导作用的是降雨因素、坡体岩性、平均坡度、坡体前缘河流影响距,起重要作用的是坡体高度、外营力与人类工程活动、地震烈度因素,起一般作用的是土地利用因素;确定出年均降雨量、含残坡积物和绢云母千枚岩的滑坡体岩性、200 m内的河流影响距、35°~45°的平均坡度、地震烈度、高于200 m的坡体高度因素为滑坡发育的主控因素,可为区内开展滑坡评价工作提供依据;区内29个滑坡的影响因素耦合作用强度以±0.01为界进行强、中等、弱分级,耦合作用强度越高,滑坡发育程度及潜在危险性越高,对区内防灾减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分析结果以实地调查的可靠性验证,表明数量化理论III的可行性与适用性,为滑坡灾害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滑坡治理中抗滑桩设计推力计算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滑坡推力是滑坡治理设计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剩余推力法计算滑坡推力的力学模型,给出了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滑坡剩余推力表达式;同时,深入探讨了抗滑桩设计推力的计算方法,该方法可用于指导抗滑桩的设计及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土钉支护工作面开挖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土钉支护工作面开挖的坍塌稳定性的研究 ,提出了工作面抗坍塌稳定安全系数的分析计算方法 ,工作面的临界开挖高度以及防止工作面坍塌的工程措施。列举了工程应用实例 ,供工程支护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卡拉水电站边坡稳定及对坝址选择影响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拉水电站位于雅砻江中游河段四川省凉山州境内,初拟装机1 080 MW。电站所处河段主要为砂板岩构成的纵向河谷,两岸岩层软硬相间,冲沟发育,物理地质作用强烈。在16 km河段内发育了9个大型或特大型滑坡体,总体积约772.05×106 m3。由于近坝址区山势陡峭、水流湍急、河道狭窄,滑坡体规模巨大,一旦失稳,将造成水库淤积或河道堵塞,并危及大坝及其他电站枢纽建筑物的安全,滑坡体的稳定性及其影响成为坝址选址的控制性因素。在环境地质背景研究基础上,对滑坡体稳定性进行宏观判断;通过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对典型滑坡体进行稳定计算;在滑坡体破坏规模分析、滑坡涌浪计算的基础上,分析滑坡体失稳后可能造成的工程影响,并按照“先避让、后处理”的原则,在综合考虑水能利用、电站建设条件等因素的基础上,对卡拉水电站坝址选择及下阶段的工作提出了初步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三峡黄腊石滑坡群石榴树包滑坡灾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基于对长江三峡黄腊石滑坡群石榴树包滑坡的滑体滑动后的速度、滑距及涌浪的计算及其对长江的堵江危害性,对三峡大坝施工及运行期安全性和对沿岸各城镇所产生的危害性进行了分析。分析成果认为,当滑坡后出现低水位时,有堵江的可能;由滑坡产生的涌浪对三峡大坝安全没有影响,对沿岩其他各城镇影响也很小,但对巴东县城和官渡县城会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