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3 毫秒
1.
利用1955~2010年梅州站的月降水气温等资料,使用修正的Palmer干旱公式计算干旱指数(PDSI)值,然后对梅州PDSI的气候特征、环流背景及与西北太平洋海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6年中梅州干旱月居多,但极端干旱发生概率较小,PDSI年平均变化有明显的年变化及年代际变化,降水与PDSI有比较好的正相关。干旱年200 hPa华南上空冬春两季西风带偏弱,秋季偏强,夏季反气旋环流偏弱;850 hPa春夏两季由孟加拉湾到华南偏东南气流偏弱;500 hPa夏季副高偏弱略偏北,冬季东亚大槽偏西;贝加尔湖西侧冷高压中心在春季偏弱,冬季其东侧强度偏低,西侧偏高。西北太平洋,赤道中东太平洋及西太平洋暖池年平均及秋季的海温与梅州PDSI滞后一年的较好的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500hPa位势高度场大气环流特征与黄河上游龙刘两库入径流的相关分析指出:丰水年、枯水年1月、2月前一年12月北半球500hPa位势高度场具有明显差异;丰水年冬季高纬度极区500hPa位势高度场为负距平区,枯水年为正距平区。还通过丰水年、枯水年500hPa高度场的差异建立了唐乃亥站(龙羊峡入库站)、洮河红旗站(刘家峡入库站)汛期5-10月径流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3.
根据葫芦岛市1971-2015年逐月环流特征量、NOAA海温、逐日降水、NCEP等数据资料,研究分析了葫芦岛地区夏季干旱成因及大气环流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反气旋式距平场为葫芦岛地区夏旱年上空的控制特征,槽区偏北,中高纬一脊一槽明显且水汽通量辐散异常显著,低纬印缅槽变浅,亚洲热低压和上空上升运动明显减弱,副热带高压、大陆高压及阿留申低压增强;葫芦岛地区夏旱年春季,大陆高压增强和印缅槽减弱,中高纬槽底位置偏北且葫芦岛上空上升运动减弱,这些因素对触发降水均产生负作用。  相似文献   

4.
新丰江水库月径流长期预报的EOF迭代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相关普查发现,500hPa、100hPa高度场和北太平洋海温场与新丰江水库的月径流量有着一定的相关性,当环流异常发展,海温明显偏低时,降水较多,水库来水量偏丰.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水库月径流预报EOF(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迭代方案。预报结果表明,EOF迭代方法在月径流长期预报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利用河源市气象局提供的河源地区1952—2010年月平均资料集和1948—2010年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分析近50年河源市汛期降水场的主要变化特征及与之相关的水汽输送和高度场变化,讨论环流指数如涛动、南海夏季风等与河源地区汛期降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近50年河源地区降水呈现西南多、东北少的特征,与西南暖湿水汽有很大关系;日本海上空(120°E~145°E,33°N~47°N)500 hPa位势高度的变化与河源汛期降水有很好的负相关关系。此外,北大西洋冬季涛动指数与河源汛期降水有很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黄河流域24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英国气象局Hadley气候预测和研究中心的月平均海温资料等,分析2018年7月黄河流域降水异常特征和大尺度环流特征,并进一步探讨海温对降水和环流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8年7月,黄河流域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41.5%,为2000年以来第二多,其中兰州至托克托区间、山陕区间、泾渭河、汾河偏多明显。(2)2018年7月,欧亚地区大气环流出现明显异常,南亚高压异常加强东伸,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异常偏北,东亚中高纬环流呈现“西低东高”的形势,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一带受低压槽控制,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西偏北,中高纬不断分裂南下的冷空气与副高西北侧的暖湿气流在黄河流域交汇,造成流域降水整体偏多。(3)前期春季异常偏冷的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以及持续偏暖的中纬度北太平洋海温是造成大气环流以及黄河流域降水异常的重要外强迫因子。  相似文献   

7.
从雨情、水情和西风带环流特点等方面,分析了2008年7~8月份黄河中游枯水的气象成因:①500 hPa欧亚中高纬度地区环流呈纬向型,中纬度地区环流平直,西风带锋区偏北,不利于北方冷空气南下;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位置偏东,不利于暖湿空气向黄河中游地区输送,在黄河中游地区上空难以形成较大降水所需的动力和热力条件;③盛夏期间登陆的台风未对黄河中游降水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河南省1956—2008年的降水量资料及NEEP的500 hPa高度场和850 hPa风场资料,分析了河南省春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同时从短期气候预测角度对春季干旱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河南省春季降水量存在明显的年及年代际变化,降水量随年代呈减少趋势,4月份的减少趋势最为明显;②前期太平洋海温与之后的河南省春季降水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特别是秋、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和下年河南省春季的降水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③旱年不利于暖湿气流北上,中高纬度少冷空气活动;④在旱年,我国东南部为弱的偏北气流,在涝年,南海海面有明显的东风距平,蒙古低压加强了副高西北侧的西南气流,极易形成降水。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云南雨日特征,基于1960~2019年气象站点观测的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NOAA的重构海温资料,分析了云南降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海温的联系。结果表明,云南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以6~8月最多,并以5 d及以上的长持续降水为主。但是,近年来,云南雨日数有明显下降趋势,EOF分析第一模态表明,云南5~10月雨日变化主要为全区一致型。通过线性相关分析发现,同期北印度洋海温与云南雨日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将10°~25°N,55°~65°E区域平均海温定义为北印度洋海温指数,通过海温指数与同期大气环流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当印度洋海温偏高时,200 hPa西风急流增强,云南地区附近高空有风场辐合,500 hPa低纬度地区位势高度增加,700 hPa低空存在较明显的水汽通量辐散和下沉运动,由印度洋和南海向云南输送的水汽减少,不利于降水发生。通过对比海温低值和高值年的雨日数可以发现,印度洋海温高值年,云南5~10月雨日数均为负距平,反之亦然。研究成果可为金沙江中下游水资源调度和水库群联合调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长江流域夏季旱涝特征及其与海温异常之间的关联性,基于中国326个气象站降水量、NCEP/NCAR再分析资料等,采用合成分析、EOF分解等方法,分析了长江流域夏季典型旱涝年的降水分布、同期大气环流及前期海温特征,并以2018年为例,初步揭示了2018年前期海温异常对大气环流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长江流域夏季典型旱年,仅嘉陵江和岷沱江会表现出局部偏涝,全国为典型的Ⅰ类雨型,多雨区位于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前期冬季赤道太平洋表现出类拉尼娜的东冷西暖分布,同时黑潮区海温偏低,西风漂流区海温偏暖。受多海域协同作用,同期欧亚环流场上自西北向东南呈现出“+-+”三极型分布,东亚地区为自北向南“-+-”的EAP负位相。长江流域典型涝年,全国多为典型的Ⅱ类和Ⅲ类雨型,环流及海温呈现出相反特征。(2) 2018年为典型的长江中下游偏旱年,仅在岷沱江降水偏多近3成,为历史第4多,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主模态正位相类似,解释方差达24%。(3) 2018年前冬出现弱拉尼娜、春末夏初西风漂流区异常偏暖、NAT异常正位相,三者共同作用,使得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北,东亚沿岸出现EAP负位相,大陆热低压明显偏...  相似文献   

11.
梅州市两次冬季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每6h1次2.5°×2.5°全球再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候中心统计产品,分析了1988年12月30-31日(简称过程1)和2013年12月15-16日(简称过程2)梅州市2次大范围冬季暴雨过程,为冬季暴雨的预报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两次冬季暴雨过程都是发生在孟湾偏强南支槽东移过程中,梅州地区处于高空急流右侧的强辐散区和低层强低值系统边缘的风速辐合区,暴雨落区大体上沿副高西北侧边缘分布。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海温距平是否正常,是否出现典型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或者处于中性状态,对梅州地区冬季暴雨过程的发生没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The difference in 700 hPa height patterns was examined on a seasonal basis between years with high numbers and low numbers of cyclone passages through Lake Erie, and high and low numbers of strong wind events at Cleveland Hopkins Airport. These show that both cyclones and strong wind events often are associated with atmospheric patterns resembling the negative phase of the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or the negative phase of the Arctic Oscillation. Custom teleconnection indices were derived from these maps of 700 hPa height differences, and the seasonal means of each of these indices were linearly regressed against the number of cyclones and the number of strong wind events in that season for each year. This procedure led to moderate, bu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This gives some basis for probabilistic prediction of cyclone passages and strong wind events at Lake Erie. Actual application in prediction will require skill also in predicting the geopotential heights, and predictions generalized over larger areas may have greater significance and robustness.  相似文献   

13.
1 . INTRODUCTIONIntroductionEINi noPhenomenon ,thelargestinterannualclimatesignal ,isthefirstclimatephe nomenonshowntodependessentiallyuponcoupledair seainteractionsinthePacificregions .In pastdecadesmanyeffortshavebeenmadeinunder standingandpredictingENSO :suchasthehypoth esisofBjerknes[1] thatENSOarisesasaself sus tainedcycleinwhichSSTAinthePacificcausethetradewindstostrengthenorslackenandthatthisinturndrivestheoceancirculationchangesthatproduceSSTA ;Wyrtki’srelaxationtheory[…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箱格网整层水汽净收支及其边界流定量综合分析技术方案,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旱涝过程中低纬间水汽输送结构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趋势.发现了中低纬西太平洋-南海区域存在副高变化显著区,且该区500hPa高度年际变化与东亚夏季风的强弱和中低纬间整层水汽输送结构特征以及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密切相关.对东亚夏季风在中低纬关键区"箱格网"整层水汽输送收支距平状况的分析,发现长江中下游涝年夏季中低纬间呈反气旋式而旱年呈气旋式时水汽输送"相关链"结构,副高变化显著区500hPa高度距平序列与整层水汽输送的合成相关矢亦描述了上述长江中下游洪涝异常中低纬区间水汽输送反气旋式"相关链"图像.研究还表明20世纪80~90年代东亚夏季风减弱背景下,中低纬间反气旋式水汽输送"相关链"特征增强趋势显著,其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趋势吻合.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61—2014年共54年的降水及海温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奇异值分解和合成分析方法,研究了印度洋海温与华南前汛期降水的相关关系及海温异常影响华南前汛期降水量的途径。结果表明,印度洋海温与华南前汛期不同月份降水存在不同的相关性,且华南4月降水与前期印度洋海温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印度洋中部海区(64°E~80°E,18°S-EQ)是影响华南4月降水量的关键海区,前一年7—8月是关键时段。当印度洋关键海区前一年7—8月异常偏冷时,华南4月降水量显著增多;反之,华南受大陆偏北气流控制,4月降水减少。  相似文献   

16.
根据辽河区实测和调查年最大点暴雨资料与气象资料,分析了极端暴雨的区域特征以及形成极端暴雨的天气成因,揭示了极端暴雨的基本规律。研究表明,辽河区大部分地区年最大24 h暴雨占3 d暴雨的70%以上;暴雨92.1%集中在7—8月,极端暴雨68.1%高度集中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极端暴雨集中分布在黑山山脉、千山山脉迎风山区、鸭绿江山地丘陵区、辽浑太地区;极端暴雨的年际变率大;极端暴雨以中高纬度"东高西低"、"两高一低"、"波状流"、"经向高压坝",中低纬度副热带高压稳定至最高纬度为高空环流形势背景,暴雨天气系统主要有北方气旋、高空槽、单一冷锋、切变线、锢囚锋、高空低涡、东北冷涡、半热带半温带气旋等,通过中纬度西风槽东移、副热带高压北上、低纬度热带气旋北进等天气系统以及山丘区的地形抬升作用共同造成。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58a间影响秦山核电厂的热带气旋资料,揭示了影响区域内热带气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运行规律。并以此为基础,采用统计分析或公式计算等多种方法比较确定了可能最大热带气旋的3个主要参数:最低中心气压(P0)为892hPa、气旋边缘气压(Pw)为1010hPa、登陆前气旋气压回升值(/xp)为6hPa,并界定了另4个主要参数:最大风速半径(R)、气旋移动速度(T)、气旋运动方向(θ)、地面气流流入角(ψ)的取值范围。  相似文献   

18.
段红  陈新国 《人民长江》2011,42(6):57-60
为了开展三峡水库入库来水量长期预报,从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太平洋海温场、北半球100 hPa高度场、北半球地面气压场与74项环流特征指数作为预报因子,采用回归方程求解和回归效果检验,建立回归聚类预报物理模型,对三峡水库6~8月各月平均来水量进行了长期预报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6~8月份各月来水量回归聚类预报的技术路线是可行的,正、负距平符号一致的概率能达到80%以上,效果较好,基本上可以满足生产需要。回归聚类预报物理模型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1. INTRODUCTION Under the role of the geostrophic β -effect, wind driven ocean circulation encounters the western boundary and forms the westward intensification current with the longitude movement along the boundary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leaving equat…  相似文献   

20.
张方伟  訾丽  邱辉 《人民长江》2017,48(4):62-65
2016年汛期的集中强降雨导致长江中下游发生了较大洪水。通过分析厄尔尼诺事件和主要大气环流指数等影响长江流域降雨的气候因子,筛选出历史上主要因子相似的年份,从而揭示了这些年份环流和降雨等方面的异同,并找出了长江流域集中强降雨的主要气候因素为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副高偏强偏大、500 hPa中高纬盛行经向环流、极涡强度指数偏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