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麦和麦芽的氧化反应速率与其内源性氧化还原酶有直接联系.本文考察了各个制麦阶段对麦芽中氧化还原酶类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改变工艺条件能够有效降低氧化还原酶活力,从而为生产强抗氧化性麦芽提供方法及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大麦为实验材料,通过在浸麦阶段添加不同量(0、20、40、60、80、100mg/kg)金属离子(K+、Mg2+、Zn2+、Ca2+和Cu2+),测定所制得成品麦芽的相关氧化还原酶(SOD、CAT、POD和PPO)活力、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率、还原力和TBARs值,以考察浸麦过程中添加的金属离子对麦芽内源性氧化还原酶与抗氧化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添加量的各金属离子对麦芽氧化还原酶类的影响不尽相同;适宜添加量的上述金属离子均有效增强了麦芽的总酚含量、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还原力,降低了麦芽的TBARs值。  相似文献   

3.
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小麦麦芽在不同制麦阶段酸感物质的变化,为小麦麦芽制麦工艺的优化提供技术参考,本研究选取琥珀酸、乙酸、柠檬酸、苹果酸和乳酸作为酸感物质的代表,按照微型制麦工艺对样品进行制麦操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不同制麦时间的酸感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发现:小麦在发芽期间,总酸感物质含量逐渐升高;苹果酸在整个制麦过程一直处于动态平衡过程中;乙酸、乳酸、柠檬酸和琥珀酸都随时间逐渐升高,较小麦分别增加了11.2倍、6.1倍、7.0倍、4.7倍,且都在发芽阶段时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啤酒焙烤麦芽是重要的工坊啤酒酿造原料,其含有的醛类、呋喃类和吡嗪类等挥发性风味物质会直接影响啤酒质量和风格。本文筛选出适合分析焙烤麦芽挥发性风味物质的色谱柱,调整焙烤强度和预糖化时间制备出系列焙烤麦芽,通过分析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相对含量、麦汁色度和品评差异,研究影响焙烤麦芽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因素并识别关键制麦工艺控制点。结果表明,DB-Waxetr极性色谱柱分离呋喃类和吡嗪类化合物效果佳,比HP-5ms非极性色谱柱更适合分析焙烤麦芽;温度是影响焙烤干麦芽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同温度下焙烤产生的各类挥发性风味物质可带来差异化的风味特征;制备结晶麦芽的重点是促进呋喃类生成,工艺关键在于确保良好的预糖化及控制合适的焙烤温度;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和含量对焙烤麦芽的质量有重要指示作用,了解其在各工艺条件下的变化趋势,有利于制备质量稳定、色度和风味特征符合预期及品评口感协调的优质焙烤麦芽。  相似文献   

5.
大麦在人工控制下经过浸麦、发芽、烘干三个工序制成麦芽的过程叫制麦。目的是得到溶解良好、含酶丰富、具备特有色、香、味,并有利于后期糖化、发酵的麦芽。在整个制麦过程中各个工序的操作都有一个“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啤酒生产存过程中风味物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啤酒生产过程中,氧化还原酶与啤酒风味陈化紧密相关,其主要原因就是氧化。因此,氧化还原酶对啤酒风味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高级醇是啤酒中一种重要的风味物质。影响高级醇含量的有酵母菌种,接种量、麦汁浓度,以及发酵的温度等。在成品啤酒贮存过程中,由于单多酚能够氧化生成聚多酚而造成啤酒涩味和苦味。因此,减少成品啤酒中的单多酚含量,有利于啤酒的风味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不同制麦工艺条件下特种麦芽品质变化,以特种麦芽色度、α-氨基氮含量及特征风味物质2,5-二甲基吡嗪和糠醛含量为指标,研究特种麦芽制麦过程中焙焦温度和焙焦时间以及麦芽原料对麦芽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焙焦温度的升高,所有处理下的特种麦芽的水分含量、α-氨基氮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在温度达到160 ℃时,水分质量分数已低于1%,且采用发芽3 d的麦芽制成的特种麦芽,α-氨基氮质量浓度下降最快,由228.157 mg/L降到118.427 mg/L;原麦芽β-葡聚糖含量最高,随着浸麦、发芽时间的延长,β-葡聚糖含量逐渐降低,同种麦芽焙焦温度的不同对β-葡聚糖含量影响较小;色度、还原力和硫代巴比妥酸值均随焙焦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加(P<0.05),发芽3 d的麦芽制得的特种麦芽色度增长最快,还原力最高,达1.303;硫代巴比妥酸值与啤酒的老化严重程度呈正比,因此在制麦过程中应合理控制麦芽的硫代巴比妥酸值;随着温度的升高,2,5-二甲基吡嗪含量先减少后增加,糠醛含量在80~120 ℃条件下无明显变化,120 ℃时开始显著增加,2,5-二甲基吡嗪和糠醛均主要在120~160 ℃条件下生成。  相似文献   

8.
大麦和麦芽中的内源性氧化还原酶,如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等,对大麦、麦芽品质和啤酒酿造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在啤酒生产的制麦和糖化等上游阶段,对麦芽、麦汁的质量,进而会对啤酒的色泽、过滤特性和风味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建立适合于快速、准确测定这些酶的方法是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介绍了以上这几种酶的测定方法,并作了综合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叙述了制麦过程霉茵的变化、种类、数量及对麦芽PYF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过氧化物酶(POD)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研究了制麦过程中POD活性对大麦根芽生长和制麦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制麦添加剂GA3促进根芽的生长、POD活性的升高和制麦损失的增大,而KBrO4反之,而且随着KBrO4浓度的增大,这种抑制也增大;对20种大麦样品的微型制麦试验表明,绿麦芽和干麦芽的POD活性与根芽长度和制麦损失均呈现高度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研究认为,制麦过程中POD活性与绿麦芽根芽的生长和制麦损失有密切关系,POD活性可能对根芽生长和制麦损失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苦荆茶中多酚类物质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平  胡传荣 《食品科技》2006,31(11):123-125
对苦荆茶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并讨论了各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经优化得到的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浸提时间45min、苦荆茶∶乙醇为1∶15(w/v)、温度45℃。在此条件下对多酚类物质进行制备,结果为多酚类物质得率9.87%、纯度61.3%。  相似文献   

12.
The distribution of metals in wort seems to be as important for the brewing process as the metal levels alone. Malt samples from the Norwegian EBC trials have been analysed for Ca, Mg, and Zn. The same elements have been analysed in worts made from these malts. The degree of extraction of metals from the grain is calculated, and this information is compared with available analytical data for the malt or wort samples. A constant ratio between metal extracted and the total metal content in malt was established only for Mg, and not for the other two metals. The comparison with other variables did, however, result in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A high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Zn and amino acids in wort, and between Ca and polyphenols.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amino acids and the polyphenols may take an active part in the regulation of these two metals.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试验,以烤烟品种K326为供试材料,选择空间范围不大的云南玉溪大营街和通海2个不同海拔高度的植烟区为试验点,并选择玉溪烟区种植烤烟海拔最高的通海县(1806.0米),作为同一种植地分别减弱0%、25%、50%和65%UV-B辐射强度条件的控制试验区,探讨了烤烟生长过程中PPO活性和总多酚含量与UV-B辐射强度的时空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受两地不同降雨日数及云层覆盖的影响,UV-B辐射强度并不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升高;PPO活性对UV-B辐射强度变化非常敏感,过高或过低的UV-B辐射强度将降低PPO活性,其中过高的UV-B辐射强度影响更大;在一定的UV-B辐射强度范围内,降低强度可提高PPO活性;与PPO活性相反,高的UV-B辐射强度可提高烟叶总多酚含量,但在一定辐射强度范围内,对其变化趋势影响不大;过低的UV-B辐射强度不仅降低总多酚含量,而且影响整个生长过程中总多酚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相似文献   

15.
白藜芦醇提取及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白藜芦醇是一种重要生理活性物质,具有抗癌、抗突变、抗氧化等多种药理功能。该文对近几年白藜芦醇提取和分离纯化工艺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密集烤房与普通烤房烘烤过程中烟叶色素和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差异,测定了烘烤过程中关键温度点的色素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和多酚类物质含量。结果表明,密集烤房与普通烤房烘烤过程叶绿素总量、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变化差异较小。与普通烤房相比,密集烤房烘烤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总体较高;类叶比则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烘烤结束时密集烤房的类叶比较高。密集烘烤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较低,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说明密集烘烤烤后烟叶趋于变黄充分,不易发生棕色化反应,有利于烟叶烤黄。  相似文献   

17.
苦荞发芽后,将其分为芽及去除芽后的籽粒两部分,在发芽期间,对芽和籽粒中的总黄酮、芦丁、槲皮素及D-CI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发芽第二天开始,随着发芽时间延长,芽粉中总黄酮、芦丁、D-CI含量呈下降趋势,槲皮素含量缓慢上升;发芽第二天,芽粉中D-CI含量高达18.38 mg/g,未萌动的苦荞全粉中D-CI含量为0.32 mg/g。随发芽时间延长,全粉中总黄酮、芦丁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发芽萌动第七天总黄酮含量达到最大值,为27.92 mg/g,第六天芦丁含量达到最大,为23.13 mg/g;槲皮素含量变化呈上升趋势,在发芽中后期含量上升迅速,发芽第八天其含量为6.85 mg/g;D-CI含量变化呈缓慢上升趋势,第一天其含量为1.07 mg/g,第六天其含量为1.51 mg/g。芽粉中总黄酮、芦丁、D-CI在发芽初期含量较高;全粉中D-CI的合成也主要发生在发芽初期,芦丁、槲皮素的合成主要在发芽中后期。  相似文献   

18.
盛华刚 《食品与药品》2012,14(5):165-168
目的优选仙鹤草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以仙鹤草中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为指标优选其提取工艺。结果优选提取工艺条件为仙鹤草加8倍量5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确定的工艺合理,有效成分提出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