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介绍了一起4星形电压互感器零序电压反充电事故处理过程,并对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该事故因电压并列回路误接线引起,在10 k V系统单相接地时发生。考虑到该事故因变电站扩建时误接线引起,对类似扩建工程二次施工提出了合理施工方案,以避免类似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2.
分析一起4星形电压互感器零序电压反充电事故,确认该事故由变电站扩建时电压并列回路误接线引起,在10kV系统单相接地时发生。鉴于该事故原因,对类似扩建工程二次施工提出合理方案,以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际发生的案例展开对电压互感器二次绝缘监察装置中性线开路情况的讨论,用一些常用的理论计算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电压互感器二次绝缘监察装置仍反映正常相电压,并不反应接地时相电压变化情况,只是发出接地告警信号。对电网调度员及变电运行人员处理此类事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包蕊 《电力学报》2014,(6):526-531
对PT二次回路检查试验方法的研究,分析了国内PT投运前及改造后二次回路的验收情况并通过实例介绍了目前PT回路在投运前存在检查不系统造成设备损坏的弊端。该试验方法的提出是通过对PT原理及PT二次回路接线的详细计算分析。计算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情况下,不同接线方式的PT,二次电压值、开口三角电压值以及四PT的零序电压值,根据计算出的理想数据掌握规律得出此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肖英 《电工技术》2014,(7):40-41
针对一起10kV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时电压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判断造成电压异常的原因是10kV系统TV采用了防谐振的4TV接法,其一次侧存在零序绕组,而二次侧接线设计不合理,使得二次电压表不能正确采集单相对地电压,最后提出了有效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6.
10kV零序压变二次线圈极性反接对系统故障判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在星形接线的10kV母线压变中性点加装零序压变的接线方式,可有效防止铁磁谐振过电压,但若零序压变二次线圈极性反接,在系统发生单相接地等故障时,会出现异常的电压指示,严重影响运行人员对事故的分析判断。利用相量分析方法,分别对10kV零序压变二次线圈极性正、反接线情况下,系统故障时母线电压指示进行定性分析,帮助运行人员分析判断系统故障情况和零序压变二次线圈极性接线正确与否。  相似文献   

7.
黄雯 《电工技术》2018,(8):103-106
针对某市110kV 变电站10kV 接地故障时 PT电压出现的异常情况,对常见 PT 二次接线错误情况进行理论分析,总结了 PT二次接线常见错误及故障特征,为类似故障分析提供了思路.利用 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6(10)k 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组成,分析了系统对地容抗属性,详细阐述了单相接地短路电流与非接地相对地电压矢量理论关系,以及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作用。重点论述了工程实际应用中存在的电压互感器铁磁谐振过电压、电压互感器二次错误接线及切换并列装置存在的问题等,针对需要注意的事项,明确了单相接地事故的危害和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武彦诚 《电世界》2021,62(1):7-9
电压互感器二次接线柱通常有两个绕组,一组为星形接线,用于保护及计量装置;另一组为开口三角形接线,用于绝缘监测或消谐装置.当开口三角形接线存在错误时,若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则可能造成两段电压互感器同时烧毁,高压电动机低电压跳闸,影响正常生产.下面对一起开口三角接线错误导致的电压互感器烧毁事故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供同行...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市110kV变电站10kV接地故障时PT电压出现的异常情况,对常见PT二次接线错误情况进行理论分析,总结了PT二次接线常见错误及故障特征,为类似故障分析提供了思路。利用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仿真模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昌进国  张俊峰 《广东电力》2010,23(9):80-82,88
针对励磁调节器的电压互感器(voltage transfor mer,VT)故障进一步扩大会造成发电机失磁停机的问题,以南海发电一厂2号发电机WKKL-2000型微机励磁调节器为例,通过分析VT单相和两相断线时调节器的动作情况,指出该VT的接线未遵循双重配置原则而存在安全隐患,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2组VT交叉接线;VT二次绕组接单相空气开关;修改VT反馈电压计算软件。仿真验算和实际运行效果表明实施改进措施后,能避免VT故障造成发电机失磁停机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2.
变压器空载合闸或切除故障合闸都伴随着励磁涌流的出现,励磁涌流的大小受合闸角、剩磁、系统阻抗参数等因素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消除单相变压器励磁涌流的策略,利用预充磁装置改变变压器铁心中的磁通,当接近极限磁滞回线的剩磁时,控制断路器的合闸,从而消除励磁涌流。通过理论推导,确定了预充磁装置电容大小与电容电压之间的关系、铁心的充磁程度以及对应的相位。最后,以某单相变压器为例,利用Simulink仿真,验证了该策略。  相似文献   

13.
不受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两点接地影响的零序方向元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出现两点接地情况(简称"两点接地")下再发生单相故障,若引起零序方向元件误判,零序电压和故障相电压之间相位差较小,而正常情况下故障零序电压与故障相电压之间的相位差一般较大,文中据此提出了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两点接地的实时识别方法.根据两点接地再故障时附加电压分量对各相电压影响的特点,提出用健全相相间电压替代零序电压的零序方向算法.将两点接地的实时识别和零序方向新算法结合形成一种不受两点接地影响的零序方向元件,可有效防止纵联零序保护不正确动作.现场事故录波数据的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一起在系统连续发生单相接地故障状态下,变压器中性点间隙被多次击穿,最终导致变压器中性点间隙过流保护动作的事故过程,根据故障录波图详细分析了中性点零序电压及间隙电流产生的原因,并对双回线路不同运行方式下非全相运行状态时零序电流进行了理论分析和仿真计算。根据理论分析及仿真计算结果,论证了在非全相状态下所产生的持续零序电压和零序电流是变压器间隙零序电流保护动作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避免类似事故的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5.
曹麾  郝旭东 《电力设备》2006,7(3):72-74
目前配电电力变压器均使用三相四线制低压供电方式,由于民用照明用电使用其中的一线一地单相供电,常常会引起人身触电和设备烧毁事故的发生。本文介绍了一种Y,YE型防触电变压器,该型变压器的二次侧内部结构采用双卷芯双绕组,将380V三相动力与220V单相照明分开,各自一组绕组,互不连接,380V三相动力绕组采用Y型接线,中性点不接地,220V照明采用E型接线,中性点经电阻接地。从而该变压器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员触电和零线中断后,发生某相电压升高烧毁用户电器的事故。  相似文献   

16.
某330 kV线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差动保护动作跳闸,与此同时,1号变压器A套保护差动动作跳闸,B套保护差动启动未动作。经现场检查分析,变压器A套差动保护高压侧电流二次回路中性线在端子箱处开路。针对该事件保护动作原因及过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就防范措施进行了改进,供专业技术人员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电磁式电压互感器(PT)铁磁谐振与单相接地均频繁发生,其故障现象相似,都表现为零序电压升高,特别是基频谐振不易与单相接地区分,导致微机消谐装置与小电流接地选线装置可能发生误判。本文通过分析基频谐振与单相接地的线路对地阻抗的差异,提出基于信号注入的故障辨识方法。该方法依据不同故障类型下,同一注入电流信号产生电压的不同来辨识基频谐振与单相接地故障。仿真结果验证该方法能够有效辨识基频谐振与单相接地故障。  相似文献   

18.
某地区电网110kV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引起升压站110kV出线零序Ⅰ段保护越级误动作。通过故障录波图和现场勘查,发现升压站不接地变压器中性点保护间隙击穿放电是事故起因,变电站保护装置定值配合及主变压器中性点保护间隙布置方面也存在问题。对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误动改进措施,现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文中介绍了华能铜川电厂发电机100%定子接地保护的原理及构成,一起发电机定子接地事故分析及处理过程,并对机端零序电压和中性点零序电压差异较大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原因是发电机中性点接地变压器二次抽头接线错误,并通过试验对此进行了验证。指出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启动试验过程中没有采用实际发电机零序电压来检查零序电压回路的正确性,建议在启动过程中增加发电机定子接地试验项目来彻底杜绝此类问题发生。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evaluates the effect of randomly distributed, residential single-phase rooftop photovoltaic systems in the low voltage residential networks, during short-circuit faults on the overhead lines. The important parameters such as the fault current, the current sensed at the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secondary, and the voltage profile along the feeder during the fault are examined. A sensitivity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in which the rating and location of the photovoltaic systems in the feeder, as well as the fault location and type, are the considered variables. Moreover,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 of multiple photovoltaic systems with different ratings and penetration levels when distributed unequally among three phases of the network, a stochastic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The article summarizes the outcomes of these two analyses to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 of single-phase rooftop photovoltaic systems on the residential feeders during short-circuit fau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