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粉防己碱前后血清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探讨粉防己碱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中的抗炎症作用。方法选择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给予粉防己碱2片Tid口服,其它用药同对照组;对照组每日静脉滴注丹参注射液20mL;治疗前、治疗后进行血清hs-CRP测定,并对神经功能缺损进行标准评分,比较2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治疗前2组间血hs-CRP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均在梗死后7d达到最高水平,随后逐渐降低。治疗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4d血清hs-CRP水平和治疗前、治疗后7d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治疗组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14d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粉防己碱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可以降低患者血清hs-CRP水平,有利于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减少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丹参、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等)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 100mL生理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连用2周;同时监测肝、肾功能及全身不良反应。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5d。结果治疗前,治疗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15d,两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治疗组有效率(85%)明显高于对照组(60%)(P<0.05)。治疗过程中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n=38)静脉滴注疏血通注射液6mL。对照组(n=36)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40mL,两组其余治疗相同,疗程15d。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和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变化。方法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口服阿司匹林、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舒血宁、脑复康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2次/d,疗程为14d,疗程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2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依达拉奉注射液3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和日常生活能力,其强大的自由基清除功能所起到的神经保护作用,能更好地控制脑梗死的进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ACI)的有效性。方法选择脑梗死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患者采用疏血通和丹参注射液对照治疗并进行对比临床观察。结果表明疏血通治疗脑缺血疗效明显(P<0.01)对血粘度、脑血循环均有明显改变。在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定期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调查。结果21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90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ADL有效率分别为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2组各50例,观察比较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8.0%,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70.0%),(P<0.05)。治疗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每一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3例。2组均给予拜阿司匹林。治疗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静滴,对照组加用冠心宁注射液,疗程均为14d。结果治疗组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血液流变学的作用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冠心宁注射液。  相似文献   

8.
崔丽京  利健文 《广东化工》2012,39(14):59-59,62
目的:研究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川芎嗪注射液10 mL,1次/天,连续14天,静脉滴注);治疗组:银杏达莫20 mL,1次/天,连续14天,静脉滴注。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患者血浆vWF及血清hs-CRP浓度的变化,测定治疗前、治疗第30天的NIHSS评分,判定两组的疗效。结果:在治疗第14天,川芎嗪注射液组的vWF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第14天时,与对照组相比,川芎嗪注射液组hs-CRP浓度下降明显(P<0.01)。川芎嗪注射液组治疗的有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能够直接降低血清vWF和hs-CRP的浓度,这可能是其治疗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新型中药制剂-参芎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芎注射液静点14d,1次/d。对照组30例,仅用基础用药。结果治疗组14d和30d的ESS评定中有效率分别为36.67%和43.33%,对照组为16.67%。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比较,治疗组的总显效率(基本痊愈 显著进步)明显优于对照组(P<0.101)。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参芎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长春西汀与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用长春西汀20mg,每日1次静滴,共2周,巴曲酶10U,每日1次静漓,连用3d;对照组(30例),用ATP40mg,CoA100U,每日1次静滴,共2周,巴曲酶10U,每日1次静漓,连用3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显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及生活能力等级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粘度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有明显下降(均P<0.01),且较对照组尤为明显(P<0.05);而血浆粘度和纤维蛋白原亦有显著性下降(P<0.01),但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长春西汀与巴曲酶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较单用巴曲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入选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脑细胞活化剂、钙通道阻滞剂、肠溶阿司匹林及甘露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rt-PA0.9mg/kg(最大剂量为90mg),先于2min内静注10%,余量60min内静滴[1]。治疗时间为2周。比较2组溶栓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NIHSS)、评价溶栓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溶栓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7.5%,溶栓后合并非症状性脑出血1例,牙龈出血5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牙龈出血3例。结论急性脑梗死发病4.5h时间内给予rt-PA(0.9mg/kg)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试验,选择13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68例)。2组均给予拜阿司匹林、复方甘露醇作为基础治疗,观察组应用依达拉奉,对照组应用脉络宁,分别比较2组7d和14d的疗效。结果依达拉奉组治疗14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依达拉奉组临床有效率为88.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41%(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钠联合纤溶酶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90例,以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纤溶酶治疗。观察组给予纤溶酶和奥扎格雷钠治疗。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后对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纤溶酶能够显著改善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16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病人8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连续14d;对照组病人86例,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结果2组病例治疗14d后,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常规药物治疗加小脑顶核电刺激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防治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12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起病6~48h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于常规治疗基础上小剂量低分子肝素治疗和对照组(60例)仅行常规治疗,分别于治疗4周前后作实验室检查及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疗效方面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显著,应用方便,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应用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观察其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盐酸纳洛酮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盐酸纳洛酮联合治疗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奥扎格雷钠治疗,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联合尼莫地平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测定治疗前后其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及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0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东菱迪芙(DF-521)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52例急性重症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东菱迪芙共30BU,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分别于用药前及疗程结束后1d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凝血酶时间、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对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疗效、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等方面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二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纤维蛋白原(Fg)明显减低(P<0.001),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东菱迪芙治疗急性重症脑梗死疗效肯定,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6例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治疗组117例在此基础上结合西医治疗。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CSS)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以90d为试验终点时间。治疗组总有效率74.11%(83/112例),优于对照组的60.36%(67/111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结合西医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较为明显的疗效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在脑梗死疾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后10d及21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比较分析。结果低分子肝素钙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低分子肝素钙可显著改善进展性卒中的预后,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